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渔樵江渚上_论古诗文中的渔父形象

第27卷 第1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1 2006年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n.2006

白发渔樵江渚上

——论古诗文中的渔父形象

凌 云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006)

摘 要:纵观历史,多少贤人雅士甘作空旷江面一烟波钓叟。渔父的美学内涵到底何在?总的来说,钓鱼让他们排遣了抑郁和孤独,重拾起村夫野老的快乐,能够更为深刻地思考人生,从而使生命焕发异彩。或有英雄迟暮宝刀未老的喜剧美,或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怆美,或有浪迹江湖飘逸洒脱的情致美。一泓江水,平息了世俗的纷繁扰攘,让人们静观宇宙,善待生命,人格的魅力从而彰显。

关键词:渔父;渔歌子;古诗文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1-0295-02

诗文里的“渔父”意象,古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渔父的解释是:以捕鱼为业的男子。但“渔”之所以吸引人,不在于鱼的美味,而在垂钓之间那种随意安适的心境。渔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李白有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似乎那温柔智性之水,成了人类精神的最后归宿。更有历代贤人雅士亲身体验,演绎出一幕幕精彩而诗意的人生,焕发出异样的美。

非就不关心民生疾苦,江山社稷,在他们早已了然于胸,只需遇着圣明的君主,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去施展满身的才华与报负,以效知遇之恩。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这就不难理解“士为知己者死”的真正缘由了。文王的赏识,让这位迟暮英雄终于有了一席用武之地,他的生命价值通过辅佐武王造福于苍生万民而彻底地体现出来,宛若一朵莲花历经风雨最终体会到绽放的喜悦。

在文王,未尝不是一种钓,他的出游,目的在于获取占卜者所提示的“霸王之佐”,成就他的伟业。至于这遇与不遇,则有赖于天意的安排了。正如姜尚所言,愿者上钩。钓与鱼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偶然。

再者,姜尚之所以能够直竿垂钓,也是掌握了一定技巧的。《说苑.佚文》载“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鱼无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也,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之,无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下得鲤。刳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于齐’,望知其异。”由此可见,当初姜尚求见文王的心情开始是比较急切的,经由点化,方悟这人与人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是开始平心静气,怡然自乐。文王诚恳求士,放下君王的架子,对姜尚礼遇有嘉,也是深谙用人之道的。

一 英雄迟暮宝刀未老的喜剧美

关于姜尚垂钓的故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由此便引出“大器晚成”一成语。其实姜尚得遇文王之前,并非不才。那么他又为何要大器晚成呢?钱穆先生对此有云:“此非出在朝帝王意旨,实亦在野文人之自由取舍。士登于朝,乃为治世盛世,但政治属群业,不可常。士退于野,乃为衰世乱世,而隐居者之心志聪明,转得横溢四出,异峰特起。”古代圣贤善于审时度势,国家呈现衰微气象之时,宁愿隐于茫茫人海,过潦倒终穷的生活,也不愿巧用其智谋取一时显贵。富贵荣华,皆如云烟。他们所以安身立命的,是那一脉清净的流水,一方幽雅的山林。竹篱茅舍,粗茶淡饭,便可以让他们领受人生至上的幸福。可是他们也并

二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怆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之《江雪》,其凄苦忧离之状,溢于言表。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及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观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

295

收稿日期:2005-03-30 作者简介:凌云(1983-),女,湖南衡阳人,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学生。

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叔文败,贬永州司马。”(《全唐诗.诗人小传》)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流离失所,后为一僧人所收留,寄宿于龙兴寺。而其政敌仍在对他进行人身攻击,造谣诽谤,把他丑化成“怪民”,并且好几年后,骂声不绝。

如此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不堪。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由此可见,《江雪》乃字字血泪之作。然而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后人所以想望无穷的,只是《江雪》里渔翁所处境界之夐绝尘寰,而渔翁之生事艰窘,却不见诗中。冰天雪地,诗人因为生活的困顿和长期的流离失所,未老先衰,成了一名寒江垂钓的渔翁。这时的“渔”,不再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方式,不再是酒足饭饱后的闲情逸致,而是迫于生计之所需。一家老小的营养,可是系于这小鱼儿一身啊。无奈鱼儿并不理会,躲到更深的水域御寒去了。可怜诗人苦苦等待,仍是希望微渺。诗人的万千孤独排山倒海啊,他等着天子大赦天下,自己能够重新为朝廷所重用,等来的却是一句“即使赦免全天下,八司马亦不在被赦之列!”诗人的心随着这寒江水,一点点的冷下去。是故有人为其叹曰:“我已钓过一江的寂寞,蓑笠上爬满昨夜的飞霜,我累了……”

