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化学选修5 第一节 醇 酚

第一节 醇 酚

1.认识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知道醇类与其他有机物的转化关系。 3.认识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细读教材记主干 一、醇 1.概念

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2.分类

根据醇分子里含羟基的数目,醇可分为: (1)

(2)二元醇:如乙二醇的结构简式:

(3)多元醇:如丙三醇的结构简式:

3.分子通式

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 4.醇的物理性质 (1)沸点

①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逐渐升高。

②饱和一元醇的沸点比与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或烯烃的高,因为分子间存在氢键。 (2) 5.化学性质(以CH 3CH 2OH 为代表) (1) (2)乙醇的消去反应:↑+H 。 (3)

(4)乙醇与HBr

△浓硫酸

浓硫酸

(5)乙醇的氧化反应:

②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氧化:CH 3CH 2OH

点燃

二、酚 1.概念

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2.苯酚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或 3.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的气味,熔点是43 ℃,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在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 g,温度高于65 ℃,能与水混溶。

4.苯酚的化学性质 (1)苯酚的弱酸性

①苯酚与NaOH 反应:C 。 ③苯酚钠溶液与CO 2 (2)苯酚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3)苯酚的显色反应:苯酚遇

FeCl 3

溶液呈紫色。

知识点1 醇的概念、分类和命名

[新知探究]

1.概念

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官能团为羟基。 2.分类

3.命名

命名为 3-甲基-2-戊醇。

[名师点拨]

醇类的同分异构现象

1.醇分子中,因羟基位置不同产生位置异构;因碳链的长短不同产生碳链异构。如

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2.醇和醚之间也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如 CH 3—CH 2—OH 与CH 3—O —CH 3,

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3.芳香醇的同分异构现象更为广泛,如

也互为同分异构体。

[对点演练]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A .CH 3CH 2OH B .

C . D .HOCH 2CH 2OH

解析:选C

分子中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不属于醇类。

知识点2 醇的性质

[新知探究]

1.物理性质

(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大于烷烃,是因为醇分子中羟基的O 与另一分子中羟基的H 存在氢键。

(2)饱和一元醇,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升高。

(3)甲醇、乙醇、丙三醇等低级醇均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是因为甲醇、乙醇、丙三醇等低级醇与水形成了氢键。

2.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官能团羟基决定,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和碳原子强,O —H 键和C —O 键的电子对偏向于氧原子,使O —H 键和C —O 键易断裂。

[问题讨论]

根据乙醇的消去反应的实验装置,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温度计的水银球为什么要深入到液面以下? (2)混合浓硫酸与乙醇时,应如何操作?

(3)为什么加热混合液时要迅速升高温度并稳定在170 ℃左右? (4)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1)实验要测定混合液的温度;(2)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乙醇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减少副产物的生成;(4)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 2、SO 2等杂质。

[名师点拨]

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1.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在结构上的必备条件是:连有—OH 的碳原子必须有邻位碳原子且该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

(2)若与—OH 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不存在邻位碳,则该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 3OH 。 (3)若与—OH 相连的碳原子虽存在邻位碳原子,但该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该醇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如、。 2.醇类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醇能否被氧化以及被氧化的产物的类别,取决于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具体分析如下:

[对点演练]

2.写出下列各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①②⑤⑥的反应类型。

答案: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①CH 2===CH2+H 2O 加热、加压――→CH 3CH 2OH ,加成反应; ②C 2H 5OH ――→CH 2===CH2↑+H 2O ,消去反应; 170 ℃

⑤CH 3CH 2Cl +NaOH ――→CH 3CH 2OH +NaCl ,取代反应; ⑥C 2H 5OH +HCl ――→C 2H 5Cl +H 2O ,取代反应; ⑦2CH 3CH 2OH +O 2――→2CH 3CHO +2H 2O 。 △

Cu 或Ag △

浓H 2SO 4

催化剂

知识点3 苯酚

[新知探究]

1.分子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1) (2)状态:晶体。 (3) (4)熔点:43 ℃。

(5)

(6)溶解性: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为 ,温度高于 65 机溶剂。

3.化学性质

(3)显色反应

4. 用途

(1)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 (2)苯酚的稀溶液可以直接杀菌消毒,如日常药皂中常加入少量的苯酚。 [问题讨论]

1.取少量苯酚晶体,放在试管里,加入4~5 mL水,振荡,有什么现象?若再加热又有什么现象?若把试管再放进冷水里,又有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提示:现象:加入水后变浑浊,加热后由浑浊逐渐变澄清,再放进冷水里,又变浑浊。原因:在常温下,苯酚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大,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增大。高于65 ℃时,苯酚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说苯酚不易溶于水,只能说常温下苯酚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大。

2.为什么向溶液中通入CO 2时,生成的是NaHCO 3而不是Na 2CO 3?

提示:苯酚、H 2CO 3、HCO 3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 2CO 3>OH>HCO3。因此,苯酚能与Na 2CO 3发生反应,且苯酚钠与CO 2、H 2O 反应时,无论CO 2是否过量,均生成NaHCO 3而不是Na 2CO 3。

3.如何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能否采用先加足量的溴水再过滤的方法?

