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次发布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

2012

7 总第一百三十五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

本 期 要 目

专讯

 深化课改 加快转型 提升内涵

——“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 上海首次发布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

 上海市开展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

 快乐玩,有效学,让孩子快乐成长

 《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项目研讨活动在尚文中学举行

简讯

 市教委基础教育处与储能中学“双结对”共建活动签约仪式举行 等

专 讯

深化课改 加快转型 提升内涵

——“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6月20日,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召开。全市所有小学校长和各区县教育局局长、分管小学副局长,各区县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分管小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分管小学副主任等近千人出席会议。部分分管教育区长作为特约专家列席会议。

为期一天的会议分为上、下午两个专场。上午的内容由《上海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调研报告解读》和《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调查方法与社会需求分析》、《挑战性学习的新发展》、

《关注学生发展差异的新趋势》、《孩子们的科学世界》、《家长对小学教育的需求分析》五个拓展型“微讲座”组成。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代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工作组,通报了这项由市教委相关处室联合开展,历时近四个月的调研工作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上海市136所小学,7000多人,1万多份文本调研分析,全面介绍了本市小学在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课程管理与实施方面的现状。通过调研报告的解读,可以发现学校在管理上正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监督评价机制尚需进一步到位;超过95%公办学校反映,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近98%学生期盼上体育课的心情迫切;99%学生认为在学校得到了锻炼;近九成家长认同上海小学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成效。在具体课时安排上,“每天一小时”时间要求已达到;体育课质量总体较好,在听取的272节体育课中,90%获评价“较好”以上;但体育活动课质量有待提高。

随后,由五个社会教育咨询机构所作的“微讲座”,使在座的近千名与会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挑战性学习的新发展》使身处教育内部的工作者,领略了当今世界教育的新趋势和新潮流;《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调查方法与社会需求分析》让大家知道,对于教育评价,我们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关注学生发展差异的新趋势》使与会者感受到,其实我们对孩子的学习需求的了解,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探索实践;《孩子们的科学世界》则为大家描绘了培养学生求知、求真的可贵;《家长对小学教育的需求分析》从其独特的视角,让在座的校长们重新叩问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而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对上述内容的点评,则催化着与会校长们从“有想法的管理者”向“有思想的办学者”转变。“大开眼界”、“海派风格”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下午,一场历时两个半小时,由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与十位来自教学管理岗位的分管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校长共同演绎的主题报告,由“学生在哪里”、“课程再认识”、“教学有效性”、“评价需攻坚”、“教师是根本”五个环节构成。报告从“学生在哪里”开始,共同探讨了小学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课程再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应包括学生在校生活的全部经历;“教学有效性”的阐述,告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如何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进行教学活动;“评价需攻坚”,道明绿色指标导向下的全面质量观,既任重道远又意义重大;“教师是根本”,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境界和文化自觉的角度,阐明了教师在继续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主讲者尹后庆的娓娓道来和案例演绎者的精炼穿插,使整场报告一气呵成。听者既觉醍醐灌顶,又感责任在肩。此次会议,引领与会者对近年来市教委针对“减负增效”推出的一系列“组合拳”作了全景式的全面回顾:

2010年,市教委针对当前课改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力图通过行动研究,探索解决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影响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颁布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文件。经过51所学校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从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四大方面改善和影响了学校现行课程状况,提升了学校课程品质。

针对“二期课改”推广以来,小学阶段教育面临的最突出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市教委一方面对教师“教学五环节”加以强化,另一方面对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层进行“课程领导

力”的提升。上海市小学课改由此进入了加速阶段。在此阶段,小学整体改革主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入手,推出了以下具体举措:

1. 设置学习准备期: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学习准备期,从学科和综合活动两方面,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学习准备期内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师生情感交流。2007年,在50所课改实验学校先行实验,2008年全面推开。

2. 调整课时与内容: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周课时从3节减少到2节,教学内容减少五分之

二。小学一、二年级语文篇目减少35篇,从215篇减少到180篇,识字量和写字量分别减少300个和100个。数学通过删减和后移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进度得到减缓。为配合《关于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贯彻实施,市教研室制订了《关于小学学习准备期实施指导意见》,提供了实施案例。

3. 推迟小学上学时间:在总结4个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市教委经研究决定,2007学年在全市进行全面推广。小学实行上午8:15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活动的作息制度。

4. 减少统一测试: 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小学一至三年级不得进行全区(县)、全学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包括学业质量监测)。四至八年级也不得进行全区(县)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区县若要进行学业质量监测,每学年每学科不超过1次,且只能随机抽样监测,随机抽取的学生比例不超过本年级的30%。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

5. 开展“快乐活动日”:2011年市教委研制颁布了《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要求每周安排半天时间,不布置当天需要完成的书面回家作业,开展以学生实践和体验为主的“快乐活动日”。“快乐活动日”实施意见下发后,各区县和小学积极行动,整合课程资源,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市教委在长宁区和闸北区先后召开展示活动,并开展“快乐活动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征集,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动“快乐活动日”的实施。

此外,还有“绿色指标”、“体育一小时专题调研”等举措。

正是由于有了上述的一系列“组合拳”,使全市各小学在探索学生“高质量、轻负担、高效益”的学习状态道路上孜孜以求:“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措施,使教师从关注课堂更多向关注课程转变,从“教书”向“育人”转变。一年级设置“学习准备期”、一二年级“调整课时与内容”、“推迟上学时间”、“减少统一测试”、“快乐活动日”等内容的持续推出,使得学生在交流时,除了互相鼓励读好书以外,谈得最多的就是“怎么玩”。“绿色指标”、“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专项调研,以评价和监督,引导学校、教师将各项减负措施持续不断地延续„„

(市教委教研室 陈飈 供稿)

上海首次发布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

7月1日,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发布了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从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十个方面关注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这是去年底双方签订《开展上海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合作备忘录》之后的重要成果。出席本次发布会的领导有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慕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副主任纪明泽等,上海各大新闻媒体都派代表参加了本次发布会,会议由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主持。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向媒体发布了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徐淀芳首先介绍了样本与工具概况:2011年上海市以“绿色指标”为依据,举行了全市首次抽样测试,有466所小学、338所初中(一贯制学校按小学、初中分别计数)参加学业测试,有63640名学生参加测试和问卷,9445名教师和804名校长参加问卷。评价工具主要有学科测试、问卷调查、体质健康测试等。

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学业水平达成度指数仍然处于全国前列。分别有99%、99.7%的学生达到三年级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分别有96%、97%、93%、91%的学生达到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上海学生学业成绩区县间、学校间比较均衡,由区县层面因素造成差异的比例在10%以下,大部分学科由学校层面因素造成差异的比例在19%以下。从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因素看,学业成绩与学习自信心、内部学习动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总体上看,上海学生学习动力较强,学生对师生关系和教师教学方式评价良好,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一定的水平,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小,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家庭环境不利的影响,学生品德行为发展水平总体较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但无论小学还是初中,学生学业负担依然偏重,减负任务任重道远,需要综合治理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就“绿色指标”项目技术参数及其科学性向上海新闻媒体作了说明。该项目以我国实际情况和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程序和方法,开发测试工具、分析和解释测试结果,比较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中小学生的学业能力。该项目的推进是多方努力与合作的结果,项目组与英国杜伦大学课程评价与管理中心(CE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数据统计所等建立了专业联系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还得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培生集团教育测评中心、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美国麦克劳-希尔集团(McGraw-Hill)等有关机构、专家的指导,特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的侯杰泰教授在水平设定等关键技术环节给予的指导和帮助。经过7年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项目组积累了一套成熟的命题、施测、数据分析、报告呈现的经验,为测试的推广与扩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慕菊的发言谈到了“绿色指标”体系的深远意义,指出了“绿色指标”

