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小组成员: 魏少娟(1006040223) 易敬培(1006040226)
乔斐斐(1006040225) 李定(1006040228 )
指导老师:梅丽霞
演讲目录:数字电视及其技术标准介绍
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盘点国内外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于清华交大鹬蚌之争到融合遇冷
关于发展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几点建议
一、数字电视及其技术标准定义
数字电视(Digital TV )又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二进制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与模拟电视相对。
数字化就是把以前将声讯、视讯以“模拟讯号”传输的技术,转换成只有0与1 2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数字讯号型式。转换成二进制的讯号模式,可简易去除“模拟讯号”易产生的噪声与干扰,保持传送数据质量,此外,还有着可压缩数据,方便传送„等优点。
扩展阅读:“数字电视”的含义并不是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而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按照传输方式,数字电视技术标准一共分为三个标准:地面传输标准、有线电视标准和卫星电视标准。
1997年,欧洲DVB 联盟发表的数据广播技术规范,其中规定地面传输标准为DVB-T ,卫星传输标准为DVB-S ,有线电视传输标准为DVB-C 。其中DVB-S 和DVB-C 这两个卫星和有线传输方式标准,目前已作为世界统一标准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而对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经国际电讯联盟(ITV )批准共有三个:欧盟DVB-T 、美国的ATSC 和日本的ISDB
标准,因此,数字电视标准之争主要集中在地面数字广播系统,同时它也是对数字电视产业影响最大也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这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
二、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1、国内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中国数字化开始比较早,且发展异常迅速。有线电视系统是地方独
立运营的诸侯割据状态。数字化开始比较早,多采用欧洲标准 DVB-C。2003年至2004年已有北京、上海、青岛、江苏、杭州、佛山、深圳、广州、大连等地开通了数字有线电视播出。2005年,又有福州、厦门等地开通了数字电视的播放。
无线电视受制于标准争论,清华大学的 DMB-T 标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 ADTB-T 标准是最为热门的竞争对手。2006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大陆的数字广播标准,是为DMB-T/H(GB 20600-2006)。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英文简称DTMB ,2012年1月成为世界四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之一,已经在大陆普遍推广,并扩展到老挝等国家。中国数字电视信源编码标准为AVS ,已经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在2012年10月后全面施行。
经过广电等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数字广播电视标
准体系,已制定发布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到信源采编与制作、业务应用与播出、传输与覆盖、监测等各个方面,基本满足了我国广播 电视数字化进程的需要。
由图表分析可得,数字电视在国内发展异常迅速,
且潜在市场空间很
大。到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家庭用户将占全球数字电视家庭用户的四分之一。
2、国外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国际数字电视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电视产业的主要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提出了高清晰(HDTV )电视标准后,数字电视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着手进行数字电视转换工作,而英国侧从1995年开始全面进行无线电视网的数字转换。虽然欧美国家在数字电视的发展中遭遇到不少困境,诸如美国原计划在2006年废除无线模拟电视台的目标已“流产”,但即使如此,发达国家仍视数字电视为电视产业不可遏止的一种趋势,至今仍在持续进行相关的转换工作。
据市场研究公司Informa Telecoms & Media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 2007年年底至2012年年底,全球将增加2.64亿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比目前的数量增加一倍。中国在此期间将增加6000多万数字电视家庭用户。 这篇报告还指出,美国将增加3900万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日本将增加2000万数字电视家庭用户,印度将增加2300万数字电视家庭用户。这四个国家的数字电视家庭用户占全球新增数字电视家庭用户的54%。到2012年,全球43%的电视家庭用户将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三、国内外数字电视技术主流标准盘点
四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之一
1.欧洲标准(DVB )
包括:DVB 广播传输系统、DVB 基带附加信息系统、DVB 交互业务系统、DVB 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优点:在行动接受方面,相对具有优势,在车速130公里每小时时,仍可收看节目。
2. 美国标准(ATSC )
