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t 转炉二次除尘设备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规范转炉岗位人员操作转炉二次除尘设备,杜绝不安全操作,掌握本设备的技术性能及正确操作本设备,特制订本规程。
2 范围
本规程仅适用于新疆昆玉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转炉二次除尘设备。 3 定义
50t转炉二次除尘是转炉辅助设备,主要由卸灰系统、反吹清灰系统组成。卸灰系统主要负责储存、输送、清理灰尘;反吹扫清灰系统主要负责清理除尘布袋表面灰尘。
4 职责
除尘工以及维修工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点检和维护,专职点检员监督操作工及维修工的点检、维护工作,分管技术人员负责设备备件准备、技术改造及制定和修改操作规程等技术管理工作。
5 主要设备规格型号
5.2主要设备参数:
除尘器规格型号:16000m 2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 1
处理风量:101万m ³/h;
设备运行阻力损失:<1200Pa ;
除尘器进口粉尘浓度:3~5g /m 3;
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30mg/Nm3;
设备承压:~6000Pa ;
设备漏风率:<2%;
除尘器清灰方式:离线清灰
烟气温度:≤110℃
布袋滤料为腹膜涤纶针刺毡(550g/m2);使用寿命≥2年;滤袋规格为φ130×6000mm 。
贮灰仓:60m 3
5.3开车前的检查:
5.3.1 清除设备运转和操作巡检的障碍;
5.3.2 有关安全、照明、信号设施必须完善;
5.3.3 各部螺丝是否松动、折断或脱落;
5.3.4 各部润滑及减速装置是否正常,油质油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3.5 各阀门是否通畅或关闭;
5.3.6 各电机、电器控制、仪表是否正常;
5.3.7 消防、灭火器材是否齐全;
5.3.8 空压机、贮气罐及安全装置是否完好;
5.3.9 检查滤袋有无破裂、脱落;
5.3.10 检查气缸、电磁阀、脉冲阀开启是否灵敏,气路是否漏风;
5.3.11 设备更换或检修时,应试车验收合格后方可开车。
5.4系统开车:
2
5.4.1 开停车顺序:
5.4.1.1 开启反吹气源总阀,对除尘器进行反吹,使提升阀全部开启。
5.4.1.2 开启风机轴承箱冷却水使其循环。
5.4.1.3 合上高压柜开关,合上开关柜开关,待电压表指示正常后,按下风机启动按钮,等电机电源回到正常后立即开启风机进口阀,旋转风机执行器向开启方向旋转,首先开到(50-60%),发现抽烟不足时,再逐渐增大到(80-90%)最大可开到95%(视电机电源情况增加至100%)
5.5 卸灰系统开车:
5.5.1灰斗料位显示到上料位时开始卸灰,(可采用手动和自动任选)
5.5.2 卸灰顺序: 输灰车到位视出灰情况自行手动调节水量
5.5.3 灰斗料位显示下限时停止卸灰,然后卸下一个灰斗的灰,以此类推,不得采取2个以上灰斗同时卸灰。
5.5.4 卸灰可采用自动料位卸灰,也可采用顺序手动卸灰。
5.5.5灰斗料位到上限时没有报警装置,其操作见电控操作。
5.6 停止卸灰:
5.6.1停止顺序
关闭灰斗螺旋机清理加 湿机内的存灰,全部停止。
5.6.2 每次卸灰必须将埋刮扳机内的积灰全部卸出,必须将加湿机内的积灰清理干净后方可停机。
5.6.3 禁止刮扳机和加湿机负荷启动。
5.7 故障停车:
5.7.1 故障临时停车,应及时向故障点前设备发出停车信号。
3
5.7.2 故障停车时间较长(超过20分钟),应向故障点后设备发出紧急停车信号。
