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证明题[绝对经典]

几何证明

1. 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在直线AC 的同侧作∆ABE 和∆BCF ,连接AF ,CE .取AF 、CE 的中点M 、N ,连接BM ,BN , MN .

B N 是(1)若∆ABE 和∆F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BE =∠FBC =900(如图1) ,则∆M

B N (2)在∆ABE 和∆BCF 中,若BA =BE , BC =BF , 且∠ABE =∠FBC =α,(如图2) ,则∆M

是 三角形,且∠MBN = .

(3)若将(2)中的∆ABE 绕点B 旋转一定角度,(如同3)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给出你的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正确的结论并给出证明.

C (如图3)

B

(如图2)

(如图1)

2. 如图,将一三角板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Q . 探究: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

(1)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P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猜想;

(2)当点Q 在边CD 上时,设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点P 在线段AC 上滑动时,△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 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位置. 并求出相应的x 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

D A

P

C B

C

3.(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B =CB ,∠ABC =60︒,∠ADC =120︒,请你猜想线段DA 、D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60︒,若点P 为四边形ABCD 内一点,且∠APD =120︒,请你猜想线段PA 、PD 、P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1

4. (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9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 =

图2

1

∠BAD . 求证:EF =BE +FD ;

2

A

B

E

C

图1 图2 图3

(2) 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 =

1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2

1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2

(3) 如图25-3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ADC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 延长线上的点,且∠EAF =

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5. 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

∠BAD =∠CAE =90︒,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

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

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 在第一象限内,E 是边O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AEF = 90︒,使EF 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BF 于点F ,设C (m ,n ).

(1)若m = n 时,如图,求证:EF = AE ;

(2)若m ≠n 时,如图,试问边OB 上是否还存在点E ,使得EF = AE ?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m = tn (t >1)时,试探究点E 在边OB 的何处时,使得EF =(t + 1)AE 成立?并求出点E 的坐标.

7. 如图1,已知∠ABC =90°,△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P 为射线BC 上任意一点(点P 与点B 不重合),连结AP ,将线段A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 ,连结QE 并延长交射线BC 于点F .

(1)如图2,当BP =BA 时,∠EBF = °,猜想∠QFC = °;

(2)如图1,当点P 为射线BC 上任意一点时,猜想∠QFC 的度数,并加以证明;(3)已

知线段AB =2,设BP =x ,点Q 到射线BC 的距离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8. 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已知AD =AB =3,BC =4,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作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A 向点A 作匀速运动.过Q 点垂直于AD 的射线交AC 于点M ,交BC 于点N .P 、Q 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 点运动到A 点,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NC ,MC 的长(用t 的代数式表示) ; (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 构成平行四边形?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 恰好将△ABC 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探究:t 为何值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B

F 图1

A

P B

F P

图2

Q

A

Q

1、解:(1)等腰直角 (2)等腰

α

(3)结论仍然成立 证明: 在∆ABF 和∆EBC 中,

⎧BA =BE

⎨∠ABF =∠EBC

⎪BF =BC ⎩

∴△ABF ≌△EBC. ∴AF=CE. ∠AFB=∠ECB ∵M,N 分别是AF 、CE 的中点, ∴FM=CN. ∴△MFB ≌△NCB.

∴BM=BN. ∠MBF=∠NBC

∴∠MBN=∠MBF+∠FBN=∠FBN+∠NBC=∠FBC= 2、解:(1) PQ =PB

B

(如图3)

C

过P 点作MN ∥BC 分别交AB 、DC 于点M 、N 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 ∴AM =PM 又∵AB =MN ∴MB=PN ∵∠BPQ =900

∴∠BPM +∠NPQ =900 又∵∠MBP +∠BPM =900 ∴∠MBP = ∠N PQ ∴Rt △MBP ≌Rt △NPQ, ∴PB =PQ

(2)∵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 AP =x ∴ AM =

2

x 2

B M A

P

N C D

∴CQ=CD -2NQ =1-2x 又∵S △PBC =

11122BC ·BM =·1·(1-x )= -x 22242

S △PCQ =

112CQ ·PN =(1-2x ) ·(1-x ) 222

1132

=x 2-x +

224

12

∴S 四边形PBCQ =x 2-2x +1 . (0≤x ≤)

22

(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① 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点Q 与点D 重合, PQ=QC ,此时,x=0.