州刺使,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霁间。’”舟居,代表一种旷达,云水之间,别有洞天,随遇而安,与世无争。这种安于舟居漂泊的性格,反映了张志和潇洒出尘的飘逸情致。繁华表象和世俗烦恼终是人生之所累,不如“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宋翁元广有《渔父》诗:“吴江枫落荻花秋,渔子飘然一叶舟。柔橹数声沉晚浦,寒灯几点泊沧洲。潇潇细雨蓬初闭,漠漠轻烟网乍收。何日功名如范蠡,五湖风雨伴沙鸥。”枫叶荻花,柔橹寒灯,细雨轻烟,风雨沙鸥,皆秀色可餐,泛舟于五湖之间,其乐融融。这种宛如闲云野鹤般的优游,是人们所以忘忧之所在。

四 渔父的美学意义

“渔”之美不在于鱼,而在于水。老子曰:“上善若水。”上善之人,若水之性。水之性在智,“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智者的铺排,尽管灾难深重。从信仰的角度讲,水荡涤尘俗,使人心变得辽阔和谦卑。智者乐水,所以智者懂得进退之道,盈虚而进全身而退。渔父们大智若愚,世事洞明,便选择以纯净之水洗却俗世里沾染的尘泥。恰如渊明所叹:“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到寻常的渔樵生活中去体验生命原初的冲动。渔父之美,来自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深远的生命意蕴,回复淳朴的灵性,直面宇宙人生,在历史的长河里,灿若珠贝。

谁说那茫茫大河宽广无边,大河的容量从不曾超过一只小小的船。“谁谓河广,一苇航之。”古风从诗经里溢出。“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湿淋淋的叙述,在抒发心中的焦渴。随物赋形或者柔能克刚,柔软的水具有最锋利的品质,但水惯于保持沉默。水又能藏污纳垢,无所不包,容天下难容之事,这种博大精神陶冶了船中的渔父,使不与物争,“自占一溪云水间”。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江面的风传送爽朗的笑声,一张网说尽了人世辛酸,一壶酒消解了千古的愁。渔父们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三 浪迹江湖飘逸洒脱的情致美

张元干曾作《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雨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词题中“玄真子”即张志和,唐代诗人。据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乃致名志和,字子同。寻复贬南浦尉,经量移不愿之任,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逐三江,泛五湖,自谓烟波钓徒。”

“渔童”和“樵青”都是张志和的奴婢。《张志和碑铭》中说:“肃宗尝赐奴婢各一,玄真配为夫妻,名夫曰渔童,妻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杏花烟雨的江南,细雨迷蒙的垂钓,让张志和放弃了人所艳羡的仕宦之途。他的孤标傲世,不容许自己在沉浊的官场里同流合污。他倒宁愿携一二奴婢“浮家泛宅”,过一种自由自在的舟居生活。《新唐书.张志和传》云:“颜真卿为湖

参考文献:

[1]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全唐诗[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刘向(向宗鲁校正).说苑校正 [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6]钱穆.晚学盲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96

第27卷 第1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7 No.1 2006年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n.2006

白发渔樵江渚上

——论古诗文中的渔父形象

凌 云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006)

摘 要:纵观历史,多少贤人雅士甘作空旷江面一烟波钓叟。渔父的美学内涵到底何在?总的来说,钓鱼让他们排遣了抑郁和孤独,重拾起村夫野老的快乐,能够更为深刻地思考人生,从而使生命焕发异彩。或有英雄迟暮宝刀未老的喜剧美,或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怆美,或有浪迹江湖飘逸洒脱的情致美。一泓江水,平息了世俗的纷繁扰攘,让人们静观宇宙,善待生命,人格的魅力从而彰显。

