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自由性

湖北大学

Hubei University

中外教育史期末论文

题 目:谈家庭教育的自由性

姓 名: 冯路霞

院 系:生命科学学院10级生物师范

学 号:[**************]1

指导老师:吴中齐

设计时间:2013年6月2日

谈家庭教育的自由性

摘要

对教育自由性的研究,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有所研究了。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人具有理性,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理解、判断。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发展。要实现自由教育,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闲暇时间和自由学科。

对孩子的教育,不论是“虎妈教育”还是“放养式教育”,都有它对的一面,教育的自由与不自由也是相对的,关键决定于孩子适合怎么的教育方式。

关键字

教育的自由性、兴趣、虎妈、放养

谈家庭教育的自由性

近些年,现在社会上很普遍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强迫性地把他们送去奥英班,奥数班,或者钢琴班,美术班等各种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不断地开办各种兴趣班招收学员作为副业。学生除了平时在学校上课外,还要在业余时间甚至是牺牲周末放假时间去参加这些补习班。我上个学期家教过的一个初一的小女生,她星期六上午要补数学。下午补习英语,晚上又要去学跳舞,星期天也被安排的满满的。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禁要试问一句,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且不说学生能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化如此多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是不是学生喜欢的,是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不过,一些家长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全优生”是基本要求 ”, “打是亲、

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 ”,“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 ”。

2011年,在中国虎年来临之际,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起轰动,文章作者自称“虎妈”的蔡美儿迅速成为英美媒体追逐报道的焦点人物,其在英美媒体和网络掀起的一场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差异的大讨论十分热烈。《时代》、《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都参与了这场争论。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目前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华尔街日报》刊登的蔡美儿的文章是其新作《虎妈战歌》的节选部分。文章介绍了蔡美儿如何采用严厉的方法教育两个女儿。网站读者投票显示,60.7%的美国读者认同严厉的东方家庭教育方式。制订严苛家规 ,虽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一直秉承着“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待她们。蔡美儿为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列出严苛家规“十不准”:(1 ).不准夜不归宿 (2 )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 )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 )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 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6 )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7 )不准有科目低于A (8 )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9 )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 )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当女儿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时,蔡美儿甚至直接出口骂“垃圾”。蔡美儿在文章中说,中国父母不像美国家长那样将孩子想得无比脆弱,因此不顾一切地辱骂、加压。中国妈妈可以对女儿说,“胖妹,减减肥吧”; 相反,西方父母只能躲躲藏藏地谈这个话题,从来不提“胖”字,而他们的孩子到头来还是因为饮食失调和自卑而接受治疗。教育已见成效 。在蔡美儿的教育下,两个女儿4岁就开始阅读萨特的文章。长女索菲亚14岁便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表演钢琴独奏。路易莎在少年交响乐团中担任主要演奏者,此

外功课果然门门拿A 。两个女孩和妈妈感情很好,还敢开妈妈的玩笑说她“疯了”。

蔡美儿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 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 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虎妈战歌》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华尔街日报》网站就有4000多篇评论,“脸谱”社交网站也出现大约10万篇评论。蔡美儿近日已收到成千上万封信件,有人认为她有道理,分享她有力、坚定的答案,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儿。1月14日,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评论版答复读者说:“关于教育子女,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答案。我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绝对可以成功。所谓运用得当,是指父母必须用爱心、了解和参与,配合对子女的高度期望。这是父母教我的,我也希望传授给女儿。”

听了“虎妈”自己站出来答复读者的这番话,我认为这时我才找到了矛盾的症结所在,即家庭教育的自由性要运用适当,对待孩子的教育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对于孩子兴趣方向的选择上,家长就要放弃曾经的“我觉得,乐器可以提升人的气质”“我觉得,我孩子长得很漂亮,跳舞肯定能很有前途”“我觉得,我孩子长得很高,不打篮球就浪费身高资源了”等等想法,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对于孩子在该刻苦学习确迷恋上了打游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及时的“拨乱反正”,严厉教育了。

对教育自由性的研究,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有所研究了。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人具有理性,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理解、判断。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发展。要实现自由教育,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闲暇时间和自由学科。

说到教育的自由性,我就不禁回想到自己小时候父母对我的教育。可能我们

那个时候家里条件比较艰苦,家里孩子也多,再加上他们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没有市里面家长那么重视,所以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一直是属于“放养式教育”,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从来不催促我,给我压力,对于我喜爱的事,他们也很少过问,在读初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绘画比赛,拿了二等奖回家告诉妈妈的时候,她惊呆了,她不知道我对于画画的热爱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对于画画,全部是自己摸索,研究别人的作品,当同学们问我的时候。我还很骄傲的说:“我是自学成才啊!”后来,上了大学,过年回家的时候,我还兴致勃勃地去问:“妈妈,你们那个时候怎么不打我。不骂我啊?”,不过,我也很惊讶于自己从小学开始到大学的一个习惯就是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我都一五一十的向妈妈汇报,从来没有落下过一次,因为我一直就觉得父母虽然从来没要求过,但是我知道,他们一定很想知道我在学校的表现。

