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时代之中国设计教育发展

2008年7月刊总第118期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越

非物质时代之中国设计教育发展

□文/成朝晖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设计系

摘要:非物质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进新世纪设计发展的转变,设计界的大趋势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中国设计教育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非物质时代所赋予中国设计教育的新课题,并提出应对的方法与新思维。

关键词:非物质时代;中国设计教育;新课题;新思维

“非物质”的英文是immaterial,原义为“notmaterial”,其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20世纪后期西方思想变迁中最重要的标志,当时一批第一流的、最前沿的思想家不约而同地将研究转向了这个问题。最早提出“非物质”概念的是法国思想家利奥塔。1985年,他在巴黎举办了一个题为“非物质”的艺术展,利奥塔在为展览书写的说明词里阐释说,“非物质”指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人与物质的关系已经由笛卡儿征服和占有自然的规划所固定。因此,所谓非物质,是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提出的,是能否改变人与物质的关系,与今天的“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它与整个20世纪后期崛起的绿色运动、生态觉醒运动、妇女主义运动等时代背景相吻合。20世纪90年代,“信息社会”随着电脑普及、网络建立与扩张悄然而至。信息是非物质的形式,引领着“非物质时代”的到来,这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更深刻地在改变着社会。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方面,迅速崛起的非物质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设计教育,不得不仓促上阵,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迎接着信息时代快节奏产业革命的挑战,为中国的产业化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又逼迫着中国的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着必须的现代设计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式地开设设计学科看得真真切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10多万,短短几年,设计专业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专业后中国的第二大高等院校专业。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在如今这个非物质时代,中国设计教育将采取怎样的方式去迎接挑战等诸多新课题已经足够引起我们的思索。

非物质时代之中国设计教育新课题

非物质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进新世纪设计发展的转变,形成了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设计界的大趋势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转变,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正如马克・第亚尼在其著作《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的开篇伊始所指出:以电脑为中心的生活开辟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在关于技术的本质和后果的大辩论后,设计的作用将会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戏剧化地增加。

首先,对于设计而言,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使传统设计本身成为改造的对象,电脑作为一种方便而且理想的设计工具,导致设计手段、方法、过程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开始迈入“非物质”的或数字化的设计。非物质设计是对物质设计的一种超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超越提供了条件和路径。随着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设计”的视野从单纯物质产品的设计拓展到多层次、跨学科、泛领域的非物质设计,例如,高技术的人性化应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非物质化解决方案等。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结合的产物,是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人性化满足的超越。非物质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又内涵非常广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传统设计的影响与改造同样迅速与深刻。非物质时代的设计,以创造功能的多样性为目标,重视消费和体验。设计方向的转变,是基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能动反应。非物质设计将成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这种非物质时代的本质转变必然牵动着中国设计教育,中国设计教育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信息时代的设计从范围、定义、本质、功能等诸方面,也开始发生重要的变革,设计把设计师与艺术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等紧密联系起来,综合成跨越学科界限的研究领域。随着设计的发展趋势逐渐转向智能化界面、交互活动、信息服务以及数字艺术的“非物

总第118期2008年7月刊

质”,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学科设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制定都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因为新时代需要新的设计教育来支撑,传统的设计教育理念、设计教学方式也亟待改革和重新整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用十五年时间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国策已定,可以说未来“设计”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设计对GDP的增长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意产业的兴起必将带动整个经济的飞速发展。设计肩负着国家和城市创新、企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使命。设计在本质上是属于未来的,如何再思考设计教育问题,把设计的视野打开,使设计教育跟上时代的变化发展,关系到“创新型国家”之国策与目标的实现。

再者,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非物质时代的到来,在设计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伴随着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设计的新发展方向的战略。在英、美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创意产业初见成效的情况下,如何使受益和成长于西方影响下的当代中国设计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从而有效地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跨越,使设计真正成为主导和增值经济文化实力的力量,也是非物质时代中国设计教育的重要课题。

针对非物质时代的设计呈现出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与复合性,要求中国的设计教育摈弃现成的思维方式,打破各学科之间的边界和壁垒,紧随设计趋势而转变思维方式,用创新的思维去重新思考与应对,致力于创造多样性、综合性、社会环境价值相互和谐的人类生活价值。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教育方向应置于开拓总体性视野,使研究、知识、创新、科研、实践相互连结起来。

多元化、丰富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是非物质时代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从分析非物质时代的设计特质着手,在深入探寻设计教育新思想、设计教育新内容、设计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引导学生的设计观念,形成关注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本土文化及时代气息等现代设计观念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视觉心理与视觉生理的角度来探究设计的功能目的与形式美感,积极尝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活动等。