② 当点Q 在DC 的延长线上,且CP=CQ时, 有:QN=AM=PM=

2

x ,CP =2-x , 2

A D

CN =

22CP =1-x 22

M B

P

N C

22

CQ=QN -CN =x -(1-x )

22

Q

=2x -1 ∴ 当

2-x =2x -1时 ,x =1

3、解:(1)如图1,延长CD 至E ,使DE =DA .

可证明∆EAD 是等边三角形. 联结AC ,可证明∆BAD ≌∆CAE . 故AD +CD =DE +CD =CE =BD .

图1

图2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外侧作正三角形A B 'D ,

可证明∆A B 'C ≌∆ADB ,得B 'C =DB . ∵ 四边形A B 'DP 符合(1)中条件, ∴ B 'P =AP +PD . 联结B 'C ,

ⅰ)若满足题中条件的点P 在B 'C 上, 则B 'C =P B '+PC . ∴ B 'C =AP +PD +PC .

∴ BD =PA +PD +PC . ⅱ)若满足题中条件的点P 不在B 'C 上, ∵ B 'C

∴ BD

∵∠ABG =∠ABC=∠D =90°, AB=AD , ∴△ABG ≌△ADF .

∴AG =AF, ∠1=∠2.

1

∴∠1+∠3=∠2+∠3=∠EAF= ∠BAD .

2

∴∠GAE=∠EAF . 又AE =AE ,

∴△AEG ≌△AEF .

∴EG =EF . ∵EG=BE+BG.

∴EF= BE+FD

(2) (1)中的结论EF= BE+FD 仍然成立.

(3)结论EF=BE+FD 不成立,应当是EF=BE -FD . 证明:在BE 上截取BG ,使BG=DF,连接AG . ∵∠B+∠ADC =180°, ∠ADF+∠ADC =180°, ∴∠B =∠ADF . ∵AB =AD ,

∴△ABG ≌△ADF .

∴∠BAG =∠DAF,AG =AF . ∴∠BAG+∠EAD =∠DAF+∠EAD

1

=∠EAF = ∠BAD .

2

∴∠GAE=∠EAF . ∵AE =AE ,

∴△AEG ≌△AEF . ∴EG =EF

∵EG=BE-BG ∴EF=BE -FD .

5、答案:解:(1)AM ⊥DE ,AM =

1

DE 2

(2)结论仍然成立。

证明:如图,延长CA 至F ,使FA=AC,FA 交DE 于点P ,并连结BF .

DA ⊥BA , EA ⊥AF , ∴∠BAF =90︒+∠DAF =∠EAD . 在∆FAB 与∆EAD 中:

⎧FA =AE ⎪

⎨∠BAF =∠EAD ⎪BA =DA ⎩

∆FAB ≅∆EAD (SAS) .

∴BF=DE, ∠F =∠AEN .

∴∠FPD +∠F =∠APE +∠AEN =90.

∴FB ⊥DE .

又CA=AF, CM=MB,∴AM // FB 且AM=

1FB 2

∴AM ⊥DE , AM=

1

DE . 2

6、答案:(1)由题意得m = n 时,AOBC 是正方形.

如图,在OA 上取点C ,使AG = BE ,则OG = OE . ∴ ∠EGO = 45︒,从而 ∠AGE = 135︒.

由BF 是外角平分线,得 ∠EBF = 135︒,∴ ∠AGE =∠EBF . ∵ ∠AEF = 90︒,∴ ∠FEB +∠AEO = 90︒. 在Rt △AEO 中,∵ ∠EAO +∠AEO = 90︒, ∴ ∠EAO =∠FEB ,∴ △AGE ≌△EBF ,EF = AE .

(2)假设存在点E ,使EF = AE .设E (a ,0).作FH ⊥x 轴于H ,如图.由(1)知∠EAO =∠FEH ,于是Rt △AOE ≌Rt △EHF . ∴ FH = OE ,EH = OA .

