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陈词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下午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所谓师德,既包括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的体现。"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贪污公款"是财务工作者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执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教师最危险的也就是"缺德"!我方认为教师的师德比师才更重要。
首先,教育是爱的事业,师德的核心是爱。作家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林崇德教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用心的理解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劝导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不遗余力的督促每一位学生进步!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老师能教出拥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学生;一个缺乏敬业精神的老师能带出对祖国、对未来有高度责任心的学生;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美好的老师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反之,师德高尚的老师,不仅能使普通班级成为团结奋进的优秀集体,使一般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能使后进生发生本质的转变。
其次,良好师德会促使师能的提高。师德崇高的老师,他一定明白给孩子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条河。积极参加学习进修,学习教育科学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的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师能”。让自己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的知识功底、有教育科学的素养和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在工作中因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所以全力以赴,也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师德修养不够的教师,虽然有一套较好的管理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是对工作不够负责,得过且过,对学生不够尊重,缺乏关心爱护,试问,这样的老师,即使“师才”再高,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吗?
第三,师德直接影响了他所教的学生的情商的发育。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只有具备优良的师德,才能培养一批批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创造最佳的教育教学环境,让一批批学生的聪明才智能更加充分地发掘出来,让他们的生命价值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
第四,在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教学中,相对于知识,师德有着更加长远的影响力。教师在培养人的活动中,教师的道德行为,不仅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人生道路,而且通过学生还影响学生乃至社会,其影响程度之深远,是其它职业道德行为所不及的。这就决定了对教师道德行为要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在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同时,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智力水平不断发展,对以前所学知识,所经历的事情有着不同程度的否定,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可能会形成“自学成才”的能力。唯有不能自学的就是教师高尚的师德,只有在教师具体的“身教”中不断模仿,不断总结,才能将其优秀之处结晶于自身,从而体现在自身的行动之中。纵上所述就是我认为“师德”比“师能”更加重要的原因。
最后,师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复杂、琐碎、艰苦的工作。此种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才会为自己所选定的事业去奋斗,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有了它,才会废寝忘食地工作,认真钻研业务,坚持不懈,对工作精益求精;有了它,才会自觉和自愿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诲人不倦,锐意创新。
师者无德,“毁”人不倦。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师以德而立,无德难为师;从师德为首,为师必守德;讲学术道德,崇尚学术,精益求精;
讲思想道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讲行为道德,严慈相济,教书育人。
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才有能力去做事,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都忘记了,那就算他能力再强,这种能力也是浪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8条内容中有7条都是针对师德要求的;在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中,惟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可见师德最重要;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里,教师必须自觉地守住良心这个道德的底线,保持心态的宁静平和,校园这方净土才不会被玷污。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今天我们的教育缺的不是楼房而是文化,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行为,缺的不是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
开篇陈词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下午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所谓师德,既包括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的体现。"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贪污公款"是财务工作者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执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教师最危险的也就是"缺德"!我方认为教师的师德比师才更重要。
首先,教育是爱的事业,师德的核心是爱。作家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林崇德教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用心的理解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劝导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不遗余力的督促每一位学生进步!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老师能教出拥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学生;一个缺乏敬业精神的老师能带出对祖国、对未来有高度责任心的学生;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美好的老师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反之,师德高尚的老师,不仅能使普通班级成为团结奋进的优秀集体,使一般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能使后进生发生本质的转变。
其次,良好师德会促使师能的提高。师德崇高的老师,他一定明白给孩子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条河。积极参加学习进修,学习教育科学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的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师能”。让自己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的知识功底、有教育科学的素养和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在工作中因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所以全力以赴,也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师德修养不够的教师,虽然有一套较好的管理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是对工作不够负责,得过且过,对学生不够尊重,缺乏关心爱护,试问,这样的老师,即使“师才”再高,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吗?
第三,师德直接影响了他所教的学生的情商的发育。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只有具备优良的师德,才能培养一批批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创造最佳的教育教学环境,让一批批学生的聪明才智能更加充分地发掘出来,让他们的生命价值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
第四,在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教学中,相对于知识,师德有着更加长远的影响力。教师在培养人的活动中,教师的道德行为,不仅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人生道路,而且通过学生还影响学生乃至社会,其影响程度之深远,是其它职业道德行为所不及的。这就决定了对教师道德行为要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在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同时,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智力水平不断发展,对以前所学知识,所经历的事情有着不同程度的否定,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可能会形成“自学成才”的能力。唯有不能自学的就是教师高尚的师德,只有在教师具体的“身教”中不断模仿,不断总结,才能将其优秀之处结晶于自身,从而体现在自身的行动之中。纵上所述就是我认为“师德”比“师能”更加重要的原因。
最后,师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复杂、琐碎、艰苦的工作。此种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才会为自己所选定的事业去奋斗,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有了它,才会废寝忘食地工作,认真钻研业务,坚持不懈,对工作精益求精;有了它,才会自觉和自愿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诲人不倦,锐意创新。
师者无德,“毁”人不倦。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师以德而立,无德难为师;从师德为首,为师必守德;讲学术道德,崇尚学术,精益求精;
讲思想道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讲行为道德,严慈相济,教书育人。
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才有能力去做事,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都忘记了,那就算他能力再强,这种能力也是浪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8条内容中有7条都是针对师德要求的;在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中,惟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可见师德最重要;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里,教师必须自觉地守住良心这个道德的底线,保持心态的宁静平和,校园这方净土才不会被玷污。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今天我们的教育缺的不是楼房而是文化,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行为,缺的不是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