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第 14 卷   8 期 第 ( 2002 年 8 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OCIAL SCIENCES J OU RNAL OF COLL EGES OF SHANXI

V ol . 14 N o. 8

( Aug. 2002)

试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杨小燕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   030024)

Ξ

[ 摘   ]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 又是一个政治家 。他一生积极进取 , 虽历尽坎坷 , 但始终能保持一种豁 要

达 、乐观的心境 。原因就在于他能把儒家主体精神和佛道等各家思想精华兼容并蓄 , 以 “无为”而求 “有为” 。

[ 关键词 ] 苏轼 ; 人生态度 ; 儒家 ; 佛道 [ 中图分类号 ] B24199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 1008 - 6285 (2002) 08 - 0042 - 02

   苏轼是北宋文坛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学巨匠 , 是一个具 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 。他的夺目光辉使整个 北宋文坛乃至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为之粲然 , 可 称为千古第一人 。他不仅作为 “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 ① 豪” 令世人敬仰 , 更以其别样的人生态度向世人展示出 独特的人格魅力 。

一 、苏轼的坎坷人生

苏轼 ( 1037 - 1101 )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四川眉 山人 。他出身于清寒地主之家 , 幼承家学 , 聪明早慧 。20 出头 , 即以才学名重京师 。嘉礻 右六年 , 苏轼被授予大理 评事 、签书凤翔府判官 。自此以后 , 历经宦海沉浮 , 多次 卷入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 , 屡遭贬谪 , 成为北宋王朝党争 的牺牲者 。苏轼一生离京外放三次 , 分别在凤翔 、杭州 、 密州 、徐州 、湖州 、颖州 、扬州 、定州等八处共担任了 16 年地方官 。元丰二年 ( 1079 ) 因 “乌台 诗 案”入 狱 , 九死 一 生 。出 狱 台 被 贬 谪 黄 州 团 练 副 使 。绍 圣 元 年 ( 1094) , 他又被以 “诽谤先帝”的罪名从定州贬到英州 , 此时他已 59 岁了 。就在奔赴贬所的途中 , 朝廷又三传贬 命 , 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 、惠州安置 。绍圣四年 ( 1097 ) 朝廷又以苏轼在惠州写诗托意讥讽朝政为名 , 再次加重迫 害 , 将已 62 岁高龄且精力疲惫不堪的老人贬到更边远的 海南昌化军安置 。元符三年 ( 1100) , 哲宗驾崩 , 徽宗立 , 苏轼才被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 ( 1101 ) 7 月 28 日 , 病 逝常州 。终年 65 岁 , 追谥 “文忠” 。

二 、苏轼的人生态度 —— “无为”求 “有为” —以

   苏轼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 , 幼年即受到儒家思想

的熏陶 。儒家正统教育使他能想到的唯一出路是 “学而优 则仕” 步入仕途然后经世济民 , 封妻荫子 。他幼年便受 , ② 母教 “奋厉有当世志” , 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 。但走入 仕途后又终因他较温和而又强调执行实效的政治改革态度 与新旧两党都不合拍 , 而卷入新旧两党之争 , 一生受尽倾 轧 。据任朝第

先生《三苏年谱简编》统计 : 自苏轼嘉礻 右 初 26 岁入仕到 65 岁终老 , 凡 40 年 , 官职变动达 20 余 次 , 其中任京官时间加起来不足 7 年 , 实任地方官 22 年 。 尤其是自 59 岁始谪居岭南惠州以至海南儋州 7 年 , 其晚 景之萧瑟 , 人莫能堪 。但就是在这种一生数起数落 、坎坷 异常的境遇之下 , 苏轼能使自我在现实的悲剧状态中始终 拥有一种精神的自慰和超越 。那是因为历经宦海风波和人 生挫辱的苏轼清楚地看到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阴暗 、卑 琐和险恶 , 感受到人生的无奈 。他因此从老庄哲学 、佛禅 玄理中追求超越的解脱 。他把老庄哲学从无限的时间与空 间的立场看待人生的苦难与快乐及世间是是非非的观照方 法 , 与禅宗以 “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 、顺乎自然的生活 态度结合起来 , 求得个人心灵的平静 。苏轼用悲剧的目光 洞穿了宇宙 、社会 、人生的一切 , 本质地把握了现实生命 存在的双重意义 。既要在现实政治中执着向前 、建功立 业 , 又要在精神情感和艺术世界中实现不朽 。从而以政治 家的坚定与气魄 、哲人的深邃而博大 、艺术家的敏感与超 越 , 来体现生命带来的一切 。显示出个体的人在历史长河 中的无限风采 。 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虽异常圆通而彻底 , 但这并未 将他导向虚无和消极 , 积极入世仍是他人生的主导倾向 。 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 , 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 1. 不畏强权 , 不计利害 ,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参 政 、议政 。苏轼少年时期就积极关心当时社会的人情风俗