5.7.3 突然停电时,应将本岗位设备各电器、电机切断电源。
6 反吹清灰系统操作:
6.1 每次开车应先开启反吹清灰系统,首先手动打开贮气罐进气阀,使 压力开至0.6Mpa ,观察安全阀是否排气,待排气后打开出气阀,观察减 压阀气压是否稳定在预先设置的压力范围。在此同时观察离线阀是否在常 开位置上指示灯亮。脉冲阀开始喷吹,微机画面显示反吹,待正常喷吹后 进行下一步工作即开启风机。
6.2 反吹清灰系统停车操作接到停车指令后,等风机停止后,再完成反 吹一个周期后停止进气总阀。贮气罐气压表显示到零位,微机显示离线阀 在全关位置,视为全部停止(微机不需关闭)
7 系统正常停车:
7.1 接到停车指令后,按下风机停止按钮,然后,关闭风机进风阀至关闭 位置。
7.2 高压柜及开关柜操作见相应的操作规程。
7.3 反吹系统保持喷吹清灰,一个周期后关闭进气阀,停止反吹。
7.4 卸灰输灰操作:将灰斗内的灰全部卸干净,刮扳机、加湿机内无积灰 停止卸灰,关闭全部卸灰输灰设备。
7.5 卸灰输灰操作分为手动和高料位自动两种,卸灰输灰形式,手动清灰 利用现场操作箱操作,高料位自动采用手动和自动具体操作见电控操作规 程。
7.6 上述操作全部完成后视为系统全部正常停车。
8 事故紧急停车:
出现下列情况必须采取紧急停车。
4
8.1 电机轴承温度报警并迅速升高。
8.2 反吹气压低于0.15Kpa, 联系公司调度室。
8.3 风机轴承温度报警(冷却水断流)温度上升时。
8.4 卸灰输灰设备存在故障不卸灰、不输灰时,向车间提出停转,批准后 停车。
设备在正常运转中如果发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操作人员有采取紧急停 车的权利。
9 事故报警与处理:
9.1 电机定子温度报警(处理办法:当温度达到130℃时通知车间同时停 车)
9.2 电机轴承温度报警(处理办法:观察温度上升情况,如温度随时间持 续升高至90℃,应采取紧急停车)
9.3 风机轴承温度报警(检查冷却水情况如正常或断水采取紧急停车)
9.4 反吹气压力下降(联系调度室问明情况,解决时间长短,如时间长可 决定紧急停车)
9.5 料位报警(在72小时内未卸料可采取解除,超时联系车间有关人员 决定停车)
9.6 如发现除尘器离线阀有4个同时关闭报警(此种情况风机跳闸,检查 反吹气压是否正常,气缸供气管线是否堵塞,供气管线是否脱落)
9.7 除尘器进口温度报警(短时烟气温度过高,打开野风阀)
10 高压室供配电柜操作见专项操作规程。
11 控制系统和微机操作见电控系统操作专项规程。
12 设备维护规程
12.1. 正常检查与维护:
12.1.1系统设备在正常运转中,应做到如下几方面的检查与维护。 5
12.1.2岗位操作人员首先要做好交接班记录。
12.1.3接班人员应对电机、风机、气源压力、减压阀压力所设定的参数在微机画面进行检查。
12.1.4现场对风机电机地脚螺栓进行检查看是否有松动。
12.1.5卸灰输灰设备,连接件是否有松动。
12.1.6全部润滑设备油位是否达到技术要求。
12.1.7观察烟囱是否有含尘烟气冒出。
12.2 日常维护:
12.2.1 风机根据轴承温度情况适量调节冷却水流量。
12.2.2 除尘器仓盖如漏风应拧紧压紧螺栓,发现烟囱冒黄烟时,用手动 离线阀检查备除尘仓,发现后可离线打开顶盖换布袋。
12.2.3 供气系统,如发现有离线阀,喷吹阀坏时可独立脱开更换,但不 能同时停4个室的离线阀。
12.3. 计划维护:
12.3.1 日常不能维护修理的工作岗位人员应提供出计划维修报告,包括 项目内容,时间。
12.3.2 与主体生产工艺配合的计划护修,在主体生产工艺停产时,应对 全部转动设备进行注油和相应的维修,包括布袋检查更换,输烟管道的清 灰(一年至少一次)
12.3.3 风机轴承箱换(注油),风机首次启动运行30~40天内必须更换
全
部的润滑油(冬季32#,夏季46#)机械油,以后视油位情况进行补充 到高油位即可。
