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记叙文具有灵性
让记叙文具有灵性,应该是很多学生追求的目标吧。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灵性呢?字典上没有解释,只好自己大胆地试着领悟。我认为,记叙文的灵性是一种本能的写作素质,是一个人的气质的外化。有了这样的素质,我们才能躺在山坡上观流云嬉戏,坐在大树下听松涛轰鸣;才能聆听春草在大地上惊奇地探出脑袋低语,才能嗅出菊花在薄霜里轻妙地散逸出清香的气息。有了这样的素质,我们才会爱鲜花,爱弱草,爱游鱼,爱飞鸟,爱自然万物;才会爱亲人,爱朋友,爱同胞,爱天下苍生。才会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才会有脱俗的精神体验。这种素质在作文中呈现为生机勃勃的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并具有具体的、独特的、聪敏的、绝不同于他人的表达方式。文章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不论是写人记事,字里行间总透出一股正向的力量吸引着读者。这就是我理解的“灵性”。
记叙文讲究的是灵性,是追逐一只蝴蝶的童趣,是陶醉一处风景的甜蜜,是流泪于一次花开的激动,甚至可以是倾听一片落叶的忧伤,凝视一条溪流的感慨。唯其如此,才会有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灵性,是与感情密不可分的。《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认为,“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所以,我们往往不会丢开“情感”说“灵性”。
下面书归正传,回到题目上来:怎样让记叙文具有灵性呢?
一、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
“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说白了,就是挥洒自如,不为方法
所桎梏,完全用自己的心灵去写文章。我想起了一位名人说的话:“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
命的化妆。”此话妙极,它道出了为文的真谛:真情出至文。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忽然抓住了一个灵感,觉得有满腹话可说,于是落笔成篇,似有神助,文章便写得清新自然,趣味盎然,受到大家的赞赏;而有时满心想好写一篇文章,苦苦构思,谨谨运笔,细细修改,却清淡寡味,没人看好。这里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用什么写作文。中小学生,大都是用笔写作文,而不是用心写作文,甚至是站在文章之外写作文,没有自己火热的情感参与,结果文章总
差强人意,更难以被判为高分。
说到底,只有用心写作文,才能够“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怎样才是“用心”写?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要写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写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东西。我们知道,一个出色的电影演员,在塑造一个艺术形象时,必须“进入角色”,写作也是要进入角色的。只有“进入角色”,作文的语言才能山泉般叮咚奔涌,文章的情感才
能淙淙地流进读者的心灵深处。
7年级学生孙睿康写了一篇《两枚橘柑》,应该算得上用笔自由,
显趣自在的文章。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又是一个略显沉重的关于生命的故事。小作者似信笔写来,不着修饰,故事如心泉般汩汩流出:“我妈又因为我不爱学习的缘故训了我,我烦,夺门而出”,“我”漫无目的走进一个院落,巧遇一儒士风范的老者,于是便引出了一段忘年之交。老
人倾听“我”的烦恼,又轻易解开了“我”的心锁。故事详写了二人对弈的乐趣,略去了二人的斗嘴,再详写了老人坦然赠橘柑,欣然唱《清平调》,最后,深深为老头子的离去而“手握两枚橘柑,心里两行清泪”,用一颗年幼的心去寄托自己对老人的怀念。文章以橘柑为线索,写得一贯而下,表现了一个智慧的老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洞穿世事的豁达情怀。作文为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当你读完这篇千字小文,会忍不住再从头复习一遍,而后陷入沉思。因为,你想弄懂一个小孩子怎么有这份妙笔情怀,你还想弄懂“我”从中受到了哪些教益,你更想弄懂这个故事要给人以什么启迪,这正是文章用笔自由所产生的自在情趣。这样的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了灵性。
二、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