非物质时代的的设计教育还要注重学科建设与市场的结合。通过市场融资,将成果转化,实现服务社会与面向市场的结合,实现追求规模与追求规格的结合,提高设计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应用现代设计教育理论和先进国家设计教育理论的成果,逐步建立起设计教育新内容与新方法体系,探索与推进设计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机制,构建能够应对非物质时代繁荣

非物质时代之中国设计教育新思维

教育是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非物质时代的显著特点是不断探寻新的造型语言和设计理念,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非物质时代的数字化技术给设计教育拓展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适应基于服务的非物质时代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趋势而研究的一个既有设计学科基本方法,又能站在学科前沿、在设计学科中起到辐射作用的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思路与对策,是中国设计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动态特征和模式探索的突破性研究,具有前瞻意义,也将大大丰富设计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认真总结世界先进国家设计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和提出应对时代需求的设计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政策建议,是推动我国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设计需求的设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与博士生教学的科学的设计教育纵向系统链接框架,并且沿着“产、学、研”的综合发展模式的思路,建立教学、研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横向设计教育模式,整合和成型纵向与横向融会贯通的球状设计教育体系,体现中国设计教育的国际性、科学性、创造性、综合性与先进性,进而与国际高等院校设计教育接轨。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 《.艺术设计概论》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2] (法)第亚尼 编著,滕守尧 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介绍:成 朝晖,现为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副教授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在职博士

2008年7月刊总第118期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越

非物质时代之中国设计教育发展

□文/成朝晖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设计系

摘要:非物质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进新世纪设计发展的转变,设计界的大趋势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中国设计教育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非物质时代所赋予中国设计教育的新课题,并提出应对的方法与新思维。

关键词:非物质时代;中国设计教育;新课题;新思维

“非物质”的英文是immaterial,原义为“notmaterial”,其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20世纪后期西方思想变迁中最重要的标志,当时一批第一流的、最前沿的思想家不约而同地将研究转向了这个问题。最早提出“非物质”概念的是法国思想家利奥塔。1985年,他在巴黎举办了一个题为“非物质”的艺术展,利奥塔在为展览书写的说明词里阐释说,“非物质”指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人与物质的关系已经由笛卡儿征服和占有自然的规划所固定。因此,所谓非物质,是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提出的,是能否改变人与物质的关系,与今天的“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它与整个20世纪后期崛起的绿色运动、生态觉醒运动、妇女主义运动等时代背景相吻合。20世纪90年代,“信息社会”随着电脑普及、网络建立与扩张悄然而至。信息是非物质的形式,引领着“非物质时代”的到来,这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更深刻地在改变着社会。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方面,迅速崛起的非物质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设计教育,不得不仓促上阵,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迎接着信息时代快节奏产业革命的挑战,为中国的产业化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又逼迫着中国的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着必须的现代设计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式地开设设计学科看得真真切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10多万,短短几年,设计专业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专业后中国的第二大高等院校专业。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在如今这个非物质时代,中国设计教育将采取怎样的方式去迎接挑战等诸多新课题已经足够引起我们的思索。

非物质时代之中国设计教育新课题

非物质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进新世纪设计发展的转变,形成了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设计界的大趋势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转变,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正如马克・第亚尼在其著作《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的开篇伊始所指出:以电脑为中心的生活开辟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在关于技术的本质和后果的大辩论后,设计的作用将会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戏剧化地增加。

首先,对于设计而言,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使传统设计本身成为改造的对象,电脑作为一种方便而且理想的设计工具,导致设计手段、方法、过程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开始迈入“非物质”的或数字化的设计。非物质设计是对物质设计的一种超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超越提供了条件和路径。随着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设计”的视野从单纯物质产品的设计拓展到多层次、跨学科、泛领域的非物质设计,例如,高技术的人性化应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非物质化解决方案等。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结合的产物,是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人性化满足的超越。非物质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又内涵非常广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传统设计的影响与改造同样迅速与深刻。非物质时代的设计,以创造功能的多样性为目标,重视消费和体验。设计方向的转变,是基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能动反应。非物质设计将成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这种非物质时代的本质转变必然牵动着中国设计教育,中国设计教育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信息时代的设计从范围、定义、本质、功能等诸方面,也开始发生重要的变革,设计把设计师与艺术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等紧密联系起来,综合成跨越学科界限的研究领域。随着设计的发展趋势逐渐转向智能化界面、交互活动、信息服务以及数字艺术的“非物

总第118期2008年7月刊

质”,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学科设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制定都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因为新时代需要新的设计教育来支撑,传统的设计教育理念、设计教学方式也亟待改革和重新整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用十五年时间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国策已定,可以说未来“设计”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设计对GDP的增长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意产业的兴起必将带动整个经济的飞速发展。设计肩负着国家和城市创新、企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使命。设计在本质上是属于未来的,如何再思考设计教育问题,把设计的视野打开,使设计教育跟上时代的变化发展,关系到“创新型国家”之国策与目标的实现。

