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短文两篇]导学案和课后巩固练习附答案

短文两篇

《活板》

沈 括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及之以其于为然等虚词的含义。

2、根据说明文特点复习课文,精读课文第二段,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重点】根据说明文特点复习课文,精读课文第二段,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预习要点

1、走进作者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朝代)时期著名的

科学家、政治家。著有 ,文言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

理、化学、生物、医学、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

“ ”。

2、熟读课文,检查字词句落实。

字平如砥 ( ) 腊和( )纸灰 和( )面 随声附和( ) ....

更( )互 燔( )土 群从( ) 火炀( ) ....

3、掌握通假字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探究重点

1、掌握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板印书籍( ) 火烧令坚( ) ..

每韵为帖,木格贮之( ) ..

2)名词用作动词

用讫再火令药熔( ) 则以纸帖之( ) ..

2、古今异义词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 )

(2)一板已自布字( ) (3)文理有疏密( )

(4)药稍熔( ) (5)庆历中有布衣毕升( )

3、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

4、试问,雕版印刷的缺点是什么?

作业巩固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字通______ 意思为:__ ______

8、诎右臂之船 _____字通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写出下列字的古今义。

1、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2、药稍熔 药: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6、高可二黍许 许: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7、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

魏学洢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重点难点】

准确翻译课文,感受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知识链接]

1、 文体“记”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

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

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

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

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

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预习要点

1、给下列字注音。

罔( ) 贻( ) 有奇( ) 黍( ) .

糁( ) 髯( ) 褶( ) 膝( )楫( )

篆( ) 修狭( )

2、重点词语释义。

罔: 因: 象: 贻: 盖: 神态: 尝: 峨冠:

隐: 诎: 倚: 篆章:

曾不盈寸: 简: 修狭: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 (2)

探究重点

1、作者是怎样介绍船头和船尾的人物?这些人物带给你怎样的印象?并思考这样详细描写

人物有什么目的?

2、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

部分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作业巩固

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会写这些字。

罔不( ) 袒胸露乳( ) 矫首(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尝贻余核舟一 ( ) 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 ) 则题名其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神情与苏黄不属。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船头三人的位置及情态

5、就文章描写的工艺品或对工艺品的说明,谈谈你的感受

) ) )

课后巩固练习

一、《活板》

(一)、阅读《活板》片断,完成1—4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

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

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

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

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写出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

(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指南针》一文,完成5—6题

方家(2)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

唇(3)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4)为最善。其法:取新纩(5)

中独茧缕(6),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7),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8)。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9)。

注释:

(1)选自《梦溪笔谈》。(2)[方家]行家。(3)[碗唇]碗边。(4)[缕悬]用丝线悬挂。

(5)[纩(kuang )]丝绵。(6)[独茧缕]单根的蚕丝。(7)[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用芥子

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8)[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9)[莫可

原其理]没有办法可以推究它的道理。原,推究。

5、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活版》片断,完成20-24题。(共15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

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

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

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

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则以纸帖之___________ (2) 每韵为一帖___________________ ..

(3) 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 (4) 瞬息可就___________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

类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所用的原料是( ),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

(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

10、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给A 、B 、C 、D 、拟个名称填

在符号后横线上,并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把其代号填在数字后横线上:

A、 B、 C、 D、

(1) (2)F 用药物蒙铁板(3) (4) (5) E (6)

A )

C )

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炼钢”的记载,回答问题。

〖原文〗《梦溪笔谈》(卷三 辨证一)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

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

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

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

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

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

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

注释:假:借、靠;濯:淘洗;尽:不断;累:累计;耗:损耗,减少。

(1)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并说说其意思。

(2)如果我们所吃的拉面需要面呈现出面筋,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该怎样操作?

文言文阅读。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

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

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

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

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 (2)有奇字素无备者___________________ ..

(3)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___ (4)以纸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

再火另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 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字印刷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

版”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石油”的记载,回答问题。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

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

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

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注释:①甃(zh îu ),井壁。文中用作动词,围拦。②然,同“燃”

(1)这段记载说明了石油的哪些作用?

