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风景式园林

诗人的感觉画家的眼

——浅析英国风景式园林

建筑学101 卢正凯 214100123

摘要:欧洲的造园艺术,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是意大利引领潮流;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是法国引领潮流;从18世纪中叶起,英国风景式园林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本文从英国园林背景出发,探讨英国古典风景园林的发展,以及与中国自然山水园的比较。

关键词:英国风景园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

英国拥有十分富饶的园林资源,从16世纪起,各个时期的花园都有惊人的案例。长时期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加上以牧场为主的国土景观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英国园林的特色。

一、时代背景

欧洲文化就像中国民间的“百衲衣”一样,是多样的,丰富而整体的。不同气候,地形地貌以及种族形成了各国不同的文化特征。17世纪,正当欧洲大陆上唯理主义渗透到各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促成古典主义文化的时候,英国却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产生了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为18世纪英国造园艺术的改革准备了美学基础。

17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启蒙主义思想声势浩大,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切方面,包括作为宫廷文化的代表和专制主义的象征的古典主义园林。启蒙主义思想者,厌恶朝政的腐败,大多提倡重返自然,回到“高尚的原始人”的理想状态。因此,他们反对法国古典园林中一切不自然的东西,几何的布局、整形的树木、向上喷涌的水柱等。

早在15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就开始深入农业。经过宗教改革和政治改革,大批土地转到了新贵族和农业资产者手中,牧场和农庄一时大盛,城市市区只不过是他们的歇脚之地。当农业经济兴兴向荣,人们出于“重新发现自然”的目的而乐于闲住在牧场和农庄,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亲密,开始体会到自然的亲切和可爱了。这就为风景式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审美基础。

这个时期,有两种造园流派在影响英国,

一种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一种就是来自于中

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席卷整个欧洲的“重

新发现自然”的浪潮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对

英国的影响自17世纪晚期开始日渐减弱,而

中国博大精深的造园艺术自17世纪晚期开

始,就一直影响着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18世纪中叶的自然式风景园就从新贵族的牧场和农庄里发展起来了。这场造园艺术的革命声势浩大,半个世纪里就波及整个欧洲,打败了规则式园林长大千年的统治。

二、造园史略

16世纪,英国园艺家逐渐

摆脱了城墙和壕沟的束缚,追

求更为宽阔的园林空间,并尝

试将意大利和法国的园林风格

与英国传统造园相结合,在布局上主要模仿欧洲大陆的造园样式,并没与特别的创新。源于古罗马的雕刻艺术,从多铎王朝开始,繁盛了两个世纪,成为英国园林中最为主要的装饰元素。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虽然也受到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格的冲击,但由于英国还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国家,以致花园设计的案例受到陷阱技术和潮流的强烈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在园林的奢华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当逊色的,整体空间效果也比较平淡和朴素。由于英国的阴雨天气频繁,人们更多地追求花卉装饰,指望通过植物鲜艳明快的色彩来与阴郁的天气来抗衡,因此,绚丽的花卉成为除等装饰素材之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造园素材。

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时欧洲造园领域里的一场极为深刻的革命,开创了欧洲不规则造园的新时尚,而且对后世园林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英国园林经过不规则化阶段,产生了自然风景式园

林样式,并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自

然式、牧场式、绘画式和园艺式等各个发展阶

段,成为统帅欧洲造园艺术的新样式。

在不规则造园时期,范布勒和布里奇曼的

作品从风景画的角度来考虑园林造景,代表作

有“布伦海姆宫苑”等,在整体几何布局的框

架下开创了不规则造园手法,跑出了古典主义

园林划定的圈子,具有本质意义的观念革新,

为真正风景园林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在18世纪的造园家中,威廉·肯特被看成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开拓者。他以洛兰等画家的风景画为蓝本,创造出富有野趣的风景园林风格,并借助一些这里性的建筑形成园林文化氛围。1760年至1780年间活跃的造园家朗斯洛特·布朗,引导了英国庄园园林化的大发展,同时也促成了英国风景式造园的成熟。布朗极大影响了英国村庄景象,他的思想传遍了欧洲大陆,许多伟大的园林师或者爱好者追随着他的足迹。