∴ 点F 的纵坐标为a ,即 FH = a .

由BF 是外角平分线,知∠FBH = 45︒,∴ BH = FH = a . 又由C (m ,n )有OB = m ,∴ BE = OB -OE = m -a , ∴ EH = m -a + a = m .

又EH = OA = n , ∴ m = n ,这与已知m ≠n 相矛盾. 因此在边OB 上不存在点E ,使EF = AE 成立.

(3)如(2)图,设E (a ,0),FH = h ,则EH = OH -OE = h + m -a . 由 ∠AEF = 90︒,∠EAO =∠FEH ,得 △AOE ∽△EHF , ∴ EF =(t + 1)AE 等价于 FH =(t + 1)OE ,即h =(t + 1)a

AO OE n a

==, ,即EH FH h +m -a h

2

am -a 2a (m -a )

=整理得 nh = ah + am -a ,∴ h =.

n -a n -a

把h =(t + 1)a 代入得

a (m -a )

=(t +1) a ,

n -a

即 m -a =(t + 1)(n -a ).

而 m = tn ,因此 tn -a =(t + 1)(n -a ). 化简得 ta = n ,解得a =∵ t >1, ∴

n . t

n

<n <m ,故E 在OB 边上. t

n n

∴当E 在OB 边上且离原点距离为处时满足条件,此时E (,0).

t t

7、答案:(1)∠EBF = . ∠QFC (2)∠QFC =60° 不妨设BP , 如图1所示

∵∠BAP=∠BAE+∠EAP=60°+∠EAP

∠EAQ=∠QAP+∠EAP=60°+∠EAP ∴∠BAP=∠EAQ .

在△ABP 和△AEQ 中 AB=AE,∠BAP=∠EAQ , AP=AQ ∴△ABP ≌△AEQ (SAS ) ∴∠AEQ=∠ABP=90°

∴∠BEF =180︒-∠AEQ -∠AEB =180︒-90︒-60︒=30︒ ∴∠QFC =∠EBF +∠BEF =30︒+30︒=60°

(事实上当BP 时,如图2情形,不失一般性结论仍然成立,不分类讨论不

扣分)

(3)在图1中,过点F 作FG ⊥BE 于点G

∵△ABE 是等边三角形 ∴BE=AB=23,由(1)得∠EBF =30°

BE BG

= ∴BF==2 ∴EF =2 2cos30︒

∵△ABP ≌△AEQ ∴QE=BP=x ∴QF =QE +EF

在Rt △BGF 中,BG =

过点Q 作QH ⊥BC ,垂足为H

在Rt △QHF

中,y =QH =sin 60︒QF =

x +

2) (x >0)

y =

即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8、答案:解:(1)在直角梯形ABCD 中,

x 2.

∵QN ⊥AD ,∠ABC =90°,∴四边形ABNQ 是矩形。

∵QD=t,AD=3,∴BN=AQ=3-t,∴NC=BC-BN=4-(3- t)= t+1。 ∵AB =3,BC =4,∠ABC =90°,∴AC=5。 ∵QN ⊥AD ,∠ABC =90°,∴MN ∥AB ,∴即

CM CN =, AC BC

CM t +15t +5

=,∴MC =. 544

(2)当QD=CP时,四边形PCDQ 构成平行四边形。 ∴当t=4-t,即t=2时,四边形PCDQ 构成平行四边形。 (3)∵MN ∥AB ,

∴△MNC ∽△ABC ,要使射线QN 将△ABC 的面积平分,

则△MNC 与△ABC 的面积比为1:2,即相似比为

1

CN t +1=

=,即,∴

t=1. ∴

CN=

BC 4MC=

,∴CN+MC=,∵△ABC 的周长的一

半=

3+4+5=6≠,∴不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 恰好将△ABC 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 22

(4)分3种情况:

①如图,当PM=MC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则PN=NC,即3-t-t=t+1, ∴t =

22

,即t =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33

②如图,当CM=PC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5t +5

=4-t , 4

∴t =11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9

③如图,当PM=PC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PC=4-t ,NC=t+1,

∴PN=2t-3, 又∵MN AB 3==, NC BC 4

3(t +1)∴MN=, 4

由勾股定理可得[3(t +1)222]+(2t-3)=(4-t ), 4

即当t=

103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57

9、答案:(1)①BD=CE;

②AM=AN,∠MAN=∠BAC 理由如下:

∵在图①中,DE//BC,AB=AC

∴AD=AE.

