我国社会保障现实水平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现实水平分析 2014年04月17日 16:26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6期 作者:凌云莉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658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实水平

摘要:1998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社会制度进行建设的,并对社会保障的各个项目的基本情况通过年鉴或发展公报予以公布,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实水平

一、我国社会保障实施现状分析

依据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公报的相关数据,整理出我国2001-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的各项相关数据。

1.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增长速度快。根据现行的财政支出统计口径,社会保障支出分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仅指社会保险支出。十年间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由2001年的4735.4亿增长到2010年的14818.5亿,增长了4.05倍。其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2001年的1987.4亿增长到2010年的9081.4亿,增长了3.57倍;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2001年的2748亿增加到14818.5亿,增加了4.39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由2001年371.03元增长到2010年的1782.36元,增长了3.80倍。可见,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等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幅度较大。

2.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依据我国国情,依据公共财政的职能,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社会保障事业一定力度的支持。2001-2010年十年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除了2002年超过11.95%外,其他年份一直维持在10%——11%之间,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社会保障总支出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各年间变化不大。可见,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给予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支持。

3.我国社会保障增长超越了经济发展速度。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即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映程度。

2001-2010 年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波动较大,2002年为4.69%,2003年为34.59%,其他年份基本维持在20%左右。GDP增长率分布在8.55%-22.88%之间。二者的起伏、趋势是基本保持一致的,说明社会保障支出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除了2002年和2004年外,其他各年份均大于1,说明这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增长超越了经济增长,其中以2003年和2009年最为严重,达到了2.69和2.22。

二、我国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障碍

根据以上的说明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存在以下障碍:

1.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成为社会保障适度发展的巨大压力。1999年全国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至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177594440人,占总人口的13.32%。另据全国老龄办抽样调查表明,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3300万,到2015年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将达4000万人,占老年人的19.5%。严峻的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给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薄弱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保障适度发展的主要障碍。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最低的,而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极大。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按当年价仅仅为860美元左右,换算成1990年的美元仅为750美元。而一些发达国家在190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均已超过了2500美元(1990年的美元)。如,法国、德国、美国和瑞典在1900年时,人均GDP分别为2849美元、3134美元、4096美元和2516美元。

2010年我国GDP总量达58783亿美元,居全世界第二的位置。但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而言的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215个参与排序的国家和地区中仅列第121位。薄弱的经济基础难以维持社会保障适度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财政对社会保障支持的力度不够。支持作为市场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而且这种支持的力度在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下应保有一定的力度。根据国务院2000年出台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的精神,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逐步达到15%-20%。但经过十年的建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未能有较大的变化。

三、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发展经济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关键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基金的唯一来源是劳动者的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是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的。当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建立起来以后,社会保障项目和标准就基本已经确定,带有很强的刚性;加之人口老化这一自然过程的压力,不可任意调节。所以只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企业经营效益,保证GDP持续增长,同时降低失业率来减少保障需求。但是在需求可调性较低的前提下,就要将重点放在供给方面。所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持续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条件。

2.提高企业、个人对社会保障项目的参与程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工作。今后应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使从城镇到农村的每个居民均在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内。这不仅是社会保障体系运行基础——大数法则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纠正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只有将社会成员全部纳入到体系中获得保障,才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安全网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能够摆脱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使得资金来源更加符合社会性保障而非国家保障的属性,有效地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3.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支持的力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计划经济体系下我国实施的“低工资、高积累”政策的前提是对社会公民的国家保障,但在市场经济建立后,国家保障范围缩小,实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实施。这两种体制、两类政策的交替势必会造成政府责任未尽,同时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政府也有为社会提供福利的责任。因此无论从历史责任还是社会责任角度政府都应该对社会保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虽然当前政府对社会保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力度不够。今后政府一方面应该进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扩大消费税、赠与税、遗产税等规范预算外收入的措施,来提高财政总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例。总之,我国不应该仅仅依靠扩大社保财政支出规模,而应该更多的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解决资金缺口及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基金项目: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于鞍山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替代水平研

我国社会保障现实水平分析 2014年04月17日 16:26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6期 作者:凌云莉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658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实水平

摘要:1998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社会制度进行建设的,并对社会保障的各个项目的基本情况通过年鉴或发展公报予以公布,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实水平

一、我国社会保障实施现状分析

依据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公报的相关数据,整理出我国2001-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的各项相关数据。

1.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增长速度快。根据现行的财政支出统计口径,社会保障支出分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仅指社会保险支出。十年间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由2001年的4735.4亿增长到2010年的14818.5亿,增长了4.05倍。其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2001年的1987.4亿增长到2010年的9081.4亿,增长了3.57倍;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2001年的2748亿增加到14818.5亿,增加了4.39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由2001年371.03元增长到2010年的1782.36元,增长了3.80倍。可见,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等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幅度较大。

