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期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晓红

叶国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生态农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确保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程。为了全面深化农业改革,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建设美丽吴中,笔者从生产环境、生产者、组织化程度3个方面分析了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指出了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问题;发展方向;对策;江苏苏州;吴中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01-0264-01中图分类号F323.22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f Wuzhong District

in Suzhou City

ZHANG Xiao-hong YE Guo-ping

(Wuzhong Agricultural Bureau of Su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Jiangsu 215104)

Abstrac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a reasonably event that is useful for our country and peopl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to ensure people ′s life and health.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agricultural reform ,build gree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nstruct beautiful Wuzho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Wuzhong Distric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producers and organizational degree three aspec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Wuzhong District was pointed out ,an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al workers.

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robl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countermeasures ;Suzhou Jiangsu ;Wuzhong District

吴中区地处太湖之滨,生态环境优美,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基础。近年来,吴中区充分发挥太湖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全区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组织、指导农业企业编制实施粮油、蔬菜、茶叶、果品、水产、畜牧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累计超过150项,涵盖了食用农产品标准生产和安全生产范畴,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了有标可依。全区现拥有种植类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个,绿色食品基地28个,“三品”总量达230余只。为了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现就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如下。

1.3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生产的组

织化程度偏低,生产者对标准化生产的认知度还不高,生产方式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水平偏低。

22.1

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种养结合型

以沼气为纽带,利用食物链与循环技术,紧密联系种植

业、养殖业、加工业,通过增加畜禽饲养和沼气池厌氧发酵,有机地结合单一种植和高效饲养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2.2立体复合型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特点,使处于不同生态位

的各生物类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1.1

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生产环境的制约

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生态农业的发展,影响农产

2.3再生利用型

利用牛粪、秸秆等进行食用菌生产,实现“副产物—食

品的质量。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及其他农业化学物质,使得土壤的物理性质改变,土壤板结,从而降低了土壤肥力;另外,不恰当地使用农药,使得部分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二是劳动力的严重缺乏,使得农民不得不大量焚烧作物秸秆,导致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三是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直接排放未经处理过的畜禽粪便,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使得部分湖泊等出现水体富营养化[1-2]。四是部分工厂企业“三废”超标排放,污染环境,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用菌—菌糠—肥料—大田作物”多级利用和良性循环。利用农业有机物加工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实现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2.4休闲观光型

以生态环境、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为依托,以农业经营

为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3]。

33.1

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产地条件

一是要加强土壤检测。时刻关注土壤的受污染程度,有

1.2生产者的制约

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针对性地进行土壤修复。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精确施肥技术,合理匹配有机肥与化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实施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三是推广绿肥的种植,水稻田、蔬菜地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轮作(果树下也可以适当种植绿肥,进行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减少面源污染),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页)

由于受到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影响,文化科技素质低,环保意识差,对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掌握不到位,不能真正理解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

264

林婷:南平市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

步,由于缺乏相应的扶持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效益的充分发挥,难以适应社会化服务的需要。一是沼气池维护维修资金缺乏,服务运行困难。服务网点属于个人领办,维护管理采取只收配件费,维护工资、维持正常运行资金缺乏,管理市场化运作困难,一些地方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二是缺乏对配套技术应用的扶持激励政策,如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和种养殖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合理优化配套的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示范应用的扶持激励政策,造成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综合效益的发挥。

4.3加强服务,制定技术标准

应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各专业

技术部门协作,组成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服务组,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农户掌握关键技术与操作规程,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试验研究典型示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各类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配套技术,制定沼气沼肥综合利用技术与循环农业模式甚至是与设施农业相配套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技术成熟的沼气生态循环模式的规模发展。

4.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议国家和地方加大对农村沼气技术推广,新工艺、新

44.1

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模式的对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南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地域性差别,以及社会经

设备的研发,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等经费投入力度,用于开发农村沼气资源,发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解决沼气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已成熟的沼气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改进完善不足之处,制定出台一些扶持激励政策,完善沼气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在沼气建后运行管理和维护人员工资、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从而不断扩展沼气应用实施范围和规模。

济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的需求,综合考虑区域气候、地理特点、经济基础及能源供需状况等因素,按照巩固生态环境和退耕还林成果,因地制宜、综合发展的原则,试点推广不同种类沼气生态能源模式,总结经验,形成规模,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4.2开展模式试点研究