提示:先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再分液,上层即为苯。不能加入溴水,因为虽然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是其易溶于苯而不容易分离。若所加的溴水过量,过量的Br 2又溶于苯中,故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的苯酚。

[名师点拨]

1.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

(1)在苯酚分子中,苯环影响了羟基上的氢原子,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更易电离,使溶液显弱酸性,电离方程式为

,其酸性体现在

苯酚能与NaOH 反应,而乙醇不与NaOH 反应。

(2)苯酚分子中羟基对苯环产生影响,使其邻、对位上的氢原子更活泼,更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2.苯、甲苯、苯酚的比较

[对点演练]

3.欲分离苯和苯酚,一般可向其混合物中加入稍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该混合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溶液将出现________现象,然后分液。从分液漏斗放出下层液体,加入适量盐酸,再将其分成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铁溶液,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上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层 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

1.下列物质与苯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2.今有四种有机物:①丙三醇;②丙烷;③乙二醇;④乙醇。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④② D .①③②④

解析:选C 醇的羟基之间易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故醇的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烃要高,醇中碳原子数越多,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的醇,所含羟基数目越多,其沸点越高。

3.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 .和浓H 2SO 4共热到170 ℃时键②和⑤断裂

C .和浓H 2SO 4共热到140 ℃时仅有键②断裂

D .在Ag 催化下与O 2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解析:选C 根据乙醇在发生反应时的实质进行分析。A 选项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乙醇羟基中O -H 键断裂,A 项正确。B 选项是乙醇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是②和⑤键断裂,B 项正确。C 选项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其中一分子乙醇断键①,另一分子乙醇断裂②,C 项错误。D 选项是乙醇氧化为乙醛,断键为①和③,D 项正确。

4.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水银球在支管口附近

B .加热时要注意使温度缓慢上升至170 ℃

C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

D .生成的气体中除乙烯外还有浓硫酸被氧化后生成的SO 2

解析:选C 实验中温度计所测温度为反应液的温度,所以温度计应插入到反应物液面以下,A 项错误;加热时应使温度迅速上升至170 ℃,减少副反应的发生,B 项错误;硫酸使有机物脱水炭化,并且氧化其成分,自身被还原产生二氧化硫,所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生成的乙烯中混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项正确;D 项错误。

5.[双选]下列关于苯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纯净的苯酚是粉红色晶体

B .有特殊气味

C .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易溶于冷水

D .苯酚有毒,沾到皮肤上,可用浓NaOH 溶液洗涤

解析:选A 、D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在空气中放置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呈粉红色,A 错误;苯酚有毒,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不能用NaOH 溶液洗涤,原因是NaOH 溶液具有强腐蚀性,D 错误。

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的溴水褪色,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些同学认为,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及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因为棕黑色物质与浓硫酸反应可能生成某种气体。该气体使溴水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些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个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这个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乙醇在浓H 2SO 4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至170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2)由于浓H 2SO 4有强氧化性,会与乙醇反应而产生SO 2,而SO 2也能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Br 2+2H 2O===2HBr+H 2SO 4,但乙烯与Br 2发生加成时会生成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浓H 2SO 4答案:(1)CH3CH 2OH ――→CH 2===CH2↑+H 2O 170 ℃

(2)SO2+Br 2+2H 2O===H2SO 4+2HBr 试管中溴水的橙色褪去且在试管底部有油状物质生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醇的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金属钠取代

B .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时加热至140 ℃可以制备乙烯

C .所有的醇都可以被氧化为醛或酮

D .交警检查司机酒后驾车是利用了乙醇能被重铬酸钾氧化的性质

解析:选D A 项,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氢原子才能被金属钠置换,其他氢原子不可被钠取代,错误;B 项,乙醇制备乙烯必须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时加热至170 ℃的条件下,在140 ℃时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错误;C 项,只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存在时,醇才可被氧化为醛或酮,错误;D 项,乙醇被重铬酸钾等强氧化剂直接氧化为乙酸,使重铬酸钾颜色发生改变,交警利用这一性质判断司机是否饮酒,正确。

2.相同质量的下列醇,分别和过量的金属钠作用,放出H 2最多的是( )

A .甲醇 B .乙醇

C .乙二醇 D .丙三醇

解析:选D 醇与钠反应时每个羟基与一个钠原子反应,生成1 mol H2需要2 mol羟基,所以生成1 mol H2,需要各醇的质量分别为32×2 g、46×2 g、62 g、61.3 g,显然等质量的醇生成H 2最多的是丙三醇。

3.下列饱和一元醇中,能发生消去反应且可以得到两种单烯烃的是( )

A .

B .

C .

D .