2.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依据我国国情,依据公共财政的职能,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社会保障事业一定力度的支持。2001-2010年十年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除了2002年超过11.95%外,其他年份一直维持在10%——11%之间,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社会保障总支出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各年间变化不大。可见,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给予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支持。

3.我国社会保障增长超越了经济发展速度。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即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映程度。

2001-2010 年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波动较大,2002年为4.69%,2003年为34.59%,其他年份基本维持在20%左右。GDP增长率分布在8.55%-22.88%之间。二者的起伏、趋势是基本保持一致的,说明社会保障支出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除了2002年和2004年外,其他各年份均大于1,说明这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增长超越了经济增长,其中以2003年和2009年最为严重,达到了2.69和2.22。

二、我国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障碍

根据以上的说明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存在以下障碍:

1.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成为社会保障适度发展的巨大压力。1999年全国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至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177594440人,占总人口的13.32%。另据全国老龄办抽样调查表明,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3300万,到2015年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将达4000万人,占老年人的19.5%。严峻的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给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薄弱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保障适度发展的主要障碍。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最低的,而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极大。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按当年价仅仅为860美元左右,换算成1990年的美元仅为750美元。而一些发达国家在190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均已超过了2500美元(1990年的美元)。如,法国、德国、美国和瑞典在1900年时,人均GDP分别为2849美元、3134美元、4096美元和2516美元。

2010年我国GDP总量达58783亿美元,居全世界第二的位置。但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而言的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215个参与排序的国家和地区中仅列第121位。薄弱的经济基础难以维持社会保障适度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财政对社会保障支持的力度不够。支持作为市场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而且这种支持的力度在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下应保有一定的力度。根据国务院2000年出台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的精神,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逐步达到15%-20%。但经过十年的建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未能有较大的变化。

三、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发展经济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关键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基金的唯一来源是劳动者的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是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的。当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建立起来以后,社会保障项目和标准就基本已经确定,带有很强的刚性;加之人口老化这一自然过程的压力,不可任意调节。所以只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企业经营效益,保证GDP持续增长,同时降低失业率来减少保障需求。但是在需求可调性较低的前提下,就要将重点放在供给方面。所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持续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条件。

2.提高企业、个人对社会保障项目的参与程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工作。今后应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使从城镇到农村的每个居民均在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内。这不仅是社会保障体系运行基础——大数法则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纠正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只有将社会成员全部纳入到体系中获得保障,才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安全网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能够摆脱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使得资金来源更加符合社会性保障而非国家保障的属性,有效地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3.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支持的力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计划经济体系下我国实施的“低工资、高积累”政策的前提是对社会公民的国家保障,但在市场经济建立后,国家保障范围缩小,实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实施。这两种体制、两类政策的交替势必会造成政府责任未尽,同时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政府也有为社会提供福利的责任。因此无论从历史责任还是社会责任角度政府都应该对社会保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虽然当前政府对社会保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力度不够。今后政府一方面应该进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扩大消费税、赠与税、遗产税等规范预算外收入的措施,来提高财政总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例。总之,我国不应该仅仅依靠扩大社保财政支出规模,而应该更多的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解决资金缺口及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基金项目: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于鞍山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替代水平研


相关文章

  • 答辩小组意见参考模板
  • 以满洲里为例探究城市形象品牌建设 答辩小组通过对该论文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重点论证了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对于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亲身实践调查,通过对所在边境城市满洲里的了解,成功为其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形象设计.通过对满洲里城市特点的 ...查看


  • 公共政策论文
  •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反思及其政策完善 文献综述 以下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相关文献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 农机化研究2006年第6期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和关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实施了近2 ...查看


  • 城乡消费差异实证分析
  • 毕 业 论 文(设计) 摘 要 由于我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还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这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研究,了解 ...查看


  •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_孟向京
  • 第32卷第3期2008年5月Vol 132, No 13 May 2008 40 人口研究P opula tion Resear ch 人口流迁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 孟向京 =内容摘要>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 运用2000年第五 ...查看


  •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首先,"基本原理"是指什么? 1.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本身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查看


  • 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的现实情况分析_祝佳
  • 物流平台 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的 现实情况分析 ■ 祝 佳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在第三方物流发展迅猛增长,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人们对于服务的要求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形式,而是追求个性化,单单靠给企业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服务 ...查看


  • 财富效应_理论与现实
  • <经济问题>2003年第2期 Feb.,2003 No.2 财富效应:理论与现实 何小松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回顾了财富效应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认为由于现代财富构成的变化,财富效应的定义已被 ...查看


  • 改进工作方法-扩大税收的建议
  • 一村一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学生: 专业: 年级: 班级: 学号: 教学点:牟定县职业中学 改进工作方法,扩大税收的建议 内容提要:"知识经济"一词,现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报刊书籍等媒体上.知识经济是什么,它的 ...查看


  •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作为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消费的增长在GDP的增长中占很大比例.由此分析影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多种因素各自的重要程度,将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