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说课稿

单位:新郑市市直中学

姓名: 刘 真 真

时间:二零一四年六月

《孙权劝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及重难点的设置、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及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和利用课文注解,来疏通简单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在翻译上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思想内涵的能力,而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目标及重难点的设置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本文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学习目标】

1、会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会解释重点词语,并会疏通文意;

3、根据文意,会分析人物形象,能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学习重点】结合注释会解释重点词语,并会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根据文意,会分析人物形象,能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用一课时对本课进行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法:诵读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学生平日诵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因此,我在教本课时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品味人物语言,理解文章主题。

学法:勾画圈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多动手,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进行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扫除阅读障碍。

2、诵读法:让学生多动口,体会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及当时情景,以语感带情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3、合作探究法: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愉快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效率。

五、学习流程

鉴于以上分析,我对课堂学习做了如下安排: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

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并板书题目。

接下来,检查预习情况,用幻灯片以填空的形式对生字词和文学常识进行检测和巩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补充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资治通鉴》,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文章中的有关内容,积累文学常识。(体现学习目标1)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1、学生自由读,对照注释读通课文。培养学生看注释的习惯。

2、听录音朗读课文,播放声情并茂的朗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

3、请学生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三)质疑解惑,疏通文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所以在这环节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结合注释梳理课文,用圈点勾画法划出自己不懂得字词或句子,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来,由其他学生或老师回答,再由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同学们要积累的文言词语及重点句子的翻译,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概括故事情节得出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体现学习目标2及学习重点。

(四)品读课文,分析形象。

根据文章内容,教师设置以下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及交流:

1、孙权是怎么劝学的?

2、吕蒙是怎么做的?

3、从哪里可以看出吕蒙的进步?

4、畅谈你眼中的三位人物形象。

我的具体做法是分三步走:

1、小组四人之间合作,分角色扮演旁白、孙权、吕蒙、鲁肃进行朗读,揣摩人物语言,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2、选派小组朗诵展示,并选派代表将他们讨论的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点拨与评价。

3、总结并板书:孙权善劝、好学;吕蒙听劝、会学;鲁肃敬才、爱才。 前三道题要求学生均用原文句子作答,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熟悉课文内容,并有利于加快对课文背诵的速度。此环节四个问题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通过反复读对话体会其语气,加深对三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得出结论并体现了学习目标3及学习难点。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讨论:从吕蒙的变化中获得什么启示?

做法也分三步走:

1、讨论、发言。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能力。

2、引导。作为难点,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有偏差,提示学生可从两方面抓住两个字“劝”“学”分析。

3、总结。完成板书:开卷有益。

(五)悟读课文,延伸拓展

让学生讨论:在学习中,学生应该要具备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学生自由谈,这样的安排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讨论找到答案,更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并能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作业设置

以《穿越时空 当吕蒙遇上方仲永》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巩固,也是对本文难点的把握。

七、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 ↓ ↓

善劝、好学 听劝、会学 敬才、爱才

开卷有益

八、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故事性很强,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比较活跃。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就是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不敢大胆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总是试图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圈住,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极大的障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证,谢谢各位老师!

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说课稿

单位:新郑市市直中学

姓名: 刘 真 真

时间:二零一四年六月

《孙权劝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及重难点的设置、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及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和利用课文注解,来疏通简单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在翻译上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思想内涵的能力,而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目标及重难点的设置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本文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学习目标】

1、会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会解释重点词语,并会疏通文意;

3、根据文意,会分析人物形象,能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学习重点】结合注释会解释重点词语,并会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根据文意,会分析人物形象,能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用一课时对本课进行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法:诵读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学生平日诵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因此,我在教本课时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品味人物语言,理解文章主题。

学法:勾画圈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多动手,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进行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扫除阅读障碍。

2、诵读法:让学生多动口,体会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及当时情景,以语感带情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3、合作探究法: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愉快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效率。

五、学习流程

鉴于以上分析,我对课堂学习做了如下安排: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

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并板书题目。

接下来,检查预习情况,用幻灯片以填空的形式对生字词和文学常识进行检测和巩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补充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资治通鉴》,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文章中的有关内容,积累文学常识。(体现学习目标1)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1、学生自由读,对照注释读通课文。培养学生看注释的习惯。

2、听录音朗读课文,播放声情并茂的朗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

3、请学生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三)质疑解惑,疏通文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所以在这环节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结合注释梳理课文,用圈点勾画法划出自己不懂得字词或句子,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来,由其他学生或老师回答,再由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同学们要积累的文言词语及重点句子的翻译,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概括故事情节得出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体现学习目标2及学习重点。

(四)品读课文,分析形象。

根据文章内容,教师设置以下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及交流:

1、孙权是怎么劝学的?

2、吕蒙是怎么做的?

3、从哪里可以看出吕蒙的进步?

4、畅谈你眼中的三位人物形象。

我的具体做法是分三步走:

1、小组四人之间合作,分角色扮演旁白、孙权、吕蒙、鲁肃进行朗读,揣摩人物语言,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2、选派小组朗诵展示,并选派代表将他们讨论的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点拨与评价。

3、总结并板书:孙权善劝、好学;吕蒙听劝、会学;鲁肃敬才、爱才。 前三道题要求学生均用原文句子作答,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熟悉课文内容,并有利于加快对课文背诵的速度。此环节四个问题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通过反复读对话体会其语气,加深对三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得出结论并体现了学习目标3及学习难点。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讨论:从吕蒙的变化中获得什么启示?

做法也分三步走:

1、讨论、发言。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能力。

2、引导。作为难点,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有偏差,提示学生可从两方面抓住两个字“劝”“学”分析。

3、总结。完成板书:开卷有益。

(五)悟读课文,延伸拓展

让学生讨论:在学习中,学生应该要具备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学生自由谈,这样的安排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讨论找到答案,更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并能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作业设置

以《穿越时空 当吕蒙遇上方仲永》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巩固,也是对本文难点的把握。

七、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 ↓ ↓

善劝、好学 听劝、会学 敬才、爱才

开卷有益

八、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故事性很强,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比较活跃。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就是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不敢大胆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总是试图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圈住,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极大的障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证,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文章

  • 孙权劝学说课稿
  • <孙权劝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孙权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第一. 说教材 <孙权劝学>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
  •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 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解题及作者作品简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及课外古诗词前五首试卷
  • 文言文一课一测(七下三) 班级_____座号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以下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文言文复习附答案
  • 科目:七年级语文(下)学案 课题:文言文复习 时间: 年 月 日 主备人:cys 授课人: 课型:复习课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 古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查看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一)
  • <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 一.文学常识 <伤仲永>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登飞来峰& ...查看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人教版)
  • 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倜傥.tǎng 花圃.pǔ 迸.出bìng 镇.静zhèn B.环谒.yè 哺.育bǔ 惩.罚chéng 险峻.jùn C ...查看


  •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
  •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考考卷 七年级语文 班级: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