解析:选C 因该醇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两种单烯烃,这表明连有—OH 的碳原子的相邻的碳原子上应连有氢原子,且氢原子的化学环境有2种。分析题目的四个选项,只有选项C 符合此条件。

4.化学式为C 4H 10O 的醇,能被氧化,但氧化产物不是醛,则该醇的结构简式是( )

A .C(CH3) 3OH B .CH 3CH 2CH(OH)CH3

C .CH 3CH 2CH 2CH 2OH D .CH 3CH(CH3)CH 2OH

解析:选B RCH 2OH ――→醛, 氧化――→酮, 氧化不能发生催化

氧化。则在C 4H 10O 的4种同分异构体中,CH 3CH 2CH 2CH 2OH 和

能被氧化成醛,

能被氧化成酮,不能被氧化。

5.芳樟醇常用于合成香精,香叶醇存在于香茅油、香叶油、香草油、玫瑰油等物质中,有玫瑰和橙花香气。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醇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两种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 .两种醇都可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醛

D .两种醇都难溶于水

解析:选C 两种醇的分子式相同(都是C 10H 18O) ,但结构不同,应互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均含有C===C键,都能与溴水反应;其碳原子数大于4,应难溶于水;因芳樟醇中与—OH 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H 原子,不能被催化氧化。

6.将浓硫酸和分子式为C 4H 10O 的醇共热,所得到的有机产物有( )

A .14种 B .13种

C .8种 D .7种

解析:选B 分子式为C 4H 10O 的醇共有4种,它们发生分子内脱水产物有3种,同种分子间脱水产物有4种,不同种分子间脱水产物有6种,故可得到13种有机产物。

7.使用一种试剂即可将酒精、苯酚溶液、己烯、甲苯4种无色液体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FeCl 3溶液 B .溴水

C .酸性KMnO 4溶液 D .金属钠

解析:选B FeCl 3溶液不能区分己烯和甲苯,A 错误;溴水与酒精互溶,遇苯酚生成白色沉淀,与己烯反应褪色,甲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且分层,B 正确;四种物质都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C 错误;金属钠无法区分己烯、甲苯,D 错误。

8.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方法是( )

①苯酚溶液加热变澄清 ②苯酚浊液中加NaOH 后,溶液变澄清,生成苯酚钠和水 ③苯酚可与FeCl 3反应

④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 ⑤苯酚能与Na 2CO 3溶液反应

A .②⑤ B .①②⑤

C .③④ D .③④⑤

+-+解析:选A 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苯酚中的H 比HCO 3中的H 容易电离,即

-苯酚的酸性是介于碳酸和HCO 3之间,所以苯酚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9.“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EGC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EGC 的分子式为C 15H 12O 7

B .EGC 可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C .1 mol EGC最多消耗6 mol NaOH

D .1 mol EGC可与4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选D EGC 的分子式为C 15H 14O 7;EGC 分子中含有结构,可在浓H 2SO 4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EGC 有5个酚羟基,1 mol EGC最多消耗5 mol NaOH。

10.医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Depudecin ,该物质也曾从真菌里分离出来,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12H 16O 4

B .该化合物属于有机酯类

C .该化合物既可发生消去反应,也可被催化氧化生成醛

D .该化合物的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可能有6个

解析:选D A 项,该分子中含2个环状结构和,则H 原子数在C 原子饱和的基础上减去8,即分子式为C 12H 18O 4;B 项,该化合物分子中无酯基,则不属于酯;C 项,该分子中无—CH 2OH 结构,故不被催化氧化成醛;D 项,与连接的原子共面。

11.欲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其中合理的步骤是( )

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④加入足量的钠 ⑤通入过量的CO 2 ⑥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 ⑦加入足量的FeCl 3溶液 ⑧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 ⑨加入足量的浓溴水 ⑩加入适量的盐酸

A .④⑤⑩ B .⑥①⑤②

C .⑨②⑧① D .⑦①③⑩

解析:选B 苯酚与乙醇互溶,难以分离,应加入足量NaOH 溶液,使苯酚全部转化为沸点较高的离子化合物

重新产生,蒸馏出乙醇后,向留下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又。

,再经过滤可得到

12.与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有( )

A .7种 B .8种

C .9种 D .10种

解析:选C 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8H 10O ,其只含1个氧原子,且能与NaOH 溶液反应,这表明该有机物应属于酚类。除去基团,残基是“C 2H 5”,可以是一个 —C 2H 5,也可能是2个 —CH 3。若是—C 2H 5连在苯环上,则有邻、间、对3种异构体;若是两个 —CH 3,当一个 —CH 3处于酚羟基的邻位时,另一个 —CH 3可有4个位置,当一个 —CH 3处于酚羟基的间位时,另一个 —CH 3可处于与 —OH 相对或相间的2个位置,故有6种异构体。共计9种同分异构体。

二、非选择题

13.分子式为C 7H 16O 的饱和一元醇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在下列该醇的同分异构体中,

A .

B .

C .

D .