42

Ξ [ 收稿日期 ] 2001 - 12 - 05

) [ 作者简介 ] 杨小燕 (1971 — , 女 , 山西太原人 , 太原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法学系讲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14 卷 第 8 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 年 8 月 和北宋王朝的政治措施 , 对北宋逐渐形成的积贫积弱的局 次手抄《汉书》 作《易传》九卷 、 , 《论语传》五卷 。还写 面深感忧虑 。早年 , 曾向朝廷进呈了策论 25 篇 , 表达了 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在流 自己的政治思想 。任凤翔府签判时又写了《思治论》等论 放岭南的日子里 , 苏轼依然坚持读书 、作诗 , 还辟了个书 文 , 提出革新弊政才是改变积贫积弱现实的途径 。表现出 斋 , 名曰 “思无邪斋” 。斋中灯下 , 苏轼又一次召回了创 心系国事 、锐意进取的政治家风范 。神宗初年 , 王安石推 作灵 感 , 国 家 、百 姓 和 个 人 的 不 幸 一 齐 涌 到 他 的 笔 下 行变法 , 苏轼上书反对 。因此为新党所不

容而出任地方 ……。正如他自己的诗句所言 “秀句出寒饿 , 身穷诗乃 官 。但这一挫折并未使苏轼收敛锋芒 。元礻 右元年司马光 亨” 。就这样 , 苏轼在一生的坎坷中 , 给我们留下了 2700 上台后 , 苏轼被调京任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 加上他自己 余首诗 , 340 余首词及近万篇文章 。其数量之巨 , 堪为北 与司马光的私人交情 , 他日后自然可以飞黄腾达 。然而他 宋著名作家之冠 ; 其质量之优 , 足以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 正月任中书舍人 , 二月便与司马光论役法利害 , 引起司马 成就 。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获得的超凡成就既与他那宏博 光不悦 , 三月便被免 , 十月遭朱光庭弹劾 , 旋又获罪 。所 而庞杂的思想有重要的关系 , 更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结 以 , 苏轼在多年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中 , 一直扮演着一 果。 种奇怪的角色 。无论旧党还是新党上台 , 他都不讨好 。但 4. 热爱生活 , 享受生活 。深知生命多艰的苏轼 , 经 正是在这里 , 反映出他的为人品格的一个基本方面 。那就 常想从佛道思想中寻找到解脱 。但他并不想做佛家弟子 。 是在他的一生中 , 对国家的政治事务 , 不管其见解是否正 他一生热爱大自然 , 无论身处何境 , 走到何方 , 都沉醉于 确 , 总是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 不肯做圆滑的官僚 , 不盲 大自然的怀抱中 :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氵 蒙雨亦奇 , 从 , 不徇私 , 始终保持黑白分明 、表里如一的精神 。作为 欲将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③ “月出东山之上 , 。 一个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 , 他具有坚定执着的品格 。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 水光接天 。 ④就在苏轼被贬 ” 2. 关心民间疾苦 , 努力兴利除弊 。儒学作为中国传 惠州之时 , 面对惠州百姓的热情 , 惠州的山川风物 , 他亦 统文化的核心 , 其主要的人文精神之一就是忧患精神 。孔 发出了 “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慨叹 。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与 子讲 : “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种忧道的积极入世品格 , 使 无限灵性 , 滋润抚慰着他那饱经忧患的心灵 , 使他从中得 忧国悯民精神得以提升 , 而与仁相融合 。苏轼继承了这一 到了莫大的快意和满足 。 忧国忧民与仁爱的传统精神 , 而又有所光大 , 其民胞襟怀 可见 , 积极进取和乐观创造构成了苏轼人生追求的主 更为广博而深挚 。正是基于这种民胞情怀 , 苏轼对广大人 导倾向 。但是他在恪守儒家进取精神的同时 , 更注重了自 民在天灾虐政下的痛苦生活给予了充分的反映和深切的同 我气质和性格的培养 。兼济之志与独善之心同生共存 , 以 情 。更为可贵的是 , 在他任地方官的 20 多年中 , 无论顺 “无为”而求 “有为” 。苏