积极示范推广“猪—沼—菜(稻)”“猪—沼—果(鱼)”

5参考文献

“种—养—加”等不同种类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模式,通过管道输送、滴灌、喷灌等措施,解决沼肥运输难的问题,将沼肥输送上山、入田,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提升和发挥沼气综合效益,延伸循环产业链,解决沼气二次污染问题。建议对不同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的规模、综合施用技术规范、沼肥输送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和应用的效益成果等开展项目试点研究,不断提高沼气生态小循环技术含量,促进农业生态大循环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组建专业合作社,推进集约化经营

积极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使用权,整合建设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肥药管理,促进农业生产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向股份合作等规模化经营转变。(上接第264页)

[***********][***********][1**********]

3.6

完善政策法规,健全长效机制

[1]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 “双链型”林─牧草─畜禽─沼气─渔循

环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11):25-27. 王[2]洪成,李凤军. 沼气池与农业循环生产[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3.

[3]黄艳宇,李娟. 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日常管理与安全使用[J].种业导刊,

2009(8):35.

[4]胡彩琴,李淑英. 论沼气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农业中的作用[J].内蒙

古农业科技,2007(6):27-29.

[5]云维彪. 建设规模沼气工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J].农业工程技术:新

能源产业,2008(5):27-30.

[6]成智涛,谭振华. “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J].湖南农业,2012(10):14.

3.2强调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向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倾斜,大力鼓励开发和保护的统一,统筹“三生”(生产、生态、生防),创新管理模式。同时,建立生态农业考核机制,将农业环境成本和效益纳入农业增长机制,并将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体系[7]。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上,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3.3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全面推广农业生产安全控制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标

准化生产程度和生产水平。按照“三品”生产要求,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农民施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取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天敌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农业生产中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努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4参考文献

3.4加大宣传培训,提高生产者生态意识和科技素质一是广泛宣传农业生态知识。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

用,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生态农业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转变生产者思想观念,增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4-6]。二是加大对生产者的技术培训。普及生态农业生产知识,使生产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3.5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科研人员既要不断

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又要深入田间地头,将专业知识和生地[1]孔凡标,沈军,臧峥峥. 当前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J].现代农业,2014(3):64-66.

[2]夏卫星,王谦,孔玉玲.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

议[J].环境科学导刊,2008(3):24-25.

——关于加[3]刘正国,江学军.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乡村经济繁荣—

快推进丹徒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12(4):5-7.

[4]黄斌. 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2):

611,613.

[5]秦升军.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9):83-84.

[6]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EB/OL].(2009-05-10)[2014-11-28].http://www.cqagri.gov.cn/nyfz/detail.asp?pubID=368428.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EB/OL].[2014-11-28].http:[7]

//wenku.baidu.com/link?url=5_CvKMAAcXu4701e1DO_arXIE0LvS8yEKoqXObdoNmmw12Q63ZpzNx0pp85ao7rKN6Q8TOjaSjYcw1PbggBicQ-E 267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期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晓红

叶国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生态农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确保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程。为了全面深化农业改革,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建设美丽吴中,笔者从生产环境、生产者、组织化程度3个方面分析了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指出了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问题;发展方向;对策;江苏苏州;吴中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01-0264-01中图分类号F323.22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f Wuzhong District

in Suzhou City

ZHANG Xiao-hong YE Guo-ping

(Wuzhong Agricultural Bureau of Su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Jiangsu 215104)

Abstrac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a reasonably event that is useful for our country and peopl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to ensure people ′s life and health.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agricultural reform ,build gree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nstruct beautiful Wuzho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Wuzhong Distric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producers and organizational degree three aspec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Wuzhong District was pointed out ,an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al workers.