与布朗同时代的钱伯斯反对布朗式园林中平淡的自然式牧场景观,提倡像中国园林那样将自然艺术加工,开创了“绘画式”园林风格,添加许多东方的建筑要素,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怪诞和奇特的极致。由于钱伯斯本人没有领悟到中国园林中的精髓,因此

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如邱园中建造的一系列小品建筑只是满足了英国人的猎奇心理,而最终导致世人的批驳和职责。商业化设计风气的盛行,导致了自然派和绘画派的之间的争论。雷普顿是继布朗之后18世纪最为著名的风景造园家,他强调实用美观相结合的造园思想,带有明显的折中主义观点和实用主义倾向。随着19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拓展和殖民地的扩大,各种奇花异草从从世界各地被带回英国,这种收集和研究植物的惯例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园林设计的发展,并使得英国植物的品种和数量成为世界之最。这个时期的园林中开始流行新建各种造型的温室,给英国人带来新的造园乐趣。这种陈列奇花异草和珍贵树木的园林成为19世纪英国造园的主要流派,被称为“风景式园艺派”风格。

1837年至1901年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全面发展。从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一场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园中以大量的植物花卉结合流畅的线性和有序的构图,营造出适宜的尺度和体量,园林的景色变得更加亲切宜人。这个时期的英国园林一方面延续了18世纪自然主义造园思想,另一方面也为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英国风景式园林与中国自然山水园之比较

对中国园林的赞美与憧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形成。尽管中国的自然山水园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同属于自然式园林,但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在外貌上,二者又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园林受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宗教及文人道德观和审美观的影响。对于

另一个名族,要真正领会其艺术的内涵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虽然当时英国有不少人热衷于追求中国园林的风格,却只能取其一些局部而已。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产生,却又来自中国造园的影响,但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英国本身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这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审美潮流。由此可以理解,同时自然式园林,英国风景式园林与中国自然山水园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与中国自然山水园,似乎都反映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种对自然的追求。但中国园林随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概括,体现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中国园林以追求意境为最高艺术追求,英国自然风景园以再现自然为主要特征。而当时,钱伯斯等人对中国造园的了解,大多局限于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对大型的皇家园林的布局手法,他们无从知道。所以,虽有来自中国造园的影响,但一般规模都很大的英国风景园有可能布置得像真正的郊野,却不能像中国庭院那样完全采用写意的手法。更糟糕的是,英国绘画式风景园里往往建筑物堆砌过多,拥挤杂沓,严重破坏了园林的自然性。这也与中国园林追求自然这一基本特点所不符的。

18世纪末,一些没落的先浪漫主义者,怀着封建贵族们的末世

情节,喜欢在绘画式风景园里假造一些荒坟、废墟、枯木等,表达对失去了的中世纪的怀恋,园中景象凄凄切切,这更与中国园林那种欢快的景象背道而驰。

四、总结

诗人麦森在侬罕园里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花园,那里有他一座胸像,上面刻着已收献给他的诗,头两句写出了1英国风景园林的精髓。这两句是:

“诗人的感觉画家的眼,我在这儿隐居逍遥悠闲„„”

诗人的感觉画家的眼

——浅析英国风景式园林

建筑学101 卢正凯 214100123

摘要:欧洲的造园艺术,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是意大利引领潮流;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是法国引领潮流;从18世纪中叶起,英国风景式园林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本文从英国园林背景出发,探讨英国古典风景园林的发展,以及与中国自然山水园的比较。

关键词:英国风景园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

英国拥有十分富饶的园林资源,从16世纪起,各个时期的花园都有惊人的案例。长时期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加上以牧场为主的国土景观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英国园林的特色。

一、时代背景

欧洲文化就像中国民间的“百衲衣”一样,是多样的,丰富而整体的。不同气候,地形地貌以及种族形成了各国不同的文化特征。17世纪,正当欧洲大陆上唯理主义渗透到各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促成古典主义文化的时候,英国却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产生了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为18世纪英国造园艺术的改革准备了美学基础。