包括四个分离层级:图像层、压缩层、系统复用层、传输层。优点:技术内容简单,易操作。缺点:缺少欧洲标准的优势,在行动接受方面,相对较弱。
3.日本标准(ISDB )
ISDB 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它是改良式的欧洲标准,性能与欧洲类似,目前只有巴西和日本采用。
4.中国标准(DTMB)
中国经过自主研发创新确定DTMB 为地面数字标准,2012年1月已经成为世界。
国际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发展历史:
1982年,新一代数字式电视机由美国的数字电视,由美国的数字电视公司首先研制成功;
1993年12月,电视直播卫星系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流通; 1995年9月, 美国正式通过ATSC 数字电视国家标准;
1996年4月, 法国第一个开始了数字电视商业广播,迎来黄金期
至今,国际上已经形成三大比较成熟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2012年年底,全球将增加2.64亿数字电视家庭用户,将有5.04亿家庭拥有数字 电视全球43%的电视家庭用户将接收数字电视新号。
四、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发展现状
无线电视受制于标准争论,清华大学的 DMB-T 标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 ADTB-T 标准是最为热门的竞争对手。2006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大陆的数字广播标准,是为DMB-T/H(GB 20600-2006)。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英文简称DTMB (DTMB 又名DMB-T/H,均指中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2012年1月成为世界四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之一,已经在大陆普遍推广,并扩展到老挝等国家。
中国数字电视信源编码标准为AVS ,已经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在2012年10月后全面施行。
中国的数字电视收费模式没有形成:
中国原有电视体系中,节目免费收看,电视体系通过插播广告来获得收入。数字电视通过用户所选择的想看的节目频道来收费,并且不会受插播广告的干扰,使用户由过去的被动收看变为主动选择。但是由于各地一般都有几十套免费的模拟电视节目播出,吸引了大量用户,这是创建数字电视节目的收费模式的一个重要难题;
中国的广电体系是地方独立运营的诸侯割据状态,数字电视的收费分成是各方利益争夺的焦点。
已有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GB/T 17439-1998 在三次群中传送馈送质量分量编码数字电视信传
输技术规范
GB/T 17700-1999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
GB/Z 19871-2005 数字电视广播接收机电磁兼容 性能要求和测量方
法
GB 20600-2006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
调制
GB/T 22123-2008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图像和声音主观评价方法
GB/T 26252-2010 VHF/UHF频段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准则 GB/T 26270-2010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测试信号
GB/T 26273-2010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音视频同步性技术要求及
测量方法
GB/T 26274-2010 数字电视码流分析仪通用规范
GB/T 26275.1-2010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道分离DTV-CSI 接口规范 1
部分:技术规范
GB/T 26275.2-2010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道分离DTV-CSI 接口规范
第2部分:测试规范
GB 25957-2010 数字电视接收器(机顶盒)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
级
GB/T 26272-2010 地面数字电视调谐器基本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GB/T 26682-2011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测试接收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
法
GB/T 26683-2011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
GB/T 26684-2011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方法
GB/T 26685-2011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测量方法
GB/T 26686-2011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
五、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标准制订周期长,跟不上市场变化和企业需要;
2. 标准水平偏低,修订不及时,标龄太长,满足不了产品更新和产品升级的需要;
3. 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标准化工作队伍不够健全且各自为战
4. 标准化意识比较淡薄,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5. 标准的研究工作薄弱,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
6.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太低
另外,就外部环境而言,不少人标准化意识比较淡薄,如工作人员
不按标准要求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标准化工作队伍不够健全;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这些也是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化怪圈:
