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 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1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

导入

出示图片──油画《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很难平静的场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屡战屡败。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怎能不让人扬眉吐气?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中国的军队百姓, 中国的山河大地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背景:

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为什么老师说在这些侵略中以日本的侵略最为突出? 生:列举近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日本自1868—1873年明治维新以来,逐步成为军事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举其要者如下:

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掠夺了中国巨额赔款和台湾省; 1897年的割地狂潮中,划福建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出兵中国,逼签《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1905年,日俄战争击败俄国后,又继俄国租借我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我国山东,强占德国在我国山东的利权; 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2年起,支持军阀发动混战,从中获利。)

师:日本的这一系列侵华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顶峰。在1929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使得本来就萧条的日本经济遭到新的打击,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在经济上加强国民经济军事化形成军需通货膨胀,政治上结束政党内阁建立起以统治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统治。并制定了富有对外侵略性的《国策基准》作为根本国策。再加上当时的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日本开始对中国展开近乎疯狂的侵略战争。 请同学们看[历史纵横]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准抵抗,十余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使东北大片土地迅速沦陷:19日晨,日军占沈阳,同日又占长春、营口、鞍山、抚顺、安东等20座城市,掠地千余里。21日,日本驻朝鲜的三十九旅团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分向辽宁、吉林进击。同日,代理吉林省主席熙洽叛国投降,吉林城陷。22日起的一周内,辽、吉二省基本丢失。接着,日军又于1932年1月3日攻陷锦州,2月5日占哈尔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初,日军制造所谓“日僧被殴事件”。日本和尚关崎启升、水上秀雄及其信徒共5人,故意向三友实业社总厂工人义勇军抛石挑衅,几个伪装工厂义勇军的人发生“互殴”。事后日方自称一人受伤死于医院。20日向国民党上海当局提出惩凶、道歉、赔偿和取缔抗日运动等四项无理要求。尽管上海当局函复日本总领事馆,表示完全接受“四项条件”,但日军仍于28日夜12时,在闸北分三路向中国军队发起了突然袭击。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自动奋起抗战,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坚持了一个月之久,最后在国民政府的妥协下中国看涨部队主动撤退。5月5日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只能停住在昆山苏州一带不能进驻上海,儿日本侵略军却可以继续留驻上海。中方承诺取缔抗日活动,十九路军换防,派往福建剿共。

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立即着手在东北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欲以“自治”或“独立”的名义,由中国人自己分裂出去,进行由汉奸出面而日本幕后操纵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一个“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8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一伙日本特务、汉奸和清朝遗老的簇拥下,来到长春。3月9日举行就职仪式,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就职前,溥仪就与日本签订了一个卖国密约,把权力完全交给关东军司令部。同年9月15日,日本政府“声明”,承认伪满洲国为“独立”国家。“满洲国”的整个政权,由日本外交、行政、军事、铁路等驻东北的机构联合控制,溥仪尽管担任“执政”,甚至1934年还升级为伪“满洲帝国”皇帝,但他仅仅是个傀儡而已,日本侵略者是他的太上皇,一切都要唯其命是听。伪满洲国执政(后来是皇帝) 以下设国务院,下辖十余个部级机构;地方上划东北为14省和新京(长春) 、哈尔滨两个特别市以及满铁沿线的“特别区”。中央各部,由汉奸任正职,日本人任副职,但正职要听命于副职。在日本人统治的14年里,“满洲国”成了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军事镇压。他们野蛮残杀无辜的中国人,其屠杀方法多种多样,有枪杀、绞杀、电杀、毒杀,还拿活人进行细菌病毒实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18日凌晨,伪满皇帝举行退位仪式,溥仪按照日本人起草的“退位诏书”念了两分钟,伪满洲国草草收场,存在了近十四年的傀儡小朝廷可耻地覆亡了。溥仪在逃往日本途中,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

