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虫具的种类
纲要
1、本长葫芦虫具
2、范制葫芦虫具
鸡心葫芦
柳叶葫芦
棒子葫芦
油瓶葫芦
花瓶葫芦
3、勒脖葫芦虫具
葫芦作为畜养鸣虫之具, 在长期的玩赏过程中,经过历代玩好者和艺人的不断努力,葫芦加工制作方法不断翻新,种类也愈来愈多,使本来属于天然之物的葫芦虫具逐渐发展为一种倍受宠爱的特种工艺品。就制作方法来说,可分为本长、勒脖、范制火绘、砑花等多种;就葫芦的造型来说,更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1、本长葫芦虫具
“本长”是北方玩虫者的一名行话,指天然长就,不加人工范束的葫芦虫具,主要相对范制品而言。本长葫芦虽系自然天成,虽造型有限,却有天然之致。这是本长葫芦为人所重的第一个原因。原因之二是本长葫芦中符合畜虫要求者少之又少,极难觅得,俗云“物以稀为贵”,能在千百葫芦中得一上品,自然要受到人们的珍视。
扁圆葫芦只能用来畜养蝈蝈,亚腰葫芦多用来畜养蟋蟀,油葫芦所用稍大一些,斗蟋蟀所用则是小型的,金钟儿所用是一种粗矮口阔者。除这两种外,其他种类的葫芦均不宜做成本长葫芦虫具。所谓本长,主要是指亚腰葫芦。其难在两点,一是腰太细,不成比例;二是长得不甚周正。亚腰葫芦的外形特征就是细腰便腹,大大小小有很多种。但无论大者,还是小者,如果作为观赏,则腰与腹的比例愈悬殊愈觉别致。但作为虫具,对亚腰葫芦却有特殊要求,讲究腰粗而腹略小。葫芦的腰部,做成虫具后便成了脖处,既是鸣虫出入的门户,又是传声的关键部位,如过细,则效果不佳;最佳比例为6:5:6,即葫芦的上下腹直径皆为6厘米,腰的直径5厘米,这样才大小适中,比例匀称,既受看又很好的传声效果。然而象这种比例的亚腰葫芦是很少见的。
第二个难点是亚腰葫芦一般很难长得十分周正。所谓周正,是指葫芦不歪斜,饱满充实,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观察,外形曲线都应该是相同的。由于葫芦生长期间各部位受光程度不同,往往向阳部分长得较为饱满,而背阴部分生长不足,造成成上下腹的两面鼓出的曲线稍有差别,并形成“歪脖”。有经验者试验葫芦是否周正,除用眼仔细观察,放在手中旋转感验之,尚需将葫芦放在桌面上,如能笔直站立,则大体周正;如倾向一方,则不周正。所以古人说葫芦嫩时就应该“扶令端正”,这是很有道理的。
葫芦开花坐果时要把葫芦的蒂柄扶正,令其垂直朝下,并在生长期内经常改变葫芦的朝向,使各部分的受光程度相同,就容易长得周正了。以本长亚腰葫芦做成虫具,主要利用葫芦的下腹,腰和上腹之少半,下腹为鸣虫的“居室”,腰为鸣声之通道,上腹的一部分形成“喇叭口”,起扩音作用。这后一部分,北方玩虫者称为“翻儿”。“翻儿”愈大,扩音效果愈好。所以要求亚腰葫芦的上腹的大小要与下腹基本相同,或稍大亦可。如上腹过小,即使
腰与下腹成比例,“翻儿”也出不来,亦为玩家所不取。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葫芦的腰与下腹相比显得过细,但与上腹相比却成比例。这时可以从下腹部截口,作葫芦的“喇叭口“,而由上腹作鸣虫的“居室”,做成“倒栽葫芦”(南方称为“倒装”)。
2、范制葫芦虫具
范制葫芦的造型乃人力而为,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所以种类极多,远远超过本长葫芦。不过就基本形态来说,常见者可总结为以下几种:
1). 鸡心葫芦
