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控制措施
1 动火区域火灾、爆炸?
能够预制的尽量在安全区预制完成,减少在危险区域动火。
2 动火作业前要进行可燃气体含量检测,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4%时(体积),允许浓度<O.5%(体积);
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4%时,允许浓度<0.2%(体积)
3
进入有限空间内动火必须测定可燃气体含量,其含量必须低于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且有限空间内氧含量19.5~23.5%(体积)。且每隔两个小时或人员重新进入之前必须重复检测所有项目。
4
高处用火(含在多层构筑物的二层或二层以上用火)高处进行动火作业的,除了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外,还应按照《高处作业管理规定》办理高空作业许可证。必须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使用接火毯或接火盆。
5 清理作业区域内可燃物,或火花可能坠落区域的一切可燃物。
6
用火点周围半径30米内不准有易燃物泄漏;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
它可燃物泄漏和暴露;现场的地漏、排水口、各类水封井、阀门井、
排气管道等必须封严盖实。
7 用火作业结束后或下班前,用火人员要进行详细检查,不得留有火种。切断现场所有电源。
8 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的高处用火,六级以上应停止室外一切用火。员工必须严格执行“人走灯灭、人走火灭”规定。
9 监火人经过培训,具备监火能力,监火人不能离开现场。
10 确认乙炔瓶阻火器完好,相关管线无泄漏
11 确认氧气瓶压力表完好,气管无泄漏
12 现场放置必要的消防器材,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13 与外部相连的管道和设备,在未查清之前不得动火。
14 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得动火。
15
动火现场氧气瓶乙炔瓶间距至少在5米以上,与动火点距离在10米以上,且气瓶摆放点在动火点上风向。在油罐、阀井内进行动火作业时,严禁将氧气瓶或乙炔瓶放入油罐、阀井内。
16 高处作业用火时,不得与防腐施工同时进行垂直交叉作业。
17 在爆炸危险区域使用电动工具,应采取消除火花措施。
18 气瓶爆炸?确认氧气瓶、乙炔瓶在检定期限内
19 禁止气瓶倒置,卧放,夏天必须有防晒措施。
20 氧气瓶与可燃物分开存放。
21
触电电焊机接电执行临时用电相关措施
动火作业控制措施
1 动火区域火灾、爆炸?
能够预制的尽量在安全区预制完成,减少在危险区域动火。
2 动火作业前要进行可燃气体含量检测,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4%时(体积),允许浓度<O.5%(体积);
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4%时,允许浓度<0.2%(体积)
3
进入有限空间内动火必须测定可燃气体含量,其含量必须低于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且有限空间内氧含量19.5~23.5%(体积)。且每隔两个小时或人员重新进入之前必须重复检测所有项目。
4
高处用火(含在多层构筑物的二层或二层以上用火)高处进行动火作业的,除了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外,还应按照《高处作业管理规定》办理高空作业许可证。必须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使用接火毯或接火盆。
5 清理作业区域内可燃物,或火花可能坠落区域的一切可燃物。
6
用火点周围半径30米内不准有易燃物泄漏;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
它可燃物泄漏和暴露;现场的地漏、排水口、各类水封井、阀门井、
排气管道等必须封严盖实。
7 用火作业结束后或下班前,用火人员要进行详细检查,不得留有火种。切断现场所有电源。
8 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的高处用火,六级以上应停止室外一切用火。员工必须严格执行“人走灯灭、人走火灭”规定。
9 监火人经过培训,具备监火能力,监火人不能离开现场。
10 确认乙炔瓶阻火器完好,相关管线无泄漏
11 确认氧气瓶压力表完好,气管无泄漏
12 现场放置必要的消防器材,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13 与外部相连的管道和设备,在未查清之前不得动火。
14 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得动火。
15
动火现场氧气瓶乙炔瓶间距至少在5米以上,与动火点距离在10米以上,且气瓶摆放点在动火点上风向。在油罐、阀井内进行动火作业时,严禁将氧气瓶或乙炔瓶放入油罐、阀井内。
16 高处作业用火时,不得与防腐施工同时进行垂直交叉作业。
17 在爆炸危险区域使用电动工具,应采取消除火花措施。
18 气瓶爆炸?确认氧气瓶、乙炔瓶在检定期限内
19 禁止气瓶倒置,卧放,夏天必须有防晒措施。
20 氧气瓶与可燃物分开存放。
21
触电电焊机接电执行临时用电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