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内容专题复习之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内容梳理

第七讲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二)

篇 目

第六单元

26.三峡                             27.短文两篇

28.观潮                             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首

教材精梳理

1.重点字音

阙(    )        曦(    )        襄陵(    )        湍(    )        漱(    )

属引凄异(    )  鳞(    )        荇(    )          艨艟(    )      乘骑(    )

舸(    )        泅(    )        僦赁(    )        毳衣(    )      雾凇(    )

沆砀(    )      荒秽(    )      荷锄(    )        候骑(    )      都护(    )

燕然(    )

提示

quē  xī  xiāng  tuān  shù  zhǔ  lín  xìng  méng chōng  jì  gě  qiú  jiù lìn  cuì  sōng  hàng dàng  huì  hè  jì  dū  yān

2.重点词义

(1)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属引凄异

(8)哀转久绝

(9)五色交辉

(10)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1)晓雾将歇

(12)夕日欲颓

(1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4)念无与为乐者

(15)相与步于中庭

(1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方其远出海门

(18)仅如银线

(19)吞天沃日

(20)弄旗标枪

(21)随波而逝

(22)虽席地不容闲也

(23)更定

(24)余拿一小船

(25)雾凇沆砀

(26)焉得更有此人

(27)是金陵人,客此

(28)及下船

(29)带月荷锄归

(30)但使愿无违

(31)江入大荒流

(32)仍怜故乡水

提示

(1)襄:上。

(2)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奔:飞奔的马。疾:快。

(4)湍:急流。

(5)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6)良:实在。

(7)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8)绝:消失,停止。

(9)交辉:交相辉映。

(10)四时:四季。

(11)歇:消散。

(12)颓:坠落。

(13)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14)念:考虑,想到。

(15)相与:共同,一起。

(16)但:只是。

(17)方:当……时。出:发,起。

(18)仅:几乎,将近。

(19)沃:用水淋洗。

(20)弄:舞动。标:树立,举。

(21)逝:去,往。

(22)虽:即使。

(23)定:完了,结束。

(24)拿:撑,划。

(25)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6)焉得:哪能。更:还。

(27)客:客居。

(28)及:等到。

(29)荷:扛着。

(30)但:只。

(31)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32)怜:爱。

3.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

(2)良多趣味

良:古义,实在,的确;今义,良好。

(3)猿鸣三声泪沾裳

裳:古义,古人穿的下衣;今义,衣服,包括上衣和裤子。

(4)略无阙处

略:古义,完全,全部;今义,省略。

(5)晓雾将歇

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6)四时俱备

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7)相与步于中庭

中庭:古义,院里;今无此用法。

(8)余强饮三大白

白:古义,酒杯;今义,与黑相对的颜色。

4.一词多义

闲人

5.通假字

(1)略无阙处

“阙”通“缺”。

(2)哀转久绝

“转”通“啭”。

6.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2)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清荣峻茂

清荣峻茂:四个词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4)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5)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7.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介词“于”)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2)倒装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如吾两人”后置)

(3)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

(4)被动句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为……所”表被动)

8.理解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念无与为乐者。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1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1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1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15)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16)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提示

(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2)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消失。

(5)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6)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7)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8)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9)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10)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1)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12)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13)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14)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周涌起,人与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15)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16)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17)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18)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9.文学常识

(1)《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本文选自《水经注疏》。

(2)《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3)《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4)《观潮》的作者是宋朝周密,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5)《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明末清初人。

(6)《归园田居(其三)》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与中国文学史上前前后后诸多的田园诗人相比,陶渊明最大的特色就是亲自参加了农业耕作,并在诗中真切地表达了其中甘苦。

本诗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蕴涵着朴厚悠远的诗的神韵,在平平常常的叙说中,写出了一个宁静而丰足的精神世界。

(7)《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际无涯的大漠中,一缕烽火台上的孤烟,直上青天;长河似带,落日降临,异常浑圆。这两句诗,凸现了大漠粗犷、强毅的精神,凝聚了诗人的心态。从诗的字句看,语不惊奇,朴实无华,但却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了浑成的境界,显示了诗人的深厚功力。

(8)《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9)《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作者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有一万多首诗流传至今。他是中国历史上诗传世最多的诗人。

10.名句段梳理

(1)《三峡》中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写流速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

(3)《三峡》中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湖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湖心亭看雪》中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湖心亭看雪》中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种豆南山下,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1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

(12)《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4)《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5)《游山西村》中蕴涵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默写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内容。

提示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8)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草盛豆苗稀

(10)衣沾不足惜

(11)江入大荒流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san/78221.htm

第七讲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二)

篇 目

第六单元

26.三峡                             27.短文两篇

28.观潮                             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首

教材精梳理

1.重点字音

阙(    )        曦(    )        襄陵(    )        湍(    )        漱(    )

属引凄异(    )  鳞(    )        荇(    )          艨艟(    )      乘骑(    )

舸(    )        泅(    )        僦赁(    )        毳衣(    )      雾凇(    )

沆砀(    )      荒秽(    )      荷锄(    )        候骑(    )      都护(    )

