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8、城市热岛及其形成原理。
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城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曲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
自然条件
建筑布局影响对天空角系数和风场 市区内云量大于郊区 市内大气透明度低 、
植被、水体的设置 “人为热 交通、家用电器、炊事产热 空调采暖产热
9、城市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12.确定太阳位置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进行建筑物朝向确定、建筑间距以及周围阴影区范围计算等建筑的日照设计,可以进行建筑的日射得热量与空调负荷的计算、进行建筑自然采光设计。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哪些?赤纬δ 时角h 地理纬度ψ
21.不当的风场会带来哪些影响?
1.冬季住区内高速风场增加建筑物的冷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加。
2. 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并影响热舒适。
3. 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作用,造成夏季建筑的自然通风不良。
4. 建筑群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散发的气体污染物无法有效排除而在小区内聚集。
5. 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容易积聚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废弃物。
24.日照的作用是什么?冬季采暖:充分利用太阳能
自然采光需要:适当的散射辐射
心理需要:冬日室内光斑对人的心理有积极作用
日照过少导致人体产生的褪黑色素增加,引起精神忧郁
紫外线:杀菌,促进合成维生素D,导致皮肤癌
可见光:获得照明
红外线:带来辐射热能
26.请说明地温的年变化规律。
地层表面的月平均温度波动幅度基本等于室外月平均气温波动的幅度:北京全年最大月平均温差30.8 ℃,北京地层表面温度全年的波幅为15.4℃
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1.5m后日变化被滤掉;一定深度
后便成为恒温层,温度比全年气温平均温度高1~2℃。
Z1、说明房间得热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途径:通过透光围护结构和非透光围护结构的得热;室内的人员、设备、照明等产热;空气渗透得热。
影响因素:外扰:室外气候参数,邻室的空气温湿度
内扰:人员的年龄、活动情况等;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功率;照明使用状况和功率; Z3、说明房间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
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
得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
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18.玻璃能阻隔长波红外线辐射,但为什么太阳下的汽车内却异常的热?
普通玻璃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有选择性,能够阻隔长波红外线,但是对于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却几乎是透明的。所以夏天太阳下的汽车玻璃透过全部的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使汽车内温度升高;汽车内物体表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却被玻璃阻隔在车内,从而使车内异常的热。
Z1、影响人体与外界显热交换的因素有哪几些?各影响什么换热?
人体能量代谢率 环境空气湿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气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对流质交换;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形式。 其中哪几个是环境因素?(笔记)风速 环境空气湿度 水蒸气分压力(空气湿度)环境表面温度
2、阐述人体的热平衡方程。M-W-C-R-E-S=0
M-人体能量代谢率 W-人体所作的机械功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 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S-人体的蓄热率。
5、试阐述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应该如何进行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为什么要这样评价?
1.基于浓度测定的评价客观。产生的问题:用什么作为代表性的污染物。低浓度下的测量受到仪器精度的限制。
2.主观评价(调查问卷)产生的问题:主观评价的结果往往分客观评价的结果矛盾,主观测量值远远低于控制标准,但主观感觉不好,客观测量值可能有些问题,但主观感觉并不差。
人们感觉不舒服的原因很多,不知道哪些是IAQ的问题,热环境,颜色照度工作压力等也有影响。
这两种方法不可以互相取代,而应互相补充,否则对空气品质的评价就不全面了。 评价依据:IAQ的权威定义。空气品质是室内没有的已知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物质的浓度指标且处于这种空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不满意。 11、根据通风空调的目的,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和平价气流组织? 1 描述送风有效性参
数,主要反映送风能否有效到达考察区域以及到达该区域的空气新鲜程度;2 描述污染物排除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污染物到达考察区域的程度以及到达该区域所需的时间;3 与热舒适关系密切的有关参数。
每一个方面各有哪些具体的描述参数?1空气龄 送风效率 送风可比性 2空气污染物及排出时间 排污效率 3不均匀系数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ADPI
17. 吸声和隔声有什么不同?