国标难产,隐患重重→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暗战不断升级,各自为战→技术和产业上困境层层加深
国标难产是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套技术方案的融合产物,该融合方案本身存在多载波和单载波互不相容的技术隐患。这导致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暗战不断升级,融合各方相互较劲,互不相让。同时由于之前清华和交大的两个单独标准无论是芯片还是设备都齐全,但融合后推出国标后,没有公司来做国标所需要的融合设备,导致产业链上的相关环节只能等待,且融合方案将增加整个产业链成本三到四成。
六、基于清华交大鹬蚌之争到融合遇冷
数字电视标准是一个庞大的标准体系。居于标准体系核心, 商业利
益也最丰厚的是地面标准。2003年上半年, 中国工程院受原国家计委的委托对清华、交大两套技术方案(南北两派) 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两套方案都具有一定的技术特色。目前, 两套方案都进入了实地的测试阶段。清华的DMB-T 采用的是多载波调制技术, 交大的ADTB-T 标准采用的是单载波调制技术。清华标准的背后是国内八大电视机生产制造企业:长虹、TCL 、康佳、熊猫、海信、创维、赛格、牡丹; 而上海交大标准的支持方主要是广电系统, 如广电电子、广电信息等厂家
清华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众多风险投资和灵活的融资渠道,其标准
有更多的受众,室内移动中端技术比较成熟。
上海交大注重市场业务的细分,走“农村路线”“车载路线”照样
可以突破市场,固定电视广播技术相对具有优势。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暗战持续升级:
广电总局将国标实施缓慢的矛头对准了企业。称目前个别公司以推
广国标和数字电视设备为名向一些省市广电部门销售推广自称是部分符合国标的设备,这些设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一旦这些不符合国标的设备流入社会,将难以满足今后地面数字电视接受的要求。
就在广电总局的话音刚落, 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中心召开
会议称,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面数字电视芯片已推出,并且其他相关配套设备也已成熟,可满足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正式运营的要求。
一边明明说没有符合要求的设备,另一边却说芯片设备已经推出,
为什么? 双方分歧的焦点就是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以及如何理解国标上面。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从一开始就是妥协的产物,清华大学多载波标准和上海交大单载波标准相持不下时,在发改委和工程院主持下,最后采用了融合双方标准来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但是单载波标准和多
载波标准根本无法从技术上进行融合,硬要捏合在一起只能是增加设备成本。
正是由于国家标准存在“硬伤”,清华大学标准和上海交大标准的市场化企业都采用以各自标准为主体来生产制造设备,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按照其中一家企业的理解,国家标准中存在300多种传输方案,只要完成其中300种方案就完全可以满足传输要求,毫无疑问,这种设备自然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广电总局表示,对这种以部分符合标准的设备进行技术试验的行为
要严肃处理。但是,企业和各地方广电部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动作。日前有消息称,北京市已经开始拆除原来的欧标地面数字电视设备,准备采用的正是受到广电总局批评的企业的产品。
毫无疑问,地面数字电视市场正在成为包括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在内
各方的“角力”场。
清华交大数字电视融合标准遇冷:
经过多方长达5年的博弈,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终于落地,
并于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是两种调制机制的共存体,即将清华大学DMB-T 标准、上海交大ADTB-T 标准进行融合。交大的技
术将用于固定电视广播;而清华的技术更适用于市内设施的移动终端。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自出台之日就饱受非议。 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标准分别为多载波和单载波,很难真正进行技术融合,但受各方利益博弈影响,最终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的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工作组还是采用了融合的方案,这种融合方案出台时就受到市场质疑,这种融合只是将两种方案做到一个芯片上,使用者通过软件开关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标准方案,这种只会增加地面数字电视接受设备的成本。预计融合方案将增加5%-10%的设备成本,同时还将增加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三到四成。
由于要接受的地面数字电视融合标准,是一个技术实现困难、增加
产业成本的标准,让进行推广工作的国家广电总局很难顺利推进标准实施工作。并且由于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技术上难以融合,而主要标准解决方案提供商各自为战,才造成国标难以实施的局面, 而未来地面数字电视市场也将长期延续多种标准相互竞争的格局。
不过数字电视较麻烦的部分在于,目前正处模拟转数字的过渡期,还必须考虑电视机种类,本身就是可以收看数字电视,还是数字/模拟并存?或是单纯的旧款模拟电视再升级?各种制造或整合方式并未统一,所以才会有机顶盒(set top box;STB) 出现,利用旧有的模拟电视机,透过转换译码方式,让未能支持数字电视信号的旧电视,也能播放
数字电视节目内容。
七、关于发展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几点建议
思考:
(1)为什么我国在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都已采纳欧盟标准的情况下,还要自主研发地面数字传输标准?