(2)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哪些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①②

一、1. (1)蒙、盖。(2)生僻。(3)烤。(4)用标签标出。2. 略。3. (1)薄如钱唇(2)

字平如砥(3)极为神速(4)活4. “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

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

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

的。5. (1)照明、制墨。(2)他认为石油生于地中,无穷无尽,比用松木要优越。他

的观点有正确的地方,用石油可以少采伐林木,可以保护环境;也有偏颇的地方,石油

作为资源也是有限的,不会取之不竭。

文言文阅读

(一)1、(1)盖(2)靠近(3)完成(4)另外

2、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用草火烧,一会儿就可以完成。

3、(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4、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5、四种:水浮法、指爪法、碗边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

以线悬挂)

6、(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

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7、 (1)用标签标出 (2) 标签(3) 靠近 (4)完成

8、他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

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9、刻字、胶泥、令坚

10、A、按平版面 B、设置铁范C、密布字印D、设置铁板

(1)D(2)F用药物蒙铁板 (3)B(4)C(5)E用火烧(6)A

11、(1) 百炼成钢,比喻人经过多次刻苦的锻炼,非常坚强,或成为优秀的人物。

(2) 多揉多摔打

二、《核舟记》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

篷( )糁( )峨冠( )髯( )髻( ) ...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

虞山( )篆章( )矫( )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 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 )3. 尝贻余核舟一( )( )( ) 4.盖大苏泛赤壁....

云( )5. 高可二黍许( )( )( ) 6.启窗而观( ) ....

7. 箬篷覆之( )( )( ) 8.雕栏相望焉( ) ...

9.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10.石青糁之( )( ) ...

11. 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12.如有所语( ) ....

13. 其两膝相比者( )(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 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 珠可历历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 其人视端容寂( )( ) 20.若听茶声然( ) ....

21. 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

23. 长曾不盈寸( )( )24.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五、按要求填空

1.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

2. 《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 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

态则显得 。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

是 。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

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八、中考精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峨冠: 髯: 袒: 历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

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

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九、迁移整合

东坡画扇 (宋)何莲

①②③④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

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

⑤⑥⑦“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

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

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⑨ 逋。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 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恨不胜..

而去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十、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峨冠gu ān B .手卷ju àn C .不属sh ǔ D .矫ji āo 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类弥勒(绝):很 B .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 .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 .诎右臂支船(诎)B .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 .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 .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 .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十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⑧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 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列数字 B. 打比方 C. 作比较 D. 分类别

3. 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

一、m ǐn wǎng yí yîuj ī shǔ ruî sǎn guān rán zhé qū jí zhuīj ì rénx ū yú zhuàn

二、1. 奇妙精巧 2.无不 顺着 雕刻 3.曾经 赠 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 黄米 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盖 代词船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 起 10.用石青 涂抹 11.高 帽子 胡须 12.说话 13.他们的 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18. 椎形发髻 19.视线 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 黑 23.竟然 满 24.长而窄

三、1. 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 通“屈 ”弯曲3. 通“横”4. 通“父”,男子的美称5. 通“拣 ”挑选

四、①木头 树木②叫 是③奇异 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⑤雕刻 是 有⑥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⑦大约 可以⑧句尾语气词 说

五、1. 《虞初新志》魏学咿 子敬 明末2. 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 宋 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5. 灵活精致6. “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 豁达开朗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 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10. 列数字 作比较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11. 嘻,技亦灵怪矣哉1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3、略

六、 略

七、1. 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 3.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4.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5.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6.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7.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八、中考精选

1、(1)戴着高高的帽子 (2)胡须 (3)露 (4)清清楚楚 2、略 3、峨冠而多髯 4、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九、迁移整合

1.(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十、1.D 2.B 3.A 4.B 5.D 6.船头(或舟首) 空间顺序

十一、1. 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A 、C 3. 从中间到旁边。 4.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短文两篇

《活板》

沈 括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及之以其于为然等虚词的含义。

2、根据说明文特点复习课文,精读课文第二段,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重点】根据说明文特点复习课文,精读课文第二段,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预习要点

1、走进作者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朝代)时期著名的

科学家、政治家。著有 ,文言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

理、化学、生物、医学、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

“ ”。

2、熟读课文,检查字词句落实。

字平如砥 ( ) 腊和( )纸灰 和( )面 随声附和( ) ....

更( )互 燔( )土 群从( ) 火炀( ) ....

3、掌握通假字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探究重点

1、掌握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板印书籍( ) 火烧令坚( ) ..

每韵为帖,木格贮之( ) ..

2)名词用作动词

用讫再火令药熔( ) 则以纸帖之( ) ..

2、古今异义词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 )

(2)一板已自布字( ) (3)文理有疏密( )

(4)药稍熔( ) (5)庆历中有布衣毕升( )

3、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

4、试问,雕版印刷的缺点是什么?

