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连载
金融全球化漫谈(三)
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全球化
李金老
———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展开分析。可以说,这些革命性的变化,构筑了当今金融全球化的金融制度基础。
一、金融创新的发生
创新通常是指引进了为市场所接受的新产品或引进了现有产品的新生产方式。金融领域也是一样,金融创新既可以指新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也可以是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的出现。但是,如同一般产品市场一样,只有当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被社会广泛接受时,金融创新才算实现。
在技术上,金融创新的基本原理是将现有金融工具的特性加以分解,再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取舍并重新组合“,制造”出新的金融工具。例如,风靡一时的可转让大额存单(CDs)就是国债的可流通性和定期存款高利息的组合。如同其他行业一样,金融业的产品也有供应和需求,正是在供求的互动中,金融产品才得以创造出来。然而,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金融业一向是一个受管制最严的行业,因此,规避这些法规和管制的限制便成为导致金融创新的又一重要因素。纷繁复杂的金
供给促进型和规避管理型三类。在70年代开发出的可变利率抵押贷款、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是需求引导型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其立意就是要降低利率风险。而信用卡、垃圾债券和商业票据市场的流行,以及金融产品的证券化等等,是过去20年中运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典型例子,属于供给促进型创新。在规避管理法规方面,60年代的欧洲美元和银行商业票据,70年代的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NOW)、自动转换储蓄账户(ATS)、隔日回购协定、货币市场相互基金(MMMFs)都是这方面的适例。
金融创新,实现了金融机构提高流动性、转移价格和信用风险以及达到信用创造和股权创造的目的。
二、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全球化
60年代末期以来开始于发达
市场经济国家中的金融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金融业的面貌。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不断出现,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适当的载体。
在一系列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全球资金流动的形式,从银行信贷为主转向了以可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债务工具为主。由此,促进了全
球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联系的紧密度。1981年,在全部1415亿美元的国际融资中,辛迪加贷款为965亿美元,国际债券与票据只占440亿美元。到了90年代,各种可交易的债务工具已稳稳地占据了主流。1997年,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工具净额之和为5756亿美元,远远超出银行信贷(4650亿美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1998年,当银行信贷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而大幅度下降(第一季度为650亿美元)时,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仍有大幅度增长,达1805亿美元。由于证券化的压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一改固守银行贷款的立场,成为各种证券发行和买卖的积极参与者。到1998年第二季度,在发行的债券和票据总额中,通过金融机构的发行占据了最大的份额(50%),达1175亿美元。同时,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也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可流通的证券上。在全球前50家大银行的资产结构中,非贷款性资产(主要是证券投资)在银行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从1991年的33.35%增长到1996年的37.14%。与此相对应,那些非传统的“其他营业收入”对传统的存贷款利差收入的比例,从1991年的49.18%提高到1996年的67.06%,
2000.3
中国城市金融
增加了17.88个百分点。现利率自由化。日本的利率自由化
现代全球金融的另一特点,就开始于70年代末,到1987年完全是金融业务表外化进程发展得非常解除利率限制。原联邦德国于迅速。1991~1996年,全球前501976年2月通过了废除利率限制名大银行的表外业务对总资产的比的法案,全面放松利率管制。澳大例,从14.58%上升为20.23%。表利亚在1980年取消了商业银行和
(Bank2外业务亦称“线下银行业务”储蓄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不久贷
ingbelowtheBottomLine)、“无资产款利率也自由化了。瑞典于1978
(AssetlessBanking),指银行业务”年废除银行存款利率高限,1980年
的是为银行带来收入的或然承诺或废除私人部门发行债券利率高限,契约。根据银行传统的记账规则,1985年废除银行贷款利率高限。这些业务通常不表现为记账资产或英国于1986年10月27日采取步负债,而是作为资产负债表的备注骤,记录在线下,有时根本就不作记录。佣金比率规定。
金融创新给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打下的最深印记,就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产生及其飞速发展。诸如金融年)),期货、衍生产品在70,限制,使储蓄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区1996~1997别趋于消亡。英国的1979年《银行年,仅仅是有组织市场中的全球金法》,逐渐消除了商人银行和清算银融衍生品的余额就增长了1.5万亿行的差别。1986年10月27日后,美元,其交易额则增长了25万亿美大商业银行可以介入证券交易,英元。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向全世界蔓国专业化的金融体制趋于解体。澳延,其他金融业务都相对萎缩的大利亚从1980年开始,放松金融机1998年第一季度,金融衍生品的余构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使商业银额还增长了近1万亿美元,交易额行与储蓄银行的区别消失,并使它则有82万亿美元。到了1998年第们能自由从事证券经营。日本依据一季度,全部金融衍生品的余额1981年《银行法》,商业银行可以经(86426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同期的营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保付债国际融资总额(2449亿美元)。至券的买卖,证券公司则向银行的于其交易额,更是其他任何金融产CDs业务渗透。法国1984年《银行品都不可望其项背的。法》规定,不再执行分业管理制度,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从此可以混业三、7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
