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振兴之路
一.引言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问题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体现的愈加明显,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与改革中体制与结构的矛盾愈加明显,近年来,各个部门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些矛盾,包含了债转股,技术改造以及社会保障的定点改革等等,这些措施也明显的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一些依靠资源发展经济的城市也改变了长期不利的情况,开始有了新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发展的任务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十分重大。主要是资源已经明显的接近枯竭,东北依旧是重工业为主要的地位,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应该吸收以往的经验,结合经济环境等因素因地适宜的采取措施。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
我国在开发沿海与浦东新区,实现西部的开发后,这些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困难形成了极大地发差,以至于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地不平衡,严重的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因而,我国十六大再一次提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我国实行的西部大开发一起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有利于协调与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力的增长都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已经启动。我国在政策上完善社会保障的制度,解决了历史积累下来的问题,对于和企业解除合同的员工,给予政策上的帮助,使其不用为生计发愁,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并且稳定社会环境。
东北的大部分企业,建厂时间较早,所以离休与退休的员工较多,企业的负担也较大,企业很难单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国家对于东北大部分企业的拖欠税款也采取免收的政策支持。
东北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老化,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北三省企业的振兴,各地政府也利用这一时机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新型的城市。沈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沈阳市区域中心城市,影响力很大。为了适合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沈阳拓宽道路,提高通行能力来改善城市的道路与景观。近年来投资28亿元,建设以市府大路为代表的的20条景观路,全部为8条以上车道,十分便于运输。沈阳同时也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来提高城市的文化程度,加强了城市排水,垃圾处理等改造,使沈阳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改革成果
自2003年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历来,东北地区得到了显著地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地提高,进而社会也呈现出和谐稳定的发展趋势,百姓生活得到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按照我国政府的部署与政策,各个地区积极落实展开行动,群众转变思想观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步伐大幅提高,东北地区的生产总值增幅高于我国平均增念积极创新,已取得不少成果。 幅,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差距逐年变小。集中在我国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与基础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涨,群众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近几年来对外开放出现了新的局面,东北地区引进的外商投资迅猛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企业与国外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成功实施双向投资并购。一批外资银行也纷纷进驻东北三省,对于外资的利用逐年加大。
重大项目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通过运行工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东北地区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术含量不断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逐年加强。使得一批先进的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现在经济环境下利于不败之地,辽宁沿海经济带,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等一批产品聚集地正在建设中,届时东北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东北地区的企业的产业模式大部分还是以中国传统的产业模式为主,还是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显然已经不能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近几年来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有了重大的进展。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已基本完成股份制的改造。股份制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企业与企业的联合重组加快。一些非公有经济在、政策的号召下也取得高速的发展。
东北在过去能成为工业基地的根本原因,在于东北丰富的资源优势,不少城市是依靠煤炭,钢铁等资源发展的,然而随着没有节制的开采很多地区的资源已经接近枯竭,这也是造成东北难以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资源型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近年来各个城市在这一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加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以阜新为转型的试点城市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随后我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大庆、伊春、盘锦等多个地区。在未来的几年内,国家将设立专门的财政专款,来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东北各地政府在这十年里也加大了对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大大帮助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包含了高速公路、水电、核电、铁路等等有关于东北地区长久发展的设施项目,不断地建设完善。这也让东北振兴之路越来越顺利。 社会保障制度也跟着日益完善。吉林等地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已接近尾声,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肯定。东北地区也较全国其他地区较先完成保障制度规范化管
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虽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经迈出很大的一步并且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东北地区的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 东北老工业基地依然存在问题
(一) 落后的产业结构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计划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既是计划经济的受益者也是计划经济的受害者。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很多思想与观念还有根深蒂固的存在着,东北地区实行计划经济是最早的地区也是最彻底的地区,东北地区的计划经济在1985年南方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改革时依然坚持着旧经济没有改变。“当1985年国家指令性的计划指标已降到百分之二十,黑龙江却仍高达百分之五十二,产品又大多被低价调拨。甚至全国进行了10多年的市场经济体系改革,东北计划经济的思想依旧挥之不去。”所以东北地区的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矛盾比较严重。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并不明显,经济体制改革相对落后于其它地区。很多问题的不到根本上的解决。东北地区国有经济为主题,重工业为主要发展行业,历史包袱沉重等等因素导致东北地区虽然调整与其他地区同时启动,但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与其他地区。
