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乡村治理的经验总结

摘 要:乡村治理关系着中国几亿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也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密切的联系,乡村治理的好坏体现了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动员和管理能力,本文总结了我国乡村治理的相关经验,希望对我国的乡村治理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能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治理;经验总结;措施分析

我国乡村治理关系到千家万户,总结乡村治理的经验对我国乡村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归纳如下:

一、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与不断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

乡村治理的根本制度保证消灭私有制、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着乡村治理的方向,也是保证农村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1982年修订的现行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总的看来,改革开放前中国乡村的主要问题是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与农民对土地自主经营的矛盾,改革开放后是城市化与农民维护土地权益不受侵害之间的矛盾。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这些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要处理及时得当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农村因土地兼并而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就不可能出现。由此可见,中国乡村稳定发展的根本制度保证是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而不是土地私有制。正确地处理好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与不断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关系是乡村治理中至为重要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其在农村的指导、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农村的核心力量。在中国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各种社会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及其他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党的方针政策、政府的法律法规最终都由基层党政部门贯彻落实,因此,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引导、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对乡村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维持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乡村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理念中比较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注意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20世纪60年代初,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农民”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之一。改革开放后,“两个文明都搞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200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这些文件对基层文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也涌现出江苏省华西村、深圳市南岭村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基层文化建设搞得有声有色的农村基层先进典型。他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宣传先进文化,传播先进科技,倡导文明生活;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

四、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搞好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是整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正是从中国的这一实际出发,邓小平明确指出:“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因此,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是乡村治理的努力方向。

2002年后,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将过去长期实行的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关系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新型城乡关系。在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跳出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将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优先位置来考虑。

摘 要:乡村治理关系着中国几亿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也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密切的联系,乡村治理的好坏体现了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动员和管理能力,本文总结了我国乡村治理的相关经验,希望对我国的乡村治理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能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治理;经验总结;措施分析

我国乡村治理关系到千家万户,总结乡村治理的经验对我国乡村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归纳如下:

一、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与不断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

乡村治理的根本制度保证消灭私有制、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着乡村治理的方向,也是保证农村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1982年修订的现行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总的看来,改革开放前中国乡村的主要问题是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与农民对土地自主经营的矛盾,改革开放后是城市化与农民维护土地权益不受侵害之间的矛盾。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这些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要处理及时得当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农村因土地兼并而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就不可能出现。由此可见,中国乡村稳定发展的根本制度保证是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而不是土地私有制。正确地处理好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与不断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关系是乡村治理中至为重要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其在农村的指导、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农村的核心力量。在中国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各种社会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及其他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党的方针政策、政府的法律法规最终都由基层党政部门贯彻落实,因此,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引导、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对乡村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维持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乡村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理念中比较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注意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20世纪60年代初,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农民”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之一。改革开放后,“两个文明都搞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200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这些文件对基层文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也涌现出江苏省华西村、深圳市南岭村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基层文化建设搞得有声有色的农村基层先进典型。他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宣传先进文化,传播先进科技,倡导文明生活;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

四、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搞好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是整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正是从中国的这一实际出发,邓小平明确指出:“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因此,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是乡村治理的努力方向。

2002年后,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将过去长期实行的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关系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新型城乡关系。在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跳出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将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优先位置来考虑。


相关文章

  • 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 关于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新农村建设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已有的各种研究就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发展经验与模式的比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本文在概述前人有关著作和文 ...查看


  • 中特题目及答案
  • 中特题目及答案 16级题目: 1.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谈谈你的理解) 十九大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查看


  • 国内外经验与新农村建设的海南模式
  • 口海南省社舒 主义新农村 建设总体规 划专版, COn8tructiOnNewCountryslde MasterPlanofHainanProvince 国内外经验与新农村建设的海南模式 86 gJ薯 :l錾 鏊I§ tl罩 望J芝 蚕I ...查看


  • 2016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 1月27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全文约15000字,共分6个部分30条.下面YJBYS小编带来意见全文内容,欢迎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 & ...查看


  • 村民自治的发展走向
  • 卢福营 [该文章阅读量:400次][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村民自治是在民主.平等的取向下建构的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体现了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等重要原则.作为一项空前的民主政治实验,村民自治在实 ...查看


  • 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总结
  • 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总结 2013年06月05日09:4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推荐阅读 温州市公安局人民网新闻培训基地挂„ 温州叶同仁虫草失窃案侦破 团伙„ 乐清市全面启动农用电力线路改造 ...查看


  •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蔡立力 1我国乡村的变化和面瞄的形势 当前我国乡村正处在收缩应对与更新交织的架构中.三十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导致乡村呈现空 我国有1600多个县,占国土面积的98%,县域就是整个中国乡村的主体,同时也是统筹 ...查看


  • 基层政府:体制性冲突与治理危机
  • 发布时间:2014-05-25 10:37 作者:赵树凯 核心提示:深入观察基层政府内部的运行过程,可以发现,虽然整个政府系统在政治语言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但是,实际的政府运行充满了矛盾.在许多情况下,基层领导干部不仅不太认同上级政府的政策措 ...查看


  • 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与新型乡村共同体的构建
  • 作者:黄家亮 社会建设 2015年07期 如果从国家正式提出"农村社区服务"这一课题算起的话,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已经走过了10余年的历程,是时候对其进行学理和实践层面的系统总结了.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