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
【摘要】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能够使学生在同一学习过程或周期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符合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初衷。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混合式学习模式融入到中学课堂教学中,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节课《用photoshop软件为任务替换背景》为例,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方案,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手段。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学教学;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它是由“微机课”“电脑课”演变过来的。课程教学只是单纯的技术型教学,以传统的“讲授式” 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术。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不难,但是有些枯燥乏味;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太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特点。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如何提升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合理和高效的课堂,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方案,本文基于混合式学习方式, 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的探究。
一、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可能找到的“最好”方法去改善学习。在我们探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理念之前,有必要先对学习作出基本的说明。按照Wood 的观点[2],学习有两种,一种是以记忆为特征的浅层学习,另一种则是深层学习,强调获得并理解新知识,使新知识和个体已有知识相耦合,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框架(结构)中去。浅层学习仅仅关注信息的回忆,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学习;而深层学习则包含了学习者的领悟过程并因此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显然,混合式学习期望能够有助于深层学习。为促进深层学习的实现, 混合式学习强调情境学习和活动学习。在混合式学习中,鼓励学生参加到小组的实践学习活动中, 并和同伴们一起以学徒的身份完成实践活动,观察同伴的行为,由此使自己的习惯、信念、个性以及技能得到发展。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混合式学习是对网络化学习的超越与提升。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的课程可能组织的活动形式包括:讲授、阅读、协作交流、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评价、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
二、前端分析
(一)学习者特征
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
【摘要】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能够使学生在同一学习过程或周期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符合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初衷。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混合式学习模式融入到中学课堂教学中,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节课《用photoshop软件为任务替换背景》为例,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方案,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手段。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学教学;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它是由“微机课”“电脑课”演变过来的。课程教学只是单纯的技术型教学,以传统的“讲授式” 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术。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不难,但是有些枯燥乏味;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太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特点。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如何提升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合理和高效的课堂,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方案,本文基于混合式学习方式, 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的探究。
一、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可能找到的“最好”方法去改善学习。在我们探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理念之前,有必要先对学习作出基本的说明。按照Wood 的观点[2],学习有两种,一种是以记忆为特征的浅层学习,另一种则是深层学习,强调获得并理解新知识,使新知识和个体已有知识相耦合,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框架(结构)中去。浅层学习仅仅关注信息的回忆,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学习;而深层学习则包含了学习者的领悟过程并因此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显然,混合式学习期望能够有助于深层学习。为促进深层学习的实现, 混合式学习强调情境学习和活动学习。在混合式学习中,鼓励学生参加到小组的实践学习活动中, 并和同伴们一起以学徒的身份完成实践活动,观察同伴的行为,由此使自己的习惯、信念、个性以及技能得到发展。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混合式学习是对网络化学习的超越与提升。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的课程可能组织的活动形式包括:讲授、阅读、协作交流、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评价、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
二、前端分析
(一)学习者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