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robl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countermeasures ;Suzhou Jiangsu ;Wuzhong District

吴中区地处太湖之滨,生态环境优美,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基础。近年来,吴中区充分发挥太湖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全区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组织、指导农业企业编制实施粮油、蔬菜、茶叶、果品、水产、畜牧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累计超过150项,涵盖了食用农产品标准生产和安全生产范畴,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了有标可依。全区现拥有种植类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个,绿色食品基地28个,“三品”总量达230余只。为了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现就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如下。

1.3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生产的组

织化程度偏低,生产者对标准化生产的认知度还不高,生产方式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水平偏低。

22.1

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种养结合型

以沼气为纽带,利用食物链与循环技术,紧密联系种植

业、养殖业、加工业,通过增加畜禽饲养和沼气池厌氧发酵,有机地结合单一种植和高效饲养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2.2立体复合型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特点,使处于不同生态位

的各生物类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1.1

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生产环境的制约

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生态农业的发展,影响农产

2.3再生利用型

利用牛粪、秸秆等进行食用菌生产,实现“副产物—食

品的质量。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及其他农业化学物质,使得土壤的物理性质改变,土壤板结,从而降低了土壤肥力;另外,不恰当地使用农药,使得部分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二是劳动力的严重缺乏,使得农民不得不大量焚烧作物秸秆,导致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三是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直接排放未经处理过的畜禽粪便,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使得部分湖泊等出现水体富营养化[1-2]。四是部分工厂企业“三废”超标排放,污染环境,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用菌—菌糠—肥料—大田作物”多级利用和良性循环。利用农业有机物加工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实现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2.4休闲观光型

以生态环境、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为依托,以农业经营

为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3]。

33.1

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产地条件

一是要加强土壤检测。时刻关注土壤的受污染程度,有

1.2生产者的制约

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针对性地进行土壤修复。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精确施肥技术,合理匹配有机肥与化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实施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三是推广绿肥的种植,水稻田、蔬菜地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轮作(果树下也可以适当种植绿肥,进行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减少面源污染),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页)

由于受到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影响,文化科技素质低,环保意识差,对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掌握不到位,不能真正理解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

264

林婷:南平市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

步,由于缺乏相应的扶持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效益的充分发挥,难以适应社会化服务的需要。一是沼气池维护维修资金缺乏,服务运行困难。服务网点属于个人领办,维护管理采取只收配件费,维护工资、维持正常运行资金缺乏,管理市场化运作困难,一些地方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二是缺乏对配套技术应用的扶持激励政策,如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和种养殖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合理优化配套的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示范应用的扶持激励政策,造成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综合效益的发挥。

4.3加强服务,制定技术标准

应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各专业

技术部门协作,组成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服务组,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农户掌握关键技术与操作规程,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试验研究典型示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各类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配套技术,制定沼气沼肥综合利用技术与循环农业模式甚至是与设施农业相配套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技术成熟的沼气生态循环模式的规模发展。

4.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议国家和地方加大对农村沼气技术推广,新工艺、新

44.1

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模式的对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南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地域性差别,以及社会经

设备的研发,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等经费投入力度,用于开发农村沼气资源,发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解决沼气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已成熟的沼气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改进完善不足之处,制定出台一些扶持激励政策,完善沼气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在沼气建后运行管理和维护人员工资、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从而不断扩展沼气应用实施范围和规模。

济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的需求,综合考虑区域气候、地理特点、经济基础及能源供需状况等因素,按照巩固生态环境和退耕还林成果,因地制宜、综合发展的原则,试点推广不同种类沼气生态能源模式,总结经验,形成规模,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4.2开展模式试点研究

积极示范推广“猪—沼—菜(稻)”“猪—沼—果(鱼)”

5参考文献

“种—养—加”等不同种类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模式,通过管道输送、滴灌、喷灌等措施,解决沼肥运输难的问题,将沼肥输送上山、入田,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提升和发挥沼气综合效益,延伸循环产业链,解决沼气二次污染问题。建议对不同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的规模、综合施用技术规范、沼肥输送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和应用的效益成果等开展项目试点研究,不断提高沼气生态小循环技术含量,促进农业生态大循环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组建专业合作社,推进集约化经营

积极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使用权,整合建设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肥药管理,促进农业生产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向股份合作等规模化经营转变。(上接第264页)

[***********][***********][1**********]

3.6

完善政策法规,健全长效机制

[1]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 “双链型”林─牧草─畜禽─沼气─渔循

环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11):25-27. 王[2]洪成,李凤军. 沼气池与农业循环生产[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3.

[3]黄艳宇,李娟. 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日常管理与安全使用[J].种业导刊,

2009(8):35.

