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综合实践教案七年级下册

篮球场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关于篮球场的问题。 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3、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4、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二、重点难点:学会发现问题

学法指导:举例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篮球场材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也许你不曾亲临NBA的现场,但你一定看过不止一场真正的篮球比赛,感受过观看篮球比赛的观众震耳欲聋的呐喊,亲眼见证过赛场上的篮球运动员漂亮的空心入篮„„篮球场中究竟存在着什么奥秘? (出示课题:篮球场的问题) (二)、 学习新知 1、了解标准篮球场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探究结果呢?

2、了解国际篮联规定的篮球场相关标准与规定, 3、收集学校篮球场的相关信息 4、校园篮球场存在的问题 (三)、 拓展延伸

发现更多问题:在探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困惑,无论是否具备解决它的能力,都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是探究的源泉。 (四)、 盘点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 四、|板书设计:

篮球场的问题 1、标准篮球场的主要元素

2、国际篮联规定的篮球场相关标准与规定 3、收集学校篮球场的相关信息 4、校园篮球场存在的问题 五、学习反思:

加以讲析,有些各别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举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关于中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们小组想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中学生们追星的状况以及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借此来帮助中学生们正确地摆正追星在学生生活中的位置,并希望以此带动周围的学生,做到适度、合理、健康地追星,使追星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味剂和促进剂,避免因为盲目追星而影响和荒废学业。 二、调查的内容:

(1) 中学生的追星行为 (2) 中学生的追星程度

(3) 中学生的追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4) 中学生对追星以及学习的看法 三、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本校初一至初三的部分学生共计70人。初一段共4个班,每班4人,两男两女,总16人;初二段共4个班,除本班外,每班2人,一男一女,;初三段共4个班,每班2人,一男一女。 四、调查日期:

2013年5月下旬。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追星”的观念越来越丰富,在物质生活方面许多人以从众心理为主,尤其是有的同学有攀比的心理,追求时尚、潮流,这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风俗。因此,许多中学生都崇拜明星,“追星”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些中学生过分迷恋偶像而荒废学业,废寝忘食,用大量金钱购买有关明星的产品,对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根据我们组的调查,有81.4%的中学生都有喜欢的明星,这其中有20%的中学生有过追星之类的行为。这部分学生中,有87.7%的同学是因为个人喜好而追星的,仅有少部分同学是根据大众潮流追星的,这说明中学生还没有到盲目追星的情况。至于疯狂程度,有64.9%的同学追星不疯狂,31.6%的同学一般,但也有3.5%的同学追星是属于疯狂的。对于追星,84.2%的父母对此无所谓,有8.8%父母还支持他们追星,反对追星的只有7.0%的父母,可见家长并没有很重视追星会对中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没有十分疯狂,即使没有追星,也有43.9%的同学觉得对生活一般,45.6%的同学觉得对生活没有影响,只有3.5%的同学觉得影响很大。在追星后,有1.8%的同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91.2%的同学学习成绩稍微有点波动,7.0%的同学基本不变。由此得出,没有疯狂和盲目的追星,对大多数的同学是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的。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有61.4%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习成绩,其余的则认为不会影响到。最后,有24.3%的同学认为追星是件有意义的事,22.9%的同学认为追星不是有意义的事,52.9%的同学持中立态度。

由于,大多数的同学追星后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针对这点,我们对如何正确对待追星提出了几点建议。 1、从中学生自身而言 (1)不盲目追星。自己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自己崇拜的,而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自己的目光,更应能震撼自己的心灵。

(2)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金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该罩在自己身上,追星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2、从校园来说。

该学习时就认真去学,追星那股劲应用于对学习的执著,不要随波逐流,顺应大众。

3、就家庭而言。

家长应与子女多沟通,根据子女的性格加以正确引导,塑造子女健康的心理。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觉得:中学生的追星行为是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因为追星而使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在上学期间,追星是件很不恰当的行为,上学期间的追星会给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学习。追星更适合放在假期的时候,在假期追星,既不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也不会使自己的兴趣被埋没,但也不能疯狂,疯狂的追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对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的。

你了解孔子吗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

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教学重点: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孔子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孔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下列几张幻灯片:幻灯片一:出示“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

动”的图片,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成立的图片,幻灯片二:演示设问“为什么国内外

会有那么多地方开展祭孔活动”,“为什么孔子在世界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幻灯片三:

1988年,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

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

„人类要想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的

智慧包含哪些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孔子的人生、孔子的思想。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 1、孔子的出身 孔子的世界观、历史观形成于他所生活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而他的出生地鲁国是春秋时期保存周礼最多的诸侯国,“周礼尽在鲁”。这两点对孔子有

深远影响,一是使孔子有条件接受、研习周礼,二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赋予了孔

子强烈的发扬光大上古礼制的使命感,孔子认为人类的理想社会是“天下大同”:“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

(礼运•大同篇》) 2、少时好学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但仍积极钻研学习,“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向不

同的人请教学问。孔子的求学经历身体力行地说明了他的为学主张,如“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26岁(公元前524年)时,孔子向来到

鲁国的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34岁时,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

子与南宫敬叔到周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提问引导学习:“孔子曾向哪些人求取哪

些学问?从孔子的求学经历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谈认识

和启发。) 3、收徒讲学

孔子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卓越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

一是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传播和普及了文化知识,造

就了一批时代英才(教材在此处重点介绍的是他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其二是积累和总结

出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这是教材在“有教无类”子目中重点突出的内容)。 提问引导学习:“孔子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概述孔子在教育史上的突出贡献。”