(二) 国有企业的包袱过重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导致非公有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相对与南方与沿海地区,东北非国有企业相差较多,相比之下辽宁非公有企业还较多一点,有些私有企业还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在吉林,黑龙江等地非公有企业发展较慢,而已经发展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东北地区的发展,首先企业对于社会的影响过重,吉林还有一大部分过由企业在垄断着社会上的其他行业,每年支出高达35亿元,已经严重的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其次国有企业的退休员工过多,每年支出过大已经严重成为发展的包袱。黑龙江地区的退休员工是在职员工的
2.5倍,而这一数量是全国平均数量的3倍。并且东北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够完善,拖欠的保险金过多。再者亏损的企业过多,黑龙江对于164家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亏损面已达半数,接近50亿元,损失巨大。
东北地区之所以能成为老工业基地主要在于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让东北地区发展迅速,并且有许多城市本身就是资源型的城市。过去这么多年来,东北地区对于资源的开发已经过度,这么多年来,东北有大量的资源,粮食,煤炭,钢铁等资源都已经大量有东北调入其他地区,而且相对价格较低。东北地区对于我国发展的贡献巨大但是相对的补偿较少。很多资源比如煤炭,钢铁等资源并非可再生资源资源已经衰退,而这些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企业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三) 第三产业比重较小
东北地区被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看出东北地区长久以来,一直将重工业与农业作为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而第三产业的发达与否是衡量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东北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振兴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东北地区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并且能够扩大就业领域,加大岗位,给更多的求职者机会,也在无形中使社会更加的安定和谐。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能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推动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东北地区大部分都是资源型城市,大多数企业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心态,而面对现在东北地区自然资源已经过度损耗,这一弊端体现的愈加明显,很多企业面对亏损毫无对策,只能盲目的去减员,来维持企业。而这种方法只能缓解这一问题,无法从根本带上解决问题。东北地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转型,由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模式,发展成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模式。而如何来发展核心竞争力呢,吸引人才与先进技术并发展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发展策略
(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要走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而对于东北工业的结构调整也一定要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东北地区工业的突出问题是,设备过于陈旧,技术老化。
调整的方向首先要加快工业产业的改造和升级。采用高新技术与先进的适用技术,对于东北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工业改造,使之加快成为现代化工业模式,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设备的水平。同时要推进工业的产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工业,是企业能够跟得上市场的节拍。通过信息化的工业来使产业结构升级,以提高信息化来动工业现代化,实现生产力的大步跨越。并且要发展其他产业,不能只发展工业,要扩大行业来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体系的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原则。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的现代化制度实质上就是要使股份多元化。故而各个地区的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改革模式。对于涉及到国家安全的特殊行业,要建立成国有独资的企业,而且这样的公司要少之又少,并且多个公司共同持股,相互经营。对于涉及到人民的基础设施,基础材料等产业应有国家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而对于一些一办的行业国有企业可以完全退出该行业,建立市场经济。
(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占据过大,结构不合理,是影响东北地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想要使东北重新振兴必须要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黑龙江地区把全省的企业分成三类,对于30左右家有优势的企业采取跨国联合的政策,对170家一般的企业采取混合所有制的策略,而对于200多家有很大劣势的企业采
取退出重组的政策。这样有效地减少了我国的国有经济,使东北地区的企业走向混合所有制之路。在市场经济中混合所有制有着强烈的生命力,也加快了改进经济结构。
东北地区除了辽宁外,吉林与黑龙江两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都较少,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振兴大有帮助,为了能够东北地区的振兴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是十分重要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表明,允许非公有制的资产进入公共事业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并且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在投资贸易等方面与其他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十六届三中全会也表明了“保护私有财产权”,这也解除了很多私有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步伐,完善服务体系
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准,显示了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在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中服务业的地位正在不断的提高,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了解东北地区服务业特征,分析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
东北地区的服务业起步较晚,发展的水平也不高,并且各方面的发展也不平衡,所以要想发展东北地区的服务业对于东北地区服务业的规划势在必行。结合东北现状,研究各项措施,创新机制,从而规范东北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结合现代特点,进行体制创新。
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造,将政府与企业分开,加快政府向提供最基本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变。
(四)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东北地区要想完成振兴,改变原来依靠自然资源的想法,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培养出核心竞争力。培养核心竞争力可以分解现有技术。对企业现有的技术进行分解,之后分类,这个分类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按照产品的类型分类而是按照技术的类型来进行分类。在分类之后要对各类技术进行判断,选择关键技术,来作为企业的关键性技术。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出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计划,开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工作。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自身能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无论是培养核心竞争力还是进行结构的改革,都离不开人才的关键作用。企业进行重组之后,变成多元化的企业,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市场等诸多优势。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重组不异于企业的第二次新生,人才的重要不但是体现在将技术转化为成果,也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层面上。技术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如何将其发挥到最好,必然离不开人才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出高效的人才,并且应该对于愿意留在东北地区工作的人才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这样不当能够留住人才,避免流失也能吸引来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来。
六.结束语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能急于一朝一夕,要协调好各个部门地区的关系,完善体制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迎合市场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落后先现状,走向振兴之路。