再者,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非物质时代的到来,在设计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伴随着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设计的新发展方向的战略。在英、美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创意产业初见成效的情况下,如何使受益和成长于西方影响下的当代中国设计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从而有效地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跨越,使设计真正成为主导和增值经济文化实力的力量,也是非物质时代中国设计教育的重要课题。

针对非物质时代的设计呈现出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与复合性,要求中国的设计教育摈弃现成的思维方式,打破各学科之间的边界和壁垒,紧随设计趋势而转变思维方式,用创新的思维去重新思考与应对,致力于创造多样性、综合性、社会环境价值相互和谐的人类生活价值。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教育方向应置于开拓总体性视野,使研究、知识、创新、科研、实践相互连结起来。

多元化、丰富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是非物质时代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从分析非物质时代的设计特质着手,在深入探寻设计教育新思想、设计教育新内容、设计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引导学生的设计观念,形成关注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本土文化及时代气息等现代设计观念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视觉心理与视觉生理的角度来探究设计的功能目的与形式美感,积极尝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活动等。

非物质时代的的设计教育还要注重学科建设与市场的结合。通过市场融资,将成果转化,实现服务社会与面向市场的结合,实现追求规模与追求规格的结合,提高设计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应用现代设计教育理论和先进国家设计教育理论的成果,逐步建立起设计教育新内容与新方法体系,探索与推进设计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机制,构建能够应对非物质时代繁荣

非物质时代之中国设计教育新思维

教育是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非物质时代的显著特点是不断探寻新的造型语言和设计理念,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非物质时代的数字化技术给设计教育拓展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适应基于服务的非物质时代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趋势而研究的一个既有设计学科基本方法,又能站在学科前沿、在设计学科中起到辐射作用的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思路与对策,是中国设计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动态特征和模式探索的突破性研究,具有前瞻意义,也将大大丰富设计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认真总结世界先进国家设计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和提出应对时代需求的设计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政策建议,是推动我国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设计需求的设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与博士生教学的科学的设计教育纵向系统链接框架,并且沿着“产、学、研”的综合发展模式的思路,建立教学、研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横向设计教育模式,整合和成型纵向与横向融会贯通的球状设计教育体系,体现中国设计教育的国际性、科学性、创造性、综合性与先进性,进而与国际高等院校设计教育接轨。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 《.艺术设计概论》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2] (法)第亚尼 编著,滕守尧 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介绍:成 朝晖,现为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副教授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在职博士


相关文章

  • 信息时代的非物质设计和谐发展
  • 非物质设计与和谐发展 gnandHarmoniousDevelopmentinthe 万 方数据◇张红岩ZhangHongyan对于每-个时代的独特界定.都无一例外地来自物质文明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整体意识的改变,引发了一种结构和秩序的根本 ...查看


  • 艺术设计概课后名词解释大题答案
  • 第一章 导论 设计:只要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设计根据不同 ...查看


  • 民间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
  • 民间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 前言 包装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当今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为包装设计的重要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包装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说,包装设计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 ...查看


  • 8.18[家具与陈设设计]讲稿
  • 湖北科技学院课程讲稿 2016 年 秋(春.秋)学期 课 程 名 称 家具与陈设设计 开 课 院 系 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 开 课 教 研 室 室内设计教研室 授 课 教 师 罗 彬 职 称 讲师 授 课 班 级 14室内设计2-3 学 ...查看


  • 风景园林基本概念
  • 风景园林概论基本概念 1. 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囿,苑.(秦汉时才有宫苑,周文王灵囿,西汉时建章宫,宋徽时大内艮岳) 2. 园林的别称:园池,山池,池馆,宅院,别业等. 3美国现代园林之父:F.L 奥姆斯特德(提出LA ) 4中国园林的分类: ...查看


  • 设计的技术美
  • [摘要]技术是人类在创造物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在造物过程中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物走向规范化的过程中,技术成为造物设计的支撑,为设计对象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为人造物的进程加速.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 ...查看


  • 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特色
  • 文章编号:1009-6825(2011)26-0026-02 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特色 贺 摘 恋 要:结合信息时代特点和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分析了信息时代公共设施发展趋势,针对信息时代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特色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存在 ...查看


  •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初探
  • 摘要:自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设计在艺术学领域蓬勃发展.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也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艺术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必须积极探索 ...查看


  • 浅析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摘要: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至今,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设计本身在不断的更新,人们对生活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行业存在问题的同时,更是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现状趋势 室内设计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以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