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MOVIELITERATURE

新锐视点

微电影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房

栋(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

要]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web3.0时代的“微电影”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其提高观影总人次、为更多草根新人创造机会以及》《66号公路》为代表的微电影发展将灵活的广告植入等功能都将对时代电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老男孩

具有品牌化的趋势。

[关键词]微电影;草根娱乐;品牌化

从人类原始祖先学会运用木棍来计算食物的多少,用草绳与同类进行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交流,到石洞中以粗犷的线条作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到进入文明时期,竹简书籍的出现,人类一直在寻找着与同类、与外界的沟通方式。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达自我,交流的历史。

20世纪,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大众传媒的崛起,改变了传统印刷术在人类历史几千年的传播、交流作用。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的发展,都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生动、形象的新形式。就大众传播的形式来看,我们主要借助于电影以及电视,而两种交流方式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从发展程度来说,发展历史早的电影,拥有更加成熟的技巧,而且在许多技巧成熟的同时,叙事艺术也历久弥新;而电视的发展一直依靠着电影的讲述故事的方式,即使电视的门类多于电影,但是不可否认,电视一直无法真正地突破电影的内在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今电视节目充斥着生活伦理节目,依据传播学的知识,受众决定节目的存在,人们对别人生活的隐私窥视,促成了此类节目的存在。全国电视台极尽能事,开办生活伦理节目,赚取观众的眼泪与口水,请问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电影或者电视一直在一方面担当着剧中人物的“针孔摄像头”(虽然“针孔摄像头”不怎么恰当,但是,在某一程度上,确是殊途同归的)的作用。现在的媒体工作者不置可否地需要承认一点,那就是电影从一开始就拥有这种作用。

第二,抛开“窥视”不说,为什么人们会对电影拥有极高的兴趣而对单纯的新闻或者大多数平铺直叙的节目不感兴趣呢?那是因为一般的电视节目缺少矛盾冲突,而电影恰恰拥有这个最宝贵的特点,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都拥有这个简单而不可缺少的故事基础,需要说明的一点,商业电影大多以典型的矛盾冲突为主,讲求欲望动力与反动力的外表化的矛盾冲突;而艺术电影则大多重视心理的矛盾,而非让所有的矛盾集中地展现,这是电影如同绘画、雕塑等很多艺术门类一样成为独立艺术的一种内在的特质。

第三,电影与电视的传播方式的区别。众所周知,电影的资金回收主要依靠票房、版权拍卖以及公映后所衍生的副产品。以张艺谋的《英雄》为例,此片在国内以及国

,《英雄》外的票房收入达13.5亿元人民币。值得称道的是

——版权拍卖,当年此片的版权发售变也开创了一个先例—

成了一个竞拍现场,这是中国电影界的先例,而且确实也

取得比预期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个人很佩服张艺谋,《英雄》发行了许多玩具和纪念品,而且是有的商业头脑

意识的商业行为。而电视主要依靠收视率,所以电视工作者想要在这个大千世界来满足口味愈来愈多样化的观众,可谓煞费苦心。总的来说观众愿意看的电视节目,很有可能不是广电总局希望看到的,所以,一个电视工作者更像

。这就难免使是一个夹在受众和广电总局之间的“和事老”

”“小三问题”“娱乐八卦”等电视节目充斥着“婆媳战争

许多人所厌恶而又喜闻乐见的选题了,这就像很多人喜欢看别人家失火一样,虽然不耻但是并没有危及自己。

说了很多电影和电视之间的区别,好像看似和如今流行的微电影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因为微电影在很多方面是综合了电影和电视的特点的。下面就谈一谈微电影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微电影如同微博一样是信息时代的直接产物。顾名思义微电影就是小巧的视频创作。微电影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并不是电影艺术,我们可以将其概括到电影的范畴。微电影是随着家庭DV以及便携式摄像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平民有意识的创作。进入信息时代后,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具有录像功能的手机以及价格低廉的DV设备,这一点足以激发平常老百姓渴望保留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冲动;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简易的视频后期剪辑软件的研发,都是微电影创作的外界推动力。那么微电影的特点有哪些呢?