轼就是这样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方 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一如既往地为百姓做好事 , 要为官一 面和谐地集中于一身 , 向世人展示着他那特有的光芒四射 任 , 造福一方 。在杭州 , 带领百姓治理蝗灾 、水灾 。在密 的人格魅力 。 [注   ] 释 州 , 开仓放粮 , 收养被弃儿童 , 并呈文朝廷 , 为民请命 。 ① 余秋雨 . 苏东坡突围 . 山居笔记 . 文汇出版社 , 1998. 在徐州 , 开放铁禁 , 医治病囚 。黄河决口时 , 亲自把守城 ② 苏辙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 苏轼资料汇编 . 北京中华京局 , 门 , 誓与徐州城和百姓共存亡 ……。苏轼一生为各处百姓 1994. 作了大量的好事 , 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杭州不少百姓家都 ③ 苏轼诗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供奉着苏轼的画像 , 每天向他顶礼膜拜 , 感念他的功德 。 ④ 苏轼散文 . 前赤壁赋 . 3. 坚持文学创作 , 一生始终如一 。苏轼是北宋文坛 [ 参考文献 ] 上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 。他毕生致力于文学艺术的实践 。 [ 1 ] 陈显泗 . 中华百杰图传 —— — 风流学士苏轼 [ M ] . 海口 : 海南 在密州时 , 又是蝗灾 , 又是旱灾 , 苏轼自己也得不到一 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 1995. 饱 。即使这样 , 他依旧坚持文学创作 , 写下了杰出的作品 [ 2 ] 章培恒 , 骆玉明 . 中国文学史 [ M ]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在因 “乌 , 社 , 1997. 台诗案”下狱之后 , 受尽诟辱迫害的苏轼 , 仍对着监狱周 [ 3 ] 张尹炫 . 出世态度入世业 —— — 对苏轼人生态度的一点思考 [J ] . 齐鲁学刊 , 2000 , (3) . 围的槐榆 、竹柏 , 写诗填词 , 以物寄志 。在谪居黄州期 间 , 苏轼还把部分精力倾注于读书和学术研究上 , 他曾三

( Taiy uan U ni versity of Technology , Taiy uan 030024 , Chi na )

[ 责任编辑   任林泉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On Sushiπs Attitude of Life

YANG Xiao - yan

43

http://www.cnki.net

第 14 卷   8 期 第 ( 2002 年 8 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OCIAL SCIENCES J OU RNAL OF COLL EGES OF SHANXI

V ol . 14 N o. 8

( Aug. 2002)

试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杨小燕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   030024)

Ξ

[ 摘   ]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 又是一个政治家 。他一生积极进取 , 虽历尽坎坷 , 但始终能保持一种豁 要

达 、乐观的心境 。原因就在于他能把儒家主体精神和佛道等各家思想精华兼容并蓄 , 以 “无为”而求 “有为” 。

[ 关键词 ] 苏轼 ; 人生态度 ; 儒家 ; 佛道 [ 中图分类号 ] B24199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 1008 - 6285 (2002) 08 - 0042 - 02

   苏轼是北宋文坛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学巨匠 , 是一个具 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 。他的夺目光辉使整个 北宋文坛乃至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为之粲然 , 可 称为千古第一人 。他不仅作为 “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 ① 豪” 令世人敬仰 , 更以其别样的人生态度向世人展示出 独特的人格魅力 。