⎧AB =AC , ⎪在△ABD 与△ACE 中⎨∠BAD =∠CAE , ∴△ABD ≌△ACE. ∴BD=CE,∠ACE=∠ABD. 在△DAM 与

⎪AD =AE ⎩

△EAN 中,

∵DM=11BD ,EN=CE ,BD=CE,∴DM=EN,∵∠AEN=∠ACE+∠CAE ,∠ADM=∠ABD+∠BAD ,∴22

∠AEN=∠ADM.

又∵AE=AD,∴△ADM ≌△AEN. ∴AM=AN,∠DAM=∠EAN. ∴∠MAN=∠DAE=∠BAC. ∴AM=AN,∠MAN=∠BAC.

(2)AM=k AN ,∠MAN=∠BAC.

- 11 -

几何证明

1. 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在直线AC 的同侧作∆ABE 和∆BCF ,连接AF ,CE .取AF 、CE 的中点M 、N ,连接BM ,BN , MN .

B N 是(1)若∆ABE 和∆F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BE =∠FBC =900(如图1) ,则∆M

B N (2)在∆ABE 和∆BCF 中,若BA =BE , BC =BF , 且∠ABE =∠FBC =α,(如图2) ,则∆M

是 三角形,且∠MBN = .

(3)若将(2)中的∆ABE 绕点B 旋转一定角度,(如同3)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给出你的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正确的结论并给出证明.

C (如图3)

B

(如图2)

(如图1)

2. 如图,将一三角板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Q . 探究: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

(1)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P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猜想;

(2)当点Q 在边CD 上时,设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点P 在线段AC 上滑动时,△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 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位置. 并求出相应的x 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

D A

P

C B

C

3.(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B =CB ,∠ABC =60︒,∠ADC =120︒,请你猜想线段DA 、D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60︒,若点P 为四边形ABCD 内一点,且∠APD =120︒,请你猜想线段PA 、PD 、P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1

4. (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9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 =

图2

1

∠BAD . 求证:EF =BE +FD ;

2

A

B

E

C

图1 图2 图3

(2) 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 =

1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2

1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2

(3) 如图25-3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ADC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 延长线上的点,且∠EAF =

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5. 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

∠BAD =∠CAE =90︒,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

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

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 在第一象限内,E 是边O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AEF = 90︒,使EF 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BF 于点F ,设C (m ,n ).

(1)若m = n 时,如图,求证:EF = AE ;

(2)若m ≠n 时,如图,试问边OB 上是否还存在点E ,使得EF = AE ?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m = tn (t >1)时,试探究点E 在边OB 的何处时,使得EF =(t + 1)AE 成立?并求出点E 的坐标.

7. 如图1,已知∠ABC =90°,△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P 为射线BC 上任意一点(点P 与点B 不重合),连结AP ,将线段A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 ,连结QE 并延长交射线BC 于点F .

(1)如图2,当BP =BA 时,∠EBF = °,猜想∠QFC = °;

(2)如图1,当点P 为射线BC 上任意一点时,猜想∠QFC 的度数,并加以证明;(3)已

知线段AB =2,设BP =x ,点Q 到射线BC 的距离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8. 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已知AD =AB =3,BC =4,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作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A 向点A 作匀速运动.过Q 点垂直于AD 的射线交AC 于点M ,交BC 于点N .P 、Q 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 点运动到A 点,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NC ,MC 的长(用t 的代数式表示) ; (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 构成平行四边形?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 恰好将△ABC 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探究:t 为何值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B

F 图1

A

P B

F P

图2

Q

A

Q

1、解:(1)等腰直角 (2)等腰

α

(3)结论仍然成立 证明: 在∆ABF 和∆EBC 中,

⎧BA =BE

⎨∠ABF =∠EBC

⎪BF =BC ⎩

∴△ABF ≌△EBC. ∴AF=CE. ∠AFB=∠ECB ∵M,N 分别是AF 、CE 的中点, ∴FM=CN. ∴△MFB ≌△NCB.