的科学性、导向性和可行性。她认为该指标体系可以获得关乎教育质量最核心元素的数据,可以较全面地反映获得成绩的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状况,该系统可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倡导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的依据,该指标体系直接指向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社会理解和支持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政策解读。

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在讲话中指出,“绿色指标”发布的关键问题是强调全面的评价,向社会宣传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即不仅仅看学业分数,更要关注影响学业的各种因素,引导社会形成促进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反映了学业质量方面的一些基本现象和规律,有利于全市和各区县发现自身在全面学业质量上的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各区县都在积极构建区域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其中8个区就围绕“绿色指标”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与研究,许多学校在开展“绿色指标”评价的校本化实践与探索。“绿色指标”评价初步营造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成为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一个亮点。上海将加强研究,完善“绿色指标”体系的监测工具,改进“绿色指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进一步理顺机制,健全“绿色指标”评价运行机制,及时反馈应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供稿)

上海市开展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在上海市教委领导、组织和协调下,市教委教研室协同市教委基教处、体卫艺科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科院普教所、市体育局等,开展了上海市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从2012年2月至6月,历时近5个月,420人次参与调研工作。问卷调查对象包括136所小学。其中,公办小学110所;民办小学26所,民办小学中,“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以下简称‘转民小学’)”6所。共涉及学生4106人,校领导226人,体育教师601人,非体育教师720人,家长1352人。调研人员随机观测体育课272节,体育活动课136节,室内外广播操226次,眼保健操136次,收集学校个案等资料11016份,并对2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天学校活动的全程跟踪。

经分析,获得以下结论:

1.超过98%师生反映,“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基本得到保证。

调研结果中,学生问卷反映每天“大约有一小时”和“超过一小时”为98.03%,体育教师为99.5%,家长为88.68%。民办东展小学甚至达到了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一小时加户外活动一小时)。

调研中还发现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上出现差异。公办学校保证时间能够落实,“很好、好、较好”相加比例达95.45%,民办学校为75.00%,转民小学仅为16.67%,其中很好的比例为0。“时间不落实”主要原因是领导不重视、场地器材以及师资无法保障等,如实地调研中发现

个别民办学校将每周三节体育课压缩为两节体育课,违背“上海市小学2011学年度课程计划”要求。

调查表明学校每周安排体育活动课2次及2次以上的占90.5%,但仍有近10%的学校每周只安排1次甚至根本不安排体育活动课。

2.体育活动课内容比较丰富多彩,游戏仍占首位,近四成学校有特色项目。

体育课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来安排活动内容,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同时又达到必需的活动量。

体育活动课内容由各所学校自行安排。调研发现,学生选择前三位的分别是游戏活动、球类和田径类。这说明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值得关注的是小学体育的特色项目达到39.10%,新兴体育项目达到26.75%。

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持之以恒、因地制宜地开展花样跳绳特色项目,不仅解决了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的难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201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为全区第一名。

59.79%学生反映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很多,每次活动的内容都不一样,但都要听老师安排,不能自已选择”。目前,上海市的小学办学条件还达不到学生普遍自主选择体育活动内容的要求,这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及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许多学校对每天安排两次的广播操进行了改进,一次为标准广播操,另一次为学校自编操。遇到雨天,有的学校将室外操改为室内操,利用教室和走廊空间做操,设计改编了颇具特色的“水果操”、“哈比操”和“沙球操”等。

3.实施效果总体较好。

①近98%学生期盼上体育课的心情迫切。通过近年来“健康第一”思想的贯彻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落实,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明显改善。调研显示,有97.54%的学生希望“快点上”体育课。班级里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为93.81%,明显超过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比例。②98.7%的学生反映每天在学校得到有效身体锻炼。③本次调研还对272节体育课做出了评价,272节体育课,90%获“较好”以上。

现场观测中发现学生的合理运动负荷指数显得较低。另外根据学生上完体育课后的感受统计,学生总体很开心的达99.02%,但一节课后,感觉不累的达到22.75%,“出大汗”的比例只有53.42%,说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需要进一步提高。

个案追踪发现,学生久坐少动现象较为严重。20名学生一天学校生活的全程跟踪观察结果显示,累计有组织的身体活动时间(即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广播操等计划安排的时间)平均值为65分钟,无组织的身体活动时间为358分钟,其中坐的时间为272分钟,超过小学每天平均6—7节课(包括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在内)的课时总量。久坐少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课间休息和中午时段过多采用坐姿。

现场观察发现学生眼保健操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按压穴位不准确,力度不到位,教师个别指导不够等。

4.因校制宜,设置专门机构,形成活动方案。

调查显示:有些学校专门成立了校级领导小组进行管理,有些学校主要由教导处承担管理责任。这在组织体制上保证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正常运作。

226位受调查的校领导中有220位表示本校已制定了实施方案,占总调查人数的97.35%。方案中明确了教导处、年级组、体育组、大队部、后勤部门等职责,基本形成了校长负责,多部门配合,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具体实施的管理体系,分别从课程安排、场地安排、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保证了体育活动的实施。学校制定体育活动的方案主要考虑了健身目标(100%)、趣味性(96.90%)、安全性(96.46%)、技能性(64.60%)、适宜性(81.86%)等要素,兼顾学校特色(91.15%)及师资力量(85.40%)、学生兴趣(93.81%)、场地条件(93.36%)等可行性,比较科学合理地设计了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5.学校硬件条件逐步改善,场地条件成困扰雨天体锻质量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郊区学校新建学校体育场地基本达标,中心城区的学校体育场地在学校改造中逐步改善,拥有室内场馆的学校数也在增加,但是由于学生体育活动的全员参与和体育活动的要求提高,体育的硬件设施设备不足的矛盾也更加突出。136所学校中只有13.24%认为场地器材很充分且能够保证安全,校长问卷中77.43%认为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在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的五个因素中列第一位,不少市区学校校园面积过小,甚至有的学校只能借助教室前后的空地开展体育活动,体育课课时安排困难。个别民办学校和转民小学存在着体育专项经费不足或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上海学校遇到一个突出的矛盾,即雨天开展体育活动问题:取消广播操达11.76%。体育课多改为室内锻炼、体育理论课、自习课等形式。这一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学校室内场馆的不足,既影响了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也造成了运动负荷不够及久坐少动等深层次的体育质量问题。

6. 体育课专业师资配备基本到位,非体育教师执教活动课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半数以上的学校领导认为师资力量不足是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困难。目前上海小学体育课能够保证由体育专职教师来承担,但是体育活动课中能够完全由体育教师承担只占两成,而学生问卷中希望体育活动课由体育教师来上的达到81.22%,体育活动课师资保障保证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认为工作量大,有部分教师一周要上25节体育课,且取消了体育相关补贴;另外,体育教师的教研、进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民办小学和转民小学存在着办学成本问题,因此就出现了体育教师兼职比例过大的矛盾,在学校体育师资对比研究中发现民办小学体育教师兼职为36.4%,转民学校76%。

7. 大多数家长支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程度不断提高。89.9%的家长认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觉锻炼。

