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马头琴
班级:11448
学号:1144824
姓名:张霜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世代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诸多草原都留有蒙古族牧民的印记,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民族乐器,风格迥异、造型奇特、独具匠心。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马头琴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潮尔”、“胡琴”、“马尾胡琴”、“莫林胡兀儿”等,为拉弦类弦鸣乐器。
关键字: 蒙古族 拉弦乐器 马头琴
一 马头琴乐器的传说、形制与造型特征
传说,起源于小牧童苏和与小白马的动人、悲伤的故事。故而,马头琴的雏型采用白马的头、尾与筋骨相连,组成器乐的整体形态,似如小白马的原型。在古代狩猎、游牧的蒙古人心目中,马头琴具有神力。当牲畜遭受天灾或瘟疫时,弹奏马头琴,演唱古老的民间故事,可用来除妖避邪,逢凶化吉。
马头琴是蒙古族标志性乐器。它是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琴码、琴弦和拉弓等部件组成。传统的马头琴的琴身为木制,长度约1米,共鸣箱大多呈梯形,也发现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钟形的共鸣箱。箱框板,常用硬质木板制作,两面蒙以马皮或牛皮、羊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琴杆,多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顶端为琴头。拉弓多用藤条或木杆与马尾制成,两条琴弦分别用马尾合成里弦和外弦,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当共鸣箱造型采用楔梯的形态时,上窄下宽,其形态庄重、稳定,产生的音域宽广,音色深沉浑厚;共鸣箱采用方形时,形态对称端庄;共鸣箱采用长方形时,形态舒展大方;共鸣箱采用六角形时,形态纯化简洁;共鸣箱采用八角形时,形态雄浑肃穆;共鸣箱采用钟形时,形态圆润丰满,琴体饰有蒙古族传统的纹饰,极具民族特色。
此外,马头琴的色彩多采用单色、双色和渐变色。单色的马头琴以白色为主
调时,显得高雅纯贵,同时也包含白龙马的寓意;单色的马头琴以红色为主调时,显得吉庆祥和;单色的马头琴以棕色为主调时,显得沉稳厚重。采用双色调时,以主调颜色为主,形成主次分明的美感效果;采用渐变色时,通常是采用红色与黄色的渐变,使得琴体的色彩极富变化与表现张力。琴码与琴弦有秩序的排列,犹如变化的节奏,与琴体融合统一。琴弓的形态如马尾的造型,其舒缓的节奏,洒脱飘逸。马头琴的整体造型,厚重、沉稳,粗犷豪放。其激越的旋律、奔放的草原情调,代表着暴风骤雨、万马奔腾的蒙古族马背文化精神。
马头琴形制的特点是:斜方型(或称梯形)琴箱,双面蒙有马皮,双弦用黑色马尾编制而成,琴杆上端雕有马头图案”。其定弦法有五度、正四度、反四度三种,其中以“反四度”定弦为目前常用的定弦方式,即内弦d1为高音弦,外弦a为低音弦。习惯上称它为两根弦是不确切的,因为每根弦都是由数十根至百余根组成的一撮弦,一般情况下高音d1弦可用0.15规格的尼龙丝90根,低音弦a可用0.15规格的尼龙弦130根,过多则硬,过少则软,都会影响马头琴的音色。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淳美、深沉,富有浓郁的草原特色。
二、马头琴的演奏技法
马头琴演奏技法目前普遍采用以“单音演奏法”为基础的方法。由于左手中指的运用,给演奏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方便,尤其在快速演奏时,更显示出它的优点,同时还吸取了“土尔古特演奏法”和“科尔沁演奏法”的一些优点。既能保持其清楚干净的特点,也能保持其独特的音色,既能不失风格地演奏传统乐曲,也能独出心裁地演绎现代乐曲,大大丰富了马头琴的表现能力。
马头琴是一种演奏技巧颇为复杂的乐器,必须注意各部位正确的互相协调,用弓时右手持弓法虽与二胡相似,但却有差别,由于马头琴是多股尼龙弦,右手要使马头琴发出纯正的乐音,所需的力气要比二胡大的多,同时需要无名指和小指施加不同的压力。现代的马头琴曲中,已引入了小提琴的许多弓法和技法,大大丰富了表现力。马头琴的左手按弦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虎口微张开,拇指微扶琴杆,食指和中指是用指甲盖顶弦,无名指用指尖靠近小指一侧顶弦,小指则从外弦下面用指尖顶弦,同时由于其独特的演奏和特殊的技巧,才会使马头琴音乐别具一格。
马头琴的几种特殊演奏技巧,如:“潮尔演奏技法”、“装饰音奏法”、“四胡