(2)如何理解清华和交大的数字标准之争?
(3)你认为数字电视标准最为合理的标准化方案是什么样的?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小组有以下解释:
(1) 我国是电视产销世界第一大国,拥有4亿多台电视机,电视机的
年生产量达近5000万台。上世纪末,全球开始数字电视革命,这是我国发展产业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对我国能否自主发展数字电视产业的严峻考验。如果像韩国采用美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那样,每台电视机交专利费30美元,那么我国现有电视机的数字化换代就需向国外交纳高达120亿美元的专利费,我国的电视产业就将重蹈DVD 产业的覆辙。形成我国自主的基础性发明专利,基于这些基础性发明专利制定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这样,我国不仅不用向国外交专利费,还可以收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专利费。”
(2) 熟悉该产业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标准研究需要有企业合作并提供
资金支持。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身边聚集了长虹、TCL、海信、康佳等制造企业,而广电电子、广电信息等广电企业也纷纷“投营扎寨”。国家标准之争更像不同企业集团利益之争。竞争是残酷的,但竞争有助于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竞争的存在是必要的。
(3) 虽然采用清华和交大两种技术标准的融合方案还存在一些技术隐
患,但我们认为数字电视标准最为合理的标准化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主流;符合中国实际情况,走自主创新路线;符合广大用户的需求;满足相关供应商的利益需求。 建议:
1.以国家推动三网融合为契机,增强发展合力,加快推广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国家标准,多策并举提高用户积极性。政府大力推动,打破行业技术壁垒; 技术标准明晰,进行产业联动; 加大资金投入。
2.企业间应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和机构重组,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自身的应得利益。在技术标准向产品的产业化转型
中,各个部门和企业应当积极推动,先舍小利而后赢大利。相关单位和企业应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快速推动标准的实施。规范和推动数字电视市场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促成数字电视市场的快速强大。
3.数字电视用户以及相关企业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以促进标准的及时更新与改进。
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小组成员: 魏少娟(1006040223) 易敬培(1006040226)
乔斐斐(1006040225) 李定(1006040228 )
指导老师:梅丽霞
演讲目录:数字电视及其技术标准介绍
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盘点国内外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于清华交大鹬蚌之争到融合遇冷
关于发展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几点建议
一、数字电视及其技术标准定义
数字电视(Digital TV )又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二进制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与模拟电视相对。
数字化就是把以前将声讯、视讯以“模拟讯号”传输的技术,转换成只有0与1 2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数字讯号型式。转换成二进制的讯号模式,可简易去除“模拟讯号”易产生的噪声与干扰,保持传送数据质量,此外,还有着可压缩数据,方便传送„等优点。
扩展阅读:“数字电视”的含义并不是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而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按照传输方式,数字电视技术标准一共分为三个标准:地面传输标准、有线电视标准和卫星电视标准。
1997年,欧洲DVB 联盟发表的数据广播技术规范,其中规定地面传输标准为DVB-T ,卫星传输标准为DVB-S ,有线电视传输标准为DVB-C 。其中DVB-S 和DVB-C 这两个卫星和有线传输方式标准,目前已作为世界统一标准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而对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经国际电讯联盟(ITV )批准共有三个:欧盟DVB-T 、美国的ATSC 和日本的ISDB
标准,因此,数字电视标准之争主要集中在地面数字广播系统,同时它也是对数字电视产业影响最大也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这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
二、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1、国内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中国数字化开始比较早,且发展异常迅速。有线电视系统是地方独
立运营的诸侯割据状态。数字化开始比较早,多采用欧洲标准 DVB-C。2003年至2004年已有北京、上海、青岛、江苏、杭州、佛山、深圳、广州、大连等地开通了数字有线电视播出。2005年,又有福州、厦门等地开通了数字电视的播放。
无线电视受制于标准争论,清华大学的 DMB-T 标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 ADTB-T 标准是最为热门的竞争对手。2006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大陆的数字广播标准,是为DMB-T/H(GB 20600-2006)。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英文简称DTMB ,2012年1月成为世界四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之一,已经在大陆普遍推广,并扩展到老挝等国家。中国数字电视信源编码标准为AVS ,已经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在2012年10月后全面施行。