隔声用构件将噪声源与接收者分开。吸声是声波射入到吸声材料表面上被吸收降低了反射声。界面吸声对直达声起不到降低的作用,两种方法采用的材料特性不同,厚重密实的材料隔声性能好,如混凝土墙;松散多孔的材料吸声系数较高,如玻璃棉。
3、解释声波 空气压强在静态压强水平上起伏变化的过程。、Z声强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
的强弱、Z声压 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是介质静压的改变量 、声功率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源,可闻阈 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压强
4、什么是“微气候”? 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
10、太阳位置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10页)、太阳方位角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10页)?
16.大气边界层及边界层高度。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做大气边界层。
边界层高度:离地面一定高度风速不再增大的垂直高度。
Z2、解释概念:①得热量 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②
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出去的热量;③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
15.遮挡系数 太阳辐射通过某种玻璃或透光材料的实际太阳得热量与通过厚度为3mm厚标准玻璃的太阳得热量SSG的比值。 ,遮阳系数 设置了遮阳设施的透光外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未设遮阳设施时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 ,阳光实际照射面积比 透明外维护结构上的光斑面积与透光外维护结构面积之比。
15.Z新有效温度。身着标准人族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则该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标准有效温度。
3 、平均辐射温度。 假象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4、解释服装热阻 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1clo,在2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不超过0.05M/S、相对湿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静坐者感到舒适所需要的服装的热阻。哪些因素影响服装热阻的变化:接触面积 人体与空气之间相对流速
11.暴露 人体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理 化学 或生物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
2、热压gh(ρw-ρn) h为两窗孔高度差 (ρw-ρn)为室内外空气密度差 ,余压 把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为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风压 和远处未受干扰的气流相比,这种静压的升高或降低统称为风压
1、解释响度级或Z等响曲线(名词解释). 以连续纯音做实验,取1000HZ的某个声压级,如40dB作为参考标准,则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纯音的各自声压级就构成了一条响度曲线,并称之为响度级为40方的等响度曲线。
Z8、城市热岛及其形成原理。
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城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曲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
自然条件
建筑布局影响对天空角系数和风场 市区内云量大于郊区 市内大气透明度低 、
植被、水体的设置 “人为热 交通、家用电器、炊事产热 空调采暖产热
9、城市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12.确定太阳位置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进行建筑物朝向确定、建筑间距以及周围阴影区范围计算等建筑的日照设计,可以进行建筑的日射得热量与空调负荷的计算、进行建筑自然采光设计。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哪些?赤纬δ 时角h 地理纬度ψ
21.不当的风场会带来哪些影响?
1.冬季住区内高速风场增加建筑物的冷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加。
2. 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并影响热舒适。
3. 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作用,造成夏季建筑的自然通风不良。
4. 建筑群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散发的气体污染物无法有效排除而在小区内聚集。
5. 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容易积聚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废弃物。
24.日照的作用是什么?冬季采暖:充分利用太阳能
自然采光需要:适当的散射辐射
心理需要:冬日室内光斑对人的心理有积极作用
日照过少导致人体产生的褪黑色素增加,引起精神忧郁
紫外线:杀菌,促进合成维生素D,导致皮肤癌
可见光:获得照明
红外线:带来辐射热能
26.请说明地温的年变化规律。
地层表面的月平均温度波动幅度基本等于室外月平均气温波动的幅度:北京全年最大月平均温差30.8 ℃,北京地层表面温度全年的波幅为15.4℃
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1.5m后日变化被滤掉;一定深度
后便成为恒温层,温度比全年气温平均温度高1~2℃。
Z1、说明房间得热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途径:通过透光围护结构和非透光围护结构的得热;室内的人员、设备、照明等产热;空气渗透得热。
影响因素:外扰:室外气候参数,邻室的空气温湿度
内扰:人员的年龄、活动情况等;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功率;照明使用状况和功率; Z3、说明房间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
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
得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
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18.玻璃能阻隔长波红外线辐射,但为什么太阳下的汽车内却异常的热?