到现在我很感激父母的两个特殊的教育方式:一个是“比较教育”,另外一个是“感染教育”。所谓“比较教育”是,他们一直让我和我们家附近的一个和我同样大的女孩一起写作业,一起上学,这就不经意的养成了我好强,不愿落于人后的性格。“感染教育”是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我,记得有一次,班里开了一次班会,主题是“你帮父母洗过脚吗?”我回家就立即执行起来,先帮妈妈洗了,妈妈说我女儿长大了,我还很开心,又准备帮爸爸洗,但是,爸爸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尤深,“爸爸现在还能动,等到我老了,动不了的时候,你再帮我洗吧。”我当时就泪流满面,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爸爸和妈妈。

其实,孩子的教育,我觉得其实不难,不论是“虎妈教育”还是“放养式教育”,都有它对的一面,教育的自由与不自由也是相对的,关键决定于孩子适合

怎么的教育方式。所以,让孩子在适合他们的教育里茁壮成长吧。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2]、陈修研、杨祖陶,欧洲哲学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

[3]、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4]、《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册)北京大学西方哲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1981年。

[5]、William Turner ,History of Philosophy,chapter Ⅳ,19787.

湖北大学

Hubei University

中外教育史期末论文

题 目:谈家庭教育的自由性

姓 名: 冯路霞

院 系:生命科学学院10级生物师范

学 号:[**************]1

指导老师:吴中齐

设计时间:2013年6月2日

谈家庭教育的自由性

摘要

对教育自由性的研究,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有所研究了。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人具有理性,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理解、判断。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发展。要实现自由教育,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闲暇时间和自由学科。

对孩子的教育,不论是“虎妈教育”还是“放养式教育”,都有它对的一面,教育的自由与不自由也是相对的,关键决定于孩子适合怎么的教育方式。

关键字

教育的自由性、兴趣、虎妈、放养

谈家庭教育的自由性

近些年,现在社会上很普遍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强迫性地把他们送去奥英班,奥数班,或者钢琴班,美术班等各种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不断地开办各种兴趣班招收学员作为副业。学生除了平时在学校上课外,还要在业余时间甚至是牺牲周末放假时间去参加这些补习班。我上个学期家教过的一个初一的小女生,她星期六上午要补数学。下午补习英语,晚上又要去学跳舞,星期天也被安排的满满的。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禁要试问一句,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且不说学生能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化如此多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是不是学生喜欢的,是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不过,一些家长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全优生”是基本要求 ”, “打是亲、

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 ”,“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 ”。

2011年,在中国虎年来临之际,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起轰动,文章作者自称“虎妈”的蔡美儿迅速成为英美媒体追逐报道的焦点人物,其在英美媒体和网络掀起的一场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差异的大讨论十分热烈。《时代》、《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都参与了这场争论。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目前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华尔街日报》刊登的蔡美儿的文章是其新作《虎妈战歌》的节选部分。文章介绍了蔡美儿如何采用严厉的方法教育两个女儿。网站读者投票显示,60.7%的美国读者认同严厉的东方家庭教育方式。制订严苛家规 ,虽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一直秉承着“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待她们。蔡美儿为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列出严苛家规“十不准”:(1 ).不准夜不归宿 (2 )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 )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 )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 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6 )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7 )不准有科目低于A (8 )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9 )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 )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当女儿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时,蔡美儿甚至直接出口骂“垃圾”。蔡美儿在文章中说,中国父母不像美国家长那样将孩子想得无比脆弱,因此不顾一切地辱骂、加压。中国妈妈可以对女儿说,“胖妹,减减肥吧”; 相反,西方父母只能躲躲藏藏地谈这个话题,从来不提“胖”字,而他们的孩子到头来还是因为饮食失调和自卑而接受治疗。教育已见成效 。在蔡美儿的教育下,两个女儿4岁就开始阅读萨特的文章。长女索菲亚14岁便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表演钢琴独奏。路易莎在少年交响乐团中担任主要演奏者,此

外功课果然门门拿A 。两个女孩和妈妈感情很好,还敢开妈妈的玩笑说她“疯了”。

蔡美儿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 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 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虎妈战歌》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华尔街日报》网站就有4000多篇评论,“脸谱”社交网站也出现大约10万篇评论。蔡美儿近日已收到成千上万封信件,有人认为她有道理,分享她有力、坚定的答案,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儿。1月14日,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评论版答复读者说:“关于教育子女,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答案。我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绝对可以成功。所谓运用得当,是指父母必须用爱心、了解和参与,配合对子女的高度期望。这是父母教我的,我也希望传授给女儿。”

听了“虎妈”自己站出来答复读者的这番话,我认为这时我才找到了矛盾的症结所在,即家庭教育的自由性要运用适当,对待孩子的教育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对于孩子兴趣方向的选择上,家长就要放弃曾经的“我觉得,乐器可以提升人的气质”“我觉得,我孩子长得很漂亮,跳舞肯定能很有前途”“我觉得,我孩子长得很高,不打篮球就浪费身高资源了”等等想法,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对于孩子在该刻苦学习确迷恋上了打游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及时的“拨乱反正”,严厉教育了。