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的侵略行动。1935年9月新人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多田骏发表声明公开鼓吹华北要在日本指导下联合自治。11.25日本侵略者唆使国民党滦榆区的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宣布脱离中央自治。同时为了策动华北自治,日本更是大力拉拢二十九军军长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当做主要拉拢对象。蒋介石为了拉住宋元哲,值得让步12月11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设置冀察政务委员会,有宋元哲担任委员长。这个委员会名义上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实际上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被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控制着。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和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华北的局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自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此后,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的地位逐渐下降,最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的日军部队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境内的卢沟桥附近举行实弹演习,23时左右演戏的日军谎称一名士兵失踪和收到中国士兵的射击,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队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立即向卢沟桥,宛平城和附近地区发动进攻。当地的第二十九军的第二一九团军官奋起回击。中华民族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开始了。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提问:请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思考日本的侵略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相比,有什么特点? 一九二七年四月,田中义一任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中国现代史稿》上册第386页

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主要是为了获得原料、市场及资本投资市场(以英国为代表) ,或者是为了从中国掠夺一些土地(如沙俄) ,日本与他们都不同,日本是以“灭亡中国”为国策的。

师:日本意在灭亡中国,那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出路何在?

生:只能是全民族共赴国难,艰苦斗争,争取抗战的胜利。

师: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早在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瓦窑堡召开。瓦窑堡会议批评了党内那些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关门主义的错误观点,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27日,根据会议决议,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坚决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抗日,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甚至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包括蒋介石在内也有可能抗日。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 抗战爆发后,迫切需要建立国共合作从而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饿《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提出了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三项主张,作为国共合作的纲领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剪接师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宣言和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师:看书75页,日本此时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生:“三个月灭亡中国”。

师:日本占领平津后,已经决定全面扩大对华战争。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试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为什么日本会提这样的方针?

生: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的狂妄野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日本国小、资源少,难以支持长期的大规模战争的事实。

从此国共双方开始合作抗战,中共将八路军新四军开进敌后,广泛的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7日建立第一个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根据的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在徐州会战中过敏啊党的正面战场取得过一次比较大的胜利就是台儿庄战役,国民党以伤亡近两万的代价击溃了日军进攻,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关于淞沪会战找同学读课文75页第三段

在太原会战中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对日进行了平型关战役并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之心。

师:日本试图速战速决,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则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抗战。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要“苦撑待变”。

师:为争取这持久抗战的最终胜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提问:在抗战初期,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应是谁?

生:正面战场。

师:日本军部认为只要用强大的武力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就能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因而它把矛头主要指向国民政府。国民政府面临日本的强压,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这些会战都如课本描述的淞沪会战那样,打得英勇顽强。这些会

战都以失败而告终。正面战场的失败,还在于国民政府执行了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这些失败的会战意义何在?

生: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师:虽然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失败,但这些会战展现了中国人民抵抗的决心,赢得了向内地转移工厂设备、学校、人才等的时间,为坚持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

案例三 日军的滔天罪行

在日本攻入南京以前,日军就像部队下令:占领南京必须做周详的研究,以便发杨日本的威武而使中国畏服。在这样的指令下,1937年12月日本进占南京城后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时间长达6个星期之久,期间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总计超过30万的中国人被杀害,更有超过1/3的房屋被焚毁。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短片。南京大屠杀还只是日本侵略者暴行一个开始。

1941年残忍的日本侵略者又制造了潘家峪惨案。看图片

除了残酷的大屠杀,惨无人道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细菌和化学武器的研究。在1935年到1936年间建立起两只秘密细菌战部队,即臭名昭著的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阅读p77学习延伸这还只是受害者中的冰山一角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曾在中国20个省进行过细菌战,有据可查的死者达到27万,日本还在中国的太原济南等大城市专门建立造毒剂地工厂并驻有专门从事化学战的部队,来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屠杀中国军民。

虽然日本侵略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残酷疯狂灭绝人性的暴行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反而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敌决心。

出示材料: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 师:“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成反人类的兽性”?