6
50t 转炉二次除尘设备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规范转炉岗位人员操作转炉二次除尘设备,杜绝不安全操作,掌握本设备的技术性能及正确操作本设备,特制订本规程。
2 范围
本规程仅适用于新疆昆玉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转炉二次除尘设备。 3 定义
50t转炉二次除尘是转炉辅助设备,主要由卸灰系统、反吹清灰系统组成。卸灰系统主要负责储存、输送、清理灰尘;反吹扫清灰系统主要负责清理除尘布袋表面灰尘。
4 职责
除尘工以及维修工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点检和维护,专职点检员监督操作工及维修工的点检、维护工作,分管技术人员负责设备备件准备、技术改造及制定和修改操作规程等技术管理工作。
5 主要设备规格型号
5.2主要设备参数:
除尘器规格型号:16000m 2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 1
处理风量:101万m ³/h;
设备运行阻力损失:<1200Pa ;
除尘器进口粉尘浓度:3~5g /m 3;
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30mg/Nm3;
设备承压:~6000Pa ;
设备漏风率:<2%;
除尘器清灰方式:离线清灰
烟气温度:≤110℃
布袋滤料为腹膜涤纶针刺毡(550g/m2);使用寿命≥2年;滤袋规格为φ130×6000mm 。
贮灰仓:60m 3
5.3开车前的检查:
5.3.1 清除设备运转和操作巡检的障碍;
5.3.2 有关安全、照明、信号设施必须完善;
5.3.3 各部螺丝是否松动、折断或脱落;
5.3.4 各部润滑及减速装置是否正常,油质油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3.5 各阀门是否通畅或关闭;
5.3.6 各电机、电器控制、仪表是否正常;
5.3.7 消防、灭火器材是否齐全;
5.3.8 空压机、贮气罐及安全装置是否完好;
5.3.9 检查滤袋有无破裂、脱落;
5.3.10 检查气缸、电磁阀、脉冲阀开启是否灵敏,气路是否漏风;
5.3.11 设备更换或检修时,应试车验收合格后方可开车。
5.4系统开车:
2
5.4.1 开停车顺序:
5.4.1.1 开启反吹气源总阀,对除尘器进行反吹,使提升阀全部开启。
5.4.1.2 开启风机轴承箱冷却水使其循环。
5.4.1.3 合上高压柜开关,合上开关柜开关,待电压表指示正常后,按下风机启动按钮,等电机电源回到正常后立即开启风机进口阀,旋转风机执行器向开启方向旋转,首先开到(50-60%),发现抽烟不足时,再逐渐增大到(80-90%)最大可开到95%(视电机电源情况增加至100%)
5.5 卸灰系统开车:
5.5.1灰斗料位显示到上料位时开始卸灰,(可采用手动和自动任选)
5.5.2 卸灰顺序: 输灰车到位视出灰情况自行手动调节水量
5.5.3 灰斗料位显示下限时停止卸灰,然后卸下一个灰斗的灰,以此类推,不得采取2个以上灰斗同时卸灰。
5.5.4 卸灰可采用自动料位卸灰,也可采用顺序手动卸灰。
5.5.5灰斗料位到上限时没有报警装置,其操作见电控操作。
5.6 停止卸灰:
5.6.1停止顺序
关闭灰斗螺旋机清理加 湿机内的存灰,全部停止。
5.6.2 每次卸灰必须将埋刮扳机内的积灰全部卸出,必须将加湿机内的积灰清理干净后方可停机。
5.6.3 禁止刮扳机和加湿机负荷启动。
5.7 故障停车:
5.7.1 故障临时停车,应及时向故障点前设备发出停车信号。
3
5.7.2 故障停车时间较长(超过20分钟),应向故障点后设备发出紧急停车信号。
5.7.3 突然停电时,应将本岗位设备各电器、电机切断电源。
6 反吹清灰系统操作:
