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杜云龙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摘 要:简要总结了泸西县农业机械化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农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泸西县农机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机 服务 体系
一 、泸西县农机化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加之农机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连续实施,个体农户投资经营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机装备水平和生产作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施行和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县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以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和农机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为支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支持、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底,泸西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6万KW ,农机总值达到9694万元。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把它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来抓,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截止2011年底,我县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含农机户)的总数达到5464个,从业人员达到6265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635个。在农机作业专业户中,固定资产在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96个。总的看来,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成长和壮大,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为泸西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在此同时,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农机专业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推动我县农机化的发展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农机专业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出现是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必然要求,虽然近几年全县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效,但总体来看,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存在一些及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
全县现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不足,就农机专业合作而言,全县仅1个,不仅数量少,而且全是县一级的,影响带动不大。
2.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
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都是由清一色的农机户或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组成,缺乏管理、信息、技术和保障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都以田间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运输、修理等各个作业环节明显不足。作业项目较少,服务领域狭窄。我县现有的农机大户大多数仅经营常规农业机械,如旋耕机、玉米、小麦联合收割机,对发展高科技的新型农业机械信心不足,投资怕担风险。导致作业市场竞争激烈,效益低,同时也影响了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3.组织化程度低,运营管理水平不高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主体是农民,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弱,往往无所适从,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中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且经常性的培训提高力度不大,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经营效益不佳;我县仅有一个农机合作社,其余农机大户均为分散经营,相互间缺乏协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难以发挥整体功效,甚至有时出现相互压低作业价格、恶意竞争现象。在生产经营中机具维修、保养、成本核算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4.管理经费拮据
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均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仅靠收取的数量有限的作业费用维持基本的或专项的支出,发展后劲不足。
5.农机作业不统一
土地不能够有效流转,作业地块不集中,种植模式不统一,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作业。
四 、发展建议
1.工作思路
要结合全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一个目标(培植新型服务组织),确保两个提高(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提高服务组织的经营效益),开展三个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建立五大支撑(农机作业服务、农机推广、技术培训、维修服务、信息服务)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信息化、品牌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推进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浅谈新形势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杜云龙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摘 要:简要总结了泸西县农业机械化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农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泸西县农机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机 服务 体系
一 、泸西县农机化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加之农机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连续实施,个体农户投资经营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机装备水平和生产作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施行和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县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以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和农机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为支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支持、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底,泸西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6万KW ,农机总值达到9694万元。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把它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来抓,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截止2011年底,我县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含农机户)的总数达到5464个,从业人员达到6265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635个。在农机作业专业户中,固定资产在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96个。总的看来,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成长和壮大,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为泸西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在此同时,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农机专业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推动我县农机化的发展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农机专业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出现是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必然要求,虽然近几年全县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效,但总体来看,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存在一些及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
全县现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不足,就农机专业合作而言,全县仅1个,不仅数量少,而且全是县一级的,影响带动不大。
2.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
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都是由清一色的农机户或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组成,缺乏管理、信息、技术和保障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都以田间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运输、修理等各个作业环节明显不足。作业项目较少,服务领域狭窄。我县现有的农机大户大多数仅经营常规农业机械,如旋耕机、玉米、小麦联合收割机,对发展高科技的新型农业机械信心不足,投资怕担风险。导致作业市场竞争激烈,效益低,同时也影响了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3.组织化程度低,运营管理水平不高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主体是农民,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弱,往往无所适从,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中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且经常性的培训提高力度不大,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经营效益不佳;我县仅有一个农机合作社,其余农机大户均为分散经营,相互间缺乏协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难以发挥整体功效,甚至有时出现相互压低作业价格、恶意竞争现象。在生产经营中机具维修、保养、成本核算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4.管理经费拮据
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均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仅靠收取的数量有限的作业费用维持基本的或专项的支出,发展后劲不足。
5.农机作业不统一
土地不能够有效流转,作业地块不集中,种植模式不统一,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作业。
四 、发展建议
1.工作思路
要结合全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一个目标(培植新型服务组织),确保两个提高(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提高服务组织的经营效益),开展三个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建立五大支撑(农机作业服务、农机推广、技术培训、维修服务、信息服务)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信息化、品牌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推进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