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哪些新信号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全省经济工作基调: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既着眼长远之策,又明确当前之要;既体现时代要求,又突出四川特色;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进程中实现科学发展;充分体现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与会代表形成共识。 长远之策与当前之要
在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看来,长远之策就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主题主线,尊重发展规律,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四川迈向全国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对四川而言,加快发展更是当前之要。“从四川省情和当前所处发展阶段来看,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必不可少。”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认为。从省情看,欠发达、不平衡、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既是挑战更是潜力;从发展阶段看,全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我省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不少市州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还处于初期,城镇化率也低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非农就业比重也比全国低近8个百分点,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期。因而,当全国进入中速增长期时,我省仍然需要继续保持一个加快发展的态势。
“四川不能‘被小康’。”四川省委政研室主任冯键道出四川“加快发展”的急切。
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算了笔甘孜发展的“小账”,“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孜只有达到每年16%及以上的高速增长,才能与全国同步小康。”相关方面测算了全省“大账”: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我省经济年均增速就必须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左右。
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四川不仅必须,而且应该,更有现实可能。
发展质量与经济效益
四川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着力优化结构,使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体现在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的增加上,体现在劳动报酬、居民收入的增长上。
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表示,要把这个目标落到实处,在投资结构上就是要注重更加优化,除重大基础设施外,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都将获得倾斜。在产业结构上,就是“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装备及高端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稀土金属材料、汽车制造、能源电力等7大优势产业。 在发展的目标和预期上,则是突出没有水分、就业增加、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效益提高资源环境可支撑——与会代表从工作基调中读出了新意与深刻内涵。 贯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增强对工业化城镇化的配套和服务能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加畅通的交通网络;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都汇集成清晰的指向——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信号2·多点多极支撑
首位一马当先 梯次竞相跨越
12月28日至29日,在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中,有一种“跃动”激荡会场。遂宁市委书记杨洪波这样理解“跃动”:各地都憧憬着在未来四川发展新格局中的新地位,跃跃欲试。
点燃这种“跃动”的,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确定的着力重点——构建多点多极支撑。
“跃动”的指向,是四川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全方位激活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四川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 增添发展新动能
正处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阶段的四川,自然需要将经济强省作为参照——四川与广东、江苏这些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一个很大的差别在于缺乏强有力的多点多极支撑。
成都一骑绝尘,去年首次迈入千亿俱乐部的6个市州GDP总和都赶不上成都。四川省委政研室主任冯键认为,将新的四川省情放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规律
中再认识,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多点多极支撑精准地抓住了四川下一步加快发展的“要害”: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到底能提供怎样的新动能?
科学发展的新动能——
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何顺洪认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是同步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构建多点多极支撑能推动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弥补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
“必将激发潜能和活力,形成一个竞相追赶跨越的生动局面”。不少与会代表认为,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对四川而言,是最佳、也是最适合的战略选择。
加快发展的新动能——
有与会代表算账后认为,除了提升成都这个首位城市之外,还必须推动有基础有条件的市州加快发展,才能够开创全省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仅仅在纵向比较中加快发展还不够,还必须在横向比较中实现追赶跨越。东部发达地区先后走过“县域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三个阶段。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认为,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全省正好可以统领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完成追赶跨越的使命。
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
描绘追赶跨越新画面
描绘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画面,与会代表成竹在胸。
“顶层设计是核心。”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认为,制定全局性规划,必将引导资源、资本向二级城市转移。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则说,这对分层分级制定政策、实施考核,特别对资源配置政策的制定提出更高要求。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 成都如何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进一步提质升位?
进一步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迈进。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认为,“提升”还体现在对其它城市辐射影响力的提升上。“近期将与成都经济区内其它城市召开发展联席会,推动实现环境共保、市场共育,发展格局转变。”
占比较大的“次级”将在哪里寻找突破点?