8. 家长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基本满意,但认为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等需加强。 88.7%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基本达到”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锻炼时间;29.5%

家长反映,学校体育活动中“习惯培养不够”;21.3%家长反映,“锻炼方法掌握不够”。

9. 家长对自己孩子体质水平基本清晰。

64.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体质强壮,较少生病。需要高度重视的是有32.8%的家长认为孩子体质属于“一般”状态,2.9%的孩子体质较弱,经常生病,总体来说,家长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还不十分满意,还需进一步提高。

调研组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积极构建政府全面主导、学校重点推进、社会深度参与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办出体育特色;多管齐下,进一步提高校园体育活动质量;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场所的改造和体育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强专项督导,完善监督机制,探索评价机制共6条、21项具体措施的对策建议。

此次大规模的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虽已落下帷幕,但它对上海小学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是可以预见的。

(市教委教研室 陈飈 供稿)

6月19日上午,由市教委基教处、市教委教研室和静安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游戏与学习有效融合》专题展示交流活动”在静安区南西幼儿园举行。各区县教育局幼教科科长和幼教教研室负责人、课改基地园和课程领导力立项园园长以及指导专家近100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展示交流活动共分为实践展示和大会交流两部分,通过感性观摩和理性辩说,让与会者更直观、更真切地了解了南西幼儿园行动研究的全过程。

在实践展示过程中,与会者看到了教师在自主性游戏中抓住教育契机推进幼儿的学习;而意兴盎然的个性化学习活动,精彩的集体教学游戏《装扮不走样》、《拷贝不走样》等,也都引得前来观摩的幼教同行一片赞誉,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充分感受到了南西幼儿园“快乐玩、有效学”的课程理念和在课题引领下推进完善班级课程方案的丰硕成果。

实践展示之后的大会交流由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主持。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戈一萍首先致辞,对市教委领导和相关专家对静安教育以及对南西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南西所取得的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成果给予了肯定。随后,南西幼儿园副园长徐则民代表园所,就课题研究概况、进展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交流;园长洪晓琴、教师代表陈嵘也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向与会者讲述了园长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执行力以及教学思辨上的成果和启示。交流过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作了题为《理想课程的执着追求》的专家点评,从基于课改理念的课程理想、基于理想课程的专业共同体、基于专业发展的反思性课程实践三个部分全面解读、点评了南西幼儿园推进园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想法与做法。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也高度评价了本次现场展示交流活动,肯定了南西幼儿园以游戏教育快乐玩,有效学,让孩子快乐成长

特色为抓手,通过课程领导力项目的研究释放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同时将园长团队的先思先行、专业引领与教师的创造力结合在一起的做法,并期望研究形成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有效举措和机制等能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辐射。

(市教委教研室、南西幼儿园 供稿)

6月5日,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尚文中学《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研讨活动在尚文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教委教研室和黄浦区教育局主办,黄浦区教育学院和尚文中学承办。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参观项目研究相关展板,听课和项目研究汇报。

首先与会人员参观了反映尚文中学《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研究过程及成果的展板。这些展板内容充实,突出了学校如何开发和利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服务。

随后与会者听取了历史、美术、科学、思想品德共四节学科教学公开课。课前,四位执教教师已分别带领学生进行了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博物馆、梦清园、公安博物馆的实践活动,课堂上则充分利用相关教育基地的资源来组织教学,学生将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了灵动和智慧,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尚文中学党支部副书记边守青代表学校作了项目研究的总体汇报;项目组成员、生命科学学科教师梅守真就如何开发和利用昆虫博物馆资源来设计和实施三类课程进行了介绍。尚文中学以市教委提出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开展了《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项目的行动研究,并以此作为完善学校课程建设的突破口,通过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研究来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引导教师改革课程实施形态,设计开发与教育基地有关的课程,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发展,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和学习方式,实践“二期课改”提出的“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全面落实课程培养目标,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指导专家赵才欣对该项目研究作了点评,认为该项目研究基于尚文中学学情的分析,着眼于“课程文化”的改革,体现了学校文化传承中的持续发展,为课改实施中的难点问题找到了实施的途径;该项目研究是在广泛共识下的行动探索,着眼于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联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建构概念,是一种“认知转型”;该项目研究着眼于课程整合下的有效实施,通过在教育基地的探究和拓展来完善基础型课程,是课程“机制创新”的体现。

黄浦区教育局局长王伟鸣在发言中指出,利用教育基地资源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和经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希望尚文中学能在这些方面作更加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反映了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水平,教育《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项目研讨活动在尚文中学举行

基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符合学校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对教育基地资源进行选择、分类和整合,建立教育基地资源与课程的对应关系。他还对项目研究的结题工作尤其是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呈现等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和要求。

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指出,学校在项目研究中非常注重科学性,基于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及学生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分析;项目研究是基于教育基地资源的三类课程的整合,是不同学科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整合,研究过程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次研讨活动充分展现了尚文中学在社会教育基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课程整合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体现了以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探索。

(黄浦区教育学院 供稿)

简 讯

普教动态

★ 6月25日,崇明县召开了2012年未成年人暑期工作会议。围绕“雷锋精神齐弘扬,快乐暑期我践行”的主题,将推出坚持安全第一,推进平安行动;传承雷锋精神,推进道德行动;倡导健康生活,践行绿色行动;开展“六个一”活动,推进关爱行动;坚持齐抓共管,实施净化感化行动;完善工作机制,实施护航行动等六大版块,确保本县未成年人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期。

★ 6月20日,宝山区教育局在共富实验学校召开了“2012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特色项目总结表彰大会。在5月组织开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期间,宝山区各校围绕着主题“珍爱生命,化解危机”开展了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共有16所学校申报了“2012年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特色项目。

★ 6月13日,以“坚守儿童视角 践行课程创新”为主题的上海市学科育德研讨会在闸北区实验小学举行。实验小学教师丁彦辰和黎菁分别向与会者展示了校本德育课《父母总是拿我和别人比,怎么办》以及数学课《认识一千》;随后实验中学校长李莉作了《坚守儿童视角,践行课程创新》主题报告,提出了“学校要立足于‘儿童视角’,以架构个性化育人课程群来体现学校的课程教学文化,以寻找教与学的视角来凸显学校文化的思考本源,以着眼于师与生的发展来实现学校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思想,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周烨指出,学科育人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科素养是课程的核心内涵,学科价值是教育的评价基础,要以教学内容的整合为途径,抓好学科德育。

★ 6月13日,虹口区小学英语学科首届TED论坛活动在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举行。虹口区小学英语学科中心组依据实际工作性质,从T(Teacher教师)、 E(Educator教育者)、D(Designer设计者)的角度出发,以论坛方式鼓励每一位教师成为一个T(Thinker思想者)、O(Observer观察者)、P(Practicer实践者),从而逐步成长为一名TOP (出色的)教师。在本届论坛活动中, 共有来自上外附小等10位一线教师,就“学生”、“教学”、“育人”、 “生活”等方面同与会者分享了其感受和心得。