4、积极从政

可以把孔子的政治活动概括为这样两个时期:一个是他在鲁国的从政时期,从51岁(公

元前501年)到55岁(公元前497年),孔子历任“中都宰”、司空、司寇,并有政绩,其

中,公元前500年的齐鲁“夹谷之会”则是孔子政治才干的集中展现。但要看到,孔子

一生持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有远大抱负和政治才干,但他的仕途空问仅限于小小的鲁

国,最后也以失意告终。第二个时期是他周游列国时期,从55岁(公元前497年)出于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因离开鲁国到卫国,一直到他68岁(公元前484年)因弟子

冉有带兵抗齐有功而得以被迎归鲁国。孔子漂泊14年,先后周游了卫、陈、周、宋、 郑等国。对于孔子周游列国的行为,首先要看到这是身处乱世的孔子迫不得已的行为;

其次要看到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向各国诸侯权臣宣讲仁礼思想,但未得到理解与 任用,这说明了孔子的仁礼思想超越了当时的时代需要而并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孔

子有追求人间大同的普世情怀,因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理想而执著奋斗,这正

是孔子的可叹可敬之处。

提问启发思考:“依

思考:孔子在各国之间漂泊游历长达14年之久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受权贵排挤、迫害;孔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各国诸侯权贵的认同而没有得到任用。 5、办学修书

可以将教材内容概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孔子整理的文化典籍——“六经”;②孔子的言

论集——《论语》。《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但一般认为,它不是由孔子编订而成,因

此要将两者分列,以免造成学生的误解。在这里,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儒家经典中的“十

三经”和“六经”,为学生了解“六经”作铺垫。要注意“六经”的称呼不是来源于孔 子,到战国时期苟子才开始将其尊称为“六经”。“六经”可谓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

书,除《乐经》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2000多年的专制社会里一直是官

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提问启发思考:“概括指出孔子编订„六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阐释道义,教化天下。 二、孔子的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1)“仁者爱人”

教材内容从学说地位、基本含义、仁政思想、局限性、实现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孔子

的“仁”,其中的重点是“仁”的含义和实现方式。

从学说地位上讲,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早在孔子之前的一些古代文献中,就

已有“仁”字出现。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文美德都奉为

“仁”的内容,而孔子则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并以此为核心建构起了一套 思想体系。在不同的场合,孔子对“仁”的具体解释往往不同,学术界也有多种说法,

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就行了。

在这里,教师更应该注意到,孔子重新建构“仁”,主要是为了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由于每一个人均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只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处理好了,

就可能会出现一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按照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的不同表述,可

以看出他的思路是首先要在家里孝顺父母、亲爱兄弟,培养其对亲人的强烈爱心,作为

“仁”的基本要求,然后把这种爱心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人,最后再把这种爱心进一

步扩大到全社会,使每个人都有一颗博爱的心。这样,人类社会就能走向“天下

为公”

的大同世界了。理解了孔子的这种诉求,就能理解“仁”的含义和“仁”的核心地位了。

但是,另一方面,孔子的“仁”虽已超出了家庭、家族和等级的局限,但它在由亲及疏

的过程中是等差性地逐渐降低仁爱的程度的。 (2)克己复礼。教材从含义、意义、实质、行为规范四个方面介绍了孔子的“礼”。在

这里,重点是要搞清楚“礼”的含义。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二是治理、安定、巩固

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秩序;二是礼仪制度,即大到朝廷的祭祀、

出征、朝聘,小至婚丧嫁娶、待人接物等生活细节,按不同等级、身份都必须遵守的

不同的礼仪规定。把握了“礼”的含义,就能理解孔子为什么会十分强调“礼”。孔子

提出“克己复礼”,提出“正名”主张,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的行为规范,其意义与实质都在于要恢复、体现和巩固社会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的思想体系建立在“仁”和“礼”的基础之上,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孔子主

张“礼”“仁”结合,纳“仁”于“礼”,用“仁”来充实“礼”。“仁”是“礼”的内在 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

途径;“仁”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

的政治秩序和制度。

还要看到,在“以刑治国”的时代,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他要求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情绪

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即“礼”),这体现了孔子对秩序与制度的深

情呼唤。

2、伦理思想: 中庸之道。这部分教材从意义、定义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庸之道”,难点是理解“庸之

道”的含义。教材指出,孔子强调中庸之道是实现仁与礼的途径,中庸是最高的品德,

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依据。

在教学中,要重点突破“中庸”的含义,深入理解什么是“中庸”。孔子的“中庸”有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中”,二是“和”。许多人把中庸的“中”误解为调和与折衷,这

并非孔子原意。孔子说“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这表明孔子并不

是无原则的爱,不是谁也不得罪、只知调和折衷的好好先生。中庸的“中”是指“适度”,

即“无过、无不及”。孔子认为,“过”与“不及”是一样的,因为都不“适度”。中庸 的另一个含义是“和”,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不是指一个事

物与另一个事物相同,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要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从而达到总体上的

和谐,这是中庸思想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教育思想

教材主要从“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三个方面介绍了孔子在教育教学理

论上的贡献。这部分教材内容与“孔子其人”一目的内容前后呼应,“孔子其人”一目

突出的是孔子的教学经历及孔子开创私人办学、普及知识方面的贡献,这里突出的是孔

子在教书育人和教育理论方面的成就。孔子之为大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建立了系统完

整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孔子思想的影响

教材主要是从孔子创始的儒家学派及其思想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评价孔

子及其思想的地位与影响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万世师表”的称誉,对于孔子

来说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 讲授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时,要突出由他创始的儒家思想此后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 流思想,并渗人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文化的化身和

象征,“孔学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大、之远,的确超过了我国古代任何一个学派。孔

学可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关于孔子对世界的影响,教材是从两个角度去分析的,其一是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