关键词:渔父;渔歌子;古诗文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1-0295-02

诗文里的“渔父”意象,古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渔父的解释是:以捕鱼为业的男子。但“渔”之所以吸引人,不在于鱼的美味,而在垂钓之间那种随意安适的心境。渔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李白有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似乎那温柔智性之水,成了人类精神的最后归宿。更有历代贤人雅士亲身体验,演绎出一幕幕精彩而诗意的人生,焕发出异样的美。

非就不关心民生疾苦,江山社稷,在他们早已了然于胸,只需遇着圣明的君主,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去施展满身的才华与报负,以效知遇之恩。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这就不难理解“士为知己者死”的真正缘由了。文王的赏识,让这位迟暮英雄终于有了一席用武之地,他的生命价值通过辅佐武王造福于苍生万民而彻底地体现出来,宛若一朵莲花历经风雨最终体会到绽放的喜悦。

在文王,未尝不是一种钓,他的出游,目的在于获取占卜者所提示的“霸王之佐”,成就他的伟业。至于这遇与不遇,则有赖于天意的安排了。正如姜尚所言,愿者上钩。钓与鱼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偶然。

再者,姜尚之所以能够直竿垂钓,也是掌握了一定技巧的。《说苑.佚文》载“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鱼无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也,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之,无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下得鲤。刳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于齐’,望知其异。”由此可见,当初姜尚求见文王的心情开始是比较急切的,经由点化,方悟这人与人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是开始平心静气,怡然自乐。文王诚恳求士,放下君王的架子,对姜尚礼遇有嘉,也是深谙用人之道的。

一 英雄迟暮宝刀未老的喜剧美

关于姜尚垂钓的故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由此便引出“大器晚成”一成语。其实姜尚得遇文王之前,并非不才。那么他又为何要大器晚成呢?钱穆先生对此有云:“此非出在朝帝王意旨,实亦在野文人之自由取舍。士登于朝,乃为治世盛世,但政治属群业,不可常。士退于野,乃为衰世乱世,而隐居者之心志聪明,转得横溢四出,异峰特起。”古代圣贤善于审时度势,国家呈现衰微气象之时,宁愿隐于茫茫人海,过潦倒终穷的生活,也不愿巧用其智谋取一时显贵。富贵荣华,皆如云烟。他们所以安身立命的,是那一脉清净的流水,一方幽雅的山林。竹篱茅舍,粗茶淡饭,便可以让他们领受人生至上的幸福。可是他们也并

二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怆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之《江雪》,其凄苦忧离之状,溢于言表。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及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观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

295

收稿日期:2005-03-30 作者简介:凌云(1983-),女,湖南衡阳人,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学生。

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叔文败,贬永州司马。”(《全唐诗.诗人小传》)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流离失所,后为一僧人所收留,寄宿于龙兴寺。而其政敌仍在对他进行人身攻击,造谣诽谤,把他丑化成“怪民”,并且好几年后,骂声不绝。

如此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不堪。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由此可见,《江雪》乃字字血泪之作。然而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后人所以想望无穷的,只是《江雪》里渔翁所处境界之夐绝尘寰,而渔翁之生事艰窘,却不见诗中。冰天雪地,诗人因为生活的困顿和长期的流离失所,未老先衰,成了一名寒江垂钓的渔翁。这时的“渔”,不再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方式,不再是酒足饭饱后的闲情逸致,而是迫于生计之所需。一家老小的营养,可是系于这小鱼儿一身啊。无奈鱼儿并不理会,躲到更深的水域御寒去了。可怜诗人苦苦等待,仍是希望微渺。诗人的万千孤独排山倒海啊,他等着天子大赦天下,自己能够重新为朝廷所重用,等来的却是一句“即使赦免全天下,八司马亦不在被赦之列!”诗人的心随着这寒江水,一点点的冷下去。是故有人为其叹曰:“我已钓过一江的寂寞,蓑笠上爬满昨夜的飞霜,我累了……”