微电影就是小电影,而这个小的含义,不仅包括时间短,故事简单,构思小巧,还包括成本小、剧组小、创作小等特点。(1)成本小。作为平民化的创作决定了微电影的投资成本很少,相对于真正的电影投资,大多数的微电影投入几乎可以说是少得可怜。但是我们对这个并不怎么规范的遵循制片人制度的创作还能有什么奢求呢?(2)故事架构小。在艺术的范畴,我确实不想用唯物的观点去探讨,这样会让我觉得艺术的存在性,但是,对于微电影我在这,成本小的特点让它的里不得不引用一句“存在决定意识”

故事架构简单小巧(这里的小巧是指那些优秀的微电影作

2012年第5期/电影文学

045

新锐视点

MOVIE

LITERATURE

品,而非所有自称微电影的视频作品)。一个创作者渴望在资本一定的情况下,讲述一个故事,面对投资捉襟见肘的尴尬,这种做法也是迫不得已,放弃宏大的叙事结构与电影中生活的质感或者巧妙的矛盾冲突,微电影创作者只能在小巧的故事上发挥自己的才思。(3)创作团队的弱小和不完善。到目前为止,除了《老男孩》和《青春期》等几部。《老微电影,其他的几乎很少遵循一般化的电影创作特点

男孩》在40分钟的剧情中,花费了40万,这是其他平民,《老男孩》还考虑到或者学生群体所不能企及的投资成本

制片人的制作模式,而其他制作者多以爱好或者相似专业的在校学生为主,他们有着意气风发、团结一致的特点,在这样的团队中讲究的是创作的意向和激情的相互迸发,他们利用简易的设备,抱着闯一闯的心理,拍一些实验性的小片子。这样的团队基本上除了导演就是摄像等一些名义上或者大家所熟知的工种。(4)发行方式。微电影是依靠网络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因为电影的创作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票房,而微电影更像是老百姓自传体的展现。微电影的创作欲望与这个讲求个性的时代主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然《老男孩》除了微电影这个特点,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与韩三平的青年导演计划和筷子兄弟渴望真正进入电影圈的直接动机有关。网络的传播给微电影提供了最广阔的平台,这样就形成“小制作—快速上传—广泛转载”的传播模式了。这一模式同样依靠点击率的多少来决定微电影的传播广度,这似乎和电视的收视率有着异曲同工之效了。(5)宣传。可以说,微电影的宣传几乎为零,毕竟微电影的创作诉求并不是票房。这与电影完全不同,微电影只有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后,才会取得一定的宣传作用(其实,传播与宣传是同进行的,点击率越高,宣传力度越大),而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宣传的间接产物。所以,微电影的创作者享受到的是一夜成名的快感,而非品牌似的永久产物。(6)创作动机。微电影的创作动机多数是带有随意性质的,可能是创作者某一天心血来潮,希望证明自己同样可以创作的单纯想法。其实,在这个信息化世界里,这是很多人渴望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中的坐标,找到时代的归属感和存在感的一种体现,其实这就可以证明微电影的存在的必然性。

之所以说微电影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影,就是因为它的这种随机性的特点,就像微博一样,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不能像电影那样经过历史的磨砺而成为一种艺术。而不置可否的一点,就是在这个充满非主流文化、追求流行与个性的时代背景下,它具有流行文化的特质,既然是流行文化,就会导致必然的消亡。微电影怎样才能回归主流文化的怀抱,其实是它要发展的出路。

回顾21世纪的前10年的时代发展特性,平常百姓的物质和精神层面,一直被张扬个性的非主流文化所充斥,而人们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这个由信息时代所带来的特有的文化形式。当这种和主流意识形态相互区别的文化形式带给人们快餐性的、拼贴式的、重视感官刺激的文化形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反思它的生命力到底会有多久。微电影的发展只能从克服自己的缺点寻求出路。

首先,微电影创作者要适当地放弃实验性质的创作思维。微电影的创作是具有实验性质的,这种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模仿欧洲“作者”电影思潮的做法,只是学表弃本的

自我欣赏的立场。当然,当下思维更加活跃的创作者,一直在反映生活和自己心理活动的时候,故意将这种实验性质强加到视听之上;这和一种错误的时代观有着密切关系,活在当下的人们,特别是青年朋友们,一直标榜着自我展示个性诉求,他们认为“凡是主流的,都是过去的,凡是非主流的,都是时代的;凡是共同的,都是跟随的,凡是个例的,都是引领的;凡是包裹的,都是束缚的,凡是裸

”所以,在他们潜意识里达成了一种共露的,都是自由的。

——宁可让人看不懂,也不能雷同,而且凡是看不懂的识—

就是一种艺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想要微电影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只有等到创作者学会把简单的故事讲明白,而不是随意而为。

其次,微电影面临的困难就是逐渐专业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并不要求创作者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这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微电影的平民性的特点,只是观众以及网友日益提高的欣赏能力下的一种必然。而如今的各类“傻瓜”摄像设备也足以支撑创作者追求更加成熟的制作。专业化也直指团队的完整性和专业性,因为松散的组织和冗杂的人员实在无法生产出一部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遵循合理的创作流程,毕竟内容是通过形式来体现,而专业就可以体现在形式的表现形式。创作者应该更加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拍摄中的流畅工作,后期的耐心组织。