一 、苏轼的坎坷人生

苏轼 ( 1037 - 1101 )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四川眉 山人 。他出身于清寒地主之家 , 幼承家学 , 聪明早慧 。20 出头 , 即以才学名重京师 。嘉礻 右六年 , 苏轼被授予大理 评事 、签书凤翔府判官 。自此以后 , 历经宦海沉浮 , 多次 卷入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 , 屡遭贬谪 , 成为北宋王朝党争 的牺牲者 。苏轼一生离京外放三次 , 分别在凤翔 、杭州 、 密州 、徐州 、湖州 、颖州 、扬州 、定州等八处共担任了 16 年地方官 。元丰二年 ( 1079 ) 因 “乌台 诗 案”入 狱 , 九死 一 生 。出 狱 台 被 贬 谪 黄 州 团 练 副 使 。绍 圣 元 年 ( 1094) , 他又被以 “诽谤先帝”的罪名从定州贬到英州 , 此时他已 59 岁了 。就在奔赴贬所的途中 , 朝廷又三传贬 命 , 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 、惠州安置 。绍圣四年 ( 1097 ) 朝廷又以苏轼在惠州写诗托意讥讽朝政为名 , 再次加重迫 害 , 将已 62 岁高龄且精力疲惫不堪的老人贬到更边远的 海南昌化军安置 。元符三年 ( 1100) , 哲宗驾崩 , 徽宗立 , 苏轼才被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 ( 1101 ) 7 月 28 日 , 病 逝常州 。终年 65 岁 , 追谥 “文忠” 。

二 、苏轼的人生态度 —— “无为”求 “有为” —以

   苏轼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 , 幼年即受到儒家思想

的熏陶 。儒家正统教育使他能想到的唯一出路是 “学而优 则仕” 步入仕途然后经世济民 , 封妻荫子 。他幼年便受 , ② 母教 “奋厉有当世志” , 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 。但走入 仕途后又终因他较温和而又强调执行实效的政治改革态度 与新旧两党都不合拍 , 而卷入新旧两党之争 , 一生受尽倾 轧 。据任朝第

先生《三苏年谱简编》统计 : 自苏轼嘉礻 右 初 26 岁入仕到 65 岁终老 , 凡 40 年 , 官职变动达 20 余 次 , 其中任京官时间加起来不足 7 年 , 实任地方官 22 年 。 尤其是自 59 岁始谪居岭南惠州以至海南儋州 7 年 , 其晚 景之萧瑟 , 人莫能堪 。但就是在这种一生数起数落 、坎坷 异常的境遇之下 , 苏轼能使自我在现实的悲剧状态中始终 拥有一种精神的自慰和超越 。那是因为历经宦海风波和人 生挫辱的苏轼清楚地看到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阴暗 、卑 琐和险恶 , 感受到人生的无奈 。他因此从老庄哲学 、佛禅 玄理中追求超越的解脱 。他把老庄哲学从无限的时间与空 间的立场看待人生的苦难与快乐及世间是是非非的观照方 法 , 与禅宗以 “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 、顺乎自然的生活 态度结合起来 , 求得个人心灵的平静 。苏轼用悲剧的目光 洞穿了宇宙 、社会 、人生的一切 , 本质地把握了现实生命 存在的双重意义 。既要在现实政治中执着向前 、建功立 业 , 又要在精神情感和艺术世界中实现不朽 。从而以政治 家的坚定与气魄 、哲人的深邃而博大 、艺术家的敏感与超 越 , 来体现生命带来的一切 。显示出个体的人在历史长河 中的无限风采 。 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虽异常圆通而彻底 , 但这并未 将他导向虚无和消极 , 积极入世仍是他人生的主导倾向 。 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 , 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 1. 不畏强权 , 不计利害 ,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参 政 、议政 。苏轼少年时期就积极关心当时社会的人情风俗