作业巩固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字通______ 意思为:__ ______

8、诎右臂之船 _____字通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写出下列字的古今义。

1、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2、药稍熔 药: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6、高可二黍许 许: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7、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

魏学洢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重点难点】

准确翻译课文,感受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知识链接]

1、 文体“记”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

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

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

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

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

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预习要点

1、给下列字注音。

罔( ) 贻( ) 有奇( ) 黍( ) .

糁( ) 髯( ) 褶( ) 膝( )楫( )

篆( ) 修狭( )

2、重点词语释义。

罔: 因: 象: 贻: 盖: 神态: 尝: 峨冠:

隐: 诎: 倚: 篆章:

曾不盈寸: 简: 修狭: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 (2)

探究重点

1、作者是怎样介绍船头和船尾的人物?这些人物带给你怎样的印象?并思考这样详细描写

人物有什么目的?

2、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

部分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作业巩固

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会写这些字。

罔不( ) 袒胸露乳( ) 矫首(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尝贻余核舟一 ( ) 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 ) 则题名其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神情与苏黄不属。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船头三人的位置及情态

5、就文章描写的工艺品或对工艺品的说明,谈谈你的感受

) ) )

课后巩固练习

一、《活板》

(一)、阅读《活板》片断,完成1—4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

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

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

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

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写出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

(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指南针》一文,完成5—6题

方家(2)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

唇(3)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4)为最善。其法:取新纩(5)

中独茧缕(6),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7),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8)。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9)。

注释:

(1)选自《梦溪笔谈》。(2)[方家]行家。(3)[碗唇]碗边。(4)[缕悬]用丝线悬挂。

(5)[纩(kuang )]丝绵。(6)[独茧缕]单根的蚕丝。(7)[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用芥子

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8)[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9)[莫可

原其理]没有办法可以推究它的道理。原,推究。

5、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活版》片断,完成20-24题。(共15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

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

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

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

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则以纸帖之___________ (2) 每韵为一帖___________________ ..

(3) 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 (4) 瞬息可就___________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

类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所用的原料是( ),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

(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

10、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给A 、B 、C 、D 、拟个名称填

在符号后横线上,并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把其代号填在数字后横线上:

A、 B、 C、 D、

(1) (2)F 用药物蒙铁板(3) (4) (5) E (6)

A )

C )

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炼钢”的记载,回答问题。

〖原文〗《梦溪笔谈》(卷三 辨证一)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

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

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

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

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

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

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

注释:假:借、靠;濯:淘洗;尽:不断;累:累计;耗:损耗,减少。

(1)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并说说其意思。

(2)如果我们所吃的拉面需要面呈现出面筋,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该怎样操作?

文言文阅读。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

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

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

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

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 (2)有奇字素无备者___________________ ..

(3)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___ (4)以纸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

再火另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 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字印刷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

版”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石油”的记载,回答问题。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

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

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

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注释:①甃(zh îu ),井壁。文中用作动词,围拦。②然,同“燃”

(1)这段记载说明了石油的哪些作用?

(2)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哪些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①②

一、1. (1)蒙、盖。(2)生僻。(3)烤。(4)用标签标出。2. 略。3. (1)薄如钱唇(2)

字平如砥(3)极为神速(4)活4. “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

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

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

的。5. (1)照明、制墨。(2)他认为石油生于地中,无穷无尽,比用松木要优越。他

的观点有正确的地方,用石油可以少采伐林木,可以保护环境;也有偏颇的地方,石油

作为资源也是有限的,不会取之不竭。

文言文阅读

(一)1、(1)盖(2)靠近(3)完成(4)另外

2、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用草火烧,一会儿就可以完成。

3、(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4、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5、四种:水浮法、指爪法、碗边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

以线悬挂)

6、(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

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7、 (1)用标签标出 (2) 标签(3) 靠近 (4)完成

8、他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

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9、刻字、胶泥、令坚

10、A、按平版面 B、设置铁范C、密布字印D、设置铁板

(1)D(2)F用药物蒙铁板 (3)B(4)C(5)E用火烧(6)A

11、(1) 百炼成钢,比喻人经过多次刻苦的锻炼,非常坚强,或成为优秀的人物。

(2) 多揉多摔打

二、《核舟记》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

篷( )糁( )峨冠( )髯( )髻( ) ...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

虞山( )篆章( )矫( )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 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 )3. 尝贻余核舟一( )( )( ) 4.盖大苏泛赤壁....

云( )5. 高可二黍许( )( )( ) 6.启窗而观( ) ....