技法”、“传统泛音技法”等也常在单音演奏法中使用。“潮尔演奏技法”又称双音奏法,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马头琴演奏法,善于以外弦空弦的持续低音形成一种二声部效果。“潮尔”原本是一种宫廷颂歌里粗犷而浑厚的持续低音的演唱形式。这种歌唱形式不仅增加了其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以持续低音牢固坚实地表明了其调式特性,同起伏跌荡的旋律形成对比。
三、马头琴音乐
马头琴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传统宫廷音乐的影响,也受民间音乐的影响,曲目大部分为流传的民歌。
受宫廷音乐影响的典型作品可以参见各种“阿斯尔”, “阿斯尔”类型的传统马头琴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旋法以三度级进为主,亦有跳进,气氛欢快活泼,大多是宫调式,也有羽调式,音乐具有宫廷雅乐的审美特征。 受民间音乐影响的各种马头琴曲也可以分为“悠长歌”和“短歌”两种风格。“悠长歌”这一体裁形式被应用于马头琴音乐中,以其自由的散板节奏形式,而形成悠长、细腻、深沉和非对称型的审美风格。“短歌”这一体裁形式,实际上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音乐形式,只不过这种对称结构的表现形式被13世纪的悠长歌淹没了,但它并未消失,而是在20世纪,逐渐形成新的审美传统,并在科尔沁、鄂尔多斯及乌拉特地区兴盛发展。 蒙古族有许多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较著名的有色拉西、巴拉干、桑都仍和齐·宝力高等。当代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演奏风格热情奔放,技巧娴熟,他组建了马头琴乐团,培养了一大批马头琴演奏人才。著名的马头琴乐曲有《朱色烈》、《四季》、《蒙古小调》、《草原赞歌》、《万马奔腾》和《草原音诗》等。
【参考文献】:
赵星:《民族音乐艺术概论》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8年6月
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知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4年
满都夫:《蒙古族美学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王耀华、杜亚雄编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综述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马头琴
班级:11448
学号:1144824
姓名:张霜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世代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诸多草原都留有蒙古族牧民的印记,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民族乐器,风格迥异、造型奇特、独具匠心。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马头琴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潮尔”、“胡琴”、“马尾胡琴”、“莫林胡兀儿”等,为拉弦类弦鸣乐器。
关键字: 蒙古族 拉弦乐器 马头琴
一 马头琴乐器的传说、形制与造型特征
传说,起源于小牧童苏和与小白马的动人、悲伤的故事。故而,马头琴的雏型采用白马的头、尾与筋骨相连,组成器乐的整体形态,似如小白马的原型。在古代狩猎、游牧的蒙古人心目中,马头琴具有神力。当牲畜遭受天灾或瘟疫时,弹奏马头琴,演唱古老的民间故事,可用来除妖避邪,逢凶化吉。
马头琴是蒙古族标志性乐器。它是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琴码、琴弦和拉弓等部件组成。传统的马头琴的琴身为木制,长度约1米,共鸣箱大多呈梯形,也发现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钟形的共鸣箱。箱框板,常用硬质木板制作,两面蒙以马皮或牛皮、羊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琴杆,多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顶端为琴头。拉弓多用藤条或木杆与马尾制成,两条琴弦分别用马尾合成里弦和外弦,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当共鸣箱造型采用楔梯的形态时,上窄下宽,其形态庄重、稳定,产生的音域宽广,音色深沉浑厚;共鸣箱采用方形时,形态对称端庄;共鸣箱采用长方形时,形态舒展大方;共鸣箱采用六角形时,形态纯化简洁;共鸣箱采用八角形时,形态雄浑肃穆;共鸣箱采用钟形时,形态圆润丰满,琴体饰有蒙古族传统的纹饰,极具民族特色。
此外,马头琴的色彩多采用单色、双色和渐变色。单色的马头琴以白色为主
