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运算》(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运算》是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及集合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这些内容为本节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集合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和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集合的运算》不仅是本章《集合》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职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集合交集的概念;②掌握集合交集的运算方法;③能初步利用集合的交集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交集运算。在教学中打算通过讲练结合突破重点。

1

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在教学中打算通过启发式教学

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设计

由于《集合的运算》这节课的特殊地位,我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集合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

2.强化“集合交集”概念.引导学生结合集合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交集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集合交集的形式特点。

3.突出图形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

4.注意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交集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说学法:

有人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

2

让学生充分学习数形结合法,观察法,练习法,转化法。并且在理解数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应用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环节1 由数的运算引入集合的运算,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既而紧张的思索,期待寻求答案。

环节2 理解概念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交集的定义的定义,并熟悉它的记法和读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引下理解交集的运算法则。

交集:设定两个集合A与B,由它们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A∩B={X∣X∈A且X∈B} 交集的运算法则:A∩A=A A∩∅ =∅ A∩B=B∩A

环节3 结合韦恩图理解集合的运算

A∩B A∩B

思考 : A∩B=?

3 环节4典型例题:课本例1,例2

环节5课堂训练:P11练一练

环节6课堂拓展: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题目

一个班有42名同学,其中有32人参加了服装素描兴趣小组,27人参加了服装裁剪兴趣小组,这两个小组都未参加的一个也没有.问同时参加了这两个小组的有多少人?

先让学生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然后讲解.

环节7 课堂总结:交集的定义及运算法则

环节8 布置作业:课本P121-6题

七.板书设计:

集合的运算—交集

一 交集的定义

二 用韦恩图表示

三 交集的计算

四 交集的性质

结束语: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过程设计等方面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本人此次说课存在不足的方面,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本次说课提出宝贵意见,以促使本人不断提高与改进。

4

《集合的运算》(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运算》是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及集合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这些内容为本节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集合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和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集合的运算》不仅是本章《集合》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职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集合交集的概念;②掌握集合交集的运算方法;③能初步利用集合的交集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交集运算。在教学中打算通过讲练结合突破重点。

1

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在教学中打算通过启发式教学

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设计

由于《集合的运算》这节课的特殊地位,我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集合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

2.强化“集合交集”概念.引导学生结合集合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交集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集合交集的形式特点。

3.突出图形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

4.注意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交集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说学法:

有人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

2

让学生充分学习数形结合法,观察法,练习法,转化法。并且在理解数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应用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环节1 由数的运算引入集合的运算,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既而紧张的思索,期待寻求答案。

环节2 理解概念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交集的定义的定义,并熟悉它的记法和读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引下理解交集的运算法则。

交集:设定两个集合A与B,由它们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A∩B={X∣X∈A且X∈B} 交集的运算法则:A∩A=A A∩∅ =∅ A∩B=B∩A

环节3 结合韦恩图理解集合的运算

A∩B A∩B

思考 : A∩B=?

3 环节4典型例题:课本例1,例2

环节5课堂训练:P11练一练

环节6课堂拓展: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题目

一个班有42名同学,其中有32人参加了服装素描兴趣小组,27人参加了服装裁剪兴趣小组,这两个小组都未参加的一个也没有.问同时参加了这两个小组的有多少人?

先让学生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然后讲解.

环节7 课堂总结:交集的定义及运算法则

环节8 布置作业:课本P121-6题

七.板书设计:

集合的运算—交集

一 交集的定义

二 用韦恩图表示

三 交集的计算

四 交集的性质

结束语: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过程设计等方面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本人此次说课存在不足的方面,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本次说课提出宝贵意见,以促使本人不断提高与改进。

4


相关文章

  •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祁福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定义,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的运算性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集合运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实数的运算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集合的基本运算,借助韦恩图表示集合的基本运算 ...查看


  • 集合的基本运算 说课稿
  • 各位老师: 集合的基本运算 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数本111班韦艳媚学号03号.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集合的基本运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集合 ...查看


  • 高一数学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 第3课时 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结果,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掌握的关的术语和符号 ...查看


  • 关系运算----关系代数
  • 2.3 关系运算(一)--关系代数 关系数据操作可以分为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大类型,而关系运算是根据数据操作的需要提出来的.在关系操作中,以集合代数为基础运算的数据操作语言(DML)称为关系代数语言,相应的运算就称为关系代数运算.可以证明, ...查看


  • 集合的定义与运算导学稿
  •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数学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主编人:陈小云 审稿人: 定稿日: 一.课题:集合 二.学习目标: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 ...查看


  •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案设计 学号:[1**********]3 数本111班 韦艳媚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并集与交集,弄清"或"."且"的含义 ...查看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
  •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习目的: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学习重点:集合补集的概念: 学习难点:集合的补集"是什么& ...查看


  •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1
  •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 ...查看


  •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 能够使用venn图表达两个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像对抽象概念理解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 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2) 进一步树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