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国国情

我眼中的中国国情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我国正处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每个公民都应该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国情的现状,同时抱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改善它。首先,我们应该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高度重视认识国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对国情有了最正确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最符合中国国情、最适合中国今后发展的政策。为了制定的政策贴合实际,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懂得不断变化的古今中外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要战略性地把握国情实际。国情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多方面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制定的政策符合长远的发展和根本利益,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国情,把握全局和主要方面;然后,要坚持调查研究:要下到百姓、基层中间,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对国情有最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只有不断地调查研究才能掌握动态的国情,才能避免主观主义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政策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生,也才能把事情办好。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从时间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坐标看,我们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就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大政方针、正确提出发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许多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贴合实际,增强危机意识,不要被表面所取得的成就所蒙蔽,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碍。

从经济上看,近几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现状令全世界瞩目——我国GDP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万亿美元。同时,我国GDP连续四年增长10%以上,已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然而,我国人均GDP至今仍排在世界百位以后。如果说GDP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那么人均GDP反映的就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仍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穷国。

2003年底,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也曾说:“中国有 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要求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就资源而言,中国,看似地大物博,其实在拥有巨大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很难长期支撑经济的发展,这已不是一个遥远的“明日危机”,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国家环保总局曾有一个保守估算,2004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全国GDP的3.05%。

资源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切身利益,更是事关民族未来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使节能环保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尚需全社会

付出更大努力。

同时,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业难、住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社保水平低、农民失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然而,在清醒认识到这些麻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中国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曾经先后7次访问中国的路透社总顾问马婷洛女士说:“中国的发展真是一天比一天快,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这位国际友人的评价是客观的,她既称赞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又看到中国更大的发展是在未来。

祖国的今天日新月异,在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盛宴之后,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一个急速发展的中国。这个国家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明、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市场,虽然现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相信中国必将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引领世界的发展。

班级:注会一班 姓名:李刘聃 27号,文思甜 37号

我眼中的中国国情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我国正处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每个公民都应该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国情的现状,同时抱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改善它。首先,我们应该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高度重视认识国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对国情有了最正确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最符合中国国情、最适合中国今后发展的政策。为了制定的政策贴合实际,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懂得不断变化的古今中外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要战略性地把握国情实际。国情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多方面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制定的政策符合长远的发展和根本利益,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国情,把握全局和主要方面;然后,要坚持调查研究:要下到百姓、基层中间,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对国情有最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只有不断地调查研究才能掌握动态的国情,才能避免主观主义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政策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生,也才能把事情办好。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从时间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坐标看,我们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就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大政方针、正确提出发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许多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贴合实际,增强危机意识,不要被表面所取得的成就所蒙蔽,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碍。

从经济上看,近几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现状令全世界瞩目——我国GDP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万亿美元。同时,我国GDP连续四年增长10%以上,已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然而,我国人均GDP至今仍排在世界百位以后。如果说GDP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那么人均GDP反映的就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仍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穷国。

2003年底,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也曾说:“中国有 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要求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就资源而言,中国,看似地大物博,其实在拥有巨大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很难长期支撑经济的发展,这已不是一个遥远的“明日危机”,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国家环保总局曾有一个保守估算,2004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全国GDP的3.05%。

资源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切身利益,更是事关民族未来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使节能环保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尚需全社会

付出更大努力。

同时,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业难、住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社保水平低、农民失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然而,在清醒认识到这些麻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中国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曾经先后7次访问中国的路透社总顾问马婷洛女士说:“中国的发展真是一天比一天快,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这位国际友人的评价是客观的,她既称赞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又看到中国更大的发展是在未来。

祖国的今天日新月异,在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盛宴之后,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一个急速发展的中国。这个国家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明、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市场,虽然现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相信中国必将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引领世界的发展。

班级:注会一班 姓名:李刘聃 27号,文思甜 37号


相关文章

  • 我眼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 我眼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阿依吞古丽 130330126 13 財一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根脉所系,魂魄所在.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对历史一直给予高度重视.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 ...查看


  • 中国梦爱国情朗诵稿
  • 中国梦爱国情朗诵稿 如今,人人口中都不离"爱国"两字,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却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不已,钓鱼岛事件更加深了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有人说,中国不已经是一个强国了吗?不,不是这样 ...查看


  • 矛盾:中国人眼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 矛盾:中国人眼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摘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制胜的法宝.结合中国实际,运用独特的文化传统来阐释和解读唯物辩证法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浓厚的中国色彩,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查看


  • 我眼中的中国教育改革
  • 我眼中的中国教育改革 中国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文化拓展.经济发展进程都与成熟的教育密切相关.同时教育制度又是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教育制度变革的成效往往直接决定着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教育的改革需要奠定清晰的价值和目标.需要 ...查看


  • 高人:我眼中的"两会"
  • 高人:我眼中的"两会" 高人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44][字号:大 中 小] 金太军的<新世纪中国政治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了有关政治改革的设想及其步骤和方法,特别是"把政 ...查看


  • 爱国作文:爱国心,爱国情
  •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假如你会完整地唱国歌,你是爱国的:假如你沉醉于祖国山山水水,你也是爱国的:假如在"非典"."台风'桑美'袭击苍南地区"等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你更是 ...查看


  • 爱国心,爱国情_1500字
  •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假如你会完整地唱国歌,你是爱国的:假如你沉醉于祖国山山水水,你也是爱国的:假如在"非典"."台风'桑美'袭击苍南地区&quo ...查看


  • 美国总统眼中的宪法及其启示新论
  • 作者:邓联繁 时代法学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69X(2007)03-0018-07 一.从实践意义到理论价值--分析美国总统宪法观的新缘由 之所以分析美国总统的宪法观,当初的考虑是从 ...查看


  • 公务员社保试点 要在伤残抚恤上缩小"剪刀差"
  • 公务员社保试点 要在伤残抚恤上缩小"剪刀差" 核心提示:如果让数目庞大的公务员队伍长期游离于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之外,享受财政巨额补贴的"超国民待遇",<社会保险法>中规定的"全国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