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

新加坡等国;其二是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思想家们也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很大启发。

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如何确定实验材料。 2、了解在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4、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5、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6、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难点: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学法指导:实验法、举例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废旧干电池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人们对废电池最早的关注始于1939年日本废电池事件的报道——380节腐烂电池导致数人发疯、死亡。电池中的重金属物质会污染地下水,进而污染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废旧电池真的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吗? (出示课题: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二、 学习新知 (一)、确定实验材料

1、应选取废旧干电池的那一部分来完成实验呢? 2、制备不同浓度废旧干电池浸出液的步骤 (二)、确定观察内容

哪些条件可以全面反映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的情况呢? (三)、明确实验条件:

1、 在实验中,我们应该保证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哪些条件相同呢? 2、 应该如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条件? 三、 拓展延伸 完成实验方案 四、 盘点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反思:

生长的影响的了解程度,由浅入深的加以讲析,有些各别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举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 开展实验

1、 设计观察记录表比较清水、不同浓度对种子发芽数、幼苗高度、叶片数、叶面积的差别。

2、 按照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小组讨论:采用怎样的形式表达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情况更能使人一目了然? 二、 得出结论

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三、 活动小结:

1、 通过实验,我们队废旧干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有了哪些认识?

2、 做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减小实验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3、 除了本实验外,我们还希望研究哪些废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 评价

各小组成员之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 找出废旧干电池的有害成分

2、 明确说出实验中应保证对照组和实验组哪些实验条件相同 3、 能和同伴一起讨论并完成完整实验方案

4、 与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并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

5、 能得出明确的实验结论,并用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加以说明 作业:设计实验验证油漆或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

生长的影响,由浅入深的加以讲析,有些各别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举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家乡小导游

教学目的:

1、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内乡特色。

2、培养学生收集、积累和初步运用信息的能力。

3、感受家乡,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作贡献。 教学重点:

介绍家乡时,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 教学难点:

介绍家乡时,要把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特产介绍具体,抓住特点介绍。 活动准备: (一)学生准备

学生向长辈、老师收集或在老师、家长指导下上网查阅有关家乡特色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准备活动,了解学生收集材料的情况。 2、指导学生学唱赞美内乡的歌曲。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快上课之时教师播放《美丽内乡》MTV,并要求能唱的学生可哼唱。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气氛。)

一、创境引入——内乡蓬勃展新颜

1、教师播放剪辑的有关内乡的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风景名胜、内乡特色等视频及图片。 2、抽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3、抽查学生活动准备情况。

(1)学生小组内自由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抽几生全班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为什么会称中国龙的龙尾在内乡,说说你的理解。后抽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确家乡的魅力山川,风土人情。 (4)在抽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明确内乡还是国家级园林县。

4、教师小结学生交流汇报情况,提出新的活动任务:要当好家乡小导游,该如何向人们介绍家乡。学生讨论后抽生汇报,教师相机引领学生可分类别、抓特色进行介绍。并要求学生按要求将收集的资料归类。

5、教师提出导游活动要求:学生可自由选择内乡历史名胜、内乡特产----油桃、内乡风光中任意部分或全部进行解说,以及解说中需要注意的其它事项(如语言、神态、手势等)。并说明活动中将评选最佳导游和文明游客。 二、探究尝试——内乡风物任解说

1、教师展示参观马华敏纪念馆时导游的解说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导游。

2、教师展示家乡特产图片,学生尝试解说。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抽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再次尝试后,教师再抽学生全班交流。

3、教师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个组员在自我练习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交流,组员共同评价发言者的发言情况,评出相应等级,并由组长完善小组成员发言评价记录。

4、学生分小组活动,自选内容进行练习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并利用屏幕逐一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背景音乐为《歌唱内乡》) 三、交流汇报——内乡魅力醉游客 1、各小组简要汇报分组活动情况。

2、全班交流汇报,师生再次共同陶醉于家乡风物。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汇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点拨指导、表扬鼓励(如师生点评、生生点评、小组点评等),并相机完善板书:

飞越内乡——园林城市美如画; 龙舞天下——县衙美名满神州; 祥龙吐瑞——内乡特产待游客。

(学生交流汇报时,既可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可调动课件中的相关素材。交流内容的顺序由学生自定,并不是上列板书的顺序。) 四、总结延伸——灿烂明天共期盼

1、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小结学生交流情况,并根据学生意见评出最佳导游和文明游客。

2、教师提出延伸要求及希望:下课后跟其他年级学生或学校老师交流,放学回家后跟家长交流,并勉励学生认真学习、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3、播放《美丽内乡》MTV,师生齐唱,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营造,在生活中学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是家乡小导游,光是介绍特产还远远不够,因此结合实际进行了扩展。设计的几项内容不但丰富了学生视野,而且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要求。

且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梯度性设计,要求逐渐提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小组合作的指导,有明确的活动目的、详细的分工,重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我的鸡蛋不怕摔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进行一项设计前,要对设计要求(材料、结构、规格)做出分析,确定设计方案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学会针对各个设计重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能通过实践、改进、筛选出最佳方案。

3、培养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品质。 4、具有参与小组探究活动的热情和集思广益的意识。

重点难点:用正确的方法和简洁的语言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展示美国火星探测器和神舟五号返回舱的图片,观看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保护物体从高空落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减速,减震等 等。

学生积极分析,回答视频中有哪些保护性装备,分别起什么作用,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不强求学生完全理解设计,形成感性认识即可。

一、学会针对各个设计重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能通过实践、改进、筛选出最佳方案。 二、引导学生分析比赛规则,指导学生阅读学生用书中的比赛规则,并进行分析。 三、指导学生设计包装方案,请各小组确定本组的鸡蛋包装方案,并画出设计方案示意图。

