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论文
课题名称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浅谈学习心理学中的自我调节学习
摘 要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近三十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自我调节学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逐渐使其成为动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的重心也从早期只重视认知转移到同时重视学习者的动机、情感、意志控制和行为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首先概述了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含义,特征,并详细的提介绍了自我调节学习的主要理论
关键字:;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维度:测量
一、自我调节学习含义
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是指学生运用恰当的有效的技能与策略从事和管理学习活动的风格,包括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策略的思考、认知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反馈调节、行为动机的管理等。
平瑞克把自我调节学习定义为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即学习者设立学习的目标,然后监控、调节、控制受目标和环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并提出自我调节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如对实际认知活动的计划、认知过程的监督和修订等;行为任务的管理与控制策略的运用,如坚持完成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排除干扰、维持长时间的认知投入等;实际认知策略的运用,如记忆、理解、学习内容的组织等方面策略的运用。 董奇等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而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的积极、自觉的计划、监督、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是对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督、评价和反馈;三是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自我调节学习既包括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状态等非认知因素的调节和控制,又包括对学习计划
的制定、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学习材料的使用、学习结果的检查和修正等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督和调控;自我调节学习既涉及整个系统学习的调控,又涉及对学习过程的各个层面的调控。
二 自我调节学习的特征
由于对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解存在着分歧,因此对于自我学习特征的描述也不相同。
平瑞克归纳出自我调节学习有四个共同的假定即特征:(1)主动建构的假定。自我调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接受他人呈现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主动地创建意义、目标及策略。(2)控制潜能假定。在一定程度上,自我调节学习者能够监控和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3)目标标准的假定。自我调节学习者使用目标或标准评定他们的学习,如果有必要,就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调节。(4)调节者的假定。自我调节学习者能够使用自我调节过程调整外部情景和个人特征对学习的影响,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帕里斯等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有七个显著特征:(1)自我调节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目标,朝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2)自我调节学习者给自己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努力追求成功,但也能够容忍失败。
(3)自我调节学习者知道如何使用课堂中的学习资源,也可以自如的调整自己的学习。(4)自我调节学习者知道如何很好的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他们经常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学习中的收获。(5)自我调节学习者重视意义的建构。(6)自我调节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责任感。(7)自我调节学习者能够根据预定的学习目标和时间,自己管理学习进程,评价学习表现。
三 自我调节学习的主要理论
有关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观点,主要有操作观、现象学观、意志控制论、社会认知论等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在试图解释激发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自我调节的因素是什么;自我调节学习中,学生用以维持他们学业目标的关键过程或反应是什么;社会和物理环境如何影响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如何习得自我调节能力等。
(一)操作观
学习心理学论文
课题名称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浅谈学习心理学中的自我调节学习
摘 要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近三十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自我调节学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逐渐使其成为动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的重心也从早期只重视认知转移到同时重视学习者的动机、情感、意志控制和行为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首先概述了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含义,特征,并详细的提介绍了自我调节学习的主要理论
关键字:;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维度:测量
一、自我调节学习含义
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是指学生运用恰当的有效的技能与策略从事和管理学习活动的风格,包括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策略的思考、认知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反馈调节、行为动机的管理等。
平瑞克把自我调节学习定义为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即学习者设立学习的目标,然后监控、调节、控制受目标和环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并提出自我调节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如对实际认知活动的计划、认知过程的监督和修订等;行为任务的管理与控制策略的运用,如坚持完成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排除干扰、维持长时间的认知投入等;实际认知策略的运用,如记忆、理解、学习内容的组织等方面策略的运用。 董奇等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而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的积极、自觉的计划、监督、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是对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督、评价和反馈;三是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自我调节学习既包括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状态等非认知因素的调节和控制,又包括对学习计划
的制定、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学习材料的使用、学习结果的检查和修正等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督和调控;自我调节学习既涉及整个系统学习的调控,又涉及对学习过程的各个层面的调控。
二 自我调节学习的特征
由于对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解存在着分歧,因此对于自我学习特征的描述也不相同。
平瑞克归纳出自我调节学习有四个共同的假定即特征:(1)主动建构的假定。自我调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接受他人呈现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主动地创建意义、目标及策略。(2)控制潜能假定。在一定程度上,自我调节学习者能够监控和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3)目标标准的假定。自我调节学习者使用目标或标准评定他们的学习,如果有必要,就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调节。(4)调节者的假定。自我调节学习者能够使用自我调节过程调整外部情景和个人特征对学习的影响,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帕里斯等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有七个显著特征:(1)自我调节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目标,朝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2)自我调节学习者给自己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努力追求成功,但也能够容忍失败。
(3)自我调节学习者知道如何使用课堂中的学习资源,也可以自如的调整自己的学习。(4)自我调节学习者知道如何很好的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他们经常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学习中的收获。(5)自我调节学习者重视意义的建构。(6)自我调节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责任感。(7)自我调节学习者能够根据预定的学习目标和时间,自己管理学习进程,评价学习表现。
三 自我调节学习的主要理论
有关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观点,主要有操作观、现象学观、意志控制论、社会认知论等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在试图解释激发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自我调节的因素是什么;自我调节学习中,学生用以维持他们学业目标的关键过程或反应是什么;社会和物理环境如何影响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如何习得自我调节能力等。
(一)操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