再次,创作者要放弃无病沉吟的恶习。现在,有许多上传的视频或者被网友称为微电影的片段,故意追求一种——同性恋、婚外情;极端的思想———死亡,另类的题材—

对社会的抨击,对意识形态的贬低;还有虚假的情感诉——郁闷、压抑。其实,这些题材都是许多青年的刻意求—

模仿而已(或许郁闷、压抑、宣泄还情有可原,其他的真是不敢恭维)。这就像一个没经历过动乱的人,如何能描写时代的质感,如何表达一份特有的情感?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海明威没有经历过战争,又怎么样去描写战争的真实?当下的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创作意向,不能否定的是和某些电影的题材有关。我们知道国际电影节中很多类似的思想的经典之作,但是,那些都是电影大师的本身思考和感悟,而我们都在刻意地模仿,好像不描写极端的题材,就不能出名,不抨击就不叫艺术一样。社会的浮躁体现在人的无知,社会的堕落源于人们的愚蠢。其实,都在做着同样虚假无力的呼喊,那又有什么用呢?这让我不得不想到《老,故事虽然简单,主题也并没有多么深刻,但是,它男孩》

。《老男孩》准确找到了创作方找到了一代人的声音和共识

向,在浮躁的社会中,有意识地追溯历史的痕迹,找到一

代人的历史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老男孩》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当创作者真正知道什么是自己了解的、感同身受的故事时,他们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最后,我们只能期望微电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创作者可以用心地拍出能感动人的作品,而不是在追求某种另类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微电影才能真正地走上主流。

[作者简介]房栋(1989—),男,山东济宁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

科学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电视与传媒。

046

2012年第5期/电影文学

MOVIELITERATURE

新锐视点

微电影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房

栋(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

要]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web3.0时代的“微电影”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其提高观影总人次、为更多草根新人创造机会以及》《66号公路》为代表的微电影发展将灵活的广告植入等功能都将对时代电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老男孩

具有品牌化的趋势。

[关键词]微电影;草根娱乐;品牌化

从人类原始祖先学会运用木棍来计算食物的多少,用草绳与同类进行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交流,到石洞中以粗犷的线条作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到进入文明时期,竹简书籍的出现,人类一直在寻找着与同类、与外界的沟通方式。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达自我,交流的历史。

20世纪,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大众传媒的崛起,改变了传统印刷术在人类历史几千年的传播、交流作用。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的发展,都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生动、形象的新形式。就大众传播的形式来看,我们主要借助于电影以及电视,而两种交流方式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从发展程度来说,发展历史早的电影,拥有更加成熟的技巧,而且在许多技巧成熟的同时,叙事艺术也历久弥新;而电视的发展一直依靠着电影的讲述故事的方式,即使电视的门类多于电影,但是不可否认,电视一直无法真正地突破电影的内在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今电视节目充斥着生活伦理节目,依据传播学的知识,受众决定节目的存在,人们对别人生活的隐私窥视,促成了此类节目的存在。全国电视台极尽能事,开办生活伦理节目,赚取观众的眼泪与口水,请问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电影或者电视一直在一方面担当着剧中人物的“针孔摄像头”(虽然“针孔摄像头”不怎么恰当,但是,在某一程度上,确是殊途同归的)的作用。现在的媒体工作者不置可否地需要承认一点,那就是电影从一开始就拥有这种作用。

第二,抛开“窥视”不说,为什么人们会对电影拥有极高的兴趣而对单纯的新闻或者大多数平铺直叙的节目不感兴趣呢?那是因为一般的电视节目缺少矛盾冲突,而电影恰恰拥有这个最宝贵的特点,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都拥有这个简单而不可缺少的故事基础,需要说明的一点,商业电影大多以典型的矛盾冲突为主,讲求欲望动力与反动力的外表化的矛盾冲突;而艺术电影则大多重视心理的矛盾,而非让所有的矛盾集中地展现,这是电影如同绘画、雕塑等很多艺术门类一样成为独立艺术的一种内在的特质。

第三,电影与电视的传播方式的区别。众所周知,电影的资金回收主要依靠票房、版权拍卖以及公映后所衍生的副产品。以张艺谋的《英雄》为例,此片在国内以及国

,《英雄》外的票房收入达13.5亿元人民币。值得称道的是

——版权拍卖,当年此片的版权发售变也开创了一个先例—

成了一个竞拍现场,这是中国电影界的先例,而且确实也

取得比预期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个人很佩服张艺谋,《英雄》发行了许多玩具和纪念品,而且是有的商业头脑