四、学生能够迅速准确的概括出规则对保护装置的要求:落点准确,鸡蛋完好,包装物轻。

五、各组联系生活经验,从包装物的材料、外形、结构和规格等方面提出设想。各组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意,通过讨论确定1-2种包装方案。 (一)、引导学生分析比赛规则,指导学生阅读学生 用书中的比赛规则,并进行分析。 (二)、指导学生设计包装方案,请各小组确定本组 的鸡蛋包装方案,并画出设计方案示意图。 (三)、学生能够迅速准确的概括出规则对保护装袋 的要求:落点准确,鸡蛋完好,包装物轻。 (四)、各组联系生活经验,从包装物的材料、外形、结构和规格等方面提出设想。各组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意,通过讨论确定1-2种包装方案。

积极与小组同学合作;乐于倾听其他组的研究情况,并进行评议;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1、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前可先查阅高空落蛋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背景了解和知识储备。

2、收集美国火星探测器和神舟五号返回舱的图片或者录像资料,视频等。 3、设计、制作包装材料设计方案表。 学习反思:

小组交流时气氛热烈,小组交流的方式非常适合这样的课,因为孩子们这方面知识很丰富,如果采用举手发言的方式,但想必会让许多孩子丧失许多表达的机会。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有充足的举手发言的机会与时间。

第一课时:地图的功能和基本绘制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图的功能和制图过程; 2、学习绘制地图的基本方法; 3、制定行动计划; 4、完成本组内的任务分工;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不同用途的地图范例若干; 2、利用参考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学习包》本单元文本和六年级《自然地理》第八、九两节内容;

4、设计小组分工和行动计划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校园地图的平面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立体空间向平面空间转换的差异中,灵活地运用地图绘制方法,学会画校园建筑平面图;

2、在绘图过程中运用所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热情,尝试用有个性的表现形式及绘画语言来表述观察结果;

3、在绘制的地图中充分体现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把握美术与地理的关系;

4、学会评析自己的作品并加以改进; 教学准备:

1、为学生统一提供绘图坐标纸;

2、从总务处了解校园平面建筑的准确数据; 3、选用几张外校的校园平面图制作教学课件;

4、提醒学生带好绘图用的工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

让学校的卫生间更清洁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卫生间清洁的重要性。 2、知道学校卫生间管理制度。 3环境清洁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 小组学习法 尝试法。 重点难点:如何让学校卫生间更清洁 学法指导: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收集卫生间清洁的措施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的卫生间是公共设施,你曾关注过它吗?可能你们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校的卫生间更清洁、环境更温馨,有什么好的办法?

出示课题:让学校的卫生间更清洁 二、学习新知

1、观察学校卫生间里的设施

(小组合作设计观察计划、观察记录表)。 2、影响系统的要素有哪些?

3、怎样改善卫生间的卫生状况?

4、我们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学校教学楼卫生间管理制度 2、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3、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四、知识迁移

更多的选择:如何改进鞋柜,如何改进电脑桌 五、盘点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 六、布置作业

改进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卫生状况有了哪些改变 学习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身边事导入新课,学生探究兴趣浓厚,随之切入本科正题,学校的卫生间清洁方法你了解有多少,并会做有多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

植物的一生

教学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5.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学重点: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3.通过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培养“植物生活离不开环境”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飞越太空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航天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导入新课—预习展示—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3、感受航天的飞行,体验人们欢乐、自豪的心情。

重点难点:特别是有关人造卫星和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词语理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200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一号”无人飞船,这次成功发射,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3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上天之梦迈步坚实的一步。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的情景。 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检查家庭预习情况

1、 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句子或段落就,其他同学点评。 2、 交流识字、学词。

(1)学生起立朗读本课生字,并挑选认为自己学得最好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告诉大家识字的方法。 师随机进行正音或分析字形。

(2)出示“顿时、预定、返回”等词语及带点字字义,训练学生给带点字据词定义。

(3)指名朗读课文。

三、讨论课文第1—3自然段。

1、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怎么分。(学生读,并在书上做记号。) 2、交流,分层次。

(1)朗读课文,边读边发现:从这三段课文中,你了解了“东方红1号”哪些情况?

(2)自由交流。(东方红1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5月1日晚飞越北京上空;东方红1号从太空向地球发回《东方红》乐曲------) (3)除了写卫星,课文中还写了许多人的活动,仔细读写人的句子,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出了什么?

(4)指导朗读有关句子,指导用“原来”把两句话连起来。 句子一:顿时,广场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句子二: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正经过北京上空呢! 读两个句子,想想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用哪两个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的?

练说,把句子补充完整:

1970年5月1日晚,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原来------ 人们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缓缓移动,原来------ 从收音机中传来《东方红》的乐曲声,原来------ (5)讨论: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 (6)有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册作1、2、3题。

学习反思:

本节课教学与地理相结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对于太空知识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多设置问题,学生好奇,共同来探讨太空的奥秘。但在课上学生提问一些现今未解之谜,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渐加强。

篮球场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关于篮球场的问题。 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3、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4、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二、重点难点:学会发现问题

学法指导:举例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篮球场材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也许你不曾亲临NBA的现场,但你一定看过不止一场真正的篮球比赛,感受过观看篮球比赛的观众震耳欲聋的呐喊,亲眼见证过赛场上的篮球运动员漂亮的空心入篮„„篮球场中究竟存在着什么奥秘? (出示课题:篮球场的问题) (二)、 学习新知 1、了解标准篮球场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探究结果呢?