★ 6月13日,上海市科技馆与杨浦区教育局在市科技馆举行了“关于共同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战略合作计划”签约仪式。该合作计划是对2011年5月签署的《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馆与杨浦区教育局共同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将开展“科学家讲坛进杨浦校园”、“‘流动科技馆’杨浦校园巡展活动”、“杨浦区学生科技社团走进上海科技馆开展探究活动”、“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沪东分院‘梦工厂’实验室提供技术、设备支持”、“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走进上海科技馆’开展师资培训”等5个项目纳入其中,以进一步提升杨浦区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 6月11日,光明中学与法国鲁昂工程师学院(ESIGELEC)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从今年9月开始,光明中学在每届学生中将成立一个“GUANGMING—ESIGELEC班”,以法语为第一外语。该班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凡达到上海高考二本线以上,并通过法国大学的招生考试(笔试+面试),就可以直接进入ESIGELEC或ESIGELEC联盟的法国大学留学,攻读五年制本硕连读的工程师文凭(欧洲通用,相当于我国的硕士文凭)。本次签约标志着光明中学为教育国际化、为学生多元发展多向选择创出了一条新路。

★ 6月8日,市教委基础教育处与储能中学“双结对”共建活动签约仪式在储能中学举行。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倡导的“双结对”共建活动本着破解完中发展难题,着眼于教育政策的科学有效制定,帮助基层学校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的宗旨,开展以“跟岗、助校、试点、监测、共享、互动”为内容的共建活动。本轮结对共建为期两年。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肯定了此项共建活动,并号召全体基教处同志,尤其是年轻机关干部坚持了解基层、熟悉基层、服务基层,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指导基层。 ★ 6月8日,浦东新区中小学校课程计划编制项目组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召开了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座谈会。会议主要就《浦东新区中小学课程计划研制和实施指南》和《浦东新区中小学课程计划研制评价方案》开展了讨论,并广泛征求了意见,交流了学校课程计划研制和实施的情况。

★ 6月8日,由嘉定区文广局、嘉定区教育局主办的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启动仪式暨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封浜中学举行。活动主题为“传承非遗文化,延续疁城遗韵”。仪式中,封浜高级中学被授予“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基地”称号。静态实物及动态多媒体数字互动技术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将嘉定、上海、乃至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于封浜高级中学非遗馆内。今后,“非遗”展示中心将对外开放,让青年学生和社区广大群众能够零距离地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感受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文明结晶。

★ 6月7日,虹口区第三届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生课堂作品评优活动”拉开了帷幕。此次课堂作品主题是五年级“儿童乐园”。该主题是《小小工程师》单元里的一个具体项目,能集中展示学生经过五年技术学习后的综合能力。全区近300名小学生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体现了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的三个特点: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态度和动手能力,注重在开放性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多元发展。

★ 6月5日,以“学科使命,转型发展”为主题的闸北区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际中心组联组研讨活动在闸北区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学校管理,尤其是学科教学中如何实现“转型”、“转方式”、“转精神”。实验中学校长李广金作《加快各学科转型发展,提升新优质学校内涵》主题报告,分别从“师生转精神”、“艺术转方式”和“教学在转型”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过程中转型发展的一些做法及效果;随后,学校德育、教学、艺术等部门的教师分别作了发言,介绍了如何在坚持精神的引领下实现师生的精神转变、如何实现艺术教育从偏重精品化向更加普及化转型、如何在“以学定教”的理念指导下实现以学生的学为线索的教学转型。

幼特教动态

★ 6月15日,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育研究室在金珠幼儿园举行了以“关注幼小衔接 加快入学适应”为主题的县级教学研讨活动。金珠幼儿园大班组的教师们分别呈现了“我要上小学”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和个别化学习活动。县教研员陈胜宇作了点评,对教学中教师支持策略的运用、教研中思维火花的碰撞等提出了优化建议。崇明县教育局副局长黄乃华指出,集体与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紧密结合、主题式推进能使每一个大班的孩子爱上学习、爱上小学生活。

★ 6月14日,在市教委教研室召开了“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中心组汇报”活动。特级教师王熙珍等5位中心组教师分别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发现与评估、自闭症儿童的个别训练、伙伴训练、小组训练和集体教学五个角度,对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具体方法向与会教师作了介绍。之后,与会者就自闭症儿童教育与训练这一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研讨。各区县特教教研员、各辅读学校教导主任、学校个训教师以及学前特教班教师代表共80余人与会。

★ 6月13日,黄浦区与崇明县签订了合作建设崇明县学前教育优质品牌项目协议。按照上海市城郊结对工作的总体要求,双方将在崇明县陈家镇生态实验社区合作建设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合力打造崇明县实验幼儿园品牌,将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和崇明县实验幼儿园建设成为示范性幼儿园。双方确定由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参与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建设,并与崇明县实验幼儿园开展项目合作,参与策划、实施崇明县实验幼儿园发展规划,开展质量评估工作;组建专家团队支持崇明县实验幼儿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构建适合农村儿童需求的课程体系;开展崇明学

前教育师资队伍培训,为提升崇明县学前教育质量提供智力支持。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表示,崇明县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建设项目是一个开端,更多好的合作项目还将相继落地,通过这些合作项目的引领,将使整个上海教育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 6月13日,华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杨广学与嘉定区康复指导中心学前分中心所在的实验幼儿园教师一起就特殊幼儿的个训活动进行了研讨。杨广学指出,个训活动需要满足特殊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合每个幼儿特点的补偿、矫正、训练方案。针对无语言、沟通困难的特殊幼儿的个训活动,杨广学向教师们介绍了“图片沟通系统”这一有效的康复教学方法,通过训练使特殊幼儿用图片呈现的方式来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更好地表达自我的需求。

★ 6月11日,闸北区“提升个别化学习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系列研究活动之五暨“个别化学习中记录本的有效运用”研讨活动在三泉路幼儿园举行。与会者首先观摩了三泉路幼儿园大班学生在个别化学习中的记录成果;随后,与会教师就“记录对幼儿成长的作用”和“如何更好使用记录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记录是对孩子的能力锻炼和思维的筛选,运用记录的方法并非在于记录技能的训练,而是在于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究和思考。

★ 6月6日,以“快乐运动、健康成长”为主题的金山区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运动”研究活动在山阳幼儿园举行。该园开放了多种户外混龄区域运动活动,丰富的自制玩具,有趣游戏情节的活动区,孩子们快乐地与同伴尽情玩耍,体现了浓郁的农村特色。在介绍了该园开展“户外混龄区域运动”经验的同时,参与活动的教师们结合案例共同探讨了如何指导“户外混龄区域运动”区域的环境创设、活动设计、实施原则和策略等,通过有效活动的组织实施,让农家孩子在快乐运动中健康成长。

2012

7 总第一百三十五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

本 期 要 目

专讯

 深化课改 加快转型 提升内涵

——“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 上海首次发布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

 上海市开展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

 快乐玩,有效学,让孩子快乐成长

 《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项目研讨活动在尚文中学举行

简讯

 市教委基础教育处与储能中学“双结对”共建活动签约仪式举行 等

专 讯

深化课改 加快转型 提升内涵

——“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6月20日,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召开。全市所有小学校长和各区县教育局局长、分管小学副局长,各区县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分管小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分管小学副主任等近千人出席会议。部分分管教育区长作为特约专家列席会议。

为期一天的会议分为上、下午两个专场。上午的内容由《上海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调研报告解读》和《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调查方法与社会需求分析》、《挑战性学习的新发展》、