(1)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两种单烯烃的是________。

(2)可以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________。

(3)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________。

(4)能被催化氧化为酮的有________种。

(5)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的有________种。

解析:(1)因该醇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两种单烯烃,这表明连有—OH 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应连有氢原子,且以—OH 所连碳为中心,分子不对称。(2)~(4)连有—OH 的碳上有2个氢原子时可被氧化为醛,有一个氢原子时可被氧化为酮,不含氢原子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5)连有—OH 的碳上有氢原子时,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羧酸或酮,它们都会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答案:(1)C (2)D (3)B (4)2 (5)3

14.为了确定CH 3COOH 、

装置进行实验: 及H 2CO 3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1)若锥形瓶中装有一易溶于水的正盐固体,则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C 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酸性CH 3COOH>H2CO 3>,则可用CH 3COOH 与Na 2CO 3溶液混

在水中的合产生CO 2气体,经除杂后通入溶液中,反应后生成的

溶解度较小,使溶液变浑浊。

--答案:(1)2CH3COOH +CO 2→2CH 3COO +CO 2↑+H 2O 3―

(2)饱和NaHCO 3溶液 除去CO 2中混有的CH 3COOH

(3)溶液变浑浊

15.A 、B 的结构简式如下:

(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 ,其反应类型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 各1 mol 分别加入足量溴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单质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mol,________mol。

解析:(1)A中的官能团是醇羟基、碳碳双键,B 中的官能团是酚羟基。(2)A属于醇类,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 属于酚类,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由A 到B 属于消去反应,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4)A中含有1 mol碳碳双键,消耗1 mol单质溴,B 中只有羟基的邻位与单质溴发生取代反应,消耗2 mol单质溴。

答案:(1)醇羟基、碳碳双键 酚羟基 (2)不能 能

(3)消去反应,浓硫酸、加热 (4)1

2

[能力提升]

16.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 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原理:2Cu +O 2=====2CuO ,CH 3CH 2OH +CuO ――→CH 3CHO +H 2O +Cu 。实验流程:甲中的水为热水,其作用是将无水乙醇加热成乙醇蒸气,与空气一起进入玻璃管中,在铜网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后,从玻璃管中出来的物质有:未反应的乙醇蒸气及少量O 2、水蒸气、乙醛蒸气和大量的N 2,它们一起进入乙中,乙中的水为冷水,其作用是将乙醇蒸气、水蒸气、乙醛蒸气进行冷却变为液体,不能冷却的少量O 2和大量的N 2进入到集气瓶中。

答案:(1)2Cu+O 2=====2CuO CH 3CH 2OH +CuO ――→CH 3CHO +Cu +H 2O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 氮气

17.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设备Ⅲ苯酚――→设备Ⅳ氢氧化钠溶液设备Ⅴ 废水设备Ⅰ水设备Ⅱ苯― CO 2 氧化钙

(1)①流程图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 。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 进行。

②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 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 是________。

③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设备Ⅳ中,物质B 的水溶液和CaO 反应后,产物是NaOH 、H 2O 和________。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 操作,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⑤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

6H 6和CaO 。

A B △△△△

(2)为了防止水源污染,用简单、现象又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废水中回收苯酚的方法是:①用有机溶剂萃取废液中的苯酚;②加入某种药品的水溶液使苯酚与有机溶剂脱离;③加入某物质又析出苯酚。试依次写出②、③两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取此废水100 mL ,向其中加入浓溴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得到沉淀0.331 g,则此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mg/L。

解析:这是一道化工实验题,主要考查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萃取、分液的操作。首先,要正确理解流程图和各试剂的作用,再结合苯酚的性质和基本实验操作就可一一解答。本题盲点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废水处理流程图和各试剂的作用。(1) 设备Ⅰ里废水和苯混合分离出水,显然是萃取、分液操作,实验室中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设备Ⅱ中向苯酚和苯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 溶液,目的是分离出苯,故A 物质是苯酚钠溶液;在设备Ⅲ中通入CO 2分离出苯酚,故剩下物质B 是NaHCO 3溶液;在设备Ⅳ中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CaO ,生成NaOH 、H 2O 、CaCO 3,可用过滤操作分离出CaCO 3;在设备Ⅴ中加热CaCO 3可得CO 2和CaO 。(3)设每升废水含苯酚的质量为x ,

解得x =0.94 g,所以此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940 mg/L。

答案: (1)①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②C 6H 5ONa NaHCO 3

③C 6H 5ONa +CO 2+H 2O ―→C 6H 5OH +NaHCO 3

④CaCO 3 过滤

⑤NaOH 溶液 CO 2

(2)取少量污水于试管中,滴加FeCl 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有苯酚

(3)940

第一节 醇 酚

1.认识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知道醇类与其他有机物的转化关系。 3.认识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细读教材记主干 一、醇 1.概念

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2.分类

根据醇分子里含羟基的数目,醇可分为: (1)

(2)二元醇:如乙二醇的结构简式:

(3)多元醇:如丙三醇的结构简式:

3.分子通式

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 4.醇的物理性质 (1)沸点

①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逐渐升高。

②饱和一元醇的沸点比与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或烯烃的高,因为分子间存在氢键。 (2) 5.化学性质(以CH 3CH 2OH 为代表) (1) (2)乙醇的消去反应:↑+H 。 (3)