调时,显得高雅纯贵,同时也包含白龙马的寓意;单色的马头琴以红色为主调时,显得吉庆祥和;单色的马头琴以棕色为主调时,显得沉稳厚重。采用双色调时,以主调颜色为主,形成主次分明的美感效果;采用渐变色时,通常是采用红色与黄色的渐变,使得琴体的色彩极富变化与表现张力。琴码与琴弦有秩序的排列,犹如变化的节奏,与琴体融合统一。琴弓的形态如马尾的造型,其舒缓的节奏,洒脱飘逸。马头琴的整体造型,厚重、沉稳,粗犷豪放。其激越的旋律、奔放的草原情调,代表着暴风骤雨、万马奔腾的蒙古族马背文化精神。
马头琴形制的特点是:斜方型(或称梯形)琴箱,双面蒙有马皮,双弦用黑色马尾编制而成,琴杆上端雕有马头图案”。其定弦法有五度、正四度、反四度三种,其中以“反四度”定弦为目前常用的定弦方式,即内弦d1为高音弦,外弦a为低音弦。习惯上称它为两根弦是不确切的,因为每根弦都是由数十根至百余根组成的一撮弦,一般情况下高音d1弦可用0.15规格的尼龙丝90根,低音弦a可用0.15规格的尼龙弦130根,过多则硬,过少则软,都会影响马头琴的音色。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淳美、深沉,富有浓郁的草原特色。
二、马头琴的演奏技法
马头琴演奏技法目前普遍采用以“单音演奏法”为基础的方法。由于左手中指的运用,给演奏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方便,尤其在快速演奏时,更显示出它的优点,同时还吸取了“土尔古特演奏法”和“科尔沁演奏法”的一些优点。既能保持其清楚干净的特点,也能保持其独特的音色,既能不失风格地演奏传统乐曲,也能独出心裁地演绎现代乐曲,大大丰富了马头琴的表现能力。
马头琴是一种演奏技巧颇为复杂的乐器,必须注意各部位正确的互相协调,用弓时右手持弓法虽与二胡相似,但却有差别,由于马头琴是多股尼龙弦,右手要使马头琴发出纯正的乐音,所需的力气要比二胡大的多,同时需要无名指和小指施加不同的压力。现代的马头琴曲中,已引入了小提琴的许多弓法和技法,大大丰富了表现力。马头琴的左手按弦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虎口微张开,拇指微扶琴杆,食指和中指是用指甲盖顶弦,无名指用指尖靠近小指一侧顶弦,小指则从外弦下面用指尖顶弦,同时由于其独特的演奏和特殊的技巧,才会使马头琴音乐别具一格。
马头琴的几种特殊演奏技巧,如:“潮尔演奏技法”、“装饰音奏法”、“四胡
技法”、“传统泛音技法”等也常在单音演奏法中使用。“潮尔演奏技法”又称双音奏法,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马头琴演奏法,善于以外弦空弦的持续低音形成一种二声部效果。“潮尔”原本是一种宫廷颂歌里粗犷而浑厚的持续低音的演唱形式。这种歌唱形式不仅增加了其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以持续低音牢固坚实地表明了其调式特性,同起伏跌荡的旋律形成对比。
三、马头琴音乐
马头琴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传统宫廷音乐的影响,也受民间音乐的影响,曲目大部分为流传的民歌。
受宫廷音乐影响的典型作品可以参见各种“阿斯尔”, “阿斯尔”类型的传统马头琴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旋法以三度级进为主,亦有跳进,气氛欢快活泼,大多是宫调式,也有羽调式,音乐具有宫廷雅乐的审美特征。 受民间音乐影响的各种马头琴曲也可以分为“悠长歌”和“短歌”两种风格。“悠长歌”这一体裁形式被应用于马头琴音乐中,以其自由的散板节奏形式,而形成悠长、细腻、深沉和非对称型的审美风格。“短歌”这一体裁形式,实际上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音乐形式,只不过这种对称结构的表现形式被13世纪的悠长歌淹没了,但它并未消失,而是在20世纪,逐渐形成新的审美传统,并在科尔沁、鄂尔多斯及乌拉特地区兴盛发展。 蒙古族有许多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较著名的有色拉西、巴拉干、桑都仍和齐·宝力高等。当代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演奏风格热情奔放,技巧娴熟,他组建了马头琴乐团,培养了一大批马头琴演奏人才。著名的马头琴乐曲有《朱色烈》、《四季》、《蒙古小调》、《草原赞歌》、《万马奔腾》和《草原音诗》等。
【参考文献】:
赵星:《民族音乐艺术概论》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8年6月
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知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4年
满都夫:《蒙古族美学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王耀华、杜亚雄编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