《关注学生发展差异的新趋势》、《孩子们的科学世界》、《家长对小学教育的需求分析》五个拓展型“微讲座”组成。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代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工作组,通报了这项由市教委相关处室联合开展,历时近四个月的调研工作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上海市136所小学,7000多人,1万多份文本调研分析,全面介绍了本市小学在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课程管理与实施方面的现状。通过调研报告的解读,可以发现学校在管理上正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监督评价机制尚需进一步到位;超过95%公办学校反映,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近98%学生期盼上体育课的心情迫切;99%学生认为在学校得到了锻炼;近九成家长认同上海小学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成效。在具体课时安排上,“每天一小时”时间要求已达到;体育课质量总体较好,在听取的272节体育课中,90%获评价“较好”以上;但体育活动课质量有待提高。

随后,由五个社会教育咨询机构所作的“微讲座”,使在座的近千名与会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挑战性学习的新发展》使身处教育内部的工作者,领略了当今世界教育的新趋势和新潮流;《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调查方法与社会需求分析》让大家知道,对于教育评价,我们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关注学生发展差异的新趋势》使与会者感受到,其实我们对孩子的学习需求的了解,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探索实践;《孩子们的科学世界》则为大家描绘了培养学生求知、求真的可贵;《家长对小学教育的需求分析》从其独特的视角,让在座的校长们重新叩问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而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对上述内容的点评,则催化着与会校长们从“有想法的管理者”向“有思想的办学者”转变。“大开眼界”、“海派风格”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下午,一场历时两个半小时,由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与十位来自教学管理岗位的分管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校长共同演绎的主题报告,由“学生在哪里”、“课程再认识”、“教学有效性”、“评价需攻坚”、“教师是根本”五个环节构成。报告从“学生在哪里”开始,共同探讨了小学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课程再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应包括学生在校生活的全部经历;“教学有效性”的阐述,告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如何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进行教学活动;“评价需攻坚”,道明绿色指标导向下的全面质量观,既任重道远又意义重大;“教师是根本”,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境界和文化自觉的角度,阐明了教师在继续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主讲者尹后庆的娓娓道来和案例演绎者的精炼穿插,使整场报告一气呵成。听者既觉醍醐灌顶,又感责任在肩。此次会议,引领与会者对近年来市教委针对“减负增效”推出的一系列“组合拳”作了全景式的全面回顾:

2010年,市教委针对当前课改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力图通过行动研究,探索解决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影响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颁布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文件。经过51所学校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从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四大方面改善和影响了学校现行课程状况,提升了学校课程品质。

针对“二期课改”推广以来,小学阶段教育面临的最突出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市教委一方面对教师“教学五环节”加以强化,另一方面对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层进行“课程领导

力”的提升。上海市小学课改由此进入了加速阶段。在此阶段,小学整体改革主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入手,推出了以下具体举措:

1. 设置学习准备期: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学习准备期,从学科和综合活动两方面,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学习准备期内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师生情感交流。2007年,在50所课改实验学校先行实验,2008年全面推开。

2. 调整课时与内容: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周课时从3节减少到2节,教学内容减少五分之

二。小学一、二年级语文篇目减少35篇,从215篇减少到180篇,识字量和写字量分别减少300个和100个。数学通过删减和后移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进度得到减缓。为配合《关于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贯彻实施,市教研室制订了《关于小学学习准备期实施指导意见》,提供了实施案例。

3. 推迟小学上学时间:在总结4个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市教委经研究决定,2007学年在全市进行全面推广。小学实行上午8:15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活动的作息制度。

4. 减少统一测试: 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小学一至三年级不得进行全区(县)、全学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包括学业质量监测)。四至八年级也不得进行全区(县)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区县若要进行学业质量监测,每学年每学科不超过1次,且只能随机抽样监测,随机抽取的学生比例不超过本年级的30%。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

5. 开展“快乐活动日”:2011年市教委研制颁布了《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要求每周安排半天时间,不布置当天需要完成的书面回家作业,开展以学生实践和体验为主的“快乐活动日”。“快乐活动日”实施意见下发后,各区县和小学积极行动,整合课程资源,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市教委在长宁区和闸北区先后召开展示活动,并开展“快乐活动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征集,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动“快乐活动日”的实施。

此外,还有“绿色指标”、“体育一小时专题调研”等举措。

正是由于有了上述的一系列“组合拳”,使全市各小学在探索学生“高质量、轻负担、高效益”的学习状态道路上孜孜以求:“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措施,使教师从关注课堂更多向关注课程转变,从“教书”向“育人”转变。一年级设置“学习准备期”、一二年级“调整课时与内容”、“推迟上学时间”、“减少统一测试”、“快乐活动日”等内容的持续推出,使得学生在交流时,除了互相鼓励读好书以外,谈得最多的就是“怎么玩”。“绿色指标”、“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专项调研,以评价和监督,引导学校、教师将各项减负措施持续不断地延续„„

(市教委教研室 陈飈 供稿)

上海首次发布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

7月1日,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发布了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从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十个方面关注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这是去年底双方签订《开展上海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合作备忘录》之后的重要成果。出席本次发布会的领导有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慕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副主任纪明泽等,上海各大新闻媒体都派代表参加了本次发布会,会议由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主持。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向媒体发布了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徐淀芳首先介绍了样本与工具概况:2011年上海市以“绿色指标”为依据,举行了全市首次抽样测试,有466所小学、338所初中(一贯制学校按小学、初中分别计数)参加学业测试,有63640名学生参加测试和问卷,9445名教师和804名校长参加问卷。评价工具主要有学科测试、问卷调查、体质健康测试等。

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学业水平达成度指数仍然处于全国前列。分别有99%、99.7%的学生达到三年级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分别有96%、97%、93%、91%的学生达到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上海学生学业成绩区县间、学校间比较均衡,由区县层面因素造成差异的比例在10%以下,大部分学科由学校层面因素造成差异的比例在19%以下。从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因素看,学业成绩与学习自信心、内部学习动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总体上看,上海学生学习动力较强,学生对师生关系和教师教学方式评价良好,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一定的水平,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小,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家庭环境不利的影响,学生品德行为发展水平总体较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但无论小学还是初中,学生学业负担依然偏重,减负任务任重道远,需要综合治理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就“绿色指标”项目技术参数及其科学性向上海新闻媒体作了说明。该项目以我国实际情况和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程序和方法,开发测试工具、分析和解释测试结果,比较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中小学生的学业能力。该项目的推进是多方努力与合作的结果,项目组与英国杜伦大学课程评价与管理中心(CE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数据统计所等建立了专业联系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还得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培生集团教育测评中心、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美国麦克劳-希尔集团(McGraw-Hill)等有关机构、专家的指导,特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的侯杰泰教授在水平设定等关键技术环节给予的指导和帮助。经过7年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项目组积累了一套成熟的命题、施测、数据分析、报告呈现的经验,为测试的推广与扩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慕菊的发言谈到了“绿色指标”体系的深远意义,指出了“绿色指标”

的科学性、导向性和可行性。她认为该指标体系可以获得关乎教育质量最核心元素的数据,可以较全面地反映获得成绩的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状况,该系统可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倡导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的依据,该指标体系直接指向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社会理解和支持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政策解读。

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在讲话中指出,“绿色指标”发布的关键问题是强调全面的评价,向社会宣传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即不仅仅看学业分数,更要关注影响学业的各种因素,引导社会形成促进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反映了学业质量方面的一些基本现象和规律,有利于全市和各区县发现自身在全面学业质量上的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各区县都在积极构建区域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其中8个区就围绕“绿色指标”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与研究,许多学校在开展“绿色指标”评价的校本化实践与探索。“绿色指标”评价初步营造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成为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一个亮点。上海将加强研究,完善“绿色指标”体系的监测工具,改进“绿色指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进一步理顺机制,健全“绿色指标”评价运行机制,及时反馈应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供稿)