“加速跑。”资阳市委书记李佳与不少“次级”的负责人有共识,“跑”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资阳已确定明年3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其中年度投资计划630亿元。这些项目既是启动当前发展引擎的突破点,也是积蓄长远发展力量的突破点。”
杨洪波注意到,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他认为这对加强主枢纽与各个次级枢纽相互衔接的部署是个利好消息
工业重镇德阳找到的突破点是创新。德阳市长陈新有对彻底打开这座创新资源“宝库”充满信心:要让企业的创新资源不仅服务于企业,也服务于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加快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创新发展合力。
“底部”如何夯实?
县域经济构成全省经济最宽泛的底部基础。而对于县域,竞相发展的乡镇又是多极;通过层层推进、夯实基础,最终实现的是全面、持续、协调发展——认识正在深化。
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举例,甘孜州今年已有26条公路开工建设,投资额相当于过去15年投资额的总和。来自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与会代表同样信心满满。
信号3·产业兴省
“产业兴省”着力点在哪里
进一步强化“产业兴省”的理念,突出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断做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强烈的信号。 咬定优势
打造产业“顶梁柱”
打造产业“顶梁柱”要突出什么?突出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此外,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还要注意几个方面:不能脱离当地的资源优势,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明确每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支撑政策,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顶梁柱”也不要关起门来搞,应更加注重引进重大项目和技术含量高、市场前
景好的项目。四川省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余先河认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出现向二级城市扩张的趋势,应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工业园区
打造产业发展的“超级托盘”
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三年,目前已聚集三一重工、昊升三农、吉峰聚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依托这个园区,全省又一个装备制造基地在长江边上拔地而起。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的体会是,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是实现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
同在川南的泸州也有同样感受。市委书记刘国强透露,最近几年,通过设立酒业集中发展区,吸引了一大批白酒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入驻,实现了产业的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正在打造的江南新区和临港工业园区,已吸引了一大批外地企业入园发展。 工业园区无疑是产业发展的“超级托盘”。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狠抓园区这个产业发展平台,通过5年努力,力争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400亿新元)和1000亿(200亿新元)的园区。
两个创新
打通产业上升通道
“回去马上面试研究院长,年薪百万。”绵阳市委书记罗强在讨论会上透出消息,当地新成立了一个独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目前正在全球招募院长。其用意是,产学研结合,走科技创新之路,将当地产业做大做强。
有些地区的产业为何“强”不起来?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抛出一个数字,或多或少给出了答案:目前,我省拥有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数量占整个规上企业总量的比例还不足10%。
要做大做强产业,离不开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这当中,既要注重创新驱动,也要注重制度创新。如此,才可以支撑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装备及高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稀土金属材料、汽车制造、能源电力等优势产业。
信号4·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释放扩内需最大潜力
在外需疲弱的经济形势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成为经济增
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着力点是什么?
释放潜力 启动引擎
与会者纷纷表示,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也是投资大幅增加、产业快速发展、人口聚集的过程,这些都将加速释放内需潜能和增长动能。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省住建厅厅长何健援引天府新区的例子:开工近一年来,天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就完成投资319亿元,平均每天吸引3.5亿元资金注入;随着周边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农民转为城镇居民也将带来巨大的消费。“据测算,中国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来7万亿元(1.4亿新元)的市场需求,带动居民消费总额增加1200亿元(240亿新元)。”
自贡市委书记雷洪金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分工协作,城市功能互补,将实现1+1>2的效果。
城市“宜居”是首位
何健认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体系十分关键。“当前,要重点加快城市群发展、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步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呼之欲出。南充市市长向东表示,将依托化工园区、物流园区、百亩现代农业示范长廊等载体,建产业新城,同时通过优化旧城、拓展新区来做大城市,形成1个百万特大城市、主城3区、6个县城、系列重点城镇的“1+3+6+N”的城市发展布局。
将“宜居”放在首位——不少人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这一表述,读出了城镇化发展的新意。
“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说,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交通、能源、供排水、防灾减灾需要加强,完善社会服务及居住服务,新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提出。
以城带乡 城乡一体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城带乡、城乡一体。
如何得以实现?关键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抓好完善城镇化体系、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等3个‘物’的城镇化,也是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市居民城市意识的两个‘人’的城镇化。”雷洪金的话直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乡物流体系正加快连通。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表示,根据城市群规划,同步构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为扩大城乡消费营造了良好环境。 “我们将鼓励银行开发更多促进城乡消费的产品。”四川省银监局局长王筠权称,把城乡消费潜力激发出来。
信号5·民营经济
打破民营经济发展“三重门”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其意何在?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省工商局局长万鹏龙说,四川民间投资活力正在明显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0270.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8.6%”。