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振兴之路
一.引言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问题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体现的愈加明显,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与改革中体制与结构的矛盾愈加明显,近年来,各个部门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些矛盾,包含了债转股,技术改造以及社会保障的定点改革等等,这些措施也明显的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一些依靠资源发展经济的城市也改变了长期不利的情况,开始有了新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发展的任务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十分重大。主要是资源已经明显的接近枯竭,东北依旧是重工业为主要的地位,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应该吸收以往的经验,结合经济环境等因素因地适宜的采取措施。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
我国在开发沿海与浦东新区,实现西部的开发后,这些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困难形成了极大地发差,以至于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地不平衡,严重的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因而,我国十六大再一次提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我国实行的西部大开发一起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有利于协调与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力的增长都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已经启动。我国在政策上完善社会保障的制度,解决了历史积累下来的问题,对于和企业解除合同的员工,给予政策上的帮助,使其不用为生计发愁,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并且稳定社会环境。
东北的大部分企业,建厂时间较早,所以离休与退休的员工较多,企业的负担也较大,企业很难单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国家对于东北大部分企业的拖欠税款也采取免收的政策支持。
东北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老化,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北三省企业的振兴,各地政府也利用这一时机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新型的城市。沈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沈阳市区域中心城市,影响力很大。为了适合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沈阳拓宽道路,提高通行能力来改善城市的道路与景观。近年来投资28亿元,建设以市府大路为代表的的20条景观路,全部为8条以上车道,十分便于运输。沈阳同时也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来提高城市的文化程度,加强了城市排水,垃圾处理等改造,使沈阳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改革成果
自2003年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历来,东北地区得到了显著地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地提高,进而社会也呈现出和谐稳定的发展趋势,百姓生活得到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按照我国政府的部署与政策,各个地区积极落实展开行动,群众转变思想观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步伐大幅提高,东北地区的生产总值增幅高于我国平均增念积极创新,已取得不少成果。 幅,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差距逐年变小。集中在我国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与基础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涨,群众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近几年来对外开放出现了新的局面,东北地区引进的外商投资迅猛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企业与国外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成功实施双向投资并购。一批外资银行也纷纷进驻东北三省,对于外资的利用逐年加大。
重大项目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通过运行工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东北地区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术含量不断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逐年加强。使得一批先进的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现在经济环境下利于不败之地,辽宁沿海经济带,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等一批产品聚集地正在建设中,届时东北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东北地区的企业的产业模式大部分还是以中国传统的产业模式为主,还是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显然已经不能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近几年来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有了重大的进展。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已基本完成股份制的改造。股份制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企业与企业的联合重组加快。一些非公有经济在、政策的号召下也取得高速的发展。
东北在过去能成为工业基地的根本原因,在于东北丰富的资源优势,不少城市是依靠煤炭,钢铁等资源发展的,然而随着没有节制的开采很多地区的资源已经接近枯竭,这也是造成东北难以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资源型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近年来各个城市在这一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加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以阜新为转型的试点城市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随后我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大庆、伊春、盘锦等多个地区。在未来的几年内,国家将设立专门的财政专款,来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东北各地政府在这十年里也加大了对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大大帮助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包含了高速公路、水电、核电、铁路等等有关于东北地区长久发展的设施项目,不断地建设完善。这也让东北振兴之路越来越顺利。 社会保障制度也跟着日益完善。吉林等地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已接近尾声,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肯定。东北地区也较全国其他地区较先完成保障制度规范化管
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虽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经迈出很大的一步并且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东北地区的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 东北老工业基地依然存在问题
(一) 落后的产业结构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计划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既是计划经济的受益者也是计划经济的受害者。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很多思想与观念还有根深蒂固的存在着,东北地区实行计划经济是最早的地区也是最彻底的地区,东北地区的计划经济在1985年南方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改革时依然坚持着旧经济没有改变。“当1985年国家指令性的计划指标已降到百分之二十,黑龙江却仍高达百分之五十二,产品又大多被低价调拨。甚至全国进行了10多年的市场经济体系改革,东北计划经济的思想依旧挥之不去。”所以东北地区的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矛盾比较严重。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并不明显,经济体制改革相对落后于其它地区。很多问题的不到根本上的解决。东北地区国有经济为主题,重工业为主要发展行业,历史包袱沉重等等因素导致东北地区虽然调整与其他地区同时启动,但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与其他地区。
(二) 国有企业的包袱过重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导致非公有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相对与南方与沿海地区,东北非国有企业相差较多,相比之下辽宁非公有企业还较多一点,有些私有企业还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在吉林,黑龙江等地非公有企业发展较慢,而已经发展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东北地区的发展,首先企业对于社会的影响过重,吉林还有一大部分过由企业在垄断着社会上的其他行业,每年支出高达35亿元,已经严重的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其次国有企业的退休员工过多,每年支出过大已经严重成为发展的包袱。黑龙江地区的退休员工是在职员工的
