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经验教训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完成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之后,开始并正在经历着两个新的转变:一是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从单向灌输、注重号召到双向交流、注重引导的转变。这两个转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深刻变化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两个转变的进程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办法,开创了新的局面。总结各地各部门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   关键词:中国革命;思想教育工作;理论成熟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208-0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五十年曲折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表明,能否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和“生命线”的作用,取决于对中国国情、党的中心工作、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自身规律四大要素的科学把握。   一、正确把握国情,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1.意识形态领域与社会存在复杂性特点相联系的各种思想观念多样并存,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千差万别。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和各种思想多样共存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战线一项长期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情,以及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我党提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根据不同对象的情况,不同时期的实际,讲究道德的层次性,注意工作的渐进性,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允许存在的和坚决反对的,既照顾多数,又鼓励先进”,“努力寻求道德建设与经济政策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方向性与务实性、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彻底克服和纠正了长期以来脱离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及工人思想实际的单一化、简单化、条款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意识形态领域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始终存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复杂课题。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毛泽东一方面指出革命时期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要求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还很尖锐”。   3.正确开展党内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善于识别思想战线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十年动乱结束到改革开放起步,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中,我党在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不搞运动,不随意上“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正确进行党内思想斗争的健康局面。在此基础上,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左、右”错误的主要表现、危害和区分原则。“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成为全党的共识。   二、统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性、能动性,明确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是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全局的决定性因素,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正确的目标依据   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主要矛盾的分析,实际上提出了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保证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动作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党先后提出“思想战线是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条极端重要的战线”,“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中“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要求从整个世界的大局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的高度认识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这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们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自觉改造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科学体系及发展规律。1951年刘少奇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特定概念才得以确认并广泛使用。我党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努力摸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针原则、规律和方法。从而大大深化了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   正规化、制度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立即着手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学校普遍建立党组制度、宣传网制度、高校政治工作制度。1951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与调整各级党委宣传部的工作机构的指示》、《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操作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确认和建立是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曾提出“政治工作是科学”的命题。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掀起一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问题的讨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对象、规律、特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致确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1983年初,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联合召开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组成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中国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创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物,全面启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   四、立足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研究掌握人的思想认识特点和行为活动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建国初期整风整党运动中,刘少奇提出:“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些党员情绪的变动”,“重新给他们以革命的教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党把握中国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种积极性”和“两面性”特点,把人的思想改造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在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的同时,实现了剥削者向劳动者的历史转变,成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又一伟大创举。新时期开始后,胡耀邦提出要求从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和最本质的问题入手,深入系统地研究人的思想认识特点及其规律。《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作为“检验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否真正相信、依靠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标志”。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调整人们思想行为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动方式,必须重视人的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些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基本因素。物质利益是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变化的经济根源和物质基础,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把发扬革命精神同坚持物质利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建国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毛泽东曾严肃批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忽视群众物质利益,极大损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党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的错误,要求“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改革开放后,我党提出“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教育必须同实行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紧密结合,必须同现阶段按劳分配和其他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形式和途径探索中取得的重大突破。通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双拥共建活动;文明城市、村镇、行业、家庭创建活动;企业、村镇、社区、校园文化建设;“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开发调动群众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动精神,把说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有意识和无意识教育、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感染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高度自律精神在全党人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作风的化身”。建立在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上的党的崇高威信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们党能够经受严重困难考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只有“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为群众作出表率”才能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信服力和感召力。“我们的困难在这里,我们的希望也在这里”。这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17-418.   [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87.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50-151.[责任编辑 王薇]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完成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之后,开始并正在经历着两个新的转变:一是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从单向灌输、注重号召到双向交流、注重引导的转变。这两个转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深刻变化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两个转变的进程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办法,开创了新的局面。总结各地各部门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   关键词:中国革命;思想教育工作;理论成熟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208-0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五十年曲折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表明,能否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和“生命线”的作用,取决于对中国国情、党的中心工作、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自身规律四大要素的科学把握。   一、正确把握国情,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1.意识形态领域与社会存在复杂性特点相联系的各种思想观念多样并存,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千差万别。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和各种思想多样共存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战线一项长期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情,以及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我党提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根据不同对象的情况,不同时期的实际,讲究道德的层次性,注意工作的渐进性,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允许存在的和坚决反对的,既照顾多数,又鼓励先进”,“努力寻求道德建设与经济政策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方向性与务实性、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彻底克服和纠正了长期以来脱离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及工人思想实际的单一化、简单化、条款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意识形态领域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始终存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复杂课题。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毛泽东一方面指出革命时期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要求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还很尖锐”。   3.正确开展党内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善于识别思想战线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十年动乱结束到改革开放起步,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中,我党在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不搞运动,不随意上“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正确进行党内思想斗争的健康局面。在此基础上,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左、右”错误的主要表现、危害和区分原则。“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成为全党的共识。   二、统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性、能动性,明确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是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全局的决定性因素,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正确的目标依据   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主要矛盾的分析,实际上提出了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保证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动作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党先后提出“思想战线是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条极端重要的战线”,“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中“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要求从整个世界的大局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的高度认识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这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们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自觉改造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科学体系及发展规律。1951年刘少奇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特定概念才得以确认并广泛使用。我党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努力摸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针原则、规律和方法。从而大大深化了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   正规化、制度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立即着手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学校普遍建立党组制度、宣传网制度、高校政治工作制度。1951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与调整各级党委宣传部的工作机构的指示》、《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操作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确认和建立是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曾提出“政治工作是科学”的命题。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掀起一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问题的讨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对象、规律、特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致确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1983年初,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联合召开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组成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中国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创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物,全面启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   四、立足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研究掌握人的思想认识特点和行为活动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建国初期整风整党运动中,刘少奇提出:“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些党员情绪的变动”,“重新给他们以革命的教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党把握中国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种积极性”和“两面性”特点,把人的思想改造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在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的同时,实现了剥削者向劳动者的历史转变,成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又一伟大创举。新时期开始后,胡耀邦提出要求从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和最本质的问题入手,深入系统地研究人的思想认识特点及其规律。《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作为“检验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否真正相信、依靠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标志”。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调整人们思想行为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动方式,必须重视人的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些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基本因素。物质利益是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变化的经济根源和物质基础,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把发扬革命精神同坚持物质利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建国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毛泽东曾严肃批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忽视群众物质利益,极大损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党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的错误,要求“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改革开放后,我党提出“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教育必须同实行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紧密结合,必须同现阶段按劳分配和其他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形式和途径探索中取得的重大突破。通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双拥共建活动;文明城市、村镇、行业、家庭创建活动;企业、村镇、社区、校园文化建设;“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开发调动群众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动精神,把说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有意识和无意识教育、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感染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高度自律精神在全党人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作风的化身”。建立在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上的党的崇高威信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们党能够经受严重困难考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只有“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为群众作出表率”才能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信服力和感召力。“我们的困难在这里,我们的希望也在这里”。这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17-418.   [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87.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50-151.[责任编辑 王薇]