2、了解国际篮联规定的篮球场相关标准与规定, 3、收集学校篮球场的相关信息 4、校园篮球场存在的问题 (三)、 拓展延伸

发现更多问题:在探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困惑,无论是否具备解决它的能力,都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是探究的源泉。 (四)、 盘点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 四、|板书设计:

篮球场的问题 1、标准篮球场的主要元素

2、国际篮联规定的篮球场相关标准与规定 3、收集学校篮球场的相关信息 4、校园篮球场存在的问题 五、学习反思:

加以讲析,有些各别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举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关于中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们小组想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中学生们追星的状况以及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借此来帮助中学生们正确地摆正追星在学生生活中的位置,并希望以此带动周围的学生,做到适度、合理、健康地追星,使追星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味剂和促进剂,避免因为盲目追星而影响和荒废学业。 二、调查的内容:

(1) 中学生的追星行为 (2) 中学生的追星程度

(3) 中学生的追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4) 中学生对追星以及学习的看法 三、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本校初一至初三的部分学生共计70人。初一段共4个班,每班4人,两男两女,总16人;初二段共4个班,除本班外,每班2人,一男一女,;初三段共4个班,每班2人,一男一女。 四、调查日期:

2013年5月下旬。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追星”的观念越来越丰富,在物质生活方面许多人以从众心理为主,尤其是有的同学有攀比的心理,追求时尚、潮流,这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风俗。因此,许多中学生都崇拜明星,“追星”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些中学生过分迷恋偶像而荒废学业,废寝忘食,用大量金钱购买有关明星的产品,对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根据我们组的调查,有81.4%的中学生都有喜欢的明星,这其中有20%的中学生有过追星之类的行为。这部分学生中,有87.7%的同学是因为个人喜好而追星的,仅有少部分同学是根据大众潮流追星的,这说明中学生还没有到盲目追星的情况。至于疯狂程度,有64.9%的同学追星不疯狂,31.6%的同学一般,但也有3.5%的同学追星是属于疯狂的。对于追星,84.2%的父母对此无所谓,有8.8%父母还支持他们追星,反对追星的只有7.0%的父母,可见家长并没有很重视追星会对中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没有十分疯狂,即使没有追星,也有43.9%的同学觉得对生活一般,45.6%的同学觉得对生活没有影响,只有3.5%的同学觉得影响很大。在追星后,有1.8%的同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91.2%的同学学习成绩稍微有点波动,7.0%的同学基本不变。由此得出,没有疯狂和盲目的追星,对大多数的同学是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的。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有61.4%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习成绩,其余的则认为不会影响到。最后,有24.3%的同学认为追星是件有意义的事,22.9%的同学认为追星不是有意义的事,52.9%的同学持中立态度。

由于,大多数的同学追星后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针对这点,我们对如何正确对待追星提出了几点建议。 1、从中学生自身而言 (1)不盲目追星。自己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自己崇拜的,而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自己的目光,更应能震撼自己的心灵。

(2)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金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该罩在自己身上,追星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2、从校园来说。

该学习时就认真去学,追星那股劲应用于对学习的执著,不要随波逐流,顺应大众。

3、就家庭而言。

家长应与子女多沟通,根据子女的性格加以正确引导,塑造子女健康的心理。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觉得:中学生的追星行为是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因为追星而使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在上学期间,追星是件很不恰当的行为,上学期间的追星会给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学习。追星更适合放在假期的时候,在假期追星,既不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也不会使自己的兴趣被埋没,但也不能疯狂,疯狂的追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对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的。

你了解孔子吗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

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教学重点: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孔子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孔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下列几张幻灯片:幻灯片一:出示“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

动”的图片,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成立的图片,幻灯片二:演示设问“为什么国内外

会有那么多地方开展祭孔活动”,“为什么孔子在世界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幻灯片三:

1988年,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

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

„人类要想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的

智慧包含哪些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孔子的人生、孔子的思想。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 1、孔子的出身 孔子的世界观、历史观形成于他所生活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而他的出生地鲁国是春秋时期保存周礼最多的诸侯国,“周礼尽在鲁”。这两点对孔子有

深远影响,一是使孔子有条件接受、研习周礼,二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赋予了孔

子强烈的发扬光大上古礼制的使命感,孔子认为人类的理想社会是“天下大同”:“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

(礼运•大同篇》) 2、少时好学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但仍积极钻研学习,“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向不

同的人请教学问。孔子的求学经历身体力行地说明了他的为学主张,如“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26岁(公元前524年)时,孔子向来到

鲁国的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34岁时,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

子与南宫敬叔到周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提问引导学习:“孔子曾向哪些人求取哪

些学问?从孔子的求学经历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谈认识

和启发。) 3、收徒讲学

孔子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卓越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

一是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传播和普及了文化知识,造

就了一批时代英才(教材在此处重点介绍的是他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其二是积累和总结

出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这是教材在“有教无类”子目中重点突出的内容)。 提问引导学习:“孔子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概述孔子在教育史上的突出贡献。”

4、积极从政

可以把孔子的政治活动概括为这样两个时期:一个是他在鲁国的从政时期,从51岁(公

元前501年)到55岁(公元前497年),孔子历任“中都宰”、司空、司寇,并有政绩,其

中,公元前500年的齐鲁“夹谷之会”则是孔子政治才干的集中展现。但要看到,孔子

一生持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有远大抱负和政治才干,但他的仕途空问仅限于小小的鲁

国,最后也以失意告终。第二个时期是他周游列国时期,从55岁(公元前497年)出于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因离开鲁国到卫国,一直到他68岁(公元前484年)因弟子

冉有带兵抗齐有功而得以被迎归鲁国。孔子漂泊14年,先后周游了卫、陈、周、宋、 郑等国。对于孔子周游列国的行为,首先要看到这是身处乱世的孔子迫不得已的行为;