“自得”、“自然”,都突出一个“自”字。这里的“自”指的是发乎本心的,有个性的,绝非矫揉造作的意思。“自得之见”,指自己从某件小事中产生的独到的体会或见解;“自然之情”,指自己从某件小事或情境中自然生发的情怀或感受。这二者直接关系到文章基调的确立和主题的表达。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就是要力求通过“自得之见”、“自然之情”带给读者新鲜活泼且不失深刻的感悟。
由此看来,只有“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才有可能创造出作文的较高境界来:看似平凡、细小、微不足道的事物,一旦写入文章,却熠熠生辉,妙不可言,仿佛带着我们“从最破最旧最平凡的处所,走进极乐世界”。反之,如果只是无病呻吟,没有“自得之见”、“自然之情”,便没有情绪的冲动,没有灵感的闪烁,也没有写作的
好材料,更没有作文独树一帜的立意。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和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愈是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语言,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濡染了作者个性的思想,就愈是灵秀的。作文有了自得之见和自然之情,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因此,紧紧抓住并激活自得之见解和自然之情趣,即使是再微小的事,也可以写出震撼心灵的清新文章来。简凝的《夏野拾趣》一文可做范文。
小作者爱到野外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几天阴雨,终于放晴,便开车去了野外。在小作者眼里,野外的一草一禾都是一道绮丽的风景,都有一段美妙的故事,并给自己带来独特的感受。文章行笔轻快、语调清越地记述了艾草的芬芳和繁茂,一句“绿了路、窄了路,铺满我的双眼”,流露出心情的喜悦。那点缀其间的牵牛花,多么可爱而活泼,“牵牛花藤笑嘻嘻地凑过来,无拘束地随意攀绕着,鲜艳的紫蓝色喇叭花佩戴在艾草胸前,吹奏着喜洋洋”。小作者恬静美好的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也感染着我们阅读的人。这就是自得之见、自然之情在暗暗地起着作用。
第三段用拟人化手法写寻找蘑菇小精灵,四段写玉米,五段写芝麻,六段写麻包丹,文字放得开,段段是心曲的流泻,所以,我们眼前的景象真如亲历,读着读着,自己不觉得就进入到画面里去了,而且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这种把感情巧妙地揉入文字的方法,正是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的一个较高的境界。
读过这篇文章,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动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闭上眼睛,眼前也会播放出这帧大自然绝美的画卷。“夏野拾趣”,
选材虽小得很,但小作者拾到的是亲和大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大趣味。 灵性是一种艺术的感悟。感悟在先,往下才能把看似平凡、细小、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心灵的酿造——“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创写出熠熠生辉、妙不可言的灵性作文来,进而带着我们“从最破最旧最平凡的处所,走进极乐世界”。
怎样让记叙文具有灵性
让记叙文具有灵性,应该是很多学生追求的目标吧。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灵性呢?字典上没有解释,只好自己大胆地试着领悟。我认为,记叙文的灵性是一种本能的写作素质,是一个人的气质的外化。有了这样的素质,我们才能躺在山坡上观流云嬉戏,坐在大树下听松涛轰鸣;才能聆听春草在大地上惊奇地探出脑袋低语,才能嗅出菊花在薄霜里轻妙地散逸出清香的气息。有了这样的素质,我们才会爱鲜花,爱弱草,爱游鱼,爱飞鸟,爱自然万物;才会爱亲人,爱朋友,爱同胞,爱天下苍生。才会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才会有脱俗的精神体验。这种素质在作文中呈现为生机勃勃的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并具有具体的、独特的、聪敏的、绝不同于他人的表达方式。文章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不论是写人记事,字里行间总透出一股正向的力量吸引着读者。这就是我理解的“灵性”。
记叙文讲究的是灵性,是追逐一只蝴蝶的童趣,是陶醉一处风景的甜蜜,是流泪于一次花开的激动,甚至可以是倾听一片落叶的忧伤,凝视一条溪流的感慨。唯其如此,才会有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灵性,是与感情密不可分的。《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认为,“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所以,我们往往不会丢开“情感”说“灵性”。
下面书归正传,回到题目上来:怎样让记叙文具有灵性呢?