上海市开展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在上海市教委领导、组织和协调下,市教委教研室协同市教委基教处、体卫艺科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科院普教所、市体育局等,开展了上海市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从2012年2月至6月,历时近5个月,420人次参与调研工作。问卷调查对象包括136所小学。其中,公办小学110所;民办小学26所,民办小学中,“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以下简称‘转民小学’)”6所。共涉及学生4106人,校领导226人,体育教师601人,非体育教师720人,家长1352人。调研人员随机观测体育课272节,体育活动课136节,室内外广播操226次,眼保健操136次,收集学校个案等资料11016份,并对2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天学校活动的全程跟踪。

经分析,获得以下结论:

1.超过98%师生反映,“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基本得到保证。

调研结果中,学生问卷反映每天“大约有一小时”和“超过一小时”为98.03%,体育教师为99.5%,家长为88.68%。民办东展小学甚至达到了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一小时加户外活动一小时)。

调研中还发现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上出现差异。公办学校保证时间能够落实,“很好、好、较好”相加比例达95.45%,民办学校为75.00%,转民小学仅为16.67%,其中很好的比例为0。“时间不落实”主要原因是领导不重视、场地器材以及师资无法保障等,如实地调研中发现

个别民办学校将每周三节体育课压缩为两节体育课,违背“上海市小学2011学年度课程计划”要求。

调查表明学校每周安排体育活动课2次及2次以上的占90.5%,但仍有近10%的学校每周只安排1次甚至根本不安排体育活动课。

2.体育活动课内容比较丰富多彩,游戏仍占首位,近四成学校有特色项目。

体育课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来安排活动内容,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同时又达到必需的活动量。

体育活动课内容由各所学校自行安排。调研发现,学生选择前三位的分别是游戏活动、球类和田径类。这说明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值得关注的是小学体育的特色项目达到39.10%,新兴体育项目达到26.75%。

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持之以恒、因地制宜地开展花样跳绳特色项目,不仅解决了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的难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201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为全区第一名。

59.79%学生反映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很多,每次活动的内容都不一样,但都要听老师安排,不能自已选择”。目前,上海市的小学办学条件还达不到学生普遍自主选择体育活动内容的要求,这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及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许多学校对每天安排两次的广播操进行了改进,一次为标准广播操,另一次为学校自编操。遇到雨天,有的学校将室外操改为室内操,利用教室和走廊空间做操,设计改编了颇具特色的“水果操”、“哈比操”和“沙球操”等。

3.实施效果总体较好。

①近98%学生期盼上体育课的心情迫切。通过近年来“健康第一”思想的贯彻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落实,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明显改善。调研显示,有97.54%的学生希望“快点上”体育课。班级里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为93.81%,明显超过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比例。②98.7%的学生反映每天在学校得到有效身体锻炼。③本次调研还对272节体育课做出了评价,272节体育课,90%获“较好”以上。

现场观测中发现学生的合理运动负荷指数显得较低。另外根据学生上完体育课后的感受统计,学生总体很开心的达99.02%,但一节课后,感觉不累的达到22.75%,“出大汗”的比例只有53.42%,说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需要进一步提高。

个案追踪发现,学生久坐少动现象较为严重。20名学生一天学校生活的全程跟踪观察结果显示,累计有组织的身体活动时间(即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广播操等计划安排的时间)平均值为65分钟,无组织的身体活动时间为358分钟,其中坐的时间为272分钟,超过小学每天平均6—7节课(包括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在内)的课时总量。久坐少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课间休息和中午时段过多采用坐姿。

现场观察发现学生眼保健操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按压穴位不准确,力度不到位,教师个别指导不够等。

4.因校制宜,设置专门机构,形成活动方案。

调查显示:有些学校专门成立了校级领导小组进行管理,有些学校主要由教导处承担管理责任。这在组织体制上保证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正常运作。

226位受调查的校领导中有220位表示本校已制定了实施方案,占总调查人数的97.35%。方案中明确了教导处、年级组、体育组、大队部、后勤部门等职责,基本形成了校长负责,多部门配合,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具体实施的管理体系,分别从课程安排、场地安排、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保证了体育活动的实施。学校制定体育活动的方案主要考虑了健身目标(100%)、趣味性(96.90%)、安全性(96.46%)、技能性(64.60%)、适宜性(81.86%)等要素,兼顾学校特色(91.15%)及师资力量(85.40%)、学生兴趣(93.81%)、场地条件(93.36%)等可行性,比较科学合理地设计了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5.学校硬件条件逐步改善,场地条件成困扰雨天体锻质量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郊区学校新建学校体育场地基本达标,中心城区的学校体育场地在学校改造中逐步改善,拥有室内场馆的学校数也在增加,但是由于学生体育活动的全员参与和体育活动的要求提高,体育的硬件设施设备不足的矛盾也更加突出。136所学校中只有13.24%认为场地器材很充分且能够保证安全,校长问卷中77.43%认为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在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的五个因素中列第一位,不少市区学校校园面积过小,甚至有的学校只能借助教室前后的空地开展体育活动,体育课课时安排困难。个别民办学校和转民小学存在着体育专项经费不足或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上海学校遇到一个突出的矛盾,即雨天开展体育活动问题:取消广播操达11.76%。体育课多改为室内锻炼、体育理论课、自习课等形式。这一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学校室内场馆的不足,既影响了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也造成了运动负荷不够及久坐少动等深层次的体育质量问题。

6. 体育课专业师资配备基本到位,非体育教师执教活动课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半数以上的学校领导认为师资力量不足是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困难。目前上海小学体育课能够保证由体育专职教师来承担,但是体育活动课中能够完全由体育教师承担只占两成,而学生问卷中希望体育活动课由体育教师来上的达到81.22%,体育活动课师资保障保证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认为工作量大,有部分教师一周要上25节体育课,且取消了体育相关补贴;另外,体育教师的教研、进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民办小学和转民小学存在着办学成本问题,因此就出现了体育教师兼职比例过大的矛盾,在学校体育师资对比研究中发现民办小学体育教师兼职为36.4%,转民学校76%。

7. 大多数家长支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程度不断提高。89.9%的家长认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觉锻炼。

8. 家长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基本满意,但认为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等需加强。 88.7%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基本达到”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锻炼时间;29.5%

家长反映,学校体育活动中“习惯培养不够”;21.3%家长反映,“锻炼方法掌握不够”。

9. 家长对自己孩子体质水平基本清晰。

64.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体质强壮,较少生病。需要高度重视的是有32.8%的家长认为孩子体质属于“一般”状态,2.9%的孩子体质较弱,经常生病,总体来说,家长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还不十分满意,还需进一步提高。

调研组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积极构建政府全面主导、学校重点推进、社会深度参与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办出体育特色;多管齐下,进一步提高校园体育活动质量;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场所的改造和体育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强专项督导,完善监督机制,探索评价机制共6条、21项具体措施的对策建议。

此次大规模的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虽已落下帷幕,但它对上海小学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是可以预见的。

(市教委教研室 陈飈 供稿)

6月19日上午,由市教委基教处、市教委教研室和静安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游戏与学习有效融合》专题展示交流活动”在静安区南西幼儿园举行。各区县教育局幼教科科长和幼教教研室负责人、课改基地园和课程领导力立项园园长以及指导专家近100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展示交流活动共分为实践展示和大会交流两部分,通过感性观摩和理性辩说,让与会者更直观、更真切地了解了南西幼儿园行动研究的全过程。