其次要看到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向各国诸侯权臣宣讲仁礼思想,但未得到理解与 任用,这说明了孔子的仁礼思想超越了当时的时代需要而并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孔

子有追求人间大同的普世情怀,因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理想而执著奋斗,这正

是孔子的可叹可敬之处。

提问启发思考:“依

思考:孔子在各国之间漂泊游历长达14年之久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受权贵排挤、迫害;孔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各国诸侯权贵的认同而没有得到任用。 5、办学修书

可以将教材内容概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孔子整理的文化典籍——“六经”;②孔子的言

论集——《论语》。《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但一般认为,它不是由孔子编订而成,因

此要将两者分列,以免造成学生的误解。在这里,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儒家经典中的“十

三经”和“六经”,为学生了解“六经”作铺垫。要注意“六经”的称呼不是来源于孔 子,到战国时期苟子才开始将其尊称为“六经”。“六经”可谓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

书,除《乐经》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2000多年的专制社会里一直是官

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提问启发思考:“概括指出孔子编订„六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阐释道义,教化天下。 二、孔子的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1)“仁者爱人”

教材内容从学说地位、基本含义、仁政思想、局限性、实现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孔子

的“仁”,其中的重点是“仁”的含义和实现方式。

从学说地位上讲,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早在孔子之前的一些古代文献中,就

已有“仁”字出现。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文美德都奉为

“仁”的内容,而孔子则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并以此为核心建构起了一套 思想体系。在不同的场合,孔子对“仁”的具体解释往往不同,学术界也有多种说法,

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就行了。

在这里,教师更应该注意到,孔子重新建构“仁”,主要是为了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由于每一个人均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只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处理好了,

就可能会出现一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按照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的不同表述,可

以看出他的思路是首先要在家里孝顺父母、亲爱兄弟,培养其对亲人的强烈爱心,作为

“仁”的基本要求,然后把这种爱心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人,最后再把这种爱心进一

步扩大到全社会,使每个人都有一颗博爱的心。这样,人类社会就能走向“天下

为公”

的大同世界了。理解了孔子的这种诉求,就能理解“仁”的含义和“仁”的核心地位了。

但是,另一方面,孔子的“仁”虽已超出了家庭、家族和等级的局限,但它在由亲及疏

的过程中是等差性地逐渐降低仁爱的程度的。 (2)克己复礼。教材从含义、意义、实质、行为规范四个方面介绍了孔子的“礼”。在

这里,重点是要搞清楚“礼”的含义。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二是治理、安定、巩固

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秩序;二是礼仪制度,即大到朝廷的祭祀、

出征、朝聘,小至婚丧嫁娶、待人接物等生活细节,按不同等级、身份都必须遵守的

不同的礼仪规定。把握了“礼”的含义,就能理解孔子为什么会十分强调“礼”。孔子

提出“克己复礼”,提出“正名”主张,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的行为规范,其意义与实质都在于要恢复、体现和巩固社会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的思想体系建立在“仁”和“礼”的基础之上,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孔子主

张“礼”“仁”结合,纳“仁”于“礼”,用“仁”来充实“礼”。“仁”是“礼”的内在 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

途径;“仁”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

的政治秩序和制度。

还要看到,在“以刑治国”的时代,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他要求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情绪

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即“礼”),这体现了孔子对秩序与制度的深

情呼唤。

2、伦理思想: 中庸之道。这部分教材从意义、定义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庸之道”,难点是理解“庸之

道”的含义。教材指出,孔子强调中庸之道是实现仁与礼的途径,中庸是最高的品德,

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依据。

在教学中,要重点突破“中庸”的含义,深入理解什么是“中庸”。孔子的“中庸”有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中”,二是“和”。许多人把中庸的“中”误解为调和与折衷,这

并非孔子原意。孔子说“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这表明孔子并不

是无原则的爱,不是谁也不得罪、只知调和折衷的好好先生。中庸的“中”是指“适度”,

即“无过、无不及”。孔子认为,“过”与“不及”是一样的,因为都不“适度”。中庸 的另一个含义是“和”,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不是指一个事

物与另一个事物相同,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要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从而达到总体上的

和谐,这是中庸思想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教育思想

教材主要从“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三个方面介绍了孔子在教育教学理

论上的贡献。这部分教材内容与“孔子其人”一目的内容前后呼应,“孔子其人”一目

突出的是孔子的教学经历及孔子开创私人办学、普及知识方面的贡献,这里突出的是孔

子在教书育人和教育理论方面的成就。孔子之为大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建立了系统完

整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孔子思想的影响

教材主要是从孔子创始的儒家学派及其思想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评价孔

子及其思想的地位与影响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万世师表”的称誉,对于孔子

来说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 讲授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时,要突出由他创始的儒家思想此后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 流思想,并渗人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文化的化身和

象征,“孔学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大、之远,的确超过了我国古代任何一个学派。孔

学可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关于孔子对世界的影响,教材是从两个角度去分析的,其一是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

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

新加坡等国;其二是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思想家们也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很大启发。

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如何确定实验材料。 2、了解在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4、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5、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6、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难点: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学法指导:实验法、举例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废旧干电池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人们对废电池最早的关注始于1939年日本废电池事件的报道——380节腐烂电池导致数人发疯、死亡。电池中的重金属物质会污染地下水,进而污染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废旧电池真的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吗? (出示课题: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二、 学习新知 (一)、确定实验材料

1、应选取废旧干电池的那一部分来完成实验呢? 2、制备不同浓度废旧干电池浸出液的步骤 (二)、确定观察内容

哪些条件可以全面反映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的情况呢? (三)、明确实验条件:

1、 在实验中,我们应该保证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哪些条件相同呢? 2、 应该如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条件? 三、 拓展延伸 完成实验方案 四、 盘点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反思:

生长的影响的了解程度,由浅入深的加以讲析,有些各别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举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 开展实验

1、 设计观察记录表比较清水、不同浓度对种子发芽数、幼苗高度、叶片数、叶面积的差别。

2、 按照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小组讨论:采用怎样的形式表达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情况更能使人一目了然? 二、 得出结论

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三、 活动小结:

1、 通过实验,我们队废旧干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有了哪些认识?

