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科学论文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物理,它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现状,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的策略和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自主进行科学探究,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知道了形成知识的过程。
1.明确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探究思维的程序和常见的具体探究方法,并通过它们去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体验物理学研究的过程,进而启迪和开发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学认识获得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探究过程,科学的本质是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课是学习科学探究的场所,探究式教学能改变过去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的倾向。它能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科学探究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从而使传授物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有机的结合。
2.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2.1探究式教学必须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
科学性问题必须与学生所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启发学
生进行实验研究,并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科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的活动。
科学性问题一个是探究现象存在的问题,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提出:同一地方同样的太阳光下为什么水泥地、柏油马路很热,草地不怎么热,水却冷冷的?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中、生活中的“神奇”,学会用一双“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去“思索”;另一个是探究形成机制的因果的问题,如在学习“有趣的声音”时提出:怎样才能使物体发声?“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中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探究电路”中电路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探究的问题必须是一个有一定难度、足以引发思考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与学生要学习的科学知识紧密相关,才能较好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2.2探究式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地位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从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出发,不应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强调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协助者,起着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作用。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介入太早,就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如果介入太晚,则会导致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困境之中;有时在根本不必要、不应该介入时介入,则会剥夺学生尝试错误
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或认识不能到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重点指导探究哪一方面,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何时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
又如在“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中,教师首先演示小灯泡发光而引发出有关电流的一些问题,从而发现电路中的电流可能跟多个因素有关系。此时,大都学生能够想到常用的“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些问题,教师只需提问:在实验中如果用改变电池的个数来改变电压,实验的效果好不好?我们可利用什么器材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2.3探究式教学必须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指导的是各种活动都应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关。在探究活动中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这些活动能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从认知上,他们对许多问题都有过自己的探究,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只有通过进一步的亲身探究,发现已有的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时,他们才会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主构建起来的新知识,才是有活力的知识,这种心理历程是不可能为其他人所能替代的。从心理上,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认知错误的恐惧心理。如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
3.科学探究中教学活动情景的设计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问题、实物等情景中自主地学习,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激发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以及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引起积极的情感投入,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一个优秀的情景设计,可以在同学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创设一个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并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自主地从情景中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我认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活动情境设计应注意:
3.1不能脱离教学目的
情景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必须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智力因素,创设出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物理情景。
3.2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熟悉的东西感受是具体的,简单的,真实的问题情景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因此,教师要把自己假想成学生,把自己变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才能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
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物理,它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现状,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的策略和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自主进行科学探究,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知道了形成知识的过程。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从而使传授物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有机的结合,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45-72.
[2]廖伯琴.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1-170.
[3]物理教学参考书8年级[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朱明辉.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与思考[EB/OL].东山二中.
初中物理教学科学论文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物理,它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现状,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的策略和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自主进行科学探究,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知道了形成知识的过程。
1.明确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探究思维的程序和常见的具体探究方法,并通过它们去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体验物理学研究的过程,进而启迪和开发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学认识获得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探究过程,科学的本质是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课是学习科学探究的场所,探究式教学能改变过去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的倾向。它能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科学探究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从而使传授物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有机的结合。
2.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2.1探究式教学必须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
科学性问题必须与学生所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启发学
生进行实验研究,并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科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的活动。
科学性问题一个是探究现象存在的问题,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提出:同一地方同样的太阳光下为什么水泥地、柏油马路很热,草地不怎么热,水却冷冷的?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中、生活中的“神奇”,学会用一双“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去“思索”;另一个是探究形成机制的因果的问题,如在学习“有趣的声音”时提出:怎样才能使物体发声?“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中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探究电路”中电路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探究的问题必须是一个有一定难度、足以引发思考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与学生要学习的科学知识紧密相关,才能较好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2.2探究式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地位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从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出发,不应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强调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协助者,起着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作用。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介入太早,就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如果介入太晚,则会导致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困境之中;有时在根本不必要、不应该介入时介入,则会剥夺学生尝试错误
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或认识不能到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重点指导探究哪一方面,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何时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
又如在“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中,教师首先演示小灯泡发光而引发出有关电流的一些问题,从而发现电路中的电流可能跟多个因素有关系。此时,大都学生能够想到常用的“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些问题,教师只需提问:在实验中如果用改变电池的个数来改变电压,实验的效果好不好?我们可利用什么器材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2.3探究式教学必须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指导的是各种活动都应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关。在探究活动中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这些活动能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从认知上,他们对许多问题都有过自己的探究,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只有通过进一步的亲身探究,发现已有的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时,他们才会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主构建起来的新知识,才是有活力的知识,这种心理历程是不可能为其他人所能替代的。从心理上,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认知错误的恐惧心理。如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
3.科学探究中教学活动情景的设计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问题、实物等情景中自主地学习,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激发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以及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引起积极的情感投入,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一个优秀的情景设计,可以在同学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创设一个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并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自主地从情景中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我认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活动情境设计应注意:
3.1不能脱离教学目的
情景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必须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智力因素,创设出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物理情景。
3.2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熟悉的东西感受是具体的,简单的,真实的问题情景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因此,教师要把自己假想成学生,把自己变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才能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
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物理,它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现状,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的策略和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自主进行科学探究,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知道了形成知识的过程。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从而使传授物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有机的结合,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45-72.
[2]廖伯琴.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1-170.
[3]物理教学参考书8年级[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朱明辉.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与思考[EB/OL].东山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