42

Ξ [ 收稿日期 ] 2001 - 12 - 05

) [ 作者简介 ] 杨小燕 (1971 — , 女 , 山西太原人 , 太原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法学系讲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14 卷 第 8 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 年 8 月 和北宋王朝的政治措施 , 对北宋逐渐形成的积贫积弱的局 次手抄《汉书》 作《易传》九卷 、 , 《论语传》五卷 。还写 面深感忧虑 。早年 , 曾向朝廷进呈了策论 25 篇 , 表达了 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在流 自己的政治思想 。任凤翔府签判时又写了《思治论》等论 放岭南的日子里 , 苏轼依然坚持读书 、作诗 , 还辟了个书 文 , 提出革新弊政才是改变积贫积弱现实的途径 。表现出 斋 , 名曰 “思无邪斋” 。斋中灯下 , 苏轼又一次召回了创 心系国事 、锐意进取的政治家风范 。神宗初年 , 王安石推 作灵 感 , 国 家 、百 姓 和 个 人 的 不 幸 一 齐 涌 到 他 的 笔 下 行变法 , 苏轼上书反对 。因此为新党所不

容而出任地方 ……。正如他自己的诗句所言 “秀句出寒饿 , 身穷诗乃 官 。但这一挫折并未使苏轼收敛锋芒 。元礻 右元年司马光 亨” 。就这样 , 苏轼在一生的坎坷中 , 给我们留下了 2700 上台后 , 苏轼被调京任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 加上他自己 余首诗 , 340 余首词及近万篇文章 。其数量之巨 , 堪为北 与司马光的私人交情 , 他日后自然可以飞黄腾达 。然而他 宋著名作家之冠 ; 其质量之优 , 足以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 正月任中书舍人 , 二月便与司马光论役法利害 , 引起司马 成就 。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获得的超凡成就既与他那宏博 光不悦 , 三月便被免 , 十月遭朱光庭弹劾 , 旋又获罪 。所 而庞杂的思想有重要的关系 , 更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结 以 , 苏轼在多年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中 , 一直扮演着一 果。 种奇怪的角色 。无论旧党还是新党上台 , 他都不讨好 。但 4. 热爱生活 , 享受生活 。深知生命多艰的苏轼 , 经 正是在这里 , 反映出他的为人品格的一个基本方面 。那就 常想从佛道思想中寻找到解脱 。但他并不想做佛家弟子 。 是在他的一生中 , 对国家的政治事务 , 不管其见解是否正 他一生热爱大自然 , 无论身处何境 , 走到何方 , 都沉醉于 确 , 总是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 不肯做圆滑的官僚 , 不盲 大自然的怀抱中 :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氵 蒙雨亦奇 , 从 , 不徇私 , 始终保持黑白分明 、表里如一的精神 。作为 欲将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③ “月出东山之上 , 。 一个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 , 他具有坚定执着的品格 。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 水光接天 。 ④就在苏轼被贬 ” 2. 关心民间疾苦 , 努力兴利除弊 。儒学作为中国传 惠州之时 , 面对惠州百姓的热情 , 惠州的山川风物 , 他亦 统文化的核心 , 其主要的人文精神之一就是忧患精神 。孔 发出了 “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慨叹 。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与 子讲 : “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种忧道的积极入世品格 , 使 无限灵性 , 滋润抚慰着他那饱经忧患的心灵 , 使他从中得 忧国悯民精神得以提升 , 而与仁相融合 。苏轼继承了这一 到了莫大的快意和满足 。 忧国忧民与仁爱的传统精神 , 而又有所光大 , 其民胞襟怀 可见 , 积极进取和乐观创造构成了苏轼人生追求的主 更为广博而深挚 。正是基于这种民胞情怀 , 苏轼对广大人 导倾向 。但是他在恪守儒家进取精神的同时 , 更注重了自 民在天灾虐政下的痛苦生活给予了充分的反映和深切的同 我气质和性格的培养 。兼济之志与独善之心同生共存 , 以 情 。更为可贵的是 , 在他任地方官的 20 多年中 , 无论顺 “无为”而求 “有为” 。苏