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民营经济对我省的税收贡献接近50%,占GDP比重接近6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中占80%,提供了90%的新增就业岗位。非公经济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的贡献者。
与沿海地区相比,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小差距。在四川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成都市,去年有6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这一数字在杭州是49家。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郑树全认为,为民营经济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其加快发展正当其时。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谈到,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三重门”阻碍:“玻璃门”,看得见,但无法进入;“弹簧门”,千辛万苦才进入某领域,稍不小心就被弹出来了;“有色门”,“个体户”、“商贩”等传统标签依然贴在身上,伴随而来是参与市场竞争时的不公平待遇。“必须强化政策支持,下决心解决政策传递减弱化、截留梗阻的问题。”
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说,打破“玻璃门”就是要放宽市场准入。除了继续降低一些行业的准入门槛,政府资金应该进一步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去年,宜宾市妇联
出台一项政策,对妇女创业进行贷款贴息,一年多来,我们总共贴息1000万元(200万),撬动了6亿元(1.2亿新元)贷款,作用放大60倍。”
乐山市委书记唐坚说,要打破“弹簧门”,引导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要逗硬。 如何消除“有色门”?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的看法是,让资本金来源民营化,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万鹏龙透露,更多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正在酝酿中。四川省将在省市各级构建民营企业发展激励引导机制、维权护航机制、创新驱动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和社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孵化平台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哪些新信号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全省经济工作基调: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既着眼长远之策,又明确当前之要;既体现时代要求,又突出四川特色;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进程中实现科学发展;充分体现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与会代表形成共识。 长远之策与当前之要
在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看来,长远之策就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主题主线,尊重发展规律,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四川迈向全国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对四川而言,加快发展更是当前之要。“从四川省情和当前所处发展阶段来看,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必不可少。”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认为。从省情看,欠发达、不平衡、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既是挑战更是潜力;从发展阶段看,全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我省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不少市州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还处于初期,城镇化率也低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非农就业比重也比全国低近8个百分点,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期。因而,当全国进入中速增长期时,我省仍然需要继续保持一个加快发展的态势。
“四川不能‘被小康’。”四川省委政研室主任冯键道出四川“加快发展”的急切。
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算了笔甘孜发展的“小账”,“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孜只有达到每年16%及以上的高速增长,才能与全国同步小康。”相关方面测算了全省“大账”: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我省经济年均增速就必须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左右。
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四川不仅必须,而且应该,更有现实可能。
发展质量与经济效益
四川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着力优化结构,使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体现在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的增加上,体现在劳动报酬、居民收入的增长上。
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表示,要把这个目标落到实处,在投资结构上就是要注重更加优化,除重大基础设施外,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都将获得倾斜。在产业结构上,就是“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装备及高端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稀土金属材料、汽车制造、能源电力等7大优势产业。 在发展的目标和预期上,则是突出没有水分、就业增加、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效益提高资源环境可支撑——与会代表从工作基调中读出了新意与深刻内涵。 贯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增强对工业化城镇化的配套和服务能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加畅通的交通网络;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都汇集成清晰的指向——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信号2·多点多极支撑
首位一马当先 梯次竞相跨越
12月28日至29日,在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中,有一种“跃动”激荡会场。遂宁市委书记杨洪波这样理解“跃动”:各地都憧憬着在未来四川发展新格局中的新地位,跃跃欲试。
点燃这种“跃动”的,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确定的着力重点——构建多点多极支撑。
“跃动”的指向,是四川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全方位激活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四川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 增添发展新动能
正处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阶段的四川,自然需要将经济强省作为参照——四川与广东、江苏这些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一个很大的差别在于缺乏强有力的多点多极支撑。
成都一骑绝尘,去年首次迈入千亿俱乐部的6个市州GDP总和都赶不上成都。四川省委政研室主任冯键认为,将新的四川省情放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规律
中再认识,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多点多极支撑精准地抓住了四川下一步加快发展的“要害”: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到底能提供怎样的新动能?