17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启蒙主义思想声势浩大,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切方面,包括作为宫廷文化的代表和专制主义的象征的古典主义园林。启蒙主义思想者,厌恶朝政的腐败,大多提倡重返自然,回到“高尚的原始人”的理想状态。因此,他们反对法国古典园林中一切不自然的东西,几何的布局、整形的树木、向上喷涌的水柱等。

早在15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就开始深入农业。经过宗教改革和政治改革,大批土地转到了新贵族和农业资产者手中,牧场和农庄一时大盛,城市市区只不过是他们的歇脚之地。当农业经济兴兴向荣,人们出于“重新发现自然”的目的而乐于闲住在牧场和农庄,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亲密,开始体会到自然的亲切和可爱了。这就为风景式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审美基础。

这个时期,有两种造园流派在影响英国,

一种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一种就是来自于中

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席卷整个欧洲的“重

新发现自然”的浪潮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对

英国的影响自17世纪晚期开始日渐减弱,而

中国博大精深的造园艺术自17世纪晚期开

始,就一直影响着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18世纪中叶的自然式风景园就从新贵族的牧场和农庄里发展起来了。这场造园艺术的革命声势浩大,半个世纪里就波及整个欧洲,打败了规则式园林长大千年的统治。

二、造园史略

16世纪,英国园艺家逐渐

摆脱了城墙和壕沟的束缚,追

求更为宽阔的园林空间,并尝

试将意大利和法国的园林风格

与英国传统造园相结合,在布局上主要模仿欧洲大陆的造园样式,并没与特别的创新。源于古罗马的雕刻艺术,从多铎王朝开始,繁盛了两个世纪,成为英国园林中最为主要的装饰元素。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虽然也受到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格的冲击,但由于英国还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国家,以致花园设计的案例受到陷阱技术和潮流的强烈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在园林的奢华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当逊色的,整体空间效果也比较平淡和朴素。由于英国的阴雨天气频繁,人们更多地追求花卉装饰,指望通过植物鲜艳明快的色彩来与阴郁的天气来抗衡,因此,绚丽的花卉成为除等装饰素材之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造园素材。

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时欧洲造园领域里的一场极为深刻的革命,开创了欧洲不规则造园的新时尚,而且对后世园林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英国园林经过不规则化阶段,产生了自然风景式园

林样式,并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自

然式、牧场式、绘画式和园艺式等各个发展阶

段,成为统帅欧洲造园艺术的新样式。

在不规则造园时期,范布勒和布里奇曼的

作品从风景画的角度来考虑园林造景,代表作

有“布伦海姆宫苑”等,在整体几何布局的框

架下开创了不规则造园手法,跑出了古典主义

园林划定的圈子,具有本质意义的观念革新,

为真正风景园林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在18世纪的造园家中,威廉·肯特被看成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开拓者。他以洛兰等画家的风景画为蓝本,创造出富有野趣的风景园林风格,并借助一些这里性的建筑形成园林文化氛围。1760年至1780年间活跃的造园家朗斯洛特·布朗,引导了英国庄园园林化的大发展,同时也促成了英国风景式造园的成熟。布朗极大影响了英国村庄景象,他的思想传遍了欧洲大陆,许多伟大的园林师或者爱好者追随着他的足迹。

与布朗同时代的钱伯斯反对布朗式园林中平淡的自然式牧场景观,提倡像中国园林那样将自然艺术加工,开创了“绘画式”园林风格,添加许多东方的建筑要素,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怪诞和奇特的极致。由于钱伯斯本人没有领悟到中国园林中的精髓,因此

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如邱园中建造的一系列小品建筑只是满足了英国人的猎奇心理,而最终导致世人的批驳和职责。商业化设计风气的盛行,导致了自然派和绘画派的之间的争论。雷普顿是继布朗之后18世纪最为著名的风景造园家,他强调实用美观相结合的造园思想,带有明显的折中主义观点和实用主义倾向。随着19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拓展和殖民地的扩大,各种奇花异草从从世界各地被带回英国,这种收集和研究植物的惯例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园林设计的发展,并使得英国植物的品种和数量成为世界之最。这个时期的园林中开始流行新建各种造型的温室,给英国人带来新的造园乐趣。这种陈列奇花异草和珍贵树木的园林成为19世纪英国造园的主要流派,被称为“风景式园艺派”风格。