在实践展示过程中,与会者看到了教师在自主性游戏中抓住教育契机推进幼儿的学习;而意兴盎然的个性化学习活动,精彩的集体教学游戏《装扮不走样》、《拷贝不走样》等,也都引得前来观摩的幼教同行一片赞誉,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充分感受到了南西幼儿园“快乐玩、有效学”的课程理念和在课题引领下推进完善班级课程方案的丰硕成果。

实践展示之后的大会交流由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主持。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戈一萍首先致辞,对市教委领导和相关专家对静安教育以及对南西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南西所取得的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成果给予了肯定。随后,南西幼儿园副园长徐则民代表园所,就课题研究概况、进展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交流;园长洪晓琴、教师代表陈嵘也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向与会者讲述了园长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执行力以及教学思辨上的成果和启示。交流过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作了题为《理想课程的执着追求》的专家点评,从基于课改理念的课程理想、基于理想课程的专业共同体、基于专业发展的反思性课程实践三个部分全面解读、点评了南西幼儿园推进园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想法与做法。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也高度评价了本次现场展示交流活动,肯定了南西幼儿园以游戏教育快乐玩,有效学,让孩子快乐成长

特色为抓手,通过课程领导力项目的研究释放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同时将园长团队的先思先行、专业引领与教师的创造力结合在一起的做法,并期望研究形成的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有效举措和机制等能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辐射。

(市教委教研室、南西幼儿园 供稿)

6月5日,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尚文中学《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研讨活动在尚文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教委教研室和黄浦区教育局主办,黄浦区教育学院和尚文中学承办。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参观项目研究相关展板,听课和项目研究汇报。

首先与会人员参观了反映尚文中学《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研究过程及成果的展板。这些展板内容充实,突出了学校如何开发和利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服务。

随后与会者听取了历史、美术、科学、思想品德共四节学科教学公开课。课前,四位执教教师已分别带领学生进行了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博物馆、梦清园、公安博物馆的实践活动,课堂上则充分利用相关教育基地的资源来组织教学,学生将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了灵动和智慧,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尚文中学党支部副书记边守青代表学校作了项目研究的总体汇报;项目组成员、生命科学学科教师梅守真就如何开发和利用昆虫博物馆资源来设计和实施三类课程进行了介绍。尚文中学以市教委提出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开展了《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项目的行动研究,并以此作为完善学校课程建设的突破口,通过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研究来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引导教师改革课程实施形态,设计开发与教育基地有关的课程,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发展,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和学习方式,实践“二期课改”提出的“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全面落实课程培养目标,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指导专家赵才欣对该项目研究作了点评,认为该项目研究基于尚文中学学情的分析,着眼于“课程文化”的改革,体现了学校文化传承中的持续发展,为课改实施中的难点问题找到了实施的途径;该项目研究是在广泛共识下的行动探索,着眼于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联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建构概念,是一种“认知转型”;该项目研究着眼于课程整合下的有效实施,通过在教育基地的探究和拓展来完善基础型课程,是课程“机制创新”的体现。

黄浦区教育局局长王伟鸣在发言中指出,利用教育基地资源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和经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希望尚文中学能在这些方面作更加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反映了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水平,教育《社会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项目研讨活动在尚文中学举行

基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符合学校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对教育基地资源进行选择、分类和整合,建立教育基地资源与课程的对应关系。他还对项目研究的结题工作尤其是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呈现等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和要求。

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指出,学校在项目研究中非常注重科学性,基于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及学生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分析;项目研究是基于教育基地资源的三类课程的整合,是不同学科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整合,研究过程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次研讨活动充分展现了尚文中学在社会教育基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课程整合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体现了以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探索。

(黄浦区教育学院 供稿)

简 讯

普教动态

★ 6月25日,崇明县召开了2012年未成年人暑期工作会议。围绕“雷锋精神齐弘扬,快乐暑期我践行”的主题,将推出坚持安全第一,推进平安行动;传承雷锋精神,推进道德行动;倡导健康生活,践行绿色行动;开展“六个一”活动,推进关爱行动;坚持齐抓共管,实施净化感化行动;完善工作机制,实施护航行动等六大版块,确保本县未成年人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期。

★ 6月20日,宝山区教育局在共富实验学校召开了“2012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特色项目总结表彰大会。在5月组织开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期间,宝山区各校围绕着主题“珍爱生命,化解危机”开展了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共有16所学校申报了“2012年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特色项目。

★ 6月13日,以“坚守儿童视角 践行课程创新”为主题的上海市学科育德研讨会在闸北区实验小学举行。实验小学教师丁彦辰和黎菁分别向与会者展示了校本德育课《父母总是拿我和别人比,怎么办》以及数学课《认识一千》;随后实验中学校长李莉作了《坚守儿童视角,践行课程创新》主题报告,提出了“学校要立足于‘儿童视角’,以架构个性化育人课程群来体现学校的课程教学文化,以寻找教与学的视角来凸显学校文化的思考本源,以着眼于师与生的发展来实现学校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思想,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周烨指出,学科育人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科素养是课程的核心内涵,学科价值是教育的评价基础,要以教学内容的整合为途径,抓好学科德育。

★ 6月13日,虹口区小学英语学科首届TED论坛活动在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举行。虹口区小学英语学科中心组依据实际工作性质,从T(Teacher教师)、 E(Educator教育者)、D(Designer设计者)的角度出发,以论坛方式鼓励每一位教师成为一个T(Thinker思想者)、O(Observer观察者)、P(Practicer实践者),从而逐步成长为一名TOP (出色的)教师。在本届论坛活动中, 共有来自上外附小等10位一线教师,就“学生”、“教学”、“育人”、 “生活”等方面同与会者分享了其感受和心得。

★ 6月13日,上海市科技馆与杨浦区教育局在市科技馆举行了“关于共同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战略合作计划”签约仪式。该合作计划是对2011年5月签署的《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馆与杨浦区教育局共同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将开展“科学家讲坛进杨浦校园”、“‘流动科技馆’杨浦校园巡展活动”、“杨浦区学生科技社团走进上海科技馆开展探究活动”、“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沪东分院‘梦工厂’实验室提供技术、设备支持”、“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走进上海科技馆’开展师资培训”等5个项目纳入其中,以进一步提升杨浦区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 6月11日,光明中学与法国鲁昂工程师学院(ESIGELEC)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从今年9月开始,光明中学在每届学生中将成立一个“GUANGMING—ESIGELEC班”,以法语为第一外语。该班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凡达到上海高考二本线以上,并通过法国大学的招生考试(笔试+面试),就可以直接进入ESIGELEC或ESIGELEC联盟的法国大学留学,攻读五年制本硕连读的工程师文凭(欧洲通用,相当于我国的硕士文凭)。本次签约标志着光明中学为教育国际化、为学生多元发展多向选择创出了一条新路。

★ 6月8日,市教委基础教育处与储能中学“双结对”共建活动签约仪式在储能中学举行。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倡导的“双结对”共建活动本着破解完中发展难题,着眼于教育政策的科学有效制定,帮助基层学校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的宗旨,开展以“跟岗、助校、试点、监测、共享、互动”为内容的共建活动。本轮结对共建为期两年。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肯定了此项共建活动,并号召全体基教处同志,尤其是年轻机关干部坚持了解基层、熟悉基层、服务基层,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指导基层。 ★ 6月8日,浦东新区中小学校课程计划编制项目组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召开了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座谈会。会议主要就《浦东新区中小学课程计划研制和实施指南》和《浦东新区中小学课程计划研制评价方案》开展了讨论,并广泛征求了意见,交流了学校课程计划研制和实施的情况。