科学发展的新动能——
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何顺洪认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是同步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构建多点多极支撑能推动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弥补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
“必将激发潜能和活力,形成一个竞相追赶跨越的生动局面”。不少与会代表认为,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对四川而言,是最佳、也是最适合的战略选择。
加快发展的新动能——
有与会代表算账后认为,除了提升成都这个首位城市之外,还必须推动有基础有条件的市州加快发展,才能够开创全省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仅仅在纵向比较中加快发展还不够,还必须在横向比较中实现追赶跨越。东部发达地区先后走过“县域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三个阶段。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认为,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全省正好可以统领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完成追赶跨越的使命。
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
描绘追赶跨越新画面
描绘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画面,与会代表成竹在胸。
“顶层设计是核心。”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认为,制定全局性规划,必将引导资源、资本向二级城市转移。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则说,这对分层分级制定政策、实施考核,特别对资源配置政策的制定提出更高要求。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 成都如何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进一步提质升位?
进一步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迈进。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认为,“提升”还体现在对其它城市辐射影响力的提升上。“近期将与成都经济区内其它城市召开发展联席会,推动实现环境共保、市场共育,发展格局转变。”
占比较大的“次级”将在哪里寻找突破点?
“加速跑。”资阳市委书记李佳与不少“次级”的负责人有共识,“跑”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资阳已确定明年3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其中年度投资计划630亿元。这些项目既是启动当前发展引擎的突破点,也是积蓄长远发展力量的突破点。”
杨洪波注意到,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他认为这对加强主枢纽与各个次级枢纽相互衔接的部署是个利好消息
工业重镇德阳找到的突破点是创新。德阳市长陈新有对彻底打开这座创新资源“宝库”充满信心:要让企业的创新资源不仅服务于企业,也服务于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加快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创新发展合力。
“底部”如何夯实?
县域经济构成全省经济最宽泛的底部基础。而对于县域,竞相发展的乡镇又是多极;通过层层推进、夯实基础,最终实现的是全面、持续、协调发展——认识正在深化。
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举例,甘孜州今年已有26条公路开工建设,投资额相当于过去15年投资额的总和。来自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与会代表同样信心满满。
信号3·产业兴省
“产业兴省”着力点在哪里
进一步强化“产业兴省”的理念,突出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断做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强烈的信号。 咬定优势
打造产业“顶梁柱”
打造产业“顶梁柱”要突出什么?突出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此外,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还要注意几个方面:不能脱离当地的资源优势,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明确每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支撑政策,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顶梁柱”也不要关起门来搞,应更加注重引进重大项目和技术含量高、市场前
景好的项目。四川省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余先河认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出现向二级城市扩张的趋势,应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工业园区
打造产业发展的“超级托盘”
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三年,目前已聚集三一重工、昊升三农、吉峰聚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依托这个园区,全省又一个装备制造基地在长江边上拔地而起。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的体会是,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是实现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
同在川南的泸州也有同样感受。市委书记刘国强透露,最近几年,通过设立酒业集中发展区,吸引了一大批白酒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入驻,实现了产业的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正在打造的江南新区和临港工业园区,已吸引了一大批外地企业入园发展。 工业园区无疑是产业发展的“超级托盘”。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狠抓园区这个产业发展平台,通过5年努力,力争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400亿新元)和1000亿(200亿新元)的园区。
两个创新
打通产业上升通道
“回去马上面试研究院长,年薪百万。”绵阳市委书记罗强在讨论会上透出消息,当地新成立了一个独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目前正在全球招募院长。其用意是,产学研结合,走科技创新之路,将当地产业做大做强。
有些地区的产业为何“强”不起来?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抛出一个数字,或多或少给出了答案:目前,我省拥有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数量占整个规上企业总量的比例还不足10%。
要做大做强产业,离不开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这当中,既要注重创新驱动,也要注重制度创新。如此,才可以支撑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装备及高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稀土金属材料、汽车制造、能源电力等优势产业。
信号4·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释放扩内需最大潜力
在外需疲弱的经济形势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成为经济增
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着力点是什么?
