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第38卷第6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J un. 2016Vol.38No. 6
DOI :10.13253/j.cnki.ddjjgl.2016.06.011
共享经济带来的变革与产业影响研究
笪杨
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100191)
[摘要]目前,以“使用权”为核心的共享经济呈现出快速扩张态势。共享经济正掀起一轮广泛变革,从消费理念、消费模式、消费范围、收入分配结构到整个社会关系都将随之发生演变。随着共享模式在生产领域的逐渐拓展,短期内会冲击传统产业的市场需求和既有的行业管理体制,但长期内却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促进并引导共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创业以创新增量效应弥补替代效应,并积极引导生产领域共享模式发展。
[关键词]共享经济;特征;广泛变革;产业影响[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6-0069-0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共享经济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共享经济,一方面开创了服务消费的新模式、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潮,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触动了传统产业利益格局,Uber 、滴滴打车等共享租车模式屡屡被行业管理部门约谈。总之,共享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媒体的焦点,也日益受到大众关注。与此不同,对共享经济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共享经济带来的广泛变革与产业影响仍然缺乏深入分析,这正是本文研究的起点。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归纳共享经济的关键特征与内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共享经济快速扩张带来的一系列变革性影响,第四部分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共享经济可能带来的冲击,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共享经济特征与内涵
共享经济是近年才流行起来的一种新模式,先后出现了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 )、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协作经济(Col-
征,是共享模式的精要所在。Botsman &Rogers (2010)将共享经济定义为基于如时间、空间和技能等物理或人类资产的使用而非拥有的一种经济[1],这一定义很好地突出了“使用而非拥有”在共享经济中的重要性。而Gansky (2010)进一步拓展了该内涵,认为“使用而非拥有”和“不使用即浪费”是共享经济的两个核心理念[2]。从现有研究文献看,
“使用而非拥有”已经成为共享
经济研究的基本起点,是众多学者共同接受的共享经济概念和理论的核心内涵。从法学视角看,“使用而非拥有”对应的则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由此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共享经济的典型特征是在不转移所有权的情况下满足消费需求,因此也有不少学者将更加看重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视为共享经济的基本理念。此外,以使用或使用权为核心的生产或消费所构成的经济体系,其最终演进方向自然也是我们所竭力倡导的绿色经济。
其次,互联网技术驱动是共享经济模式创新与快速扩张的技术基础,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共享现象本身而言,其如人类存在一样历史久远,但是协同消费或共享经济现象则产生自网络时代(Belk ,2014)[3],这一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例如,Leismann 等(2013)认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及其提供的网络机会,在改变消费模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而协同消费(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获益于此。博茨曼和罗杰斯(2015)认为协同消费的核心就是共享,
laborative Economy) 、临时工经济(Gig Economy )
等内涵相似的概念。虽然不同学者可能为了强调研究重点,或者出于学术习惯而采用自己偏好的称谓,但是从现有研究文献看,学术界对共享经济的界定及其内涵和特征的认识有着显著的趋同趋势。
首先,“使用而非拥有”是共享经济的基本特
收稿日期:2016-05-22
网络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60612.1421.011.html经济与政策。
网络出版时间:2016-6-1214:21:09
作者简介:杨帅(1985-),男,四川蒲江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产业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产业
69
2016年6月第38卷第6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J un. 2016Vol.38No. 6
DOI :10.13253/j.cnki.ddjjgl.2016.06.011
共享经济带来的变革与产业影响研究
笪杨
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100191)
[摘要]目前,以“使用权”为核心的共享经济呈现出快速扩张态势。共享经济正掀起一轮广泛变革,从消费理念、消费模式、消费范围、收入分配结构到整个社会关系都将随之发生演变。随着共享模式在生产领域的逐渐拓展,短期内会冲击传统产业的市场需求和既有的行业管理体制,但长期内却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促进并引导共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创业以创新增量效应弥补替代效应,并积极引导生产领域共享模式发展。
[关键词]共享经济;特征;广泛变革;产业影响[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6-0069-0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共享经济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共享经济,一方面开创了服务消费的新模式、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潮,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触动了传统产业利益格局,Uber 、滴滴打车等共享租车模式屡屡被行业管理部门约谈。总之,共享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媒体的焦点,也日益受到大众关注。与此不同,对共享经济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共享经济带来的广泛变革与产业影响仍然缺乏深入分析,这正是本文研究的起点。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归纳共享经济的关键特征与内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共享经济快速扩张带来的一系列变革性影响,第四部分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共享经济可能带来的冲击,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共享经济特征与内涵
共享经济是近年才流行起来的一种新模式,先后出现了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 )、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协作经济(Col-
征,是共享模式的精要所在。Botsman &Rogers (2010)将共享经济定义为基于如时间、空间和技能等物理或人类资产的使用而非拥有的一种经济[1],这一定义很好地突出了“使用而非拥有”在共享经济中的重要性。而Gansky (2010)进一步拓展了该内涵,认为“使用而非拥有”和“不使用即浪费”是共享经济的两个核心理念[2]。从现有研究文献看,
“使用而非拥有”已经成为共享
经济研究的基本起点,是众多学者共同接受的共享经济概念和理论的核心内涵。从法学视角看,“使用而非拥有”对应的则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由此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共享经济的典型特征是在不转移所有权的情况下满足消费需求,因此也有不少学者将更加看重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视为共享经济的基本理念。此外,以使用或使用权为核心的生产或消费所构成的经济体系,其最终演进方向自然也是我们所竭力倡导的绿色经济。
其次,互联网技术驱动是共享经济模式创新与快速扩张的技术基础,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共享现象本身而言,其如人类存在一样历史久远,但是协同消费或共享经济现象则产生自网络时代(Belk ,2014)[3],这一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例如,Leismann 等(2013)认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及其提供的网络机会,在改变消费模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而协同消费(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获益于此。博茨曼和罗杰斯(2015)认为协同消费的核心就是共享,
laborative Economy) 、临时工经济(Gig Economy )
等内涵相似的概念。虽然不同学者可能为了强调研究重点,或者出于学术习惯而采用自己偏好的称谓,但是从现有研究文献看,学术界对共享经济的界定及其内涵和特征的认识有着显著的趋同趋势。
首先,“使用而非拥有”是共享经济的基本特
收稿日期:2016-05-22
网络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60612.1421.011.html经济与政策。
网络出版时间:2016-6-1214:21:09
作者简介:杨帅(1985-),男,四川蒲江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产业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产业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