7. 箬篷覆之( )( )( ) 8.雕栏相望焉( ) ...

9.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10.石青糁之( )( ) ...

11. 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12.如有所语( ) ....

13. 其两膝相比者( )(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 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 珠可历历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 其人视端容寂( )( ) 20.若听茶声然( ) ....

21. 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

23. 长曾不盈寸( )( )24.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五、按要求填空

1.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

2. 《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 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

态则显得 。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

是 。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

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八、中考精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峨冠: 髯: 袒: 历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

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

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九、迁移整合

东坡画扇 (宋)何莲

①②③④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

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

⑤⑥⑦“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

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

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⑨ 逋。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 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恨不胜..

而去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十、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峨冠gu ān B .手卷ju àn C .不属sh ǔ D .矫ji āo 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类弥勒(绝):很 B .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 .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 .诎右臂支船(诎)B .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 .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 .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 .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十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⑧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 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列数字 B. 打比方 C. 作比较 D. 分类别

3. 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

一、m ǐn wǎng yí yîuj ī shǔ ruî sǎn guān rán zhé qū jí zhuīj ì rénx ū yú zhuàn

二、1. 奇妙精巧 2.无不 顺着 雕刻 3.曾经 赠 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 黄米 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盖 代词船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 起 10.用石青 涂抹 11.高 帽子 胡须 12.说话 13.他们的 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18. 椎形发髻 19.视线 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 黑 23.竟然 满 24.长而窄

三、1. 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 通“屈 ”弯曲3. 通“横”4. 通“父”,男子的美称5. 通“拣 ”挑选

四、①木头 树木②叫 是③奇异 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⑤雕刻 是 有⑥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⑦大约 可以⑧句尾语气词 说

五、1. 《虞初新志》魏学咿 子敬 明末2. 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 宋 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5. 灵活精致6. “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 豁达开朗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 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10. 列数字 作比较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11. 嘻,技亦灵怪矣哉1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3、略

六、 略

七、1. 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 3.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4.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5.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6.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7.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八、中考精选

1、(1)戴着高高的帽子 (2)胡须 (3)露 (4)清清楚楚 2、略 3、峨冠而多髯 4、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九、迁移整合

1.(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十、1.D 2.B 3.A 4.B 5.D 6.船头(或舟首) 空间顺序

十一、1. 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A 、C 3. 从中间到旁边。 4.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相关文章

  • 初中英语中考各种题型题型突破复习教案
  • 初中英语中考各种题型题型突破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听说部分 一.上课模式: 采用 讲---练----评 的方式,即教师先知道解题技巧,然后学生做练习,教师讲解典型题例,最后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小结.课后再由做练习巩固.教师一定要督促 检查和辅导. ...查看


  • 2014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 2014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6月的中考越来越近了, 学生们的初三生活以越来越紧张了, 为了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好英语, 进而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各自理想的成绩, 我们九年级英语教研组的全体老师 ...查看


  • 2013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 2013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6月的中考越来越近了,学生们的初三生活以越来越紧张了,为了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好英语,进而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各自理想的成绩,我们九年级英语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认真研读 ...查看


  • 七年级英语教案1
  • Period 1 教学内容 Section A(教材P25-2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学会用have 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以及应答,学会使用do 和does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学会用Let 's „提 ...查看


  • 七年级普通版汉语上册第四课七颗钻石教案
  • 课 题 第四课 七颗钻石 第(一,二)课时 学习字,词语 教学目标标 一,知识技能 1, 记住本课和22个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2, 理解本课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3, 能用本课词语造句. 二.过程与方法: 1.板书课题 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查看


  • 四年级第八课教案
  • 教学题目: 第八课 . 专心读书(课文一) 教学目标:识读本课30个词语,重点掌握<胳膊,文学,丈夫,收入,防御,长期,从事,获得,想方设法,凭,专心致志,毕业>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膊,丈 ...查看


  •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案
  • 第十二册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觉悟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中国面奋斗献身的决心. 2 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查看


  • 八年级下册汉语教案 初中 汉语 八年级 普通班
  • 第一课 绝境的友情 第一课时 讲解词语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一刹那,坍塌,呼唤,剧烈,疼痛,扯,恐惧,镇定,从容,救援,泣不成声"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一刹 ...查看


  • 第七课冬姑娘的礼物
  • 教师: 教学题目 第七课 冬姑娘的礼物(词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1.掌握本课词语的结构,偏旁,正确读音和字意.. 过程与方法:2.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和 词的意思,和词语的实际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