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中药治疗、脱敏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其中中药治疗过程比较缓慢,脱敏治疗主要适用于儿童,主要是针对由尘螨和各种花粉诱发的哮喘进行治疗,药物治疗过敏性哮喘疗效比较快,而且方便,是很多过敏性哮喘患者的选择,那么,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物有哪些呢?
1、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过敏性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吸入激素是稳定哮喘症状的最基本治疗,也是哮喘的第一线药物治疗。它主要作用于患者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所以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副作用也少,但剂量要有专业医生来确定。
2、抗白三烯药物
这是哮喘治疗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合成抑制剂。已在临床使用的药物不仅能缓解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症状,还能减轻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也可以对不能使用激素的患者进行治疗。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的轻微不良反应症状,少数会有皮疹,血管性水肿等症状表现。预防类药物本身不止喘,但坚持用药一段时间后,可以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皮质激素(类固醇) 吸入剂
常用的皮质激素有丙酸倍氯松(“必可酮”、“信可松”) 等气雾剂。它们能消除支气管壁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防止黏膜水肿,能制止黏膜分泌产生刺激性化学介质。由于局部吸入用药直接到达肺部,避免了口服给药的副作用,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常用药物。
长期口服皮质激素治疗,会形成满月脸、骨质疏松、肥胖、高血压、溃疡病等。儿童长期服用也会影响生长发育。类固醇制剂的种类很多,用吸入方法,1天的总剂量只不过是1片5毫克口服强地松的1/10,何况吸入气雾剂,还要排出一部分。在吸药后通过刷牙漱口,把口腔内残存药物排出,进入人体内的量更少,其副作用可谓微乎其微。但是,吸入类固醇没有松弛平滑肌的功能,所以没有立刻舒张支气管的作用。因此,有些病人对它的作用常常低估。自1972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吸入类固醇,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以吸入类固醇,作为治疗哮喘病的第一线药物。也有的医生主张,在哮喘早期就应用,会取得很好效果。少数人吸入类固醇后,能引起喉部不适或声音嘶哑,可用水漱口,清洗喉部,可消除此反应。在重度哮喘发作时,一般哮喘药
周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类固醇针剂是严重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时常用的药物。常用的有氢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由于这类药物属激素类,长期应用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色甘酸钠
常用的是粉末胶囊,用特殊辅助工具吸入,也可用气雾剂吸入。一般认为,它可用来防止哮喘发作。后来发现它不但对变态反应性哮喘,而且对运动诱发的哮喘也有效。但是对它怎样起预防作用还不清楚。色甘酸钠主要用来预防轻、中症儿童哮喘,如在应用1~3个月后,虽然症状减轻,但还不能十分满意地控制哮喘时,可考虑换用皮质激素吸入。
5、酮替芬
能减轻病人过敏反应(如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对哮喘发作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酮替芬又称“噻哌酮”,属抗组织胺药物。它为片剂,一般每次服0.5毫克~1毫克,每日2次。该药副作用是用药后易困倦。但用药1周后,病人可以逐渐耐受。儿童对酮替芬(酮替芬【译】:酮替芬,为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苦。在水或乙醇中微溶。对外源性、内源性和混合性哮喘均有预防发作效果,儿童哮喘的疗效优于成年哮喘) 比较能耐受。在成人及学龄儿童,最好在每日临睡前服用1片。
6、免疫调节剂
由于哮喘属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又与病毒感染等其他因素有关,所以应用免疫调节剂,能增加患儿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种感染,可大大减少哮喘的发作。常用的有胸腺肽、核酪、转移因子、卡慢舒糖浆、乳珍、中药黄芪等。一般在由感染诱发哮喘者应用较多,应用时间约3个月至半年。但若以过敏性哮喘为主,单用这类免疫调节剂并不恰当,应采用综合治疗。
温馨提示:许多病人对长期服用有些药物,尤其是类固醇类药物的副作用产生恐惧心理,应该向病人讲明吸入的类固醇很难吸收入血液中,因此很少有全身副作用,但它常发生口腔霉茵感染和口腔干燥等副作用,这可通过用药后漱口得以解决。在重度哮喘病人中,短程(一般在2周以内) 给予口服类围蘑也是十分安全的。口服类固醇的危害仅与长期服用有关。
原文链接:http://jibing.qiuyi.cn/xc/2014/0218/154563.html
过敏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中药治疗、脱敏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其中中药治疗过程比较缓慢,脱敏治疗主要适用于儿童,主要是针对由尘螨和各种花粉诱发的哮喘进行治疗,药物治疗过敏性哮喘疗效比较快,而且方便,是很多过敏性哮喘患者的选择,那么,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物有哪些呢?