(4)乙醇与HBr

△浓硫酸

浓硫酸

(5)乙醇的氧化反应:

②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氧化:CH 3CH 2OH

点燃

二、酚 1.概念

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2.苯酚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或 3.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的气味,熔点是43 ℃,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在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 g,温度高于65 ℃,能与水混溶。

4.苯酚的化学性质 (1)苯酚的弱酸性

①苯酚与NaOH 反应:C 。 ③苯酚钠溶液与CO 2 (2)苯酚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3)苯酚的显色反应:苯酚遇

FeCl 3

溶液呈紫色。

知识点1 醇的概念、分类和命名

[新知探究]

1.概念

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官能团为羟基。 2.分类

3.命名

命名为 3-甲基-2-戊醇。

[名师点拨]

醇类的同分异构现象

1.醇分子中,因羟基位置不同产生位置异构;因碳链的长短不同产生碳链异构。如

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2.醇和醚之间也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如 CH 3—CH 2—OH 与CH 3—O —CH 3,

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3.芳香醇的同分异构现象更为广泛,如

也互为同分异构体。

[对点演练]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A .CH 3CH 2OH B .

C . D .HOCH 2CH 2OH

解析:选C

分子中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不属于醇类。

知识点2 醇的性质

[新知探究]

1.物理性质

(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大于烷烃,是因为醇分子中羟基的O 与另一分子中羟基的H 存在氢键。

(2)饱和一元醇,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升高。

(3)甲醇、乙醇、丙三醇等低级醇均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是因为甲醇、乙醇、丙三醇等低级醇与水形成了氢键。

2.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官能团羟基决定,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和碳原子强,O —H 键和C —O 键的电子对偏向于氧原子,使O —H 键和C —O 键易断裂。

[问题讨论]

根据乙醇的消去反应的实验装置,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温度计的水银球为什么要深入到液面以下? (2)混合浓硫酸与乙醇时,应如何操作?

(3)为什么加热混合液时要迅速升高温度并稳定在170 ℃左右? (4)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1)实验要测定混合液的温度;(2)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乙醇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减少副产物的生成;(4)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 2、SO 2等杂质。

[名师点拨]

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1.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在结构上的必备条件是:连有—OH 的碳原子必须有邻位碳原子且该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

(2)若与—OH 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不存在邻位碳,则该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 3OH 。 (3)若与—OH 相连的碳原子虽存在邻位碳原子,但该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该醇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如、。 2.醇类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醇能否被氧化以及被氧化的产物的类别,取决于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具体分析如下:

[对点演练]

2.写出下列各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①②⑤⑥的反应类型。

答案: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①CH 2===CH2+H 2O 加热、加压――→CH 3CH 2OH ,加成反应; ②C 2H 5OH ――→CH 2===CH2↑+H 2O ,消去反应; 170 ℃

⑤CH 3CH 2Cl +NaOH ――→CH 3CH 2OH +NaCl ,取代反应; ⑥C 2H 5OH +HCl ――→C 2H 5Cl +H 2O ,取代反应; ⑦2CH 3CH 2OH +O 2――→2CH 3CHO +2H 2O 。 △

Cu 或Ag △

浓H 2SO 4

催化剂

知识点3 苯酚

[新知探究]

1.分子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1) (2)状态:晶体。 (3) (4)熔点:43 ℃。

(5)

(6)溶解性: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为 ,温度高于 65 机溶剂。

3.化学性质

(3)显色反应

4. 用途

(1)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 (2)苯酚的稀溶液可以直接杀菌消毒,如日常药皂中常加入少量的苯酚。 [问题讨论]

1.取少量苯酚晶体,放在试管里,加入4~5 mL水,振荡,有什么现象?若再加热又有什么现象?若把试管再放进冷水里,又有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提示:现象:加入水后变浑浊,加热后由浑浊逐渐变澄清,再放进冷水里,又变浑浊。原因:在常温下,苯酚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大,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增大。高于65 ℃时,苯酚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说苯酚不易溶于水,只能说常温下苯酚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大。

2.为什么向溶液中通入CO 2时,生成的是NaHCO 3而不是Na 2CO 3?

提示:苯酚、H 2CO 3、HCO 3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 2CO 3>OH>HCO3。因此,苯酚能与Na 2CO 3发生反应,且苯酚钠与CO 2、H 2O 反应时,无论CO 2是否过量,均生成NaHCO 3而不是Na 2CO 3。

3.如何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能否采用先加足量的溴水再过滤的方法?