顾名思义,其形如鸡心,鼓腹粗脖,下部稍尖。有大小之别,大者腹胫7厘米或稍多,长12厘米;小者腹6厘米,长10厘米。鸡心葫芦出现较早,约在清咸丰年间或之前,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鸡心葫芦内部空间较大,鸣虫居其中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主要用来畜养蝈蝈,出音宏亮动听。
2). 柳叶葫芦
形如其名,象柳叶,稍细长,下部尖削。其与鸡心葫芦的外形颇相象,只是比鸡心葫芦细长一些,所以脖与腹的比例也稍小于鸡心葫芦。晚清以来的花模制品多为这种葫芦。有粗细长短之别,此种葫芦的用途与发音效果和鸡心葫芦相同。
3). 油瓶葫芦
这种葫芦也比较大,形如古代的油瓶,其主要特点是脖处细长,与腹部有较大的悬殊。用其畜养蝈蝈,发音低沉,音量也较大,不过此种现在已不多见。
4)棒子葫芦
这也是一种专用作畜养蝈蝈的葫芦,其外形特征细长而不鼓腹,如圆木棒,故称棒子葫芦。器身大部分为一直筒,底部浑圆,只有脖处凹入。又分二种。一种是脖处以下部分上下一般粗,另一种是脖下部处稍粗,下端细,中间部分微鼓,有如玉米棒子之形,这是“棒子”之名的另一个来源。
前一种出现较早,晚清某些王府出品的官模中就有这一种,且为花模;后一种出现较晚,多为素模。行家们认为,畜养蝈蝈,以棒子葫芦效果最佳。因其内壁为直筒形,容积较大,容易产生共鸣,发声集中浑厚,低音丰富。棒子葫芦有大小多种,一般粗5厘米,长15厘米左右;最大者粗竟6--7厘米,长20余厘米,算是葫芦虫具中的“巨人”。
5). 花瓶葫芦
鸡心、柳叶、棒子、油瓶四种葫芦都是蝈蝈葫芦,共同特征是脖处靠最上端,口撇而短。花瓶葫芦属于蟋蟀虫具,脖在全器的中下部,“喇叭口”很长,约占葫芦体的一半或稍多,由脖处向上缓缓外撇。花瓶葫芦的下部为圆球状或稍扁,这里是蟋蟀的居处;其余全为鸣声的“扩音系统”。花瓶葫芦的外观修长匀称,十分优美。因蟋蟀虫体较小,所以早期的花瓶葫芦多是小型的,高约10厘米,下腹径粗5厘米。近几年范制的花瓶葫芦则有大、中、小多种,最大者高近20厘米,下腹径粗7厘米。因下腹造型的不同,花瓶葫芦中又分为几种。一种下腹浑圆,底部扁平,这是晚清以来的常见形式。第二种下腹扁圆,底部向内凹入,称之为“荸荠扁”,因其下腹象荸荠之故也。第三种下腹较鼓,而底部为一平面,称作“沙酒壶”。第四种下腹呈倒梯形,俗谓之“步步得儿”。这几种葫芦只有腹部不同,上部则完全一样,整体造型很象瓷花瓶,故皆归入一类。
3、勒脖葫芦
勒脖葫芦也是虫具的一种,其特点是只有脖处是范制而成的,腹部则是自然生长而成的,可以说是一种介乎本长与范制之间的半范制葫芦。勒,即勒系,以物套在或绑住葫芦的某一
部分,限制这一部分的生长,以符合我们的要求,原理与范制是完全相同的,不过我们已经知道,范制葫芦并不是一件易事,不但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工艺性,难度很大;而勒脖显然简便得多,只要有地方种下几棵葫芦,即可进行。勒脖选用的葫芦也是长葫芦(瓠子),其他品种均不相宜。
勒脖所用的模具较简单,只是一件木制或陶制的套环,粗细适度,高矮不等。高者套出来的葫芦脖长,矮者套出来的葫芦脖短。套环的内侧呈凸形,将决定葫芦脖颈的曲线。套环的粗细要根据葫芦成熟后的粗细而定,不过一般难掌握,最常见的情况是葫芦脖勒制尚好,惜下腹过于膨大,所以勒脖葫芦的成功率是很氏的,故远比范制葫芦厚实,坚固耐用。还有一种用绳子勒系出来的葫芦,造型更为别致。其法是趁葫芦幼时,将绳子结成的网子套在葫芦上,长成后葫芦上便出现一个又一个菱形凸起,整器象由很多菱形拼合而成,令人感到很新奇。所见有两种,一种用扁圆葫芦勒系而成,一种用亚腰葫芦勒系而成。前者可用为虫具畜养蝈蝈,后一种大者可作虫具,极小的可作鼻烟壶。