一、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
“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说白了,就是挥洒自如,不为方法
所桎梏,完全用自己的心灵去写文章。我想起了一位名人说的话:“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
命的化妆。”此话妙极,它道出了为文的真谛:真情出至文。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忽然抓住了一个灵感,觉得有满腹话可说,于是落笔成篇,似有神助,文章便写得清新自然,趣味盎然,受到大家的赞赏;而有时满心想好写一篇文章,苦苦构思,谨谨运笔,细细修改,却清淡寡味,没人看好。这里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用什么写作文。中小学生,大都是用笔写作文,而不是用心写作文,甚至是站在文章之外写作文,没有自己火热的情感参与,结果文章总
差强人意,更难以被判为高分。
说到底,只有用心写作文,才能够“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怎样才是“用心”写?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要写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写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东西。我们知道,一个出色的电影演员,在塑造一个艺术形象时,必须“进入角色”,写作也是要进入角色的。只有“进入角色”,作文的语言才能山泉般叮咚奔涌,文章的情感才
能淙淙地流进读者的心灵深处。
7年级学生孙睿康写了一篇《两枚橘柑》,应该算得上用笔自由,
显趣自在的文章。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又是一个略显沉重的关于生命的故事。小作者似信笔写来,不着修饰,故事如心泉般汩汩流出:“我妈又因为我不爱学习的缘故训了我,我烦,夺门而出”,“我”漫无目的走进一个院落,巧遇一儒士风范的老者,于是便引出了一段忘年之交。老
人倾听“我”的烦恼,又轻易解开了“我”的心锁。故事详写了二人对弈的乐趣,略去了二人的斗嘴,再详写了老人坦然赠橘柑,欣然唱《清平调》,最后,深深为老头子的离去而“手握两枚橘柑,心里两行清泪”,用一颗年幼的心去寄托自己对老人的怀念。文章以橘柑为线索,写得一贯而下,表现了一个智慧的老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洞穿世事的豁达情怀。作文为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当你读完这篇千字小文,会忍不住再从头复习一遍,而后陷入沉思。因为,你想弄懂一个小孩子怎么有这份妙笔情怀,你还想弄懂“我”从中受到了哪些教益,你更想弄懂这个故事要给人以什么启迪,这正是文章用笔自由所产生的自在情趣。这样的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了灵性。
二、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
“自得”、“自然”,都突出一个“自”字。这里的“自”指的是发乎本心的,有个性的,绝非矫揉造作的意思。“自得之见”,指自己从某件小事中产生的独到的体会或见解;“自然之情”,指自己从某件小事或情境中自然生发的情怀或感受。这二者直接关系到文章基调的确立和主题的表达。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就是要力求通过“自得之见”、“自然之情”带给读者新鲜活泼且不失深刻的感悟。
由此看来,只有“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才有可能创造出作文的较高境界来:看似平凡、细小、微不足道的事物,一旦写入文章,却熠熠生辉,妙不可言,仿佛带着我们“从最破最旧最平凡的处所,走进极乐世界”。反之,如果只是无病呻吟,没有“自得之见”、“自然之情”,便没有情绪的冲动,没有灵感的闪烁,也没有写作的
好材料,更没有作文独树一帜的立意。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和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愈是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语言,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濡染了作者个性的思想,就愈是灵秀的。作文有了自得之见和自然之情,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因此,紧紧抓住并激活自得之见解和自然之情趣,即使是再微小的事,也可以写出震撼心灵的清新文章来。简凝的《夏野拾趣》一文可做范文。
小作者爱到野外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几天阴雨,终于放晴,便开车去了野外。在小作者眼里,野外的一草一禾都是一道绮丽的风景,都有一段美妙的故事,并给自己带来独特的感受。文章行笔轻快、语调清越地记述了艾草的芬芳和繁茂,一句“绿了路、窄了路,铺满我的双眼”,流露出心情的喜悦。那点缀其间的牵牛花,多么可爱而活泼,“牵牛花藤笑嘻嘻地凑过来,无拘束地随意攀绕着,鲜艳的紫蓝色喇叭花佩戴在艾草胸前,吹奏着喜洋洋”。小作者恬静美好的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也感染着我们阅读的人。这就是自得之见、自然之情在暗暗地起着作用。
第三段用拟人化手法写寻找蘑菇小精灵,四段写玉米,五段写芝麻,六段写麻包丹,文字放得开,段段是心曲的流泻,所以,我们眼前的景象真如亲历,读着读着,自己不觉得就进入到画面里去了,而且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这种把感情巧妙地揉入文字的方法,正是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的一个较高的境界。
读过这篇文章,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动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闭上眼睛,眼前也会播放出这帧大自然绝美的画卷。“夏野拾趣”,
选材虽小得很,但小作者拾到的是亲和大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大趣味。 灵性是一种艺术的感悟。感悟在先,往下才能把看似平凡、细小、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心灵的酿造——“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创写出熠熠生辉、妙不可言的灵性作文来,进而带着我们“从最破最旧最平凡的处所,走进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