提示:先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再分液,上层即为苯。不能加入溴水,因为虽然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是其易溶于苯而不容易分离。若所加的溴水过量,过量的Br 2又溶于苯中,故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的苯酚。

[名师点拨]

1.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

(1)在苯酚分子中,苯环影响了羟基上的氢原子,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更易电离,使溶液显弱酸性,电离方程式为

,其酸性体现在

苯酚能与NaOH 反应,而乙醇不与NaOH 反应。

(2)苯酚分子中羟基对苯环产生影响,使其邻、对位上的氢原子更活泼,更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2.苯、甲苯、苯酚的比较

[对点演练]

3.欲分离苯和苯酚,一般可向其混合物中加入稍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该混合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溶液将出现________现象,然后分液。从分液漏斗放出下层液体,加入适量盐酸,再将其分成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铁溶液,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上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层 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

1.下列物质与苯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2.今有四种有机物:①丙三醇;②丙烷;③乙二醇;④乙醇。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④② D .①③②④

解析:选C 醇的羟基之间易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故醇的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烃要高,醇中碳原子数越多,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的醇,所含羟基数目越多,其沸点越高。

3.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 .和浓H 2SO 4共热到170 ℃时键②和⑤断裂

C .和浓H 2SO 4共热到140 ℃时仅有键②断裂

D .在Ag 催化下与O 2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解析:选C 根据乙醇在发生反应时的实质进行分析。A 选项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乙醇羟基中O -H 键断裂,A 项正确。B 选项是乙醇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是②和⑤键断裂,B 项正确。C 选项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其中一分子乙醇断键①,另一分子乙醇断裂②,C 项错误。D 选项是乙醇氧化为乙醛,断键为①和③,D 项正确。

4.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水银球在支管口附近

B .加热时要注意使温度缓慢上升至170 ℃

C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

D .生成的气体中除乙烯外还有浓硫酸被氧化后生成的SO 2

解析:选C 实验中温度计所测温度为反应液的温度,所以温度计应插入到反应物液面以下,A 项错误;加热时应使温度迅速上升至170 ℃,减少副反应的发生,B 项错误;硫酸使有机物脱水炭化,并且氧化其成分,自身被还原产生二氧化硫,所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生成的乙烯中混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项正确;D 项错误。

5.[双选]下列关于苯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纯净的苯酚是粉红色晶体

B .有特殊气味

C .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易溶于冷水

D .苯酚有毒,沾到皮肤上,可用浓NaOH 溶液洗涤

解析:选A 、D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在空气中放置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呈粉红色,A 错误;苯酚有毒,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不能用NaOH 溶液洗涤,原因是NaOH 溶液具有强腐蚀性,D 错误。

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的溴水褪色,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些同学认为,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及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因为棕黑色物质与浓硫酸反应可能生成某种气体。该气体使溴水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些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个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这个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乙醇在浓H 2SO 4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至170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2)由于浓H 2SO 4有强氧化性,会与乙醇反应而产生SO 2,而SO 2也能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Br 2+2H 2O===2HBr+H 2SO 4,但乙烯与Br 2发生加成时会生成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浓H 2SO 4答案:(1)CH3CH 2OH ――→CH 2===CH2↑+H 2O 170 ℃

(2)SO2+Br 2+2H 2O===H2SO 4+2HBr 试管中溴水的橙色褪去且在试管底部有油状物质生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醇的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金属钠取代

B .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时加热至140 ℃可以制备乙烯

C .所有的醇都可以被氧化为醛或酮

D .交警检查司机酒后驾车是利用了乙醇能被重铬酸钾氧化的性质

解析:选D A 项,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氢原子才能被金属钠置换,其他氢原子不可被钠取代,错误;B 项,乙醇制备乙烯必须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时加热至170 ℃的条件下,在140 ℃时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错误;C 项,只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存在时,醇才可被氧化为醛或酮,错误;D 项,乙醇被重铬酸钾等强氧化剂直接氧化为乙酸,使重铬酸钾颜色发生改变,交警利用这一性质判断司机是否饮酒,正确。

2.相同质量的下列醇,分别和过量的金属钠作用,放出H 2最多的是( )

A .甲醇 B .乙醇

C .乙二醇 D .丙三醇

解析:选D 醇与钠反应时每个羟基与一个钠原子反应,生成1 mol H2需要2 mol羟基,所以生成1 mol H2,需要各醇的质量分别为32×2 g、46×2 g、62 g、61.3 g,显然等质量的醇生成H 2最多的是丙三醇。

3.下列饱和一元醇中,能发生消去反应且可以得到两种单烯烃的是( )

A .

B .

C .

D .

解析:选C 因该醇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两种单烯烃,这表明连有—OH 的碳原子的相邻的碳原子上应连有氢原子,且氢原子的化学环境有2种。分析题目的四个选项,只有选项C 符合此条件。

4.化学式为C 4H 10O 的醇,能被氧化,但氧化产物不是醛,则该醇的结构简式是( )

A .C(CH3) 3OH B .CH 3CH 2CH(OH)CH3

C .CH 3CH 2CH 2CH 2OH D .CH 3CH(CH3)CH 2OH

解析:选B RCH 2OH ――→醛, 氧化――→酮, 氧化不能发生催化

氧化。则在C 4H 10O 的4种同分异构体中,CH 3CH 2CH 2CH 2OH 和

能被氧化成醛,

能被氧化成酮,不能被氧化。

5.芳樟醇常用于合成香精,香叶醇存在于香茅油、香叶油、香草油、玫瑰油等物质中,有玫瑰和橙花香气。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醇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两种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 .两种醇都可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醛

