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化石燃料与能源

专题14 化石燃料与能源

一、三年中考概况

能源与燃烧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纵观近几年中考题,不仅仅注重知识的考查,而是关注社会,题材变化多样,像电视报道的某地矿井的瓦斯爆炸、西气东输、燃气热水器、公共场所发生的火灾等等都会成为考查的背景。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实验探究题,解题时只要抓住基础知识,题目万变不离其宗。 二、马年中考策略

1、对比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加强记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的知识点相互对应相反的关系,只要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也能准确掌握。

2、正确区分燃烧的实质以及爆炸的实质:

(1)燃烧时剧烈的氧化反应,一般是指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反应,燃烧反应不一定都需要氧气参加,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只是燃烧反应中的一种;

(2)爆炸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气体受热或压缩而引起的,属于物理变化;一种是由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正确理解三种气体燃料的区别:

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加工得来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液化石油气,是以石油为原料加工得来的,主要成分是石油蒸馏后剩下的一些烷烃;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三种气体燃烧的密度不同:天然气

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时会有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吸热与放热。放热的化学反应很多,例如:①物质的燃烧②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有些化学反应也可吸热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三年中考回放

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例1】(2011·宜宾)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例2】(2012·兰州)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

【例3】(2013年湖北襄阳,11题,1分)用扇子轻轻的把燃着的蜡烛扇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例4】.(2012•防城港)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例5】(2013•鄂州)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

A.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例6】(2011•南充)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B、都是可再生能源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例7】(2013•佛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B.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出热量

D.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放热

【例9】(2013·郴州)下列气体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的是( )

A.O2 B.N2 C.SO2 D.CO

【解析】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是酸性气体大量产生.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四种气体中二氧化

【例10】(2012·衡阳)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你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氢气

四、马年中考演练

1.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 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中废纸篓里 D. 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4.当前,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

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5. 2011年3月日,日本福岛海域发生强烈地震.选成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燃料棒露出水面,高温下覆盖在燃料棒外管道上的锆与水蒸气发生反应,放出大量氢气并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发生爆炸,关于这一爆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属于物理变化 B. 属于化学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 D.放出大量的热

6.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不施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的是=( )

A.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 B.增加燃煤火力发电厂

C.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D.加强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7.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

8.右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示的现象与实验事实不相符合,火焰出现的地方应该是

(填a、b或c)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媒体曾报道过面条可燃,有市民误以为是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

剂所致,但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面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就是可燃物。当它 时

就能够燃烧,而且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为 。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10. 5月10日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采集成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集圣火是在太阳光下将火炬伸向凹面镜,将其点燃。凹面镜在圣火采集中起到的作用为 。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2)制造火炬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铁制品易生锈,是因为铁与 作用的结果。

11.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点燃6H2O+ _________.

答案:A

②根据图示可知,此反应是:C+H2O 高温CO+H2,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专题14 化石燃料与能源

一、三年中考概况

能源与燃烧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纵观近几年中考题,不仅仅注重知识的考查,而是关注社会,题材变化多样,像电视报道的某地矿井的瓦斯爆炸、西气东输、燃气热水器、公共场所发生的火灾等等都会成为考查的背景。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实验探究题,解题时只要抓住基础知识,题目万变不离其宗。 二、马年中考策略

1、对比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加强记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的知识点相互对应相反的关系,只要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也能准确掌握。

2、正确区分燃烧的实质以及爆炸的实质:

(1)燃烧时剧烈的氧化反应,一般是指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反应,燃烧反应不一定都需要氧气参加,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只是燃烧反应中的一种;

(2)爆炸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气体受热或压缩而引起的,属于物理变化;一种是由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正确理解三种气体燃料的区别:

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加工得来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液化石油气,是以石油为原料加工得来的,主要成分是石油蒸馏后剩下的一些烷烃;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三种气体燃烧的密度不同:天然气

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时会有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吸热与放热。放热的化学反应很多,例如:①物质的燃烧②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有些化学反应也可吸热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三年中考回放

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例1】(2011·宜宾)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例2】(2012·兰州)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

【例3】(2013年湖北襄阳,11题,1分)用扇子轻轻的把燃着的蜡烛扇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例4】.(2012•防城港)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例5】(2013•鄂州)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

A.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例6】(2011•南充)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B、都是可再生能源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例7】(2013•佛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B.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出热量

D.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放热

【例9】(2013·郴州)下列气体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的是( )

A.O2 B.N2 C.SO2 D.CO

【解析】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是酸性气体大量产生.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四种气体中二氧化

【例10】(2012·衡阳)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你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氢气

四、马年中考演练

1.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 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中废纸篓里 D. 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4.当前,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

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5. 2011年3月日,日本福岛海域发生强烈地震.选成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燃料棒露出水面,高温下覆盖在燃料棒外管道上的锆与水蒸气发生反应,放出大量氢气并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发生爆炸,关于这一爆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属于物理变化 B. 属于化学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 D.放出大量的热

6.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不施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的是=( )

A.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 B.增加燃煤火力发电厂

C.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D.加强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7.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

8.右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示的现象与实验事实不相符合,火焰出现的地方应该是

(填a、b或c)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媒体曾报道过面条可燃,有市民误以为是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

剂所致,但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面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就是可燃物。当它 时

就能够燃烧,而且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为 。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10. 5月10日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采集成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集圣火是在太阳光下将火炬伸向凹面镜,将其点燃。凹面镜在圣火采集中起到的作用为 。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2)制造火炬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铁制品易生锈,是因为铁与 作用的结果。

11.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点燃6H2O+ _________.

答案:A

②根据图示可知,此反应是:C+H2O 高温CO+H2,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相关文章

  •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案例
  •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作课人 姚巧荣 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④认识化学对 ...查看


  • 3.2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 ...查看


  • 什么是能源化工
  • 什么是能源化工 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系指从自然界获得.而且可以直接应用的热能或动力,通常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水能.核能等.消耗量十分巨大的世界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198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达1059 ...查看


  •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
  • 第七单元课题 2 章 节 第七单元 2 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课题 讲课时间 计划课时 教学目标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 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2012 年 12 月 25 日至 26 日 1.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常见的吸 ...查看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化石燃料的利用(导学案)
  •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备课笔记 本课题首先通过燃烧反应中产生热量,引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而认识到化 学反应的重要作用.然后主要介绍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对于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关于天然气,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燃料 ...查看


  • 化石燃料的利用
  • <化石燃料的利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化石燃料形成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它们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提升节能意识,认识积极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化石燃料组成的学习,推测其燃烧后的产物及对环境的影响,增强自 ...查看


  • "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复习
  • 湖北省秭归县杨林中学 郭从年 谭菊英 一.考纲解读 化学与社会的发展知识板块包括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等知识.它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 ...查看


  •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_展望及启示_毕研涛
  • Vol.24, No.08 国际石油经济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2016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展望及启示 毕研涛1,王丹2,李春新1,魏华3 ( 1.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中国船舶 ...查看


  • 生物能源开发利用论文
  • 能源是世界经济的命脉和社会发展的动力.19世纪以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主体的化石燃料为世界提供了约90%的能源,随着世界经济和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化石能源渐进枯竭.化石燃料的使用亦是全球环境污染的根源.发展可再生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