经过广电等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数字广播电视标
准体系,已制定发布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到信源采编与制作、业务应用与播出、传输与覆盖、监测等各个方面,基本满足了我国广播 电视数字化进程的需要。
由图表分析可得,数字电视在国内发展异常迅速,
且潜在市场空间很
大。到2012年,中国数字电视家庭用户将占全球数字电视家庭用户的四分之一。
2、国外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国际数字电视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电视产业的主要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提出了高清晰(HDTV )电视标准后,数字电视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着手进行数字电视转换工作,而英国侧从1995年开始全面进行无线电视网的数字转换。虽然欧美国家在数字电视的发展中遭遇到不少困境,诸如美国原计划在2006年废除无线模拟电视台的目标已“流产”,但即使如此,发达国家仍视数字电视为电视产业不可遏止的一种趋势,至今仍在持续进行相关的转换工作。
据市场研究公司Informa Telecoms & Media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 2007年年底至2012年年底,全球将增加2.64亿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比目前的数量增加一倍。中国在此期间将增加6000多万数字电视家庭用户。 这篇报告还指出,美国将增加3900万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日本将增加2000万数字电视家庭用户,印度将增加2300万数字电视家庭用户。这四个国家的数字电视家庭用户占全球新增数字电视家庭用户的54%。到2012年,全球43%的电视家庭用户将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三、国内外数字电视技术主流标准盘点
四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之一
1.欧洲标准(DVB )
包括:DVB 广播传输系统、DVB 基带附加信息系统、DVB 交互业务系统、DVB 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优点:在行动接受方面,相对具有优势,在车速130公里每小时时,仍可收看节目。
2. 美国标准(ATSC )
包括四个分离层级:图像层、压缩层、系统复用层、传输层。优点:技术内容简单,易操作。缺点:缺少欧洲标准的优势,在行动接受方面,相对较弱。
3.日本标准(ISDB )
ISDB 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它是改良式的欧洲标准,性能与欧洲类似,目前只有巴西和日本采用。
4.中国标准(DTMB)
中国经过自主研发创新确定DTMB 为地面数字标准,2012年1月已经成为世界。
国际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发展历史:
1982年,新一代数字式电视机由美国的数字电视,由美国的数字电视公司首先研制成功;
1993年12月,电视直播卫星系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流通; 1995年9月, 美国正式通过ATSC 数字电视国家标准;
1996年4月, 法国第一个开始了数字电视商业广播,迎来黄金期
至今,国际上已经形成三大比较成熟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2012年年底,全球将增加2.64亿数字电视家庭用户,将有5.04亿家庭拥有数字 电视全球43%的电视家庭用户将接收数字电视新号。
四、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发展现状
无线电视受制于标准争论,清华大学的 DMB-T 标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 ADTB-T 标准是最为热门的竞争对手。2006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大陆的数字广播标准,是为DMB-T/H(GB 20600-2006)。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英文简称DTMB (DTMB 又名DMB-T/H,均指中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2012年1月成为世界四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之一,已经在大陆普遍推广,并扩展到老挝等国家。
中国数字电视信源编码标准为AVS ,已经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在2012年10月后全面施行。
中国的数字电视收费模式没有形成:
中国原有电视体系中,节目免费收看,电视体系通过插播广告来获得收入。数字电视通过用户所选择的想看的节目频道来收费,并且不会受插播广告的干扰,使用户由过去的被动收看变为主动选择。但是由于各地一般都有几十套免费的模拟电视节目播出,吸引了大量用户,这是创建数字电视节目的收费模式的一个重要难题;
中国的广电体系是地方独立运营的诸侯割据状态,数字电视的收费分成是各方利益争夺的焦点。
已有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GB/T 17439-1998 在三次群中传送馈送质量分量编码数字电视信传
输技术规范
GB/T 17700-1999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
GB/Z 19871-2005 数字电视广播接收机电磁兼容 性能要求和测量方
法
GB 20600-2006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
调制
GB/T 22123-2008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图像和声音主观评价方法