∴BM=BN. ∠MBF=∠NBC

∴∠MBN=∠MBF+∠FBN=∠FBN+∠NBC=∠FBC= 2、解:(1) PQ =PB

B

(如图3)

C

过P 点作MN ∥BC 分别交AB 、DC 于点M 、N 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 ∴AM =PM 又∵AB =MN ∴MB=PN ∵∠BPQ =900

∴∠BPM +∠NPQ =900 又∵∠MBP +∠BPM =900 ∴∠MBP = ∠N PQ ∴Rt △MBP ≌Rt △NPQ, ∴PB =PQ

(2)∵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 AP =x ∴ AM =

2

x 2

B M A

P

N C D

∴CQ=CD -2NQ =1-2x 又∵S △PBC =

11122BC ·BM =·1·(1-x )= -x 22242

S △PCQ =

112CQ ·PN =(1-2x ) ·(1-x ) 222

1132

=x 2-x +

224

12

∴S 四边形PBCQ =x 2-2x +1 . (0≤x ≤)

22

(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① 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点Q 与点D 重合, PQ=QC ,此时,x=0.

② 当点Q 在DC 的延长线上,且CP=CQ时, 有:QN=AM=PM=

2

x ,CP =2-x , 2

A D

CN =

22CP =1-x 22

M B

P

N C

22

CQ=QN -CN =x -(1-x )

22

Q

=2x -1 ∴ 当

2-x =2x -1时 ,x =1

3、解:(1)如图1,延长CD 至E ,使DE =DA .

可证明∆EAD 是等边三角形. 联结AC ,可证明∆BAD ≌∆CAE . 故AD +CD =DE +CD =CE =BD .

图1

图2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外侧作正三角形A B 'D ,

可证明∆A B 'C ≌∆ADB ,得B 'C =DB . ∵ 四边形A B 'DP 符合(1)中条件, ∴ B 'P =AP +PD . 联结B 'C ,

ⅰ)若满足题中条件的点P 在B 'C 上, 则B 'C =P B '+PC . ∴ B 'C =AP +PD +PC .

∴ BD =PA +PD +PC . ⅱ)若满足题中条件的点P 不在B 'C 上, ∵ B 'C

∴ BD

∵∠ABG =∠ABC=∠D =90°, AB=AD , ∴△ABG ≌△ADF .

∴AG =AF, ∠1=∠2.

1

∴∠1+∠3=∠2+∠3=∠EAF= ∠BAD .

2

∴∠GAE=∠EAF . 又AE =AE ,

∴△AEG ≌△AEF .

∴EG =EF . ∵EG=BE+BG.

∴EF= BE+FD

(2) (1)中的结论EF= BE+FD 仍然成立.

(3)结论EF=BE+FD 不成立,应当是EF=BE -FD . 证明:在BE 上截取BG ,使BG=DF,连接AG . ∵∠B+∠ADC =180°, ∠ADF+∠ADC =180°, ∴∠B =∠ADF . ∵AB =AD ,

∴△ABG ≌△ADF .

∴∠BAG =∠DAF,AG =AF . ∴∠BAG+∠EAD =∠DAF+∠EAD

1

=∠EAF = ∠BAD .

2

∴∠GAE=∠EAF . ∵AE =AE ,

∴△AEG ≌△AEF . ∴EG =EF

∵EG=BE-BG ∴EF=BE -FD .

5、答案:解:(1)AM ⊥DE ,AM =

1

DE 2

(2)结论仍然成立。

证明:如图,延长CA 至F ,使FA=AC,FA 交DE 于点P ,并连结BF .