州刺使,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霁间。’”舟居,代表一种旷达,云水之间,别有洞天,随遇而安,与世无争。这种安于舟居漂泊的性格,反映了张志和潇洒出尘的飘逸情致。繁华表象和世俗烦恼终是人生之所累,不如“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宋翁元广有《渔父》诗:“吴江枫落荻花秋,渔子飘然一叶舟。柔橹数声沉晚浦,寒灯几点泊沧洲。潇潇细雨蓬初闭,漠漠轻烟网乍收。何日功名如范蠡,五湖风雨伴沙鸥。”枫叶荻花,柔橹寒灯,细雨轻烟,风雨沙鸥,皆秀色可餐,泛舟于五湖之间,其乐融融。这种宛如闲云野鹤般的优游,是人们所以忘忧之所在。

四 渔父的美学意义

“渔”之美不在于鱼,而在于水。老子曰:“上善若水。”上善之人,若水之性。水之性在智,“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智者的铺排,尽管灾难深重。从信仰的角度讲,水荡涤尘俗,使人心变得辽阔和谦卑。智者乐水,所以智者懂得进退之道,盈虚而进全身而退。渔父们大智若愚,世事洞明,便选择以纯净之水洗却俗世里沾染的尘泥。恰如渊明所叹:“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到寻常的渔樵生活中去体验生命原初的冲动。渔父之美,来自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深远的生命意蕴,回复淳朴的灵性,直面宇宙人生,在历史的长河里,灿若珠贝。

谁说那茫茫大河宽广无边,大河的容量从不曾超过一只小小的船。“谁谓河广,一苇航之。”古风从诗经里溢出。“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湿淋淋的叙述,在抒发心中的焦渴。随物赋形或者柔能克刚,柔软的水具有最锋利的品质,但水惯于保持沉默。水又能藏污纳垢,无所不包,容天下难容之事,这种博大精神陶冶了船中的渔父,使不与物争,“自占一溪云水间”。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江面的风传送爽朗的笑声,一张网说尽了人世辛酸,一壶酒消解了千古的愁。渔父们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三 浪迹江湖飘逸洒脱的情致美

张元干曾作《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雨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词题中“玄真子”即张志和,唐代诗人。据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乃致名志和,字子同。寻复贬南浦尉,经量移不愿之任,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逐三江,泛五湖,自谓烟波钓徒。”

“渔童”和“樵青”都是张志和的奴婢。《张志和碑铭》中说:“肃宗尝赐奴婢各一,玄真配为夫妻,名夫曰渔童,妻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杏花烟雨的江南,细雨迷蒙的垂钓,让张志和放弃了人所艳羡的仕宦之途。他的孤标傲世,不容许自己在沉浊的官场里同流合污。他倒宁愿携一二奴婢“浮家泛宅”,过一种自由自在的舟居生活。《新唐书.张志和传》云:“颜真卿为湖

参考文献:

[1]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全唐诗[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刘向(向宗鲁校正).说苑校正 [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6]钱穆.晚学盲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96


相关文章

  • 赏析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 ...查看


  • 渔父教案及说课稿
  •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探讨渔父这一特定形象的文化内涵. 3.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重点: 1. 深入分析屈原的伟大人格,感悟屈原的选择对后世 ...查看


  • 临江仙原文
  •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几度:多少 [鉴 ...查看


  • 阮郎归钓鱼船上谢三郎阅读答案
  • 篇一:阮郎归钓鱼船上谢三郎阅读答案 阮郎归 俞紫之 钓鱼船上谢三郎 .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 , 不肯换金章 ① . 汀草畔 , 浦花旁.静鸣榔 ② .自来好个 , 渔父家风 , 一片潇湘 ③ . [注] ① .金章 ; 此处指高官的 阮 ...查看


  • 渔父教学设计
  • <渔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渔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块"生存选择"中,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是既对立又统 ...查看


  • 浅谈"渔父"精神在吴镇绘画中的应用
  • [摘要]中国美术史上有文献记载渔父形象的绘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际,在此之后,传世的画作中便留有渔父形象,至元代时,渔父形象在山水画中最为盛行.吴镇将渔父这一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和思想内涵,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通过对画面内容进行对比和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怨]
  • <春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全文诗句如下: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翻译]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 ...查看


  • 2017备考诗词鉴赏练习题一
  • 诗词鉴赏练习题 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查看


  • 有关立冬的古诗词
  •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立冬>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増.山頭望樵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