★ 6月8日,由嘉定区文广局、嘉定区教育局主办的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启动仪式暨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封浜中学举行。活动主题为“传承非遗文化,延续疁城遗韵”。仪式中,封浜高级中学被授予“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基地”称号。静态实物及动态多媒体数字互动技术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将嘉定、上海、乃至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于封浜高级中学非遗馆内。今后,“非遗”展示中心将对外开放,让青年学生和社区广大群众能够零距离地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感受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文明结晶。

★ 6月7日,虹口区第三届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生课堂作品评优活动”拉开了帷幕。此次课堂作品主题是五年级“儿童乐园”。该主题是《小小工程师》单元里的一个具体项目,能集中展示学生经过五年技术学习后的综合能力。全区近300名小学生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体现了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的三个特点: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态度和动手能力,注重在开放性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多元发展。

★ 6月5日,以“学科使命,转型发展”为主题的闸北区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际中心组联组研讨活动在闸北区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学校管理,尤其是学科教学中如何实现“转型”、“转方式”、“转精神”。实验中学校长李广金作《加快各学科转型发展,提升新优质学校内涵》主题报告,分别从“师生转精神”、“艺术转方式”和“教学在转型”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过程中转型发展的一些做法及效果;随后,学校德育、教学、艺术等部门的教师分别作了发言,介绍了如何在坚持精神的引领下实现师生的精神转变、如何实现艺术教育从偏重精品化向更加普及化转型、如何在“以学定教”的理念指导下实现以学生的学为线索的教学转型。

幼特教动态

★ 6月15日,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育研究室在金珠幼儿园举行了以“关注幼小衔接 加快入学适应”为主题的县级教学研讨活动。金珠幼儿园大班组的教师们分别呈现了“我要上小学”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和个别化学习活动。县教研员陈胜宇作了点评,对教学中教师支持策略的运用、教研中思维火花的碰撞等提出了优化建议。崇明县教育局副局长黄乃华指出,集体与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紧密结合、主题式推进能使每一个大班的孩子爱上学习、爱上小学生活。

★ 6月14日,在市教委教研室召开了“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中心组汇报”活动。特级教师王熙珍等5位中心组教师分别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发现与评估、自闭症儿童的个别训练、伙伴训练、小组训练和集体教学五个角度,对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具体方法向与会教师作了介绍。之后,与会者就自闭症儿童教育与训练这一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研讨。各区县特教教研员、各辅读学校教导主任、学校个训教师以及学前特教班教师代表共80余人与会。

★ 6月13日,黄浦区与崇明县签订了合作建设崇明县学前教育优质品牌项目协议。按照上海市城郊结对工作的总体要求,双方将在崇明县陈家镇生态实验社区合作建设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合力打造崇明县实验幼儿园品牌,将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和崇明县实验幼儿园建设成为示范性幼儿园。双方确定由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参与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建设,并与崇明县实验幼儿园开展项目合作,参与策划、实施崇明县实验幼儿园发展规划,开展质量评估工作;组建专家团队支持崇明县实验幼儿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构建适合农村儿童需求的课程体系;开展崇明学

前教育师资队伍培训,为提升崇明县学前教育质量提供智力支持。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表示,崇明县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建设项目是一个开端,更多好的合作项目还将相继落地,通过这些合作项目的引领,将使整个上海教育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 6月13日,华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杨广学与嘉定区康复指导中心学前分中心所在的实验幼儿园教师一起就特殊幼儿的个训活动进行了研讨。杨广学指出,个训活动需要满足特殊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合每个幼儿特点的补偿、矫正、训练方案。针对无语言、沟通困难的特殊幼儿的个训活动,杨广学向教师们介绍了“图片沟通系统”这一有效的康复教学方法,通过训练使特殊幼儿用图片呈现的方式来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更好地表达自我的需求。

★ 6月11日,闸北区“提升个别化学习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系列研究活动之五暨“个别化学习中记录本的有效运用”研讨活动在三泉路幼儿园举行。与会者首先观摩了三泉路幼儿园大班学生在个别化学习中的记录成果;随后,与会教师就“记录对幼儿成长的作用”和“如何更好使用记录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记录是对孩子的能力锻炼和思维的筛选,运用记录的方法并非在于记录技能的训练,而是在于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究和思考。

★ 6月6日,以“快乐运动、健康成长”为主题的金山区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运动”研究活动在山阳幼儿园举行。该园开放了多种户外混龄区域运动活动,丰富的自制玩具,有趣游戏情节的活动区,孩子们快乐地与同伴尽情玩耍,体现了浓郁的农村特色。在介绍了该园开展“户外混龄区域运动”经验的同时,参与活动的教师们结合案例共同探讨了如何指导“户外混龄区域运动”区域的环境创设、活动设计、实施原则和策略等,通过有效活动的组织实施,让农家孩子在快乐运动中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 从"环境育人"想到"绿色学校"
  • 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把握环境教育的渗透性.潜在性和迟效性,使学校环境不断知识化.最优化.管理经常化.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同化等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特色多样化  绿色生态化  促进全面发展" ...查看


  • 2015学年海南中学课程计划
  • 构建优质课程 锤炼生本课堂 满足多元需求 --上海市海南中学2015学年度课程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虹口绿色生态教育强区建设,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我校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查看


  •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发布:实行3+3考试模式
  • 刚刚从广东省考试院获悉,经教育部备案同意,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广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那么广东省的高考改革 ...查看


  • 参加PISA测试的收获
  • 2012年的PISA测试结果上个月公布,上海再次在数学.阅读.科学三个项目中蝉联第一,在全球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主测项目数学方面,86.8%的上海学生达到或超过OECD 平均成绩,55.4%上海学生数学处于高水平.不仅测试成绩好,上海学生在以 ...查看


  • 你真的理解这些教育新名词了吗?(名师培训日志十)
  • 你知道何为生命教育吗?你了解可视化教学.思维导图吗?你真正明白微课.幕课.翻转课堂吗?你听说过茶馆式教育吗?你理解绿色评价指标吗?你关注过PISA考试吗?这些时尚的教育名词我们真的应该懂得,在我慢慢理解的同时也相和大家一起分享. 记得名师遴 ...查看


  • 对我国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构想
  • 对我国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构想----基础教育改革系列探讨(20) (2011-11-05 23:25:32) 转载▼ 标签: 教育评价 体制改革 构想 教育 分类: 教育探讨 对我国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构想 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 ...查看


  • 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 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围绕这一目标要求,省组织制定了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6个检 ...查看


  • 小学家长必读 | 从百分制到"等第制"评价,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 o 如何订阅我们? -------------?----------- 上海市教委近日宣布,从新学期开始,已经在上海小学一.二年级施行了3年的等第制评价方式将推广覆盖到中高年级(点此回顾). 从新学期开始,上海所有小学生将收到A.B.C.D ...查看


  • 2016年学校减负工作计划
  • 学校减负工作计划 本学期,根据市教育局的工作意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计划开展"绿色减负"行动,切实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一.营造"绿色校园生活". 1.学期初,根据减负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