2.5倍,而这一数量是全国平均数量的3倍。并且东北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够完善,拖欠的保险金过多。再者亏损的企业过多,黑龙江对于164家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亏损面已达半数,接近50亿元,损失巨大。
东北地区之所以能成为老工业基地主要在于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让东北地区发展迅速,并且有许多城市本身就是资源型的城市。过去这么多年来,东北地区对于资源的开发已经过度,这么多年来,东北有大量的资源,粮食,煤炭,钢铁等资源都已经大量有东北调入其他地区,而且相对价格较低。东北地区对于我国发展的贡献巨大但是相对的补偿较少。很多资源比如煤炭,钢铁等资源并非可再生资源资源已经衰退,而这些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企业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三) 第三产业比重较小
东北地区被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看出东北地区长久以来,一直将重工业与农业作为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而第三产业的发达与否是衡量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东北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振兴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东北地区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并且能够扩大就业领域,加大岗位,给更多的求职者机会,也在无形中使社会更加的安定和谐。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能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推动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东北地区大部分都是资源型城市,大多数企业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心态,而面对现在东北地区自然资源已经过度损耗,这一弊端体现的愈加明显,很多企业面对亏损毫无对策,只能盲目的去减员,来维持企业。而这种方法只能缓解这一问题,无法从根本带上解决问题。东北地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转型,由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模式,发展成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模式。而如何来发展核心竞争力呢,吸引人才与先进技术并发展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发展策略
(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要走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而对于东北工业的结构调整也一定要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东北地区工业的突出问题是,设备过于陈旧,技术老化。
调整的方向首先要加快工业产业的改造和升级。采用高新技术与先进的适用技术,对于东北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工业改造,使之加快成为现代化工业模式,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设备的水平。同时要推进工业的产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工业,是企业能够跟得上市场的节拍。通过信息化的工业来使产业结构升级,以提高信息化来动工业现代化,实现生产力的大步跨越。并且要发展其他产业,不能只发展工业,要扩大行业来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体系的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原则。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的现代化制度实质上就是要使股份多元化。故而各个地区的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改革模式。对于涉及到国家安全的特殊行业,要建立成国有独资的企业,而且这样的公司要少之又少,并且多个公司共同持股,相互经营。对于涉及到人民的基础设施,基础材料等产业应有国家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而对于一些一办的行业国有企业可以完全退出该行业,建立市场经济。
(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占据过大,结构不合理,是影响东北地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想要使东北重新振兴必须要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黑龙江地区把全省的企业分成三类,对于30左右家有优势的企业采取跨国联合的政策,对170家一般的企业采取混合所有制的策略,而对于200多家有很大劣势的企业采
取退出重组的政策。这样有效地减少了我国的国有经济,使东北地区的企业走向混合所有制之路。在市场经济中混合所有制有着强烈的生命力,也加快了改进经济结构。
东北地区除了辽宁外,吉林与黑龙江两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都较少,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振兴大有帮助,为了能够东北地区的振兴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是十分重要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表明,允许非公有制的资产进入公共事业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并且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在投资贸易等方面与其他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十六届三中全会也表明了“保护私有财产权”,这也解除了很多私有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步伐,完善服务体系
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准,显示了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在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中服务业的地位正在不断的提高,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了解东北地区服务业特征,分析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
东北地区的服务业起步较晚,发展的水平也不高,并且各方面的发展也不平衡,所以要想发展东北地区的服务业对于东北地区服务业的规划势在必行。结合东北现状,研究各项措施,创新机制,从而规范东北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结合现代特点,进行体制创新。
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造,将政府与企业分开,加快政府向提供最基本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变。
(四)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东北地区要想完成振兴,改变原来依靠自然资源的想法,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培养出核心竞争力。培养核心竞争力可以分解现有技术。对企业现有的技术进行分解,之后分类,这个分类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按照产品的类型分类而是按照技术的类型来进行分类。在分类之后要对各类技术进行判断,选择关键技术,来作为企业的关键性技术。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出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计划,开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工作。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自身能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无论是培养核心竞争力还是进行结构的改革,都离不开人才的关键作用。企业进行重组之后,变成多元化的企业,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市场等诸多优势。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重组不异于企业的第二次新生,人才的重要不但是体现在将技术转化为成果,也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层面上。技术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如何将其发挥到最好,必然离不开人才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出高效的人才,并且应该对于愿意留在东北地区工作的人才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这样不当能够留住人才,避免流失也能吸引来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来。
六.结束语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能急于一朝一夕,要协调好各个部门地区的关系,完善体制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迎合市场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落后先现状,走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