相关文章

  • 中国共产党阳泉市矿区党史编纂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查看


  • 改革开放教案
  • 时间:_______年 ____月 ____日 星期_____ 课题: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查看


  •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2016年01月19日09:0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风建设贯穿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全过程.90余年来,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三个时期,先后在全党开展12次大规模整风 .从方式上看,改革开放之前是搞 ...查看


  •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
  •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 一.材料题答题方法策略 (1)一般材料题解题步骤: ①审设问:有几问.问什么.怎么答. ②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并划出关键信息(与设问相关的句.段.词): 一粗读:读标题.材料出处.作者.时地人(分析材料所处时代.作者立场, ...查看


  • [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史]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 第四节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资料
  •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前提条件. 2.经过人民大革命,形成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 3.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 4.世界社会主 ...查看


  • 起步时的艰难探索
  • 作者:张启华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5年05期 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20多年里,我们党经历的巨大成功与巨大挫折错综交织的情况,常使今天的青年人难以理解,也令研究者在许多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其实,这种 ...查看


  • 国史十六题
  • 国史 一.土地改革运动(特点.总路线总政策.意义). (一)特点: 1.这次土改是在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已经建立的新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2.政策上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和财产的规定改为保存富农经济,使之在土改中保持中立地位,保证 ...查看


  • 中共党建史上的整风运动及其主要经验教训
  • 第22卷第1期2002年2月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HuanggangNormalUniversityVol.22No.1 Feb.2002 中共党建史上的整风运动及其主要经验教训 汪志强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