经营。加拿大1987年立法放松金金融自由化,即一个国家的金
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制,结果加拿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
大的全部证券公司都被大商业银行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从各国
所持有,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设立分的实践看,金融自由化主要集中在
支机构经营某些保险业务。价格的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市
资本自由流动方面。1973年场准入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四
美国首先取消资本流入限制。1981个方面。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
年12月,允许欧洲货币在美国境内先后进行了以金融深化或金融发展
通过国际银行设施(IBF)进行交易。为旗帜的金融体制改革,发达国家
在英国,1979年10月取消了外汇则相继开始放松金融管制,一场金
管制。1986年10月27日的伦敦城融自由化运动由此展开。
“大爆炸”后,外国银行、证券公司、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保险公司也可以申请成为伦敦证券价格自由化方面。1975年,美
交易所的会员,也允许外国公司国改革固定佣金制度,采取新的协
100%地收购交易所会员公司。定佣金制。1983年底,美国基本实
1980年6月,日本修订了《外汇与
外贸管理法》,取消了外汇管制。1984年6月,随着《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及展望》的发表,
外汇不能完全自由兑换成日元的限制被废除。澳大利亚在1980~1986年取消了外汇交易和外汇汇率的管制,将外汇经营权扩大至40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瑞典从70年代中期起,逐渐废除资本流动限制。1980年开始允许外国居民购买瑞典股票年开始允许瑞典,并开始发行以瑞,1989年开1984年,法国取消了对非居民课征的债券利息预付税,1985年4月取消了不得发行欧洲法郎债券的限制,1986年废除了全部外汇管制措施。德国在1985年,取消了对以欧洲马克为单位的欧洲债券发行规模和发行时间的限制,使外资银行获得了牵头经营这类发行的权力。1986年以后,外资银行在德国运用金融工具自由化。加拿大在1990年1月,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承诺取消对外国公司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外国企业在所有权、资产增长和市场份额方面的限制。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金融抑制的低效率乃至失败,是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深厚的背景。同时,从70年代开始,利率自由化就成为IMF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稳定计划的一项基本要求。再有,70年代初期应运而生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理论,则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提供了适当的理论基础。由于这正好赶上70年代拉美新自由主义的勃兴,所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首先从拉美开始。
1973年,智利皮诺切特军政府上台后,推行了一揽子经济自由化改革措施,包括利率、汇率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乌拉圭于1976年和1977年分两次将利率上限提至90%,使利率上限形同虚设,后来干
中国城市金融2000.3
脆取消了上限。资本流动限制也被同步取消。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以激进为特征的拉美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后来遭到了广泛的批评。
亚洲的金融自由化带有明显的渐进特征。新加坡在70年代中期即实现利率自由化,外汇管制也在1978年完全解除。菲律宾在1981年底,银行的定、活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均被取消。马来西亚在1987年实现了存款利率自由浮动,贷款利率限制也在1992年2月取消。韩国在1988年实现了部分存款利率的自由化。1993年11月,除了政策贷款,所有贷款利率都实现了自由浮动。中国台湾在1989年7月,年1月,由浮动。1992,放款利率高限取消,利率自由化完成。
非洲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始于80年代中期,从1983年到1991年,加纳、南非、赞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突尼斯、津巴布韦、埃及等,先后实现了存贷款利率的自由化。不过,在整体上,非洲的金融自由化进展最为迟缓,成效也最小。
东欧、独联体等转轨国家也在1991~1995年基本完成了金融自由化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上反对金融自由化、要求重新加强金融管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内也有不少关于金融自由化将被遏制的预言。然而,现实的结果是,亚洲国家进一步开放了金融市场。竭力声讨金融自由化的马来西亚在重新实行外汇管制不到一年之后又顺应大势取消管制。拉美的主要国家在积极探讨干脆彻底地放弃自己的货币而改用美元,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平稳运行,以自由、公开、国际化三原则为核心的日本版“金融大爆炸”也在1998
年4月正式启动,执全球金融发展