意识的商业行为。而电视主要依靠收视率,所以电视工作者想要在这个大千世界来满足口味愈来愈多样化的观众,可谓煞费苦心。总的来说观众愿意看的电视节目,很有可能不是广电总局希望看到的,所以,一个电视工作者更像

。这就难免使是一个夹在受众和广电总局之间的“和事老”

”“小三问题”“娱乐八卦”等电视节目充斥着“婆媳战争

许多人所厌恶而又喜闻乐见的选题了,这就像很多人喜欢看别人家失火一样,虽然不耻但是并没有危及自己。

说了很多电影和电视之间的区别,好像看似和如今流行的微电影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因为微电影在很多方面是综合了电影和电视的特点的。下面就谈一谈微电影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微电影如同微博一样是信息时代的直接产物。顾名思义微电影就是小巧的视频创作。微电影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并不是电影艺术,我们可以将其概括到电影的范畴。微电影是随着家庭DV以及便携式摄像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平民有意识的创作。进入信息时代后,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具有录像功能的手机以及价格低廉的DV设备,这一点足以激发平常老百姓渴望保留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冲动;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简易的视频后期剪辑软件的研发,都是微电影创作的外界推动力。那么微电影的特点有哪些呢?

微电影就是小电影,而这个小的含义,不仅包括时间短,故事简单,构思小巧,还包括成本小、剧组小、创作小等特点。(1)成本小。作为平民化的创作决定了微电影的投资成本很少,相对于真正的电影投资,大多数的微电影投入几乎可以说是少得可怜。但是我们对这个并不怎么规范的遵循制片人制度的创作还能有什么奢求呢?(2)故事架构小。在艺术的范畴,我确实不想用唯物的观点去探讨,这样会让我觉得艺术的存在性,但是,对于微电影我在这,成本小的特点让它的里不得不引用一句“存在决定意识”

故事架构简单小巧(这里的小巧是指那些优秀的微电影作

2012年第5期/电影文学

045

新锐视点

MOVIE

LITERATURE

品,而非所有自称微电影的视频作品)。一个创作者渴望在资本一定的情况下,讲述一个故事,面对投资捉襟见肘的尴尬,这种做法也是迫不得已,放弃宏大的叙事结构与电影中生活的质感或者巧妙的矛盾冲突,微电影创作者只能在小巧的故事上发挥自己的才思。(3)创作团队的弱小和不完善。到目前为止,除了《老男孩》和《青春期》等几部。《老微电影,其他的几乎很少遵循一般化的电影创作特点

男孩》在40分钟的剧情中,花费了40万,这是其他平民,《老男孩》还考虑到或者学生群体所不能企及的投资成本

制片人的制作模式,而其他制作者多以爱好或者相似专业的在校学生为主,他们有着意气风发、团结一致的特点,在这样的团队中讲究的是创作的意向和激情的相互迸发,他们利用简易的设备,抱着闯一闯的心理,拍一些实验性的小片子。这样的团队基本上除了导演就是摄像等一些名义上或者大家所熟知的工种。(4)发行方式。微电影是依靠网络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因为电影的创作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票房,而微电影更像是老百姓自传体的展现。微电影的创作欲望与这个讲求个性的时代主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然《老男孩》除了微电影这个特点,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与韩三平的青年导演计划和筷子兄弟渴望真正进入电影圈的直接动机有关。网络的传播给微电影提供了最广阔的平台,这样就形成“小制作—快速上传—广泛转载”的传播模式了。这一模式同样依靠点击率的多少来决定微电影的传播广度,这似乎和电视的收视率有着异曲同工之效了。(5)宣传。可以说,微电影的宣传几乎为零,毕竟微电影的创作诉求并不是票房。这与电影完全不同,微电影只有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后,才会取得一定的宣传作用(其实,传播与宣传是同进行的,点击率越高,宣传力度越大),而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宣传的间接产物。所以,微电影的创作者享受到的是一夜成名的快感,而非品牌似的永久产物。(6)创作动机。微电影的创作动机多数是带有随意性质的,可能是创作者某一天心血来潮,希望证明自己同样可以创作的单纯想法。其实,在这个信息化世界里,这是很多人渴望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中的坐标,找到时代的归属感和存在感的一种体现,其实这就可以证明微电影的存在的必然性。