葫芦虫具的种类
纲要
1、本长葫芦虫具
2、范制葫芦虫具
鸡心葫芦
柳叶葫芦
棒子葫芦
油瓶葫芦
花瓶葫芦
3、勒脖葫芦虫具
葫芦作为畜养鸣虫之具, 在长期的玩赏过程中,经过历代玩好者和艺人的不断努力,葫芦加工制作方法不断翻新,种类也愈来愈多,使本来属于天然之物的葫芦虫具逐渐发展为一种倍受宠爱的特种工艺品。就制作方法来说,可分为本长、勒脖、范制火绘、砑花等多种;就葫芦的造型来说,更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1、本长葫芦虫具
“本长”是北方玩虫者的一名行话,指天然长就,不加人工范束的葫芦虫具,主要相对范制品而言。本长葫芦虽系自然天成,虽造型有限,却有天然之致。这是本长葫芦为人所重的第一个原因。原因之二是本长葫芦中符合畜虫要求者少之又少,极难觅得,俗云“物以稀为贵”,能在千百葫芦中得一上品,自然要受到人们的珍视。
扁圆葫芦只能用来畜养蝈蝈,亚腰葫芦多用来畜养蟋蟀,油葫芦所用稍大一些,斗蟋蟀所用则是小型的,金钟儿所用是一种粗矮口阔者。除这两种外,其他种类的葫芦均不宜做成本长葫芦虫具。所谓本长,主要是指亚腰葫芦。其难在两点,一是腰太细,不成比例;二是长得不甚周正。亚腰葫芦的外形特征就是细腰便腹,大大小小有很多种。但无论大者,还是小者,如果作为观赏,则腰与腹的比例愈悬殊愈觉别致。但作为虫具,对亚腰葫芦却有特殊要求,讲究腰粗而腹略小。葫芦的腰部,做成虫具后便成了脖处,既是鸣虫出入的门户,又是传声的关键部位,如过细,则效果不佳;最佳比例为6:5:6,即葫芦的上下腹直径皆为6厘米,腰的直径5厘米,这样才大小适中,比例匀称,既受看又很好的传声效果。然而象这种比例的亚腰葫芦是很少见的。
第二个难点是亚腰葫芦一般很难长得十分周正。所谓周正,是指葫芦不歪斜,饱满充实,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观察,外形曲线都应该是相同的。由于葫芦生长期间各部位受光程度不同,往往向阳部分长得较为饱满,而背阴部分生长不足,造成成上下腹的两面鼓出的曲线稍有差别,并形成“歪脖”。有经验者试验葫芦是否周正,除用眼仔细观察,放在手中旋转感验之,尚需将葫芦放在桌面上,如能笔直站立,则大体周正;如倾向一方,则不周正。所以古人说葫芦嫩时就应该“扶令端正”,这是很有道理的。
葫芦开花坐果时要把葫芦的蒂柄扶正,令其垂直朝下,并在生长期内经常改变葫芦的朝向,使各部分的受光程度相同,就容易长得周正了。以本长亚腰葫芦做成虫具,主要利用葫芦的下腹,腰和上腹之少半,下腹为鸣虫的“居室”,腰为鸣声之通道,上腹的一部分形成“喇叭口”,起扩音作用。这后一部分,北方玩虫者称为“翻儿”。“翻儿”愈大,扩音效果愈好。所以要求亚腰葫芦的上腹的大小要与下腹基本相同,或稍大亦可。如上腹过小,即使
腰与下腹成比例,“翻儿”也出不来,亦为玩家所不取。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葫芦的腰与下腹相比显得过细,但与上腹相比却成比例。这时可以从下腹部截口,作葫芦的“喇叭口“,而由上腹作鸣虫的“居室”,做成“倒栽葫芦”(南方称为“倒装”)。
2、范制葫芦虫具
范制葫芦的造型乃人力而为,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所以种类极多,远远超过本长葫芦。不过就基本形态来说,常见者可总结为以下几种:
1). 鸡心葫芦
顾名思义,其形如鸡心,鼓腹粗脖,下部稍尖。有大小之别,大者腹胫7厘米或稍多,长12厘米;小者腹6厘米,长10厘米。鸡心葫芦出现较早,约在清咸丰年间或之前,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鸡心葫芦内部空间较大,鸣虫居其中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主要用来畜养蝈蝈,出音宏亮动听。