GB/T 26252-2010 VHF/UHF频段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准则 GB/T 26270-2010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测试信号
GB/T 26273-2010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音视频同步性技术要求及
测量方法
GB/T 26274-2010 数字电视码流分析仪通用规范
GB/T 26275.1-2010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道分离DTV-CSI 接口规范 1
部分:技术规范
GB/T 26275.2-2010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机道分离DTV-CSI 接口规范
第2部分:测试规范
GB 25957-2010 数字电视接收器(机顶盒)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
级
GB/T 26272-2010 地面数字电视调谐器基本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GB/T 26682-2011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测试接收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
法
GB/T 26683-2011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
GB/T 26684-2011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方法
GB/T 26685-2011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测量方法
GB/T 26686-2011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
五、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标准制订周期长,跟不上市场变化和企业需要;
2. 标准水平偏低,修订不及时,标龄太长,满足不了产品更新和产品升级的需要;
3. 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标准化工作队伍不够健全且各自为战
4. 标准化意识比较淡薄,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5. 标准的研究工作薄弱,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
6.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太低
另外,就外部环境而言,不少人标准化意识比较淡薄,如工作人员
不按标准要求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标准化工作队伍不够健全;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这些也是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化怪圈:
国标难产,隐患重重→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暗战不断升级,各自为战→技术和产业上困境层层加深
国标难产是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套技术方案的融合产物,该融合方案本身存在多载波和单载波互不相容的技术隐患。这导致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暗战不断升级,融合各方相互较劲,互不相让。同时由于之前清华和交大的两个单独标准无论是芯片还是设备都齐全,但融合后推出国标后,没有公司来做国标所需要的融合设备,导致产业链上的相关环节只能等待,且融合方案将增加整个产业链成本三到四成。
六、基于清华交大鹬蚌之争到融合遇冷
数字电视标准是一个庞大的标准体系。居于标准体系核心, 商业利
益也最丰厚的是地面标准。2003年上半年, 中国工程院受原国家计委的委托对清华、交大两套技术方案(南北两派) 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两套方案都具有一定的技术特色。目前, 两套方案都进入了实地的测试阶段。清华的DMB-T 采用的是多载波调制技术, 交大的ADTB-T 标准采用的是单载波调制技术。清华标准的背后是国内八大电视机生产制造企业:长虹、TCL 、康佳、熊猫、海信、创维、赛格、牡丹; 而上海交大标准的支持方主要是广电系统, 如广电电子、广电信息等厂家
清华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众多风险投资和灵活的融资渠道,其标准
有更多的受众,室内移动中端技术比较成熟。
上海交大注重市场业务的细分,走“农村路线”“车载路线”照样
可以突破市场,固定电视广播技术相对具有优势。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暗战持续升级:
广电总局将国标实施缓慢的矛头对准了企业。称目前个别公司以推
广国标和数字电视设备为名向一些省市广电部门销售推广自称是部分符合国标的设备,这些设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一旦这些不符合国标的设备流入社会,将难以满足今后地面数字电视接受的要求。
就在广电总局的话音刚落, 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中心召开
会议称,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面数字电视芯片已推出,并且其他相关配套设备也已成熟,可满足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正式运营的要求。
一边明明说没有符合要求的设备,另一边却说芯片设备已经推出,
为什么? 双方分歧的焦点就是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以及如何理解国标上面。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从一开始就是妥协的产物,清华大学多载波标准和上海交大单载波标准相持不下时,在发改委和工程院主持下,最后采用了融合双方标准来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但是单载波标准和多
载波标准根本无法从技术上进行融合,硬要捏合在一起只能是增加设备成本。