牛耳的美国则在1999年通过了企图全面实施金融自由化的《金融现代化法案》。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国发行债券的规模更大。全球所有国家跨国发行的债券未清偿额,从1993年的2万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一季度的31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4%。在发达国家中,跨国债券发行规模的增长以德国和美国领先,分别增长了2.43倍和2.5倍。发展中国家也不逊色,发行债券的未清偿额从1993年的1200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一季度的3512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融的全球化还表现在各国政府发行的公债的持有者也广泛地全球化了。从1983年到1997年,美、德、意、英、加等国政府债券的持有者中非居民所占的份额普遍翻了一番,其中,美国的国债有近一半被非居民持有,德国和加拿大的比重也达四分之一以上。这种状况,在过去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在发展中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导致外部资金大规模流入。1980~1996年,私人资本流入的增长,低收入国家增长了4倍,中等收入国家增长5倍,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外国直接投资也是这样,同期,流入低收入国家的外国资本增长了5.3倍,中等收入国家增长了8.4倍。而流入高收入国家的外国资本只增长了0.2倍,全世界平均也仅有0.87倍。同时,对外贸易占世界各国GDP的比重也有了大幅度提高。这说明,通过金融自由化运动,发展中国家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通过各国的金融自由化努力,世界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
四、金融自由化促进金融全球化
全球金融自由化构造了一种真正的金融活动的全球基础。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全球化的促进,最明显地表现在那种基于本国的跨国金融交易在种类上的增多和规模上的扩大。传统上,养老基金、者中,际性。进入,1995年,英国、加拿大的养老基金国外资产占其总资产分别达19.8%和14.2%。至于相互基金,国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重几乎翻了一番,分别达到34.5%和24.6%。
在证券市场上,90年代之前,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股票和债券交易只占各国GDP的一个很小的比重。而到1997年,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在债券和股票上的交易,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均已超过或接近其本国GDP的规模。其中,步调最慢的当数日本,其增长也有56倍。法国则从无到有,到1997年,跨国的债券和股票交易已经相当于其GDP的2.5倍。
不仅如此,伴随着证券跨国交易规模的急剧扩大,发达国家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在国外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进入90年代以来,各国在国外市场上发行的股票规模都有跳跃性增长。其中,发达国家以德国和意大利为最,均增长60余倍;发展中国家则以拉丁美洲国家领先,增长了50倍。亚洲国家在1990~1997年间通过发行股票共在国外市场上筹资200亿美元。跨
究中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本栏目主持人:周雯霞 吴振华
专题连载
金融全球化漫谈(三)
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全球化
李金老
———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展开分析。可以说,这些革命性的变化,构筑了当今金融全球化的金融制度基础。
一、金融创新的发生
创新通常是指引进了为市场所接受的新产品或引进了现有产品的新生产方式。金融领域也是一样,金融创新既可以指新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也可以是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的出现。但是,如同一般产品市场一样,只有当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被社会广泛接受时,金融创新才算实现。
在技术上,金融创新的基本原理是将现有金融工具的特性加以分解,再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取舍并重新组合“,制造”出新的金融工具。例如,风靡一时的可转让大额存单(CDs)就是国债的可流通性和定期存款高利息的组合。如同其他行业一样,金融业的产品也有供应和需求,正是在供求的互动中,金融产品才得以创造出来。然而,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金融业一向是一个受管制最严的行业,因此,规避这些法规和管制的限制便成为导致金融创新的又一重要因素。纷繁复杂的金
供给促进型和规避管理型三类。在70年代开发出的可变利率抵押贷款、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是需求引导型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其立意就是要降低利率风险。而信用卡、垃圾债券和商业票据市场的流行,以及金融产品的证券化等等,是过去20年中运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典型例子,属于供给促进型创新。在规避管理法规方面,60年代的欧洲美元和银行商业票据,70年代的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NOW)、自动转换储蓄账户(ATS)、隔日回购协定、货币市场相互基金(MMMFs)都是这方面的适例。
金融创新,实现了金融机构提高流动性、转移价格和信用风险以及达到信用创造和股权创造的目的。
二、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全球化
60年代末期以来开始于发达
市场经济国家中的金融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金融业的面貌。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不断出现,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适当的载体。
在一系列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全球资金流动的形式,从银行信贷为主转向了以可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债务工具为主。由此,促进了全