普通玻璃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有选择性,能够阻隔长波红外线,但是对于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却几乎是透明的。所以夏天太阳下的汽车玻璃透过全部的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使汽车内温度升高;汽车内物体表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却被玻璃阻隔在车内,从而使车内异常的热。
Z1、影响人体与外界显热交换的因素有哪几些?各影响什么换热?
人体能量代谢率 环境空气湿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气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对流质交换;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形式。 其中哪几个是环境因素?(笔记)风速 环境空气湿度 水蒸气分压力(空气湿度)环境表面温度
2、阐述人体的热平衡方程。M-W-C-R-E-S=0
M-人体能量代谢率 W-人体所作的机械功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 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S-人体的蓄热率。
5、试阐述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应该如何进行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为什么要这样评价?
1.基于浓度测定的评价客观。产生的问题:用什么作为代表性的污染物。低浓度下的测量受到仪器精度的限制。
2.主观评价(调查问卷)产生的问题:主观评价的结果往往分客观评价的结果矛盾,主观测量值远远低于控制标准,但主观感觉不好,客观测量值可能有些问题,但主观感觉并不差。
人们感觉不舒服的原因很多,不知道哪些是IAQ的问题,热环境,颜色照度工作压力等也有影响。
这两种方法不可以互相取代,而应互相补充,否则对空气品质的评价就不全面了。 评价依据:IAQ的权威定义。空气品质是室内没有的已知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物质的浓度指标且处于这种空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不满意。 11、根据通风空调的目的,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和平价气流组织? 1 描述送风有效性参
数,主要反映送风能否有效到达考察区域以及到达该区域的空气新鲜程度;2 描述污染物排除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污染物到达考察区域的程度以及到达该区域所需的时间;3 与热舒适关系密切的有关参数。
每一个方面各有哪些具体的描述参数?1空气龄 送风效率 送风可比性 2空气污染物及排出时间 排污效率 3不均匀系数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ADPI
17. 吸声和隔声有什么不同?
隔声用构件将噪声源与接收者分开。吸声是声波射入到吸声材料表面上被吸收降低了反射声。界面吸声对直达声起不到降低的作用,两种方法采用的材料特性不同,厚重密实的材料隔声性能好,如混凝土墙;松散多孔的材料吸声系数较高,如玻璃棉。
3、解释声波 空气压强在静态压强水平上起伏变化的过程。、Z声强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
的强弱、Z声压 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是介质静压的改变量 、声功率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源,可闻阈 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压强
4、什么是“微气候”? 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
10、太阳位置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10页)、太阳方位角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10页)?
16.大气边界层及边界层高度。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做大气边界层。
边界层高度:离地面一定高度风速不再增大的垂直高度。
Z2、解释概念:①得热量 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②
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出去的热量;③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
15.遮挡系数 太阳辐射通过某种玻璃或透光材料的实际太阳得热量与通过厚度为3mm厚标准玻璃的太阳得热量SSG的比值。 ,遮阳系数 设置了遮阳设施的透光外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未设遮阳设施时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 ,阳光实际照射面积比 透明外维护结构上的光斑面积与透光外维护结构面积之比。
15.Z新有效温度。身着标准人族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则该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标准有效温度。
3 、平均辐射温度。 假象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4、解释服装热阻 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1clo,在2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不超过0.05M/S、相对湿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静坐者感到舒适所需要的服装的热阻。哪些因素影响服装热阻的变化:接触面积 人体与空气之间相对流速
11.暴露 人体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理 化学 或生物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
2、热压gh(ρw-ρn) h为两窗孔高度差 (ρw-ρn)为室内外空气密度差 ,余压 把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为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风压 和远处未受干扰的气流相比,这种静压的升高或降低统称为风压
1、解释响度级或Z等响曲线(名词解释). 以连续纯音做实验,取1000HZ的某个声压级,如40dB作为参考标准,则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纯音的各自声压级就构成了一条响度曲线,并称之为响度级为40方的等响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