D .两种醇都难溶于水

解析:选C 两种醇的分子式相同(都是C 10H 18O) ,但结构不同,应互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均含有C===C键,都能与溴水反应;其碳原子数大于4,应难溶于水;因芳樟醇中与—OH 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H 原子,不能被催化氧化。

6.将浓硫酸和分子式为C 4H 10O 的醇共热,所得到的有机产物有( )

A .14种 B .13种

C .8种 D .7种

解析:选B 分子式为C 4H 10O 的醇共有4种,它们发生分子内脱水产物有3种,同种分子间脱水产物有4种,不同种分子间脱水产物有6种,故可得到13种有机产物。

7.使用一种试剂即可将酒精、苯酚溶液、己烯、甲苯4种无色液体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FeCl 3溶液 B .溴水

C .酸性KMnO 4溶液 D .金属钠

解析:选B FeCl 3溶液不能区分己烯和甲苯,A 错误;溴水与酒精互溶,遇苯酚生成白色沉淀,与己烯反应褪色,甲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且分层,B 正确;四种物质都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C 错误;金属钠无法区分己烯、甲苯,D 错误。

8.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方法是( )

①苯酚溶液加热变澄清 ②苯酚浊液中加NaOH 后,溶液变澄清,生成苯酚钠和水 ③苯酚可与FeCl 3反应

④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 ⑤苯酚能与Na 2CO 3溶液反应

A .②⑤ B .①②⑤

C .③④ D .③④⑤

+-+解析:选A 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苯酚中的H 比HCO 3中的H 容易电离,即

-苯酚的酸性是介于碳酸和HCO 3之间,所以苯酚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9.“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EGC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EGC 的分子式为C 15H 12O 7

B .EGC 可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C .1 mol EGC最多消耗6 mol NaOH

D .1 mol EGC可与4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选D EGC 的分子式为C 15H 14O 7;EGC 分子中含有结构,可在浓H 2SO 4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EGC 有5个酚羟基,1 mol EGC最多消耗5 mol NaOH。

10.医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Depudecin ,该物质也曾从真菌里分离出来,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12H 16O 4

B .该化合物属于有机酯类

C .该化合物既可发生消去反应,也可被催化氧化生成醛

D .该化合物的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可能有6个

解析:选D A 项,该分子中含2个环状结构和,则H 原子数在C 原子饱和的基础上减去8,即分子式为C 12H 18O 4;B 项,该化合物分子中无酯基,则不属于酯;C 项,该分子中无—CH 2OH 结构,故不被催化氧化成醛;D 项,与连接的原子共面。

11.欲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其中合理的步骤是( )

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④加入足量的钠 ⑤通入过量的CO 2 ⑥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 ⑦加入足量的FeCl 3溶液 ⑧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 ⑨加入足量的浓溴水 ⑩加入适量的盐酸

A .④⑤⑩ B .⑥①⑤②

C .⑨②⑧① D .⑦①③⑩

解析:选B 苯酚与乙醇互溶,难以分离,应加入足量NaOH 溶液,使苯酚全部转化为沸点较高的离子化合物

重新产生,蒸馏出乙醇后,向留下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又。

,再经过滤可得到

12.与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有( )

A .7种 B .8种

C .9种 D .10种

解析:选C 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8H 10O ,其只含1个氧原子,且能与NaOH 溶液反应,这表明该有机物应属于酚类。除去基团,残基是“C 2H 5”,可以是一个 —C 2H 5,也可能是2个 —CH 3。若是—C 2H 5连在苯环上,则有邻、间、对3种异构体;若是两个 —CH 3,当一个 —CH 3处于酚羟基的邻位时,另一个 —CH 3可有4个位置,当一个 —CH 3处于酚羟基的间位时,另一个 —CH 3可处于与 —OH 相对或相间的2个位置,故有6种异构体。共计9种同分异构体。

二、非选择题

13.分子式为C 7H 16O 的饱和一元醇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在下列该醇的同分异构体中,

A .

B .

C .

D .

(1)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两种单烯烃的是________。

(2)可以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________。

(3)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________。

(4)能被催化氧化为酮的有________种。

(5)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的有________种。

解析:(1)因该醇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两种单烯烃,这表明连有—OH 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应连有氢原子,且以—OH 所连碳为中心,分子不对称。(2)~(4)连有—OH 的碳上有2个氢原子时可被氧化为醛,有一个氢原子时可被氧化为酮,不含氢原子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5)连有—OH 的碳上有氢原子时,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羧酸或酮,它们都会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答案:(1)C (2)D (3)B (4)2 (5)3

14.为了确定CH 3COOH 、

装置进行实验: 及H 2CO 3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1)若锥形瓶中装有一易溶于水的正盐固体,则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C 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酸性CH 3COOH>H2CO 3>,则可用CH 3COOH 与Na 2CO 3溶液混