球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联系的紧密度。1981年,在全部1415亿美元的国际融资中,辛迪加贷款为965亿美元,国际债券与票据只占440亿美元。到了90年代,各种可交易的债务工具已稳稳地占据了主流。1997年,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工具净额之和为5756亿美元,远远超出银行信贷(4650亿美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1998年,当银行信贷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而大幅度下降(第一季度为650亿美元)时,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仍有大幅度增长,达1805亿美元。由于证券化的压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一改固守银行贷款的立场,成为各种证券发行和买卖的积极参与者。到1998年第二季度,在发行的债券和票据总额中,通过金融机构的发行占据了最大的份额(50%),达1175亿美元。同时,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也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可流通的证券上。在全球前50家大银行的资产结构中,非贷款性资产(主要是证券投资)在银行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从1991年的33.35%增长到1996年的37.14%。与此相对应,那些非传统的“其他营业收入”对传统的存贷款利差收入的比例,从1991年的49.18%提高到1996年的67.06%,
2000.3
中国城市金融
增加了17.88个百分点。现利率自由化。日本的利率自由化
现代全球金融的另一特点,就开始于70年代末,到1987年完全是金融业务表外化进程发展得非常解除利率限制。原联邦德国于迅速。1991~1996年,全球前501976年2月通过了废除利率限制名大银行的表外业务对总资产的比的法案,全面放松利率管制。澳大例,从14.58%上升为20.23%。表利亚在1980年取消了商业银行和
(Bank2外业务亦称“线下银行业务”储蓄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不久贷
ingbelowtheBottomLine)、“无资产款利率也自由化了。瑞典于1978
(AssetlessBanking),指银行业务”年废除银行存款利率高限,1980年
的是为银行带来收入的或然承诺或废除私人部门发行债券利率高限,契约。根据银行传统的记账规则,1985年废除银行贷款利率高限。这些业务通常不表现为记账资产或英国于1986年10月27日采取步负债,而是作为资产负债表的备注骤,记录在线下,有时根本就不作记录。佣金比率规定。
金融创新给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打下的最深印记,就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产生及其飞速发展。诸如金融年)),期货、衍生产品在70,限制,使储蓄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区1996~1997别趋于消亡。英国的1979年《银行年,仅仅是有组织市场中的全球金法》,逐渐消除了商人银行和清算银融衍生品的余额就增长了1.5万亿行的差别。1986年10月27日后,美元,其交易额则增长了25万亿美大商业银行可以介入证券交易,英元。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向全世界蔓国专业化的金融体制趋于解体。澳延,其他金融业务都相对萎缩的大利亚从1980年开始,放松金融机1998年第一季度,金融衍生品的余构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使商业银额还增长了近1万亿美元,交易额行与储蓄银行的区别消失,并使它则有82万亿美元。到了1998年第们能自由从事证券经营。日本依据一季度,全部金融衍生品的余额1981年《银行法》,商业银行可以经(86426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同期的营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保付债国际融资总额(2449亿美元)。至券的买卖,证券公司则向银行的于其交易额,更是其他任何金融产CDs业务渗透。法国1984年《银行品都不可望其项背的。法》规定,不再执行分业管理制度,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从此可以混业三、7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
经营。加拿大1987年立法放松金金融自由化,即一个国家的金
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制,结果加拿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
大的全部证券公司都被大商业银行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从各国
所持有,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设立分的实践看,金融自由化主要集中在
支机构经营某些保险业务。价格的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市
资本自由流动方面。1973年场准入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四
美国首先取消资本流入限制。1981个方面。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
年12月,允许欧洲货币在美国境内先后进行了以金融深化或金融发展
通过国际银行设施(IBF)进行交易。为旗帜的金融体制改革,发达国家
在英国,1979年10月取消了外汇则相继开始放松金融管制,一场金
管制。1986年10月27日的伦敦城融自由化运动由此展开。
“大爆炸”后,外国银行、证券公司、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保险公司也可以申请成为伦敦证券价格自由化方面。1975年,美
交易所的会员,也允许外国公司国改革固定佣金制度,采取新的协
100%地收购交易所会员公司。定佣金制。1983年底,美国基本实
1980年6月,日本修订了《外汇与
外贸管理法》,取消了外汇管制。1984年6月,随着《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及展望》的发表,
外汇不能完全自由兑换成日元的限制被废除。澳大利亚在1980~1986年取消了外汇交易和外汇汇率的管制,将外汇经营权扩大至40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瑞典从70年代中期起,逐渐废除资本流动限制。1980年开始允许外国居民购买瑞典股票年开始允许瑞典,并开始发行以瑞,1989年开1984年,法国取消了对非居民课征的债券利息预付税,1985年4月取消了不得发行欧洲法郎债券的限制,1986年废除了全部外汇管制措施。德国在1985年,取消了对以欧洲马克为单位的欧洲债券发行规模和发行时间的限制,使外资银行获得了牵头经营这类发行的权力。1986年以后,外资银行在德国运用金融工具自由化。加拿大在1990年1月,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承诺取消对外国公司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外国企业在所有权、资产增长和市场份额方面的限制。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金融抑制的低效率乃至失败,是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深厚的背景。同时,从70年代开始,利率自由化就成为IMF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稳定计划的一项基本要求。再有,70年代初期应运而生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理论,则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提供了适当的理论基础。由于这正好赶上70年代拉美新自由主义的勃兴,所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首先从拉美开始。