生:

(1)犯下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人,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原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爱别人的生命。现实原因:日军意在灭亡中国,因而意在用屠杀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日本进攻南京时后勤物质极其不足等。

(2) 记住暴行后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师:铁的史实告诉我们,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犯下了滔天罪行,刚才大家有见地的发言,又让我们从理性上分析了日本犯下如此多罪行的一些原因。我们在记住这些罪行后又该怎么办呢?

师:“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我们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复制仇恨。当年的爱国志士誓死杀敌,因为不战中国必亡。而今天再“以暴易暴”则是没有出路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二字的内涵与表现是不同的。今天中国公民爱国的表现是什么呢?

三. 抗战胜利

1. 相持阶段的抗战

①百团大战:虽然日本侵略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残酷疯狂灭绝人性的暴行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反而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敌决心。

为了粉碎日军进攻,八路军前方总部对决定对华北日军发动一次大规模作战。1940年8月到12月初,华北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先后出动105个团共40万兵力在长达500公里

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进攻,是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作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沉重打击敌人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还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同时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得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抗战除国内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外,还开辟了国外战场,1942年日本企图从泰国缅甸北上进攻中国云南。为了保住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于1942年派遣军队到缅甸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在作战中打通了国际交通线,胜利完成了配合英美盟军反攻缅北的任务,为支援整个缅甸战场卓出了贡献,并减轻了美军进攻太平洋的侧面压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胜利的信心。

②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百余年来首次取得反侵略战争 国内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意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重大 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高一历史必修.1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

导入

出示图片──油画《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很难平静的场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屡战屡败。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怎能不让人扬眉吐气?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中国的军队百姓, 中国的山河大地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背景:

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为什么老师说在这些侵略中以日本的侵略最为突出? 生:列举近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日本自1868—1873年明治维新以来,逐步成为军事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举其要者如下:

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掠夺了中国巨额赔款和台湾省; 1897年的割地狂潮中,划福建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出兵中国,逼签《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1905年,日俄战争击败俄国后,又继俄国租借我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我国山东,强占德国在我国山东的利权; 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2年起,支持军阀发动混战,从中获利。)

师:日本的这一系列侵华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顶峰。在1929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使得本来就萧条的日本经济遭到新的打击,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在经济上加强国民经济军事化形成军需通货膨胀,政治上结束政党内阁建立起以统治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统治。并制定了富有对外侵略性的《国策基准》作为根本国策。再加上当时的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日本开始对中国展开近乎疯狂的侵略战争。 请同学们看[历史纵横]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准抵抗,十余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使东北大片土地迅速沦陷:19日晨,日军占沈阳,同日又占长春、营口、鞍山、抚顺、安东等20座城市,掠地千余里。21日,日本驻朝鲜的三十九旅团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分向辽宁、吉林进击。同日,代理吉林省主席熙洽叛国投降,吉林城陷。22日起的一周内,辽、吉二省基本丢失。接着,日军又于1932年1月3日攻陷锦州,2月5日占哈尔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初,日军制造所谓“日僧被殴事件”。日本和尚关崎启升、水上秀雄及其信徒共5人,故意向三友实业社总厂工人义勇军抛石挑衅,几个伪装工厂义勇军的人发生“互殴”。事后日方自称一人受伤死于医院。20日向国民党上海当局提出惩凶、道歉、赔偿和取缔抗日运动等四项无理要求。尽管上海当局函复日本总领事馆,表示完全接受“四项条件”,但日军仍于28日夜12时,在闸北分三路向中国军队发起了突然袭击。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自动奋起抗战,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坚持了一个月之久,最后在国民政府的妥协下中国看涨部队主动撤退。5月5日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只能停住在昆山苏州一带不能进驻上海,儿日本侵略军却可以继续留驻上海。中方承诺取缔抗日活动,十九路军换防,派往福建剿共。