DA ⊥BA , EA ⊥AF , ∴∠BAF =90︒+∠DAF =∠EAD . 在∆FAB 与∆EAD 中:

⎧FA =AE ⎪

⎨∠BAF =∠EAD ⎪BA =DA ⎩

∆FAB ≅∆EAD (SAS) .

∴BF=DE, ∠F =∠AEN .

∴∠FPD +∠F =∠APE +∠AEN =90.

∴FB ⊥DE .

又CA=AF, CM=MB,∴AM // FB 且AM=

1FB 2

∴AM ⊥DE , AM=

1

DE . 2

6、答案:(1)由题意得m = n 时,AOBC 是正方形.

如图,在OA 上取点C ,使AG = BE ,则OG = OE . ∴ ∠EGO = 45︒,从而 ∠AGE = 135︒.

由BF 是外角平分线,得 ∠EBF = 135︒,∴ ∠AGE =∠EBF . ∵ ∠AEF = 90︒,∴ ∠FEB +∠AEO = 90︒. 在Rt △AEO 中,∵ ∠EAO +∠AEO = 90︒, ∴ ∠EAO =∠FEB ,∴ △AGE ≌△EBF ,EF = AE .

(2)假设存在点E ,使EF = AE .设E (a ,0).作FH ⊥x 轴于H ,如图.由(1)知∠EAO =∠FEH ,于是Rt △AOE ≌Rt △EHF . ∴ FH = OE ,EH = OA .

∴ 点F 的纵坐标为a ,即 FH = a .

由BF 是外角平分线,知∠FBH = 45︒,∴ BH = FH = a . 又由C (m ,n )有OB = m ,∴ BE = OB -OE = m -a , ∴ EH = m -a + a = m .

又EH = OA = n , ∴ m = n ,这与已知m ≠n 相矛盾. 因此在边OB 上不存在点E ,使EF = AE 成立.

(3)如(2)图,设E (a ,0),FH = h ,则EH = OH -OE = h + m -a . 由 ∠AEF = 90︒,∠EAO =∠FEH ,得 △AOE ∽△EHF , ∴ EF =(t + 1)AE 等价于 FH =(t + 1)OE ,即h =(t + 1)a

AO OE n a

==, ,即EH FH h +m -a h

2

am -a 2a (m -a )

=整理得 nh = ah + am -a ,∴ h =.

n -a n -a

把h =(t + 1)a 代入得

a (m -a )

=(t +1) a ,

n -a

即 m -a =(t + 1)(n -a ).

而 m = tn ,因此 tn -a =(t + 1)(n -a ). 化简得 ta = n ,解得a =∵ t >1, ∴

n . t

n

<n <m ,故E 在OB 边上. t

n n

∴当E 在OB 边上且离原点距离为处时满足条件,此时E (,0).

t t

7、答案:(1)∠EBF = . ∠QFC (2)∠QFC =60° 不妨设BP , 如图1所示

∵∠BAP=∠BAE+∠EAP=60°+∠EAP

∠EAQ=∠QAP+∠EAP=60°+∠EAP ∴∠BAP=∠EAQ .

在△ABP 和△AEQ 中 AB=AE,∠BAP=∠EAQ , AP=AQ ∴△ABP ≌△AEQ (SAS ) ∴∠AEQ=∠ABP=90°

∴∠BEF =180︒-∠AEQ -∠AEB =180︒-90︒-60︒=30︒ ∴∠QFC =∠EBF +∠BEF =30︒+30︒=60°

(事实上当BP 时,如图2情形,不失一般性结论仍然成立,不分类讨论不

扣分)

(3)在图1中,过点F 作FG ⊥BE 于点G

∵△ABE 是等边三角形 ∴BE=AB=23,由(1)得∠EBF =30°

BE BG

= ∴BF==2 ∴EF =2 2cos30︒

∵△ABP ≌△AEQ ∴QE=BP=x ∴QF =QE +EF

在Rt △BGF 中,BG =

过点Q 作QH ⊥BC ,垂足为H

在Rt △QHF

中,y =QH =sin 60︒QF =

x +

2) (x >0)

y =

即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8、答案:解:(1)在直角梯形ABCD 中,

x 2.