燕然(    )

提示

quē  xī  xiāng  tuān  shù  zhǔ  lín  xìng  méng chōng  jì  gě  qiú  jiù lìn  cuì  sōng  hàng dàng  huì  hè  jì  dū  yān

2.重点词义

(1)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属引凄异

(8)哀转久绝

(9)五色交辉

(10)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1)晓雾将歇

(12)夕日欲颓

(1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4)念无与为乐者

(15)相与步于中庭

(1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方其远出海门

(18)仅如银线

(19)吞天沃日

(20)弄旗标枪

(21)随波而逝

(22)虽席地不容闲也

(23)更定

(24)余拿一小船

(25)雾凇沆砀

(26)焉得更有此人

(27)是金陵人,客此

(28)及下船

(29)带月荷锄归

(30)但使愿无违

(31)江入大荒流

(32)仍怜故乡水

提示

(1)襄:上。

(2)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奔:飞奔的马。疾:快。

(4)湍:急流。

(5)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6)良:实在。

(7)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8)绝:消失,停止。

(9)交辉:交相辉映。

(10)四时:四季。

(11)歇:消散。

(12)颓:坠落。

(13)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14)念:考虑,想到。

(15)相与:共同,一起。

(16)但:只是。

(17)方:当……时。出:发,起。

(18)仅:几乎,将近。

(19)沃:用水淋洗。

(20)弄:舞动。标:树立,举。

(21)逝:去,往。

(22)虽:即使。

(23)定:完了,结束。

(24)拿:撑,划。

(25)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6)焉得:哪能。更:还。

(27)客:客居。

(28)及:等到。

(29)荷:扛着。

(30)但:只。

(31)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32)怜:爱。

3.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

(2)良多趣味

良:古义,实在,的确;今义,良好。

(3)猿鸣三声泪沾裳

裳:古义,古人穿的下衣;今义,衣服,包括上衣和裤子。

(4)略无阙处

略:古义,完全,全部;今义,省略。

(5)晓雾将歇

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6)四时俱备

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7)相与步于中庭

中庭:古义,院里;今无此用法。

(8)余强饮三大白

白:古义,酒杯;今义,与黑相对的颜色。

4.一词多义

闲人

5.通假字

(1)略无阙处

“阙”通“缺”。

(2)哀转久绝

“转”通“啭”。

6.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2)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清荣峻茂

清荣峻茂:四个词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4)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5)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7.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介词“于”)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2)倒装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如吾两人”后置)

(3)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

(4)被动句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为……所”表被动)

8.理解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念无与为乐者。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1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1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1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15)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16)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提示

(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2)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消失。

(5)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6)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7)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8)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9)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10)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1)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12)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13)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14)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周涌起,人与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15)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16)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17)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18)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9.文学常识

(1)《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本文选自《水经注疏》。

(2)《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3)《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4)《观潮》的作者是宋朝周密,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5)《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明末清初人。

(6)《归园田居(其三)》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与中国文学史上前前后后诸多的田园诗人相比,陶渊明最大的特色就是亲自参加了农业耕作,并在诗中真切地表达了其中甘苦。

本诗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蕴涵着朴厚悠远的诗的神韵,在平平常常的叙说中,写出了一个宁静而丰足的精神世界。

(7)《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际无涯的大漠中,一缕烽火台上的孤烟,直上青天;长河似带,落日降临,异常浑圆。这两句诗,凸现了大漠粗犷、强毅的精神,凝聚了诗人的心态。从诗的字句看,语不惊奇,朴实无华,但却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了浑成的境界,显示了诗人的深厚功力。

(8)《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9)《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作者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有一万多首诗流传至今。他是中国历史上诗传世最多的诗人。

10.名句段梳理

(1)《三峡》中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写流速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

(3)《三峡》中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湖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湖心亭看雪》中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湖心亭看雪》中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种豆南山下,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1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

(12)《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4)《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5)《游山西村》中蕴涵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默写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内容。

提示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8)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草盛豆苗稀

(10)衣沾不足惜

(11)江入大荒流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san/78221.htm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2013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语文课程标准>和潍坊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 ...查看


  • 语文复习计划(七年级上册)
  • 一.复习总设想 (1).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2).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鲁教版
  •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复习总设想 (1).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2).训 ...查看


  •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暨2012年中考语文备战策略
  • 2011年安徽省 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暨 2012年中考语文备战策略 二.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 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 ,君子好逑.(<诗 经??关雎>) ② ...查看


  • 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专题12:文言文阅读
  •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义:()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通( ),义:() 3.便要还家 ()通(),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义:() ()通()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1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施信忠整理 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 ...查看


  • 睢宁县初中语文教学意见工作计划
  •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睢宁县初中语文教学意见 (2009年9月) 一.主要工作 (一)狠抓学业质量,注重知识积累,强化阅读指导. 1.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字词的训练要加强,特 ...查看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课堂设计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活动单 复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重要字词句的解释及重要的文言现象. 2.掌握文学常识.课文内容.中心主题.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培优生在快速达成复习目标的基础上完成培优作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