2、 做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减小实验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3、 除了本实验外,我们还希望研究哪些废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 评价

各小组成员之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 找出废旧干电池的有害成分

2、 明确说出实验中应保证对照组和实验组哪些实验条件相同 3、 能和同伴一起讨论并完成完整实验方案

4、 与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并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

5、 能得出明确的实验结论,并用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加以说明 作业:设计实验验证油漆或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

生长的影响,由浅入深的加以讲析,有些各别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举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家乡小导游

教学目的:

1、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内乡特色。

2、培养学生收集、积累和初步运用信息的能力。

3、感受家乡,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作贡献。 教学重点:

介绍家乡时,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 教学难点:

介绍家乡时,要把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特产介绍具体,抓住特点介绍。 活动准备: (一)学生准备

学生向长辈、老师收集或在老师、家长指导下上网查阅有关家乡特色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准备活动,了解学生收集材料的情况。 2、指导学生学唱赞美内乡的歌曲。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快上课之时教师播放《美丽内乡》MTV,并要求能唱的学生可哼唱。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气氛。)

一、创境引入——内乡蓬勃展新颜

1、教师播放剪辑的有关内乡的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风景名胜、内乡特色等视频及图片。 2、抽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3、抽查学生活动准备情况。

(1)学生小组内自由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抽几生全班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为什么会称中国龙的龙尾在内乡,说说你的理解。后抽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确家乡的魅力山川,风土人情。 (4)在抽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明确内乡还是国家级园林县。

4、教师小结学生交流汇报情况,提出新的活动任务:要当好家乡小导游,该如何向人们介绍家乡。学生讨论后抽生汇报,教师相机引领学生可分类别、抓特色进行介绍。并要求学生按要求将收集的资料归类。

5、教师提出导游活动要求:学生可自由选择内乡历史名胜、内乡特产----油桃、内乡风光中任意部分或全部进行解说,以及解说中需要注意的其它事项(如语言、神态、手势等)。并说明活动中将评选最佳导游和文明游客。 二、探究尝试——内乡风物任解说

1、教师展示参观马华敏纪念馆时导游的解说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导游。

2、教师展示家乡特产图片,学生尝试解说。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抽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再次尝试后,教师再抽学生全班交流。

3、教师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个组员在自我练习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交流,组员共同评价发言者的发言情况,评出相应等级,并由组长完善小组成员发言评价记录。

4、学生分小组活动,自选内容进行练习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并利用屏幕逐一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背景音乐为《歌唱内乡》) 三、交流汇报——内乡魅力醉游客 1、各小组简要汇报分组活动情况。

2、全班交流汇报,师生再次共同陶醉于家乡风物。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汇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点拨指导、表扬鼓励(如师生点评、生生点评、小组点评等),并相机完善板书:

飞越内乡——园林城市美如画; 龙舞天下——县衙美名满神州; 祥龙吐瑞——内乡特产待游客。

(学生交流汇报时,既可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可调动课件中的相关素材。交流内容的顺序由学生自定,并不是上列板书的顺序。) 四、总结延伸——灿烂明天共期盼

1、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小结学生交流情况,并根据学生意见评出最佳导游和文明游客。

2、教师提出延伸要求及希望:下课后跟其他年级学生或学校老师交流,放学回家后跟家长交流,并勉励学生认真学习、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3、播放《美丽内乡》MTV,师生齐唱,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营造,在生活中学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是家乡小导游,光是介绍特产还远远不够,因此结合实际进行了扩展。设计的几项内容不但丰富了学生视野,而且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要求。

且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梯度性设计,要求逐渐提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小组合作的指导,有明确的活动目的、详细的分工,重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我的鸡蛋不怕摔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进行一项设计前,要对设计要求(材料、结构、规格)做出分析,确定设计方案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学会针对各个设计重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能通过实践、改进、筛选出最佳方案。

3、培养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品质。 4、具有参与小组探究活动的热情和集思广益的意识。

重点难点:用正确的方法和简洁的语言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展示美国火星探测器和神舟五号返回舱的图片,观看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保护物体从高空落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减速,减震等 等。

学生积极分析,回答视频中有哪些保护性装备,分别起什么作用,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不强求学生完全理解设计,形成感性认识即可。

一、学会针对各个设计重点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能通过实践、改进、筛选出最佳方案。 二、引导学生分析比赛规则,指导学生阅读学生用书中的比赛规则,并进行分析。 三、指导学生设计包装方案,请各小组确定本组的鸡蛋包装方案,并画出设计方案示意图。

四、学生能够迅速准确的概括出规则对保护装置的要求:落点准确,鸡蛋完好,包装物轻。

五、各组联系生活经验,从包装物的材料、外形、结构和规格等方面提出设想。各组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意,通过讨论确定1-2种包装方案。 (一)、引导学生分析比赛规则,指导学生阅读学生 用书中的比赛规则,并进行分析。 (二)、指导学生设计包装方案,请各小组确定本组 的鸡蛋包装方案,并画出设计方案示意图。 (三)、学生能够迅速准确的概括出规则对保护装袋 的要求:落点准确,鸡蛋完好,包装物轻。 (四)、各组联系生活经验,从包装物的材料、外形、结构和规格等方面提出设想。各组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意,通过讨论确定1-2种包装方案。