正是由于国家标准存在“硬伤”,清华大学标准和上海交大标准的市场化企业都采用以各自标准为主体来生产制造设备,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按照其中一家企业的理解,国家标准中存在300多种传输方案,只要完成其中300种方案就完全可以满足传输要求,毫无疑问,这种设备自然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广电总局表示,对这种以部分符合标准的设备进行技术试验的行为
要严肃处理。但是,企业和各地方广电部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动作。日前有消息称,北京市已经开始拆除原来的欧标地面数字电视设备,准备采用的正是受到广电总局批评的企业的产品。
毫无疑问,地面数字电视市场正在成为包括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在内
各方的“角力”场。
清华交大数字电视融合标准遇冷:
经过多方长达5年的博弈,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终于落地,
并于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是两种调制机制的共存体,即将清华大学DMB-T 标准、上海交大ADTB-T 标准进行融合。交大的技
术将用于固定电视广播;而清华的技术更适用于市内设施的移动终端。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自出台之日就饱受非议。 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标准分别为多载波和单载波,很难真正进行技术融合,但受各方利益博弈影响,最终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的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工作组还是采用了融合的方案,这种融合方案出台时就受到市场质疑,这种融合只是将两种方案做到一个芯片上,使用者通过软件开关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标准方案,这种只会增加地面数字电视接受设备的成本。预计融合方案将增加5%-10%的设备成本,同时还将增加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三到四成。
由于要接受的地面数字电视融合标准,是一个技术实现困难、增加
产业成本的标准,让进行推广工作的国家广电总局很难顺利推进标准实施工作。并且由于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技术上难以融合,而主要标准解决方案提供商各自为战,才造成国标难以实施的局面, 而未来地面数字电视市场也将长期延续多种标准相互竞争的格局。
不过数字电视较麻烦的部分在于,目前正处模拟转数字的过渡期,还必须考虑电视机种类,本身就是可以收看数字电视,还是数字/模拟并存?或是单纯的旧款模拟电视再升级?各种制造或整合方式并未统一,所以才会有机顶盒(set top box;STB) 出现,利用旧有的模拟电视机,透过转换译码方式,让未能支持数字电视信号的旧电视,也能播放
数字电视节目内容。
七、关于发展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几点建议
思考:
(1)为什么我国在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都已采纳欧盟标准的情况下,还要自主研发地面数字传输标准?
(2)如何理解清华和交大的数字标准之争?
(3)你认为数字电视标准最为合理的标准化方案是什么样的?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小组有以下解释:
(1) 我国是电视产销世界第一大国,拥有4亿多台电视机,电视机的
年生产量达近5000万台。上世纪末,全球开始数字电视革命,这是我国发展产业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对我国能否自主发展数字电视产业的严峻考验。如果像韩国采用美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那样,每台电视机交专利费30美元,那么我国现有电视机的数字化换代就需向国外交纳高达120亿美元的专利费,我国的电视产业就将重蹈DVD 产业的覆辙。形成我国自主的基础性发明专利,基于这些基础性发明专利制定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这样,我国不仅不用向国外交专利费,还可以收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专利费。”
(2) 熟悉该产业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标准研究需要有企业合作并提供
资金支持。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身边聚集了长虹、TCL、海信、康佳等制造企业,而广电电子、广电信息等广电企业也纷纷“投营扎寨”。国家标准之争更像不同企业集团利益之争。竞争是残酷的,但竞争有助于我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竞争的存在是必要的。
(3) 虽然采用清华和交大两种技术标准的融合方案还存在一些技术隐
患,但我们认为数字电视标准最为合理的标准化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主流;符合中国实际情况,走自主创新路线;符合广大用户的需求;满足相关供应商的利益需求。 建议:
1.以国家推动三网融合为契机,增强发展合力,加快推广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国家标准,多策并举提高用户积极性。政府大力推动,打破行业技术壁垒; 技术标准明晰,进行产业联动; 加大资金投入。
2.企业间应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和机构重组,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自身的应得利益。在技术标准向产品的产业化转型
中,各个部门和企业应当积极推动,先舍小利而后赢大利。相关单位和企业应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快速推动标准的实施。规范和推动数字电视市场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促成数字电视市场的快速强大。
3.数字电视用户以及相关企业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以促进标准的及时更新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