6.1 每次开车应先开启反吹清灰系统,首先手动打开贮气罐进气阀,使 压力开至0.6Mpa ,观察安全阀是否排气,待排气后打开出气阀,观察减 压阀气压是否稳定在预先设置的压力范围。在此同时观察离线阀是否在常 开位置上指示灯亮。脉冲阀开始喷吹,微机画面显示反吹,待正常喷吹后 进行下一步工作即开启风机。
6.2 反吹清灰系统停车操作接到停车指令后,等风机停止后,再完成反 吹一个周期后停止进气总阀。贮气罐气压表显示到零位,微机显示离线阀 在全关位置,视为全部停止(微机不需关闭)
7 系统正常停车:
7.1 接到停车指令后,按下风机停止按钮,然后,关闭风机进风阀至关闭 位置。
7.2 高压柜及开关柜操作见相应的操作规程。
7.3 反吹系统保持喷吹清灰,一个周期后关闭进气阀,停止反吹。
7.4 卸灰输灰操作:将灰斗内的灰全部卸干净,刮扳机、加湿机内无积灰 停止卸灰,关闭全部卸灰输灰设备。
7.5 卸灰输灰操作分为手动和高料位自动两种,卸灰输灰形式,手动清灰 利用现场操作箱操作,高料位自动采用手动和自动具体操作见电控操作规 程。
7.6 上述操作全部完成后视为系统全部正常停车。
8 事故紧急停车:
出现下列情况必须采取紧急停车。
4
8.1 电机轴承温度报警并迅速升高。
8.2 反吹气压低于0.15Kpa, 联系公司调度室。
8.3 风机轴承温度报警(冷却水断流)温度上升时。
8.4 卸灰输灰设备存在故障不卸灰、不输灰时,向车间提出停转,批准后 停车。
设备在正常运转中如果发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操作人员有采取紧急停 车的权利。
9 事故报警与处理:
9.1 电机定子温度报警(处理办法:当温度达到130℃时通知车间同时停 车)
9.2 电机轴承温度报警(处理办法:观察温度上升情况,如温度随时间持 续升高至90℃,应采取紧急停车)
9.3 风机轴承温度报警(检查冷却水情况如正常或断水采取紧急停车)
9.4 反吹气压力下降(联系调度室问明情况,解决时间长短,如时间长可 决定紧急停车)
9.5 料位报警(在72小时内未卸料可采取解除,超时联系车间有关人员 决定停车)
9.6 如发现除尘器离线阀有4个同时关闭报警(此种情况风机跳闸,检查 反吹气压是否正常,气缸供气管线是否堵塞,供气管线是否脱落)
9.7 除尘器进口温度报警(短时烟气温度过高,打开野风阀)
10 高压室供配电柜操作见专项操作规程。
11 控制系统和微机操作见电控系统操作专项规程。
12 设备维护规程
12.1. 正常检查与维护:
12.1.1系统设备在正常运转中,应做到如下几方面的检查与维护。 5
12.1.2岗位操作人员首先要做好交接班记录。
12.1.3接班人员应对电机、风机、气源压力、减压阀压力所设定的参数在微机画面进行检查。
12.1.4现场对风机电机地脚螺栓进行检查看是否有松动。
12.1.5卸灰输灰设备,连接件是否有松动。
12.1.6全部润滑设备油位是否达到技术要求。
12.1.7观察烟囱是否有含尘烟气冒出。
12.2 日常维护:
12.2.1 风机根据轴承温度情况适量调节冷却水流量。
12.2.2 除尘器仓盖如漏风应拧紧压紧螺栓,发现烟囱冒黄烟时,用手动 离线阀检查备除尘仓,发现后可离线打开顶盖换布袋。
12.2.3 供气系统,如发现有离线阀,喷吹阀坏时可独立脱开更换,但不 能同时停4个室的离线阀。
12.3. 计划维护:
12.3.1 日常不能维护修理的工作岗位人员应提供出计划维修报告,包括 项目内容,时间。
12.3.2 与主体生产工艺配合的计划护修,在主体生产工艺停产时,应对 全部转动设备进行注油和相应的维修,包括布袋检查更换,输烟管道的清 灰(一年至少一次)
12.3.3 风机轴承箱换(注油),风机首次启动运行30~40天内必须更换
全
部的润滑油(冬季32#,夏季46#)机械油,以后视油位情况进行补充 到高油位即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