1973年,智利皮诺切特军政府上台后,推行了一揽子经济自由化改革措施,包括利率、汇率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乌拉圭于1976年和1977年分两次将利率上限提至90%,使利率上限形同虚设,后来干
中国城市金融2000.3
脆取消了上限。资本流动限制也被同步取消。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以激进为特征的拉美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后来遭到了广泛的批评。
亚洲的金融自由化带有明显的渐进特征。新加坡在70年代中期即实现利率自由化,外汇管制也在1978年完全解除。菲律宾在1981年底,银行的定、活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均被取消。马来西亚在1987年实现了存款利率自由浮动,贷款利率限制也在1992年2月取消。韩国在1988年实现了部分存款利率的自由化。1993年11月,除了政策贷款,所有贷款利率都实现了自由浮动。中国台湾在1989年7月,年1月,由浮动。1992,放款利率高限取消,利率自由化完成。
非洲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始于80年代中期,从1983年到1991年,加纳、南非、赞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突尼斯、津巴布韦、埃及等,先后实现了存贷款利率的自由化。不过,在整体上,非洲的金融自由化进展最为迟缓,成效也最小。
东欧、独联体等转轨国家也在1991~1995年基本完成了金融自由化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上反对金融自由化、要求重新加强金融管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内也有不少关于金融自由化将被遏制的预言。然而,现实的结果是,亚洲国家进一步开放了金融市场。竭力声讨金融自由化的马来西亚在重新实行外汇管制不到一年之后又顺应大势取消管制。拉美的主要国家在积极探讨干脆彻底地放弃自己的货币而改用美元,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平稳运行,以自由、公开、国际化三原则为核心的日本版“金融大爆炸”也在1998
年4月正式启动,执全球金融发展
牛耳的美国则在1999年通过了企图全面实施金融自由化的《金融现代化法案》。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国发行债券的规模更大。全球所有国家跨国发行的债券未清偿额,从1993年的2万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一季度的31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4%。在发达国家中,跨国债券发行规模的增长以德国和美国领先,分别增长了2.43倍和2.5倍。发展中国家也不逊色,发行债券的未清偿额从1993年的1200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一季度的3512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融的全球化还表现在各国政府发行的公债的持有者也广泛地全球化了。从1983年到1997年,美、德、意、英、加等国政府债券的持有者中非居民所占的份额普遍翻了一番,其中,美国的国债有近一半被非居民持有,德国和加拿大的比重也达四分之一以上。这种状况,在过去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在发展中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导致外部资金大规模流入。1980~1996年,私人资本流入的增长,低收入国家增长了4倍,中等收入国家增长5倍,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外国直接投资也是这样,同期,流入低收入国家的外国资本增长了5.3倍,中等收入国家增长了8.4倍。而流入高收入国家的外国资本只增长了0.2倍,全世界平均也仅有0.87倍。同时,对外贸易占世界各国GDP的比重也有了大幅度提高。这说明,通过金融自由化运动,发展中国家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通过各国的金融自由化努力,世界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
四、金融自由化促进金融全球化
全球金融自由化构造了一种真正的金融活动的全球基础。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全球化的促进,最明显地表现在那种基于本国的跨国金融交易在种类上的增多和规模上的扩大。传统上,养老基金、者中,际性。进入,1995年,英国、加拿大的养老基金国外资产占其总资产分别达19.8%和14.2%。至于相互基金,国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重几乎翻了一番,分别达到34.5%和24.6%。
在证券市场上,90年代之前,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股票和债券交易只占各国GDP的一个很小的比重。而到1997年,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在债券和股票上的交易,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均已超过或接近其本国GDP的规模。其中,步调最慢的当数日本,其增长也有56倍。法国则从无到有,到1997年,跨国的债券和股票交易已经相当于其GDP的2.5倍。
不仅如此,伴随着证券跨国交易规模的急剧扩大,发达国家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在国外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进入90年代以来,各国在国外市场上发行的股票规模都有跳跃性增长。其中,发达国家以德国和意大利为最,均增长60余倍;发展中国家则以拉丁美洲国家领先,增长了50倍。亚洲国家在1990~1997年间通过发行股票共在国外市场上筹资200亿美元。跨
究中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本栏目主持人:周雯霞 吴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