1、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过敏性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吸入激素是稳定哮喘症状的最基本治疗,也是哮喘的第一线药物治疗。它主要作用于患者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所以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副作用也少,但剂量要有专业医生来确定。
2、抗白三烯药物
这是哮喘治疗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合成抑制剂。已在临床使用的药物不仅能缓解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症状,还能减轻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也可以对不能使用激素的患者进行治疗。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的轻微不良反应症状,少数会有皮疹,血管性水肿等症状表现。预防类药物本身不止喘,但坚持用药一段时间后,可以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皮质激素(类固醇) 吸入剂
常用的皮质激素有丙酸倍氯松(“必可酮”、“信可松”) 等气雾剂。它们能消除支气管壁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防止黏膜水肿,能制止黏膜分泌产生刺激性化学介质。由于局部吸入用药直接到达肺部,避免了口服给药的副作用,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常用药物。
长期口服皮质激素治疗,会形成满月脸、骨质疏松、肥胖、高血压、溃疡病等。儿童长期服用也会影响生长发育。类固醇制剂的种类很多,用吸入方法,1天的总剂量只不过是1片5毫克口服强地松的1/10,何况吸入气雾剂,还要排出一部分。在吸药后通过刷牙漱口,把口腔内残存药物排出,进入人体内的量更少,其副作用可谓微乎其微。但是,吸入类固醇没有松弛平滑肌的功能,所以没有立刻舒张支气管的作用。因此,有些病人对它的作用常常低估。自1972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吸入类固醇,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以吸入类固醇,作为治疗哮喘病的第一线药物。也有的医生主张,在哮喘早期就应用,会取得很好效果。少数人吸入类固醇后,能引起喉部不适或声音嘶哑,可用水漱口,清洗喉部,可消除此反应。在重度哮喘发作时,一般哮喘药
周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类固醇针剂是严重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时常用的药物。常用的有氢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由于这类药物属激素类,长期应用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色甘酸钠
常用的是粉末胶囊,用特殊辅助工具吸入,也可用气雾剂吸入。一般认为,它可用来防止哮喘发作。后来发现它不但对变态反应性哮喘,而且对运动诱发的哮喘也有效。但是对它怎样起预防作用还不清楚。色甘酸钠主要用来预防轻、中症儿童哮喘,如在应用1~3个月后,虽然症状减轻,但还不能十分满意地控制哮喘时,可考虑换用皮质激素吸入。
5、酮替芬
能减轻病人过敏反应(如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对哮喘发作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酮替芬又称“噻哌酮”,属抗组织胺药物。它为片剂,一般每次服0.5毫克~1毫克,每日2次。该药副作用是用药后易困倦。但用药1周后,病人可以逐渐耐受。儿童对酮替芬(酮替芬【译】:酮替芬,为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苦。在水或乙醇中微溶。对外源性、内源性和混合性哮喘均有预防发作效果,儿童哮喘的疗效优于成年哮喘) 比较能耐受。在成人及学龄儿童,最好在每日临睡前服用1片。
6、免疫调节剂
由于哮喘属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又与病毒感染等其他因素有关,所以应用免疫调节剂,能增加患儿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种感染,可大大减少哮喘的发作。常用的有胸腺肽、核酪、转移因子、卡慢舒糖浆、乳珍、中药黄芪等。一般在由感染诱发哮喘者应用较多,应用时间约3个月至半年。但若以过敏性哮喘为主,单用这类免疫调节剂并不恰当,应采用综合治疗。
温馨提示:许多病人对长期服用有些药物,尤其是类固醇类药物的副作用产生恐惧心理,应该向病人讲明吸入的类固醇很难吸收入血液中,因此很少有全身副作用,但它常发生口腔霉茵感染和口腔干燥等副作用,这可通过用药后漱口得以解决。在重度哮喘病人中,短程(一般在2周以内) 给予口服类围蘑也是十分安全的。口服类固醇的危害仅与长期服用有关。
原文链接:http://jibing.qiuyi.cn/xc/2014/0218/15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