∵QN ⊥AD ,∠ABC =90°,∴四边形ABNQ 是矩形。

∵QD=t,AD=3,∴BN=AQ=3-t,∴NC=BC-BN=4-(3- t)= t+1。 ∵AB =3,BC =4,∠ABC =90°,∴AC=5。 ∵QN ⊥AD ,∠ABC =90°,∴MN ∥AB ,∴即

CM CN =, AC BC

CM t +15t +5

=,∴MC =. 544

(2)当QD=CP时,四边形PCDQ 构成平行四边形。 ∴当t=4-t,即t=2时,四边形PCDQ 构成平行四边形。 (3)∵MN ∥AB ,

∴△MNC ∽△ABC ,要使射线QN 将△ABC 的面积平分,

则△MNC 与△ABC 的面积比为1:2,即相似比为

1

CN t +1=

=,即,∴

t=1. ∴

CN=

BC 4MC=

,∴CN+MC=,∵△ABC 的周长的一

半=

3+4+5=6≠,∴不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 恰好将△ABC 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 22

(4)分3种情况:

①如图,当PM=MC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则PN=NC,即3-t-t=t+1, ∴t =

22

,即t =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33

②如图,当CM=PC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5t +5

=4-t , 4

∴t =11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9

③如图,当PM=PC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PC=4-t ,NC=t+1,

∴PN=2t-3, 又∵MN AB 3==, NC BC 4

3(t +1)∴MN=, 4

由勾股定理可得[3(t +1)222]+(2t-3)=(4-t ), 4

即当t=

103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57

9、答案:(1)①BD=CE;

②AM=AN,∠MAN=∠BAC 理由如下:

∵在图①中,DE//BC,AB=AC

∴AD=AE.

⎧AB =AC , ⎪在△ABD 与△ACE 中⎨∠BAD =∠CAE , ∴△ABD ≌△ACE. ∴BD=CE,∠ACE=∠ABD. 在△DAM 与

⎪AD =AE ⎩

△EAN 中,

∵DM=11BD ,EN=CE ,BD=CE,∴DM=EN,∵∠AEN=∠ACE+∠CAE ,∠ADM=∠ABD+∠BAD ,∴22

∠AEN=∠ADM.

又∵AE=AD,∴△ADM ≌△AEN. ∴AM=AN,∠DAM=∠EAN. ∴∠MAN=∠DAE=∠BAC. ∴AM=AN,∠MAN=∠BAC.

(2)AM=k AN ,∠MAN=∠BAC.

- 11 -


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丨圆的辅助线经典做法汇总 掌握套路做几何终结者
  • 不拼搏不成活 2017-02-21 10:34 撰文老师简介:王雪红老师,现任沪江网校初中数学老师,曾在上海知名教育机构任职多年,熟悉全国多版本的数学.授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风趣幽默: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提升解题能力上经验丰富:重视学生解题 ...查看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经典版本]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 .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 ...查看


  • 贯穿高中不等式证明方法的妙题
  • 2一oo-8if-8,qq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I教育艺术 贯穿高中不等式证明方法的妙题 河北承德笫一中学刘艳 [摘要]不等式的证明历来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不等式证明的常用基本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出此 ...查看


  •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 初中几何证明题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 如下图做GH ⊥AB, 连接EO .由于GOFE 四点共圆,所以∠ ...查看


  • 人教A版选修4-5"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教学设计
  • 一.课前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选修4-5第一讲中"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第一课时,该选修模块的特点是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探究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 ...查看


  •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1. 沈括(宋)----地球磁偏角 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查看


  • 我市今年秋季己经实施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
  • 我市今年秋季己经实施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收获,同时也遇刭不少困难.其中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后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下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与同行交流. 在数学教学衔接研讨活动中,部分高中老师对初中课 ...查看


  • 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
  •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的特色 我们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湘教版)的主要特色如下: 一. 改革平面几何的讲授体系 平面几何历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相当多的初中生感到平面 几何难学. ...查看


  •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专题
  • 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专题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