对教育自由性的研究,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有所研究了。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人具有理性,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理解、判断。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发展。要实现自由教育,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闲暇时间和自由学科。

说到教育的自由性,我就不禁回想到自己小时候父母对我的教育。可能我们

那个时候家里条件比较艰苦,家里孩子也多,再加上他们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没有市里面家长那么重视,所以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一直是属于“放养式教育”,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从来不催促我,给我压力,对于我喜爱的事,他们也很少过问,在读初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绘画比赛,拿了二等奖回家告诉妈妈的时候,她惊呆了,她不知道我对于画画的热爱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对于画画,全部是自己摸索,研究别人的作品,当同学们问我的时候。我还很骄傲的说:“我是自学成才啊!”后来,上了大学,过年回家的时候,我还兴致勃勃地去问:“妈妈,你们那个时候怎么不打我。不骂我啊?”,不过,我也很惊讶于自己从小学开始到大学的一个习惯就是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我都一五一十的向妈妈汇报,从来没有落下过一次,因为我一直就觉得父母虽然从来没要求过,但是我知道,他们一定很想知道我在学校的表现。

到现在我很感激父母的两个特殊的教育方式:一个是“比较教育”,另外一个是“感染教育”。所谓“比较教育”是,他们一直让我和我们家附近的一个和我同样大的女孩一起写作业,一起上学,这就不经意的养成了我好强,不愿落于人后的性格。“感染教育”是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我,记得有一次,班里开了一次班会,主题是“你帮父母洗过脚吗?”我回家就立即执行起来,先帮妈妈洗了,妈妈说我女儿长大了,我还很开心,又准备帮爸爸洗,但是,爸爸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尤深,“爸爸现在还能动,等到我老了,动不了的时候,你再帮我洗吧。”我当时就泪流满面,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爸爸和妈妈。

其实,孩子的教育,我觉得其实不难,不论是“虎妈教育”还是“放养式教育”,都有它对的一面,教育的自由与不自由也是相对的,关键决定于孩子适合

怎么的教育方式。所以,让孩子在适合他们的教育里茁壮成长吧。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2]、陈修研、杨祖陶,欧洲哲学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

[3]、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4]、《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册)北京大学西方哲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1981年。

[5]、William Turner ,History of Philosophy,chapter Ⅳ,19787.


相关文章

  • 教育的自由
  • 内容提要:自由不仅是教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自由本身是一种教化价值.自由赋予每个人不断获得自我创造或自我实现的动力.理想和责任.在教育中,自由是造就良好的个体的核心条件.教育不仅保障个体的免于强制的消极自由,而且必须促进自我实现的积极自由.教育 ...查看


  • 蒙台梭利纪律教育要旨及其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启示
  • 2011年第4期(综合研 究) 蒙台梭利纪律教育要旨及其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启示 黄红霞* [摘 要]蒙台梭利在其教育理论中对纪律和自由都作出了重要的界定,对儿童遵守纪律的表现和纪 律教育的途径都作了阐述,这对理清当前幼儿园常规教育实践中出现 ...查看


  • 我国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的现状及对策
  • 我国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学术自由是科学繁荣的必要前提.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现代大学制度重要内涵之一和大学发展重要条件之一的学术自由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学术自由所面临的问题 ...查看


  • 通识教育及其功能
  • 通识教育及其功能 摘要:我国当下的研究在起始之时,往往会预设一个"研究意义", 但是,真正的原创性研究或重要发现并不是从寻找外在意义开始, 而是源于人的好奇天性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通识教育是一种有 别于专业教育的具有自 ...查看


  • 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
  • 作者:刘良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08年09期 有关学校文化的讨论已经积累了多种意见,大量的意见都集中在"看得见"的校园环境与学校特色以及相关的技巧与技术."看得见"的校园环境与学校特色当然是重要的,但 ...查看


  • 从"特色学校"到"自由学校"
  • 作者:张羽寰孟伟李玲 上海教育科研 2012年10期 一.英国改进薄弱学校的政策回顾 (一)英国特色学校计划 英国特色学校的前身是城市技术学院,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撒切尔执政的保守党政府时期.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新工党政府上台后发布了 ...查看


  • 论"公民"概念的特殊性与普适性
  • 论"公民"概念的特殊性与普适性 --兼论公民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 檀传宝 [摘要] "公民"和"公民教育"概念均非一成不变的固定范畴,其内涵的演变可以从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差异两个方面 ...查看


  •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自由活动
  • 浅谈幼儿一日自由活动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井然有序,科学地安排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提高幼儿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培养幼儿良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在幼儿园一系列活动中,自由活动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什么叫自由活动?自由活动又叫自主 ...查看


  • 萨特哲学思想在教育中的蕴意与启示_崔延强
  • 萨特哲学思想在教育中的蕴意与启示 崔延强易 [摘 要] 然 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写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