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1,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 。
司马光是北宋的 家, 家。
2.用“∕”线给下列句子断句。(只断一处)
(1)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2)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3)自 以 为 大 有 所 益。 (4)即 更 刮 目 相 待。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始就学 ....
(7)及鲁肃过寻阳 (8)卿今者才略 ..(9)即更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孙权是如何向吕蒙劝学的?(2分)
(1)先以“当涂掌事”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2)再以“卿言多务,孰若孤?”
现身说法指 出学习的可能性,使吕蒙心悦诚服。
6.请你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它们的现代汉语的意思分别是:
吴下阿蒙:原特指不好读书的阿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本文叙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使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8.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为好友?这个结尾说明了什么?
(1)因为吕蒙有非凡的才略和谋略,所以与之结友。
(2)既说明了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还说明了鲁肃的敬才、爱才。
9.文中写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吕蒙的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0.孙权用反问否定吕蒙事务繁多的句子:卿言多务,孰若孤?
11.孙权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句子: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2.鲁肃赞扬吕蒙才学长进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3.文中表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的句子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15.“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孙权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1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1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18.《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文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两文给你哪些启示?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不同点:(1)结果不同:仲永最终成为一个平庸之人;吕蒙最终成为一个有才干的人。
(2)生长环境不同:仲永出生“世隶耕”家庭,其父贪图小利,“不使学”。而吕蒙受君主孙权的影响,从而使他才略出众。
启示: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课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1,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 。
司马光是北宋的 家, 家。
2.用“∕”线给下列句子断句。(只断一处)
(1)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2)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3)自 以 为 大 有 所 益。 (4)即 更 刮 目 相 待。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始就学 ....
(7)及鲁肃过寻阳 (8)卿今者才略 ..(9)即更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孙权是如何向吕蒙劝学的?(2分)
(1)先以“当涂掌事”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2)再以“卿言多务,孰若孤?”
现身说法指 出学习的可能性,使吕蒙心悦诚服。
6.请你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它们的现代汉语的意思分别是:
吴下阿蒙:原特指不好读书的阿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本文叙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使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8.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为好友?这个结尾说明了什么?
(1)因为吕蒙有非凡的才略和谋略,所以与之结友。
(2)既说明了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还说明了鲁肃的敬才、爱才。
9.文中写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吕蒙的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0.孙权用反问否定吕蒙事务繁多的句子:卿言多务,孰若孤?
11.孙权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句子: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2.鲁肃赞扬吕蒙才学长进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3.文中表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的句子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15.“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孙权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1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1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18.《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文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两文给你哪些启示?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不同点:(1)结果不同:仲永最终成为一个平庸之人;吕蒙最终成为一个有才干的人。
(2)生长环境不同:仲永出生“世隶耕”家庭,其父贪图小利,“不使学”。而吕蒙受君主孙权的影响,从而使他才略出众。
启示: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