2). 柳叶葫芦
形如其名,象柳叶,稍细长,下部尖削。其与鸡心葫芦的外形颇相象,只是比鸡心葫芦细长一些,所以脖与腹的比例也稍小于鸡心葫芦。晚清以来的花模制品多为这种葫芦。有粗细长短之别,此种葫芦的用途与发音效果和鸡心葫芦相同。
3). 油瓶葫芦
这种葫芦也比较大,形如古代的油瓶,其主要特点是脖处细长,与腹部有较大的悬殊。用其畜养蝈蝈,发音低沉,音量也较大,不过此种现在已不多见。
4)棒子葫芦
这也是一种专用作畜养蝈蝈的葫芦,其外形特征细长而不鼓腹,如圆木棒,故称棒子葫芦。器身大部分为一直筒,底部浑圆,只有脖处凹入。又分二种。一种是脖处以下部分上下一般粗,另一种是脖下部处稍粗,下端细,中间部分微鼓,有如玉米棒子之形,这是“棒子”之名的另一个来源。
前一种出现较早,晚清某些王府出品的官模中就有这一种,且为花模;后一种出现较晚,多为素模。行家们认为,畜养蝈蝈,以棒子葫芦效果最佳。因其内壁为直筒形,容积较大,容易产生共鸣,发声集中浑厚,低音丰富。棒子葫芦有大小多种,一般粗5厘米,长15厘米左右;最大者粗竟6--7厘米,长20余厘米,算是葫芦虫具中的“巨人”。
5). 花瓶葫芦
鸡心、柳叶、棒子、油瓶四种葫芦都是蝈蝈葫芦,共同特征是脖处靠最上端,口撇而短。花瓶葫芦属于蟋蟀虫具,脖在全器的中下部,“喇叭口”很长,约占葫芦体的一半或稍多,由脖处向上缓缓外撇。花瓶葫芦的下部为圆球状或稍扁,这里是蟋蟀的居处;其余全为鸣声的“扩音系统”。花瓶葫芦的外观修长匀称,十分优美。因蟋蟀虫体较小,所以早期的花瓶葫芦多是小型的,高约10厘米,下腹径粗5厘米。近几年范制的花瓶葫芦则有大、中、小多种,最大者高近20厘米,下腹径粗7厘米。因下腹造型的不同,花瓶葫芦中又分为几种。一种下腹浑圆,底部扁平,这是晚清以来的常见形式。第二种下腹扁圆,底部向内凹入,称之为“荸荠扁”,因其下腹象荸荠之故也。第三种下腹较鼓,而底部为一平面,称作“沙酒壶”。第四种下腹呈倒梯形,俗谓之“步步得儿”。这几种葫芦只有腹部不同,上部则完全一样,整体造型很象瓷花瓶,故皆归入一类。
3、勒脖葫芦
勒脖葫芦也是虫具的一种,其特点是只有脖处是范制而成的,腹部则是自然生长而成的,可以说是一种介乎本长与范制之间的半范制葫芦。勒,即勒系,以物套在或绑住葫芦的某一
部分,限制这一部分的生长,以符合我们的要求,原理与范制是完全相同的,不过我们已经知道,范制葫芦并不是一件易事,不但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工艺性,难度很大;而勒脖显然简便得多,只要有地方种下几棵葫芦,即可进行。勒脖选用的葫芦也是长葫芦(瓠子),其他品种均不相宜。
勒脖所用的模具较简单,只是一件木制或陶制的套环,粗细适度,高矮不等。高者套出来的葫芦脖长,矮者套出来的葫芦脖短。套环的内侧呈凸形,将决定葫芦脖颈的曲线。套环的粗细要根据葫芦成熟后的粗细而定,不过一般难掌握,最常见的情况是葫芦脖勒制尚好,惜下腹过于膨大,所以勒脖葫芦的成功率是很氏的,故远比范制葫芦厚实,坚固耐用。还有一种用绳子勒系出来的葫芦,造型更为别致。其法是趁葫芦幼时,将绳子结成的网子套在葫芦上,长成后葫芦上便出现一个又一个菱形凸起,整器象由很多菱形拼合而成,令人感到很新奇。所见有两种,一种用扁圆葫芦勒系而成,一种用亚腰葫芦勒系而成。前者可用为虫具畜养蝈蝈,后一种大者可作虫具,极小的可作鼻烟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