释放潜力 启动引擎
与会者纷纷表示,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也是投资大幅增加、产业快速发展、人口聚集的过程,这些都将加速释放内需潜能和增长动能。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省住建厅厅长何健援引天府新区的例子:开工近一年来,天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就完成投资319亿元,平均每天吸引3.5亿元资金注入;随着周边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农民转为城镇居民也将带来巨大的消费。“据测算,中国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来7万亿元(1.4亿新元)的市场需求,带动居民消费总额增加1200亿元(240亿新元)。”
自贡市委书记雷洪金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分工协作,城市功能互补,将实现1+1>2的效果。
城市“宜居”是首位
何健认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体系十分关键。“当前,要重点加快城市群发展、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步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呼之欲出。南充市市长向东表示,将依托化工园区、物流园区、百亩现代农业示范长廊等载体,建产业新城,同时通过优化旧城、拓展新区来做大城市,形成1个百万特大城市、主城3区、6个县城、系列重点城镇的“1+3+6+N”的城市发展布局。
将“宜居”放在首位——不少人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这一表述,读出了城镇化发展的新意。
“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说,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交通、能源、供排水、防灾减灾需要加强,完善社会服务及居住服务,新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提出。
以城带乡 城乡一体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城带乡、城乡一体。
如何得以实现?关键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抓好完善城镇化体系、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等3个‘物’的城镇化,也是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市居民城市意识的两个‘人’的城镇化。”雷洪金的话直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乡物流体系正加快连通。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表示,根据城市群规划,同步构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为扩大城乡消费营造了良好环境。 “我们将鼓励银行开发更多促进城乡消费的产品。”四川省银监局局长王筠权称,把城乡消费潜力激发出来。
信号5·民营经济
打破民营经济发展“三重门”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其意何在?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省工商局局长万鹏龙说,四川民间投资活力正在明显增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0270.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8.6%”。
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民营经济对我省的税收贡献接近50%,占GDP比重接近6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中占80%,提供了90%的新增就业岗位。非公经济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的贡献者。
与沿海地区相比,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小差距。在四川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成都市,去年有6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这一数字在杭州是49家。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郑树全认为,为民营经济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其加快发展正当其时。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谈到,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三重门”阻碍:“玻璃门”,看得见,但无法进入;“弹簧门”,千辛万苦才进入某领域,稍不小心就被弹出来了;“有色门”,“个体户”、“商贩”等传统标签依然贴在身上,伴随而来是参与市场竞争时的不公平待遇。“必须强化政策支持,下决心解决政策传递减弱化、截留梗阻的问题。”
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说,打破“玻璃门”就是要放宽市场准入。除了继续降低一些行业的准入门槛,政府资金应该进一步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去年,宜宾市妇联
出台一项政策,对妇女创业进行贷款贴息,一年多来,我们总共贴息1000万元(200万),撬动了6亿元(1.2亿新元)贷款,作用放大60倍。”
乐山市委书记唐坚说,要打破“弹簧门”,引导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要逗硬。 如何消除“有色门”?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的看法是,让资本金来源民营化,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万鹏龙透露,更多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正在酝酿中。四川省将在省市各级构建民营企业发展激励引导机制、维权护航机制、创新驱动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和社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孵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