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立即着手在东北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欲以“自治”或“独立”的名义,由中国人自己分裂出去,进行由汉奸出面而日本幕后操纵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一个“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8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一伙日本特务、汉奸和清朝遗老的簇拥下,来到长春。3月9日举行就职仪式,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就职前,溥仪就与日本签订了一个卖国密约,把权力完全交给关东军司令部。同年9月15日,日本政府“声明”,承认伪满洲国为“独立”国家。“满洲国”的整个政权,由日本外交、行政、军事、铁路等驻东北的机构联合控制,溥仪尽管担任“执政”,甚至1934年还升级为伪“满洲帝国”皇帝,但他仅仅是个傀儡而已,日本侵略者是他的太上皇,一切都要唯其命是听。伪满洲国执政(后来是皇帝) 以下设国务院,下辖十余个部级机构;地方上划东北为14省和新京(长春) 、哈尔滨两个特别市以及满铁沿线的“特别区”。中央各部,由汉奸任正职,日本人任副职,但正职要听命于副职。在日本人统治的14年里,“满洲国”成了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军事镇压。他们野蛮残杀无辜的中国人,其屠杀方法多种多样,有枪杀、绞杀、电杀、毒杀,还拿活人进行细菌病毒实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18日凌晨,伪满皇帝举行退位仪式,溥仪按照日本人起草的“退位诏书”念了两分钟,伪满洲国草草收场,存在了近十四年的傀儡小朝廷可耻地覆亡了。溥仪在逃往日本途中,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

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的侵略行动。1935年9月新人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多田骏发表声明公开鼓吹华北要在日本指导下联合自治。11.25日本侵略者唆使国民党滦榆区的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宣布脱离中央自治。同时为了策动华北自治,日本更是大力拉拢二十九军军长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当做主要拉拢对象。蒋介石为了拉住宋元哲,值得让步12月11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设置冀察政务委员会,有宋元哲担任委员长。这个委员会名义上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实际上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被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控制着。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和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华北的局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自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此后,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的地位逐渐下降,最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的日军部队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境内的卢沟桥附近举行实弹演习,23时左右演戏的日军谎称一名士兵失踪和收到中国士兵的射击,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队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立即向卢沟桥,宛平城和附近地区发动进攻。当地的第二十九军的第二一九团军官奋起回击。中华民族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开始了。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提问:请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思考日本的侵略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相比,有什么特点? 一九二七年四月,田中义一任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中国现代史稿》上册第386页

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主要是为了获得原料、市场及资本投资市场(以英国为代表) ,或者是为了从中国掠夺一些土地(如沙俄) ,日本与他们都不同,日本是以“灭亡中国”为国策的。

师:日本意在灭亡中国,那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出路何在?

生:只能是全民族共赴国难,艰苦斗争,争取抗战的胜利。

师: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早在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瓦窑堡召开。瓦窑堡会议批评了党内那些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关门主义的错误观点,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27日,根据会议决议,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坚决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抗日,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甚至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包括蒋介石在内也有可能抗日。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 抗战爆发后,迫切需要建立国共合作从而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饿《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提出了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三项主张,作为国共合作的纲领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剪接师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宣言和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师:看书75页,日本此时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生:“三个月灭亡中国”。

师:日本占领平津后,已经决定全面扩大对华战争。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试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为什么日本会提这样的方针?

生: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的狂妄野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日本国小、资源少,难以支持长期的大规模战争的事实。

从此国共双方开始合作抗战,中共将八路军新四军开进敌后,广泛的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7日建立第一个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根据的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在徐州会战中过敏啊党的正面战场取得过一次比较大的胜利就是台儿庄战役,国民党以伤亡近两万的代价击溃了日军进攻,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关于淞沪会战找同学读课文75页第三段

在太原会战中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对日进行了平型关战役并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之心。

师:日本试图速战速决,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则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抗战。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要“苦撑待变”。

师:为争取这持久抗战的最终胜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提问:在抗战初期,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应是谁?

生:正面战场。

师:日本军部认为只要用强大的武力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就能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因而它把矛头主要指向国民政府。国民政府面临日本的强压,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这些会战都如课本描述的淞沪会战那样,打得英勇顽强。这些会

战都以失败而告终。正面战场的失败,还在于国民政府执行了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这些失败的会战意义何在?