轼就是这样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方 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一如既往地为百姓做好事 , 要为官一 面和谐地集中于一身 , 向世人展示着他那特有的光芒四射 任 , 造福一方 。在杭州 , 带领百姓治理蝗灾 、水灾 。在密 的人格魅力 。 [注   ] 释 州 , 开仓放粮 , 收养被弃儿童 , 并呈文朝廷 , 为民请命 。 ① 余秋雨 . 苏东坡突围 . 山居笔记 . 文汇出版社 , 1998. 在徐州 , 开放铁禁 , 医治病囚 。黄河决口时 , 亲自把守城 ② 苏辙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 苏轼资料汇编 . 北京中华京局 , 门 , 誓与徐州城和百姓共存亡 ……。苏轼一生为各处百姓 1994. 作了大量的好事 , 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杭州不少百姓家都 ③ 苏轼诗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供奉着苏轼的画像 , 每天向他顶礼膜拜 , 感念他的功德 。 ④ 苏轼散文 . 前赤壁赋 . 3. 坚持文学创作 , 一生始终如一 。苏轼是北宋文坛 [ 参考文献 ] 上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 。他毕生致力于文学艺术的实践 。 [ 1 ] 陈显泗 . 中华百杰图传 —— — 风流学士苏轼 [ M ] . 海口 : 海南 在密州时 , 又是蝗灾 , 又是旱灾 , 苏轼自己也得不到一 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 1995. 饱 。即使这样 , 他依旧坚持文学创作 , 写下了杰出的作品 [ 2 ] 章培恒 , 骆玉明 . 中国文学史 [ M ]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在因 “乌 , 社 , 1997. 台诗案”下狱之后 , 受尽诟辱迫害的苏轼 , 仍对着监狱周 [ 3 ] 张尹炫 . 出世态度入世业 —— — 对苏轼人生态度的一点思考 [J ] . 齐鲁学刊 , 2000 , (3) . 围的槐榆 、竹柏 , 写诗填词 , 以物寄志 。在谪居黄州期 间 , 苏轼还把部分精力倾注于读书和学术研究上 , 他曾三

( Taiy uan U ni versity of Technology , Taiy uan 030024 , Chi na )

[ 责任编辑   任林泉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On Sushiπs Attitude of Life

YANG Xiao - yan

43

http://www.cnki.net


相关文章

  • 浅论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浅论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生姓名:郭婷 学号:[1**********]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指导老师:张振龙 职称:教授 摘 要: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受到了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影响.虽然苏轼一生坎坷,但是他从自身的 ...查看


  • 品读苏轼之苏轼的人生观(康震)
  • 品读苏轼之苏轼的人生观 康震 "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苏轼 ...查看


  • 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 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2009-04-08 09:11:34)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资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撰写者:朱荣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 ...查看


  • 苏轼词两首1
  •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济源六中 李改艳 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词的意境应通过学生诵读来体会,老师设置一系列的引导性的问题,实现对词作的赏析. ...查看


  • 苏轼的人生观
  • 浅谈苏轼的人生观 摘 要:苏轼是位儒释道兼容的大文豪,在儒释道的影响下,苏 轼所持的处世态度是:出世与入世的交织:人生观是:乐观与旷达 的升华.是儒家思想培养了苏轼,塑造了一个积极入世的苏轼.从 苏轼的词中,可以看出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复杂的, ...查看


  • 真放与旷达!李白苏轼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 第20卷第8期2005年8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ol.203No.8Aug.2005 真放与旷达! ---李白苏轼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何念龙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 ...查看


  • 苏轼词的创作风格2
  • 的对词体进行变革,想自成一家与其互争高下:另一方面,柳永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为把词提升至与诗同等的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又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说,基于这种矛盾复杂的态度,柳词对苏词就产 ...查看


  • 苏轼的逆境人生和文化内涵探微
  • 2007-12-02 10:02:44|  分类: 评论 |字号 订阅 苏轼的逆境人生和文化内涵探微 内容摘要: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大起大落的大文豪,是一名难得的历经挫折而意志弥坚的生活强者.几经磨难,终得北归.他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应该是中国 ...查看


  • 安丰高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
  •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 设计:韩兴双 初审:金爱圣 终审:徐仁淀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体悟作者绘景.刻人及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 感悟作者功业不成,壮志难酬的情怀和旷达洒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 学习苏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