[4]胡彩琴,李淑英. 论沼气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农业中的作用[J].内蒙

古农业科技,2007(6):27-29.

[5]云维彪. 建设规模沼气工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J].农业工程技术:新

能源产业,2008(5):27-30.

[6]成智涛,谭振华. “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J].湖南农业,2012(10):14.

3.2强调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向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倾斜,大力鼓励开发和保护的统一,统筹“三生”(生产、生态、生防),创新管理模式。同时,建立生态农业考核机制,将农业环境成本和效益纳入农业增长机制,并将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体系[7]。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上,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3.3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全面推广农业生产安全控制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标

准化生产程度和生产水平。按照“三品”生产要求,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农民施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取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天敌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农业生产中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努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4参考文献

3.4加大宣传培训,提高生产者生态意识和科技素质一是广泛宣传农业生态知识。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

用,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生态农业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转变生产者思想观念,增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4-6]。二是加大对生产者的技术培训。普及生态农业生产知识,使生产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3.5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科研人员既要不断

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又要深入田间地头,将专业知识和生地[1]孔凡标,沈军,臧峥峥. 当前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J].现代农业,2014(3):64-66.

[2]夏卫星,王谦,孔玉玲.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

议[J].环境科学导刊,2008(3):24-25.

——关于加[3]刘正国,江学军.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乡村经济繁荣—

快推进丹徒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12(4):5-7.

[4]黄斌. 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2):

611,613.

[5]秦升军.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9):83-84.

[6]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EB/OL].(2009-05-10)[2014-11-28].http://www.cqagri.gov.cn/nyfz/detail.asp?pubID=368428.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EB/OL].[2014-11-28].http:[7]

//wenku.baidu.com/link?url=5_CvKMAAcXu4701e1DO_arXIE0LvS8yEKoqXObdoNmmw12Q63ZpzNx0pp85ao7rKN6Q8TOjaSjYcw1PbggBicQ-E 267


相关文章

  • 地方政府污水治理困境原因探析_对苏州市水污染现状与水环境保护的思考
  • INTELLIGENCE 实践与探索 地方政府污水治理困境原因探析 --对苏州市水污染现状与水环境保护的思考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曹 健 刘睿华 张歆媛 摘 要:2007年太湖暴发造成无锡市民饮用水 ...查看


  • 水质监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水质与毕业论文选题(13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吴中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简要介绍-2014-10-15
  • 苏州市吴中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简要介绍 一.基本现状 苏州市吴中区是全国5A 级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太湖之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江浙沪交汇处,是苏州的南大门,东临上海70公里,南距杭州120公里,距离南京200公里,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水利和 ...查看


  • 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 吴中区生态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苏州大市的创建主题,全面扎实地推进全区的生态市建设工作.根据苏州 ...查看


  • 城市结构优化
  • 城市结构优化 关键词:城市 经济发展 空间结构优化 摘要:城市结构优化,及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安排,本文就城市结构的概念及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及列举一些实例:辽宁.苏州.长沙进行了佐助论证,进一步深化了城市结构优化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谈 ...查看


  • [中国环境报]- 农村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技术挺管用
  • 农村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技术挺管用 引进技术加强本土化,出水可持续达标,吨水运维费用较低 ◆ 本报记者 崔煜晨 农村污水长期以来由于分散.水量少等特点,处理较为困难.虽然一些企业在农村也有布局,但是能够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并且实现规模效益的并不多 ...查看


  • 高楼迷-苏州中心
  • 璞御公馆是苏州首席殿堂级私人酒店公寓,它是路转溪头悠闲呈现的私家庭院,是门外繁华室内清幽的专属空间,更是引领一座城市新生活方式的中心矩阵. 看品质:倾力打造璞御公馆的国际化 苏州中心的璞御公馆,主力打造40-70平米国际星级水准奢华装修的精 ...查看


  • 农家乐的发展前景
  • 雅安""农家乐的发展前景 由于对"农家乐"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口径,作为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的雅安,"农家乐"存在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地域分散性等特征.近年来雅 ...查看


  • 城市空间要素及其结构_陈宇光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42007 政治与法律 城市空间要素及其结构 陈宇光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导致城市资 源.生态环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