生: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师:虽然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失败,但这些会战展现了中国人民抵抗的决心,赢得了向内地转移工厂设备、学校、人才等的时间,为坚持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

案例三 日军的滔天罪行

在日本攻入南京以前,日军就像部队下令:占领南京必须做周详的研究,以便发杨日本的威武而使中国畏服。在这样的指令下,1937年12月日本进占南京城后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时间长达6个星期之久,期间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总计超过30万的中国人被杀害,更有超过1/3的房屋被焚毁。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短片。南京大屠杀还只是日本侵略者暴行一个开始。

1941年残忍的日本侵略者又制造了潘家峪惨案。看图片

除了残酷的大屠杀,惨无人道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细菌和化学武器的研究。在1935年到1936年间建立起两只秘密细菌战部队,即臭名昭著的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阅读p77学习延伸这还只是受害者中的冰山一角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曾在中国20个省进行过细菌战,有据可查的死者达到27万,日本还在中国的太原济南等大城市专门建立造毒剂地工厂并驻有专门从事化学战的部队,来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屠杀中国军民。

虽然日本侵略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残酷疯狂灭绝人性的暴行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反而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敌决心。

出示材料: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 师:“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成反人类的兽性”?

生:

(1)犯下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人,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原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爱别人的生命。现实原因:日军意在灭亡中国,因而意在用屠杀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日本进攻南京时后勤物质极其不足等。

(2) 记住暴行后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师:铁的史实告诉我们,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犯下了滔天罪行,刚才大家有见地的发言,又让我们从理性上分析了日本犯下如此多罪行的一些原因。我们在记住这些罪行后又该怎么办呢?

师:“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我们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复制仇恨。当年的爱国志士誓死杀敌,因为不战中国必亡。而今天再“以暴易暴”则是没有出路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二字的内涵与表现是不同的。今天中国公民爱国的表现是什么呢?

三. 抗战胜利

1. 相持阶段的抗战

①百团大战:虽然日本侵略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残酷疯狂灭绝人性的暴行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反而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敌决心。

为了粉碎日军进攻,八路军前方总部对决定对华北日军发动一次大规模作战。1940年8月到12月初,华北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先后出动105个团共40万兵力在长达500公里

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进攻,是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作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沉重打击敌人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还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同时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得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抗战除国内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外,还开辟了国外战场,1942年日本企图从泰国缅甸北上进攻中国云南。为了保住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于1942年派遣军队到缅甸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在作战中打通了国际交通线,胜利完成了配合英美盟军反攻缅北的任务,为支援整个缅甸战场卓出了贡献,并减轻了美军进攻太平洋的侧面压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胜利的信心。

②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百余年来首次取得反侵略战争 国内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意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重大 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相关文章

  • [淝水之战]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
  • 教学目的 一.结合历史材料诵读课文,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二.积累文言词语: 三.分析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引导分析战争胜败的主客观原因.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交战双方胜负 ...查看


  • [过秦论]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过秦论>说课稿 二.说教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 ...查看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一.概述(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节关于鸦片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的主题课,源于人教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第四单元主要讲述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作为近代中国规模 ...查看


  •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教案
  •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三 第二课辛亥革命 公开课教案(初稿) 授课时间: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第四节 授课班级:高一(7)班 授课人:刘成 一.教学准备分析 [思路分析] 充分尊重和体会教材内容,领会课本知识点透 ...查看


  • 高中历史第12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必修一
  •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深圳市沙井中学:周招弟 一.说教材 课标要求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 ...查看


  •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 教学计划
  • 职业技术学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实验为中心,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 ...查看


  • [永遇乐]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永遇乐>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一 ...查看


  • 高一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
  • 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辨析题 []1. 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都有血缘关系. []2.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 ...查看


  • [诗经二首]之[采薇]教案
  • <采薇>教案 高一语文组 薛为民 2011.11.1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本文中的难读的字和不容易写的字),疏通文意,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 2.简析重章叠唱及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