在水中的合产生CO 2气体,经除杂后通入溶液中,反应后生成的

溶解度较小,使溶液变浑浊。

--答案:(1)2CH3COOH +CO 2→2CH 3COO +CO 2↑+H 2O 3―

(2)饱和NaHCO 3溶液 除去CO 2中混有的CH 3COOH

(3)溶液变浑浊

15.A 、B 的结构简式如下:

(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 ,其反应类型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 各1 mol 分别加入足量溴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单质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mol,________mol。

解析:(1)A中的官能团是醇羟基、碳碳双键,B 中的官能团是酚羟基。(2)A属于醇类,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 属于酚类,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由A 到B 属于消去反应,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4)A中含有1 mol碳碳双键,消耗1 mol单质溴,B 中只有羟基的邻位与单质溴发生取代反应,消耗2 mol单质溴。

答案:(1)醇羟基、碳碳双键 酚羟基 (2)不能 能

(3)消去反应,浓硫酸、加热 (4)1

2

[能力提升]

16.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 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原理:2Cu +O 2=====2CuO ,CH 3CH 2OH +CuO ――→CH 3CHO +H 2O +Cu 。实验流程:甲中的水为热水,其作用是将无水乙醇加热成乙醇蒸气,与空气一起进入玻璃管中,在铜网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后,从玻璃管中出来的物质有:未反应的乙醇蒸气及少量O 2、水蒸气、乙醛蒸气和大量的N 2,它们一起进入乙中,乙中的水为冷水,其作用是将乙醇蒸气、水蒸气、乙醛蒸气进行冷却变为液体,不能冷却的少量O 2和大量的N 2进入到集气瓶中。

答案:(1)2Cu+O 2=====2CuO CH 3CH 2OH +CuO ――→CH 3CHO +Cu +H 2O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 氮气

17.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设备Ⅲ苯酚――→设备Ⅳ氢氧化钠溶液设备Ⅴ 废水设备Ⅰ水设备Ⅱ苯― CO 2 氧化钙

(1)①流程图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 。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 进行。

②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 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 是________。

③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设备Ⅳ中,物质B 的水溶液和CaO 反应后,产物是NaOH 、H 2O 和________。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 操作,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⑤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

6H 6和CaO 。

A B △△△△

(2)为了防止水源污染,用简单、现象又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废水中回收苯酚的方法是:①用有机溶剂萃取废液中的苯酚;②加入某种药品的水溶液使苯酚与有机溶剂脱离;③加入某物质又析出苯酚。试依次写出②、③两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取此废水100 mL ,向其中加入浓溴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得到沉淀0.331 g,则此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mg/L。

解析:这是一道化工实验题,主要考查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萃取、分液的操作。首先,要正确理解流程图和各试剂的作用,再结合苯酚的性质和基本实验操作就可一一解答。本题盲点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废水处理流程图和各试剂的作用。(1) 设备Ⅰ里废水和苯混合分离出水,显然是萃取、分液操作,实验室中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设备Ⅱ中向苯酚和苯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 溶液,目的是分离出苯,故A 物质是苯酚钠溶液;在设备Ⅲ中通入CO 2分离出苯酚,故剩下物质B 是NaHCO 3溶液;在设备Ⅳ中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CaO ,生成NaOH 、H 2O 、CaCO 3,可用过滤操作分离出CaCO 3;在设备Ⅴ中加热CaCO 3可得CO 2和CaO 。(3)设每升废水含苯酚的质量为x ,

解得x =0.94 g,所以此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940 mg/L。

答案: (1)①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②C 6H 5ONa NaHCO 3

③C 6H 5ONa +CO 2+H 2O ―→C 6H 5OH +NaHCO 3

④CaCO 3 过滤

⑤NaOH 溶液 CO 2

(2)取少量污水于试管中,滴加FeCl 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有苯酚

(3)940


相关文章

  • 2015--2016高二化学下期教学计划
  • 2015--2016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A 娄 昀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 ...查看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课件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3 垃圾资源化 PPT 课件 2.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3 垃圾资源化 PPT 课件 1.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2 3.ra ...查看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20140912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 首先,高中有以下课程: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高考科目,都有学分) 体育,美术(或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分科目) 心理,自习,班会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门课共有课本(必修和选修)共111本,清单如下 书名 价 ...查看


  • 人教版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 人教版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人教社化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 王晶 李文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8册. 一.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弱电解质的电离
  •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郭俊辉 (通钢一中,吉林通化 一.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地位 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 ...查看


  • 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2009新品)
  • 新课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 8碟240元 [内容简介]为了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社精心研制开发了本系列节目. 本系列片中的实验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参考人教版等主流版本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设 计开发的,因此实验覆盖全面.适用性强 ...查看


  • 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 人教版新课标 高中化学教材特点分析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经过科学实验系统的多次重复,不断的摸索检验,进行逐步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的一套规范并且行之有效的课本教程,具有相对权威性.高中教学既体现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又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 ...查看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使用建议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使用建议 花都区秀全中学 涂金盆 一.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必修教材的功能定位 课程目标: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