积极与小组同学合作;乐于倾听其他组的研究情况,并进行评议;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1、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前可先查阅高空落蛋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背景了解和知识储备。

2、收集美国火星探测器和神舟五号返回舱的图片或者录像资料,视频等。 3、设计、制作包装材料设计方案表。 学习反思:

小组交流时气氛热烈,小组交流的方式非常适合这样的课,因为孩子们这方面知识很丰富,如果采用举手发言的方式,但想必会让许多孩子丧失许多表达的机会。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有充足的举手发言的机会与时间。

第一课时:地图的功能和基本绘制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图的功能和制图过程; 2、学习绘制地图的基本方法; 3、制定行动计划; 4、完成本组内的任务分工;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不同用途的地图范例若干; 2、利用参考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学习包》本单元文本和六年级《自然地理》第八、九两节内容;

4、设计小组分工和行动计划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校园地图的平面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立体空间向平面空间转换的差异中,灵活地运用地图绘制方法,学会画校园建筑平面图;

2、在绘图过程中运用所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热情,尝试用有个性的表现形式及绘画语言来表述观察结果;

3、在绘制的地图中充分体现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把握美术与地理的关系;

4、学会评析自己的作品并加以改进; 教学准备:

1、为学生统一提供绘图坐标纸;

2、从总务处了解校园平面建筑的准确数据; 3、选用几张外校的校园平面图制作教学课件;

4、提醒学生带好绘图用的工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

让学校的卫生间更清洁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卫生间清洁的重要性。 2、知道学校卫生间管理制度。 3环境清洁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 小组学习法 尝试法。 重点难点:如何让学校卫生间更清洁 学法指导: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收集卫生间清洁的措施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的卫生间是公共设施,你曾关注过它吗?可能你们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校的卫生间更清洁、环境更温馨,有什么好的办法?

出示课题:让学校的卫生间更清洁 二、学习新知

1、观察学校卫生间里的设施

(小组合作设计观察计划、观察记录表)。 2、影响系统的要素有哪些?

3、怎样改善卫生间的卫生状况?

4、我们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学校教学楼卫生间管理制度 2、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3、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四、知识迁移

更多的选择:如何改进鞋柜,如何改进电脑桌 五、盘点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 六、布置作业

改进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卫生状况有了哪些改变 学习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身边事导入新课,学生探究兴趣浓厚,随之切入本科正题,学校的卫生间清洁方法你了解有多少,并会做有多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

植物的一生

教学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5.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学重点: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3.通过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培养“植物生活离不开环境”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飞越太空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航天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导入新课—预习展示—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3、感受航天的飞行,体验人们欢乐、自豪的心情。

重点难点:特别是有关人造卫星和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词语理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200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一号”无人飞船,这次成功发射,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3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上天之梦迈步坚实的一步。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的情景。 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检查家庭预习情况

1、 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句子或段落就,其他同学点评。 2、 交流识字、学词。

(1)学生起立朗读本课生字,并挑选认为自己学得最好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告诉大家识字的方法。 师随机进行正音或分析字形。

(2)出示“顿时、预定、返回”等词语及带点字字义,训练学生给带点字据词定义。

(3)指名朗读课文。

三、讨论课文第1—3自然段。

1、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怎么分。(学生读,并在书上做记号。) 2、交流,分层次。

(1)朗读课文,边读边发现:从这三段课文中,你了解了“东方红1号”哪些情况?

(2)自由交流。(东方红1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5月1日晚飞越北京上空;东方红1号从太空向地球发回《东方红》乐曲------) (3)除了写卫星,课文中还写了许多人的活动,仔细读写人的句子,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出了什么?

(4)指导朗读有关句子,指导用“原来”把两句话连起来。 句子一:顿时,广场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句子二: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正经过北京上空呢! 读两个句子,想想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用哪两个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的?

练说,把句子补充完整:

1970年5月1日晚,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原来------ 人们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缓缓移动,原来------ 从收音机中传来《东方红》的乐曲声,原来------ (5)讨论: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 (6)有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册作1、2、3题。

学习反思:

本节课教学与地理相结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对于太空知识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多设置问题,学生好奇,共同来探讨太空的奥秘。但在课上学生提问一些现今未解之谜,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渐加强。


相关文章

  • 广东省信息技术初二年级(下)教案全
  • 龙城一中 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 信息技术教案 第二册(下) 目 录 第一章 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 ................................................... 2 ...查看


  • 人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PHOTOSHOP全册教案
  • PHOTOSHOP教案 第一课 认识photoshop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photoshop 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打开photoshop, 关闭photoshop. Photoshop窗口中打开文件. 设置对比度, ...查看


  •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 五年级下册 地方课程 教学设计 (方玉萍) 2014年2         月 五年级下期<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 两河镇小学校 方玉萍 一.教学目标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 ...查看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最新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5新版
  • 落实课程计划 体现学讲精神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集体备课手册 -- 六下美术 主 备:张义 [email protected] 复 备: 学 校: 2015年2月 写在前面的话 尊敬的老师: 您好! 为贯彻徐教教研[2013]4号 ...查看


  •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 2013-2014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魏顺莉 一.指导思想: 本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以课堂教学 ...查看


  • 八年级下生物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篇一:2013年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八年级(4)-(8)五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虽如此,但仍有极少数学生学习 ...查看


  •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3
  •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 ...查看


  • 清华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 小学五年级下册 信息技术 教案 卡丽布努尔 2013年2月 教学课题: 第一课.登堂入室--认识 FrontPage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FrontPage2000的作用. 2.了解FrontPage2000的工作环境. 3.学会文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