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4期科教纵横
传统家训家规中优秀家教方法透视
文/刘晓丹
摘 要: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家训家规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独特的家教方法。其具体表现为重视早教、注重环境习染的优良传统以及注重言传身教、宽严相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家庭教育方法。这些优良传统和方法对我们当今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家训家规;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I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300-01我国的家训文化是一个以儒家伦理为主线,前后相继的整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因血缘关系而衍生的天然之爱,但这种爱容易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日臻繁荣与发达,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完演变为盲目的溺爱,反而不利于子女的教育和发展。古人强调善而达到发展的顶峰。传统家训家规虽是良莠并存、金沙相尘,但慈爱有节,父母对子女不能一味的溺爱和放纵。并且父母对子女总体上看仍不失为一笔十分丰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体现的优的教育应当配合一致。清代学者蔡衍晃说:“凡子有过,母辄蔽秀家教方法对我们当今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之,父不得而知也。业已知之,则又曲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
败子也。”(《课子随笔节钞》卷六)如果宽严不一,教育的效一、重视早教 注重环境。古人云“三岁之魂,百岁之
才”,古人教子强调一个“早”字,认为培育子女要从源头抓果则会相互抵消,子女的恶行便会日积月累难以改正。第二、教起。“人之一生,多有习气而成,盖子孩提至十余岁,此数年育子女要严而有度。家训中强调的严,并不是责罚体罚的严厉,间,浑然天理,知识未判,一习学业、则有近朱近墨之分。”主要是指语气要严、内容要严、态度要严。曾国藩在家训中写(康熙《帝王家训》)古代教育家提倡养正于蒙,主要从以下两道:“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曰‘威如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在古人看来早期教育对于个人道德思维之吉’,反身之谓也。”这就是说做父亲要有威严感,需要不苟系统的形成具有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且形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言笑。传统家训在反对溺爱子女的同时,也不主张对子女过分体性。若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品性,要改变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和罚。明代苏士潜在《苏氏家语》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较长的时间,并且可能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正如清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所谓“善教”即“文朝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强调:“端蒙养,是家庭第一关系教”,是指善于启发引导,既不溺爱迁就,也不打骂责罚。第事。”其次,古人认为儿童时期进行知识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三、教育子女要奖惩结合。明清以后,许多家训中出现了可以奖效果,学习能力、模仿能力、记忆能力是一生当中的顶峰,并且惩数量化的《功过格》,根据拟定的标准对家人的行为进行打分儿童的求知欲往往特别旺盛。“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奖惩,有功即奖,有过即罚。家人也可根据功过格的条款来规范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府自己的行为。
置,便至荒芜矣。”(颜之推《颜氏家训》)颜之推在对比中强四、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是孔子首倡的教育调幼年学习精力更为集中,记忆更为持久,认知更为敏锐,会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国藩五个兄弟性格各不相同,曾国藩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古代家庭教育还十分重视环境在儿童成对其弟的教导中,就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就是生动的别的教育。曾国藩指出四弟和九弟性格骄傲浮躁,“天地间惟有案例。不仅外部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内的廉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从而要求两位弟弟戒骄环境氛围对子女的成长也至关重要。颜之推就强调:“与善人戒躁。而对于为人谦逊的三弟,曾国藩在肯定的同时,也指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徒谦亦不好,总要努力前进。”使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获得自臭也。”(《颜氏家训
2010年 第4期科教纵横
传统家训家规中优秀家教方法透视
文/刘晓丹
摘 要: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家训家规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独特的家教方法。其具体表现为重视早教、注重环境习染的优良传统以及注重言传身教、宽严相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家庭教育方法。这些优良传统和方法对我们当今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家训家规;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I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300-01我国的家训文化是一个以儒家伦理为主线,前后相继的整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因血缘关系而衍生的天然之爱,但这种爱容易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日臻繁荣与发达,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完演变为盲目的溺爱,反而不利于子女的教育和发展。古人强调善而达到发展的顶峰。传统家训家规虽是良莠并存、金沙相尘,但慈爱有节,父母对子女不能一味的溺爱和放纵。并且父母对子女总体上看仍不失为一笔十分丰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体现的优的教育应当配合一致。清代学者蔡衍晃说:“凡子有过,母辄蔽秀家教方法对我们当今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之,父不得而知也。业已知之,则又曲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
败子也。”(《课子随笔节钞》卷六)如果宽严不一,教育的效一、重视早教 注重环境。古人云“三岁之魂,百岁之
才”,古人教子强调一个“早”字,认为培育子女要从源头抓果则会相互抵消,子女的恶行便会日积月累难以改正。第二、教起。“人之一生,多有习气而成,盖子孩提至十余岁,此数年育子女要严而有度。家训中强调的严,并不是责罚体罚的严厉,间,浑然天理,知识未判,一习学业、则有近朱近墨之分。”主要是指语气要严、内容要严、态度要严。曾国藩在家训中写(康熙《帝王家训》)古代教育家提倡养正于蒙,主要从以下两道:“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曰‘威如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在古人看来早期教育对于个人道德思维之吉’,反身之谓也。”这就是说做父亲要有威严感,需要不苟系统的形成具有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且形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言笑。传统家训在反对溺爱子女的同时,也不主张对子女过分体性。若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品性,要改变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和罚。明代苏士潜在《苏氏家语》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较长的时间,并且可能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正如清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所谓“善教”即“文朝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强调:“端蒙养,是家庭第一关系教”,是指善于启发引导,既不溺爱迁就,也不打骂责罚。第事。”其次,古人认为儿童时期进行知识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三、教育子女要奖惩结合。明清以后,许多家训中出现了可以奖效果,学习能力、模仿能力、记忆能力是一生当中的顶峰,并且惩数量化的《功过格》,根据拟定的标准对家人的行为进行打分儿童的求知欲往往特别旺盛。“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奖惩,有功即奖,有过即罚。家人也可根据功过格的条款来规范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府自己的行为。
置,便至荒芜矣。”(颜之推《颜氏家训》)颜之推在对比中强四、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是孔子首倡的教育调幼年学习精力更为集中,记忆更为持久,认知更为敏锐,会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国藩五个兄弟性格各不相同,曾国藩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古代家庭教育还十分重视环境在儿童成对其弟的教导中,就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就是生动的别的教育。曾国藩指出四弟和九弟性格骄傲浮躁,“天地间惟有案例。不仅外部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内的廉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从而要求两位弟弟戒骄环境氛围对子女的成长也至关重要。颜之推就强调:“与善人戒躁。而对于为人谦逊的三弟,曾国藩在肯定的同时,也指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徒谦亦不好,总要努力前进。”使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获得自臭也。”(《颜氏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