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0-64页 信息窗3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在运用所学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由相片和相框的话题引入周长和面积。
教师出示信息窗三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从图上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可能回答:
1、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2、我的房间常5米,宽3米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活动一
师: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能回答:
1、 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2、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3、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地板?
4、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活动二
师:我们先来解决同学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
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学生起来交流自己的做法。
(5+3)×2=16(米) 5×3=15(平方米)
活动三
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可能回答:
一个是求周长,一个是求面积。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探究和发现,学生可能从意义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同学们自己来解决黑板上的剩下的两个问题。
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能用自己的话对所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前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上课时学生来计算黑板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做自主练习第二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自己的学习程度,进一步加深自己对面积和周长的认识。
板书设计: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0-64页 信息窗3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在运用所学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由相片和相框的话题引入周长和面积。
教师出示信息窗三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从图上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可能回答:
1、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2、我的房间常5米,宽3米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活动一
师: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能回答:
1、 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2、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3、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地板?
4、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活动二
师:我们先来解决同学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
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学生起来交流自己的做法。
(5+3)×2=16(米) 5×3=15(平方米)
活动三
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可能回答:
一个是求周长,一个是求面积。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探究和发现,学生可能从意义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同学们自己来解决黑板上的剩下的两个问题。
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能用自己的话对所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前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上课时学生来计算黑板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做自主练习第二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自己的学习程度,进一步加深自己对面积和周长的认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