1837年至1901年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全面发展。从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一场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园中以大量的植物花卉结合流畅的线性和有序的构图,营造出适宜的尺度和体量,园林的景色变得更加亲切宜人。这个时期的英国园林一方面延续了18世纪自然主义造园思想,另一方面也为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英国风景式园林与中国自然山水园之比较

对中国园林的赞美与憧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形成。尽管中国的自然山水园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同属于自然式园林,但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在外貌上,二者又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园林受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宗教及文人道德观和审美观的影响。对于

另一个名族,要真正领会其艺术的内涵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虽然当时英国有不少人热衷于追求中国园林的风格,却只能取其一些局部而已。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产生,却又来自中国造园的影响,但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英国本身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这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审美潮流。由此可以理解,同时自然式园林,英国风景式园林与中国自然山水园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与中国自然山水园,似乎都反映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种对自然的追求。但中国园林随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概括,体现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中国园林以追求意境为最高艺术追求,英国自然风景园以再现自然为主要特征。而当时,钱伯斯等人对中国造园的了解,大多局限于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对大型的皇家园林的布局手法,他们无从知道。所以,虽有来自中国造园的影响,但一般规模都很大的英国风景园有可能布置得像真正的郊野,却不能像中国庭院那样完全采用写意的手法。更糟糕的是,英国绘画式风景园里往往建筑物堆砌过多,拥挤杂沓,严重破坏了园林的自然性。这也与中国园林追求自然这一基本特点所不符的。

18世纪末,一些没落的先浪漫主义者,怀着封建贵族们的末世

情节,喜欢在绘画式风景园里假造一些荒坟、废墟、枯木等,表达对失去了的中世纪的怀恋,园中景象凄凄切切,这更与中国园林那种欢快的景象背道而驰。

四、总结

诗人麦森在侬罕园里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花园,那里有他一座胸像,上面刻着已收献给他的诗,头两句写出了1英国风景园林的精髓。这两句是:

“诗人的感觉画家的眼,我在这儿隐居逍遥悠闲„„”


相关文章

  •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赏析(配图)
  •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英国自然风景园指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英国本土丘陵起伏 ...查看


  • 德国的自然风景园_上_
  • 35・中国园林13卷(5)1997・ 德国的自然风景园(上)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100083) [作者简介]1983年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1986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1995年获德国卡塞尔大学城市与景观系博士,现为北京 ...查看


  • 园林史复习资料
  • 1.适合出名词解释的有: 1.洛可可风格:洛可可含有螺壳的意思,指在造型艺术中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 复装饰的风格.追求轻巧纤丽.艳丽柔媚.变化生动的形式. 2.城市公园:城市公共园林的简称,指城市中为公共服务的园林.包括由政府 出资兴建或由私 ...查看


  • [2014[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平时作业
  • 2014<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平时作业 1.怎样体现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答: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体,然而植物又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再配以山 ...查看


  • 中外园林史试卷(A)答案
  •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15分) 1.枯山水 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 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查看


  • 04-西方园林艺术历史简介之二
  •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大部分为平原,地形起伏较少,少量丘陵.盆地及高原. •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温和.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土壤肥沃,适宜植物种植生长,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一,农业和园艺事业始终兴 ...查看


  • 园林史试题答案
  • 一.填空 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1898年发表的 <明日之田园城市> 论著 中首先提出的. 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 迹之一. 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 ...查看


  • 国外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作品集锦二(组图)
  • 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是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师.艺术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是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 ...查看


  • 近代景观史笔记
  • 第一部分景观史概论 一学科的发展概况1.学科的诞生 1858年奥姆斯特德首先提出景观学一词1899年美国成立景观建筑师协会(ASLA)1900年美国哈佛大学开始了第一个景观学专业 2.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概况建国后王菊洲作为我国园林 第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