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⑴[唐]贺知章

咏柳⑴【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 妆: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

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

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相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咏柳⑴【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 妆: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

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

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相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相关文章

  • 关于诗狂贺知章的故事有哪些 贺知章被称为什么
  • 贺知章字作季真,晚年自称四明狂客,是浙江杭州人,十分擅长写绝句诗体,他的写景诗和抒情诗独树一帜,清新而又洒脱,很多诗作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贺知章画像 贺知章年轻的时候,他的诗作就名声远扬了,武则天当政的时候考中了进士,封他为博士.他的文章 ...查看


  • 扩写"解金龟换酒"小作文及范文
  • 唐代孟綮<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今,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 ...查看


  • 李白的诗:[送贺宾客归越]李白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送贺宾客归越>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赠别诗.此诗先想象友人回乡终日泛舟遨游镜湖的情景,再运用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典故来赞美友人的书法艺术.全诗虽仅二十八个字,却形象地表现了贺知章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显示了作 ...查看


  • 杜甫怀赠李白的诗不少!有的诗题中有李白名字
  • ! 第!%卷 第&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 89:;9?@AFLMAH 从杜甫诗论测李白生平的一些问题 邝健行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香港( 摘要!文章提出 ...查看


  • 回乡偶书教案与反思
  • 教学设计: 古诗诵读:回乡偶书 二(2)班 曾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诗中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有感情诵读古诗.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 ...查看


  •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利川市东城腾龙小学 罗腾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15页"回乡偶书". 知识目标:会认"偶.鬓.衰.客.何"五个生字,会写"音. ...查看


  • 贺知章的诗词全集.诗集(26首全)
  • 贺知章诗词全集(26首全)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 ...查看


  • 诗歌手抄报资料:"诗狂"贺知章
  • 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 ...查看


  • 改写[回乡偶书]
  • 改写<回乡偶书> 贺知章年轻的时候就在京城做了官,这一坐就是五十年. 一天晚上,贺知章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是不是家乡的月亮也是这样圆呢?现在他已经八十六岁了,很想回到自己的家乡看一看.这时,他突然有了一个想 ...查看


  • 李白的诗:送贺宾客归越
  • <送贺宾客归越>原文 镜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 应写黄庭换白鹅. <送贺宾客归越>鉴赏 由于贺知章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