之所以说微电影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影,就是因为它的这种随机性的特点,就像微博一样,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不能像电影那样经过历史的磨砺而成为一种艺术。而不置可否的一点,就是在这个充满非主流文化、追求流行与个性的时代背景下,它具有流行文化的特质,既然是流行文化,就会导致必然的消亡。微电影怎样才能回归主流文化的怀抱,其实是它要发展的出路。

回顾21世纪的前10年的时代发展特性,平常百姓的物质和精神层面,一直被张扬个性的非主流文化所充斥,而人们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这个由信息时代所带来的特有的文化形式。当这种和主流意识形态相互区别的文化形式带给人们快餐性的、拼贴式的、重视感官刺激的文化形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反思它的生命力到底会有多久。微电影的发展只能从克服自己的缺点寻求出路。

首先,微电影创作者要适当地放弃实验性质的创作思维。微电影的创作是具有实验性质的,这种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模仿欧洲“作者”电影思潮的做法,只是学表弃本的

自我欣赏的立场。当然,当下思维更加活跃的创作者,一直在反映生活和自己心理活动的时候,故意将这种实验性质强加到视听之上;这和一种错误的时代观有着密切关系,活在当下的人们,特别是青年朋友们,一直标榜着自我展示个性诉求,他们认为“凡是主流的,都是过去的,凡是非主流的,都是时代的;凡是共同的,都是跟随的,凡是个例的,都是引领的;凡是包裹的,都是束缚的,凡是裸

”所以,在他们潜意识里达成了一种共露的,都是自由的。

——宁可让人看不懂,也不能雷同,而且凡是看不懂的识—

就是一种艺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想要微电影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只有等到创作者学会把简单的故事讲明白,而不是随意而为。

其次,微电影面临的困难就是逐渐专业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并不要求创作者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这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微电影的平民性的特点,只是观众以及网友日益提高的欣赏能力下的一种必然。而如今的各类“傻瓜”摄像设备也足以支撑创作者追求更加成熟的制作。专业化也直指团队的完整性和专业性,因为松散的组织和冗杂的人员实在无法生产出一部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遵循合理的创作流程,毕竟内容是通过形式来体现,而专业就可以体现在形式的表现形式。创作者应该更加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拍摄中的流畅工作,后期的耐心组织。

再次,创作者要放弃无病沉吟的恶习。现在,有许多上传的视频或者被网友称为微电影的片段,故意追求一种——同性恋、婚外情;极端的思想———死亡,另类的题材—

对社会的抨击,对意识形态的贬低;还有虚假的情感诉——郁闷、压抑。其实,这些题材都是许多青年的刻意求—

模仿而已(或许郁闷、压抑、宣泄还情有可原,其他的真是不敢恭维)。这就像一个没经历过动乱的人,如何能描写时代的质感,如何表达一份特有的情感?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海明威没有经历过战争,又怎么样去描写战争的真实?当下的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创作意向,不能否定的是和某些电影的题材有关。我们知道国际电影节中很多类似的思想的经典之作,但是,那些都是电影大师的本身思考和感悟,而我们都在刻意地模仿,好像不描写极端的题材,就不能出名,不抨击就不叫艺术一样。社会的浮躁体现在人的无知,社会的堕落源于人们的愚蠢。其实,都在做着同样虚假无力的呼喊,那又有什么用呢?这让我不得不想到《老,故事虽然简单,主题也并没有多么深刻,但是,它男孩》

。《老男孩》准确找到了创作方找到了一代人的声音和共识

向,在浮躁的社会中,有意识地追溯历史的痕迹,找到一

代人的历史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老男孩》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当创作者真正知道什么是自己了解的、感同身受的故事时,他们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最后,我们只能期望微电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创作者可以用心地拍出能感动人的作品,而不是在追求某种另类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微电影才能真正地走上主流。

[作者简介]房栋(1989—),男,山东济宁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

科学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电视与传媒。

046

2012年第5期/电影文学


相关文章

  • 2016年微电影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微电影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 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68672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查看


  • 2013-2018年中国电影院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13-2018年中国电影院市场调研及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 第一章 电影院概述 第一节 电影院定义 第二节 电影院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 电影院分类情况 第四节 电影院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 2011-2013年中国电影院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查看


  • 中国电影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传媒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传媒行业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电影院线市场评估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动漫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2014-2019年中国电影院市场监测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电影院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 ...查看


  • 爱奇艺数据
  • 爱奇艺用户发展及观影特征 销售部-数据研究组2016年5月 主要内容 爱奇艺在PC 端和移动端的份额不断攀升,覆盖行业60%以上用户,行业第 1 数据来源:艾瑞iUserTracker 2015年艾瑞mUserTracker 2015年 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