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次作业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功绩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物21
学号:2120903016
姓名:吴迪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鼓励全党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不断解放思想,深入研究计划与市场问题深入思考和提出如何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问题深化对共同富裕理论的认识,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同时,通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就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邓小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的。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它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相容的。这是我们过去普遍保持着的观念,邓小平的新理论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陈旧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的繁荣之路。
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面临着严重危机的重要时期,前苏联和东欧的计划经济体制失败了,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社会主义还是不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功绩 分配制度 收入差距
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制度?能否正确回答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与市场的性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等进行了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解释,证明了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推动社会主义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它有力地批驳了社会主义已经失败的错误言论,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腾飞具有巨大的时代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谈话内容,虽然直到1992年2月南方谈话后才陆续公开,但这一理论却从1979年11月提出起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对其实施指导的途径,我们可从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一是邓小平通过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谈话,使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并通过党的决策来实施对改革的指导。对此,高路在详细考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法出台始末后,总结道:“在1979年以来的14年中,小平同志多次提出或重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这期间,中央先后确立了一系列新提法,标志着全党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前进”。邢贲思(1994)则认为,邓小平这一谈话“对全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国人民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二是邓小平通过具体的市场取向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如渐进的改革方式、创办经济特区、价格双轨制等来实施对改革的创新性指导。对此,张卓元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能够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没有出现大的曲折……同邓小平同志带头冲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积极倡导支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与市场经济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价格双轨这一中国经济改革渐进方式最主要方法的产生和实施,是中国改革目标制约和影响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小平同志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思想的产物”。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邓小平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基础上,明智而又实际地选择了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形式。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在中国取得了既坚持和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又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骄人业绩,使中国经济在持续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还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维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成为稳定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的
地位明显增强。事实充分证明,邓小平为社会主义选择了市场经济,既是大胆的,又是正确的,其意义更是极其深远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受各种条件(特别是历史条件)的限制,需要后人不断丰富发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发展,所以它是在社会主义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贡献,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双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修订版;
[2] 高路.成似容易却艰辛.经济日报,1992-11-14.
[2]邢贲思.邓小平思想论典.法律出版社,1994.
[3] 百度百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方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次作业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功绩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物21
学号:2120903016
姓名:吴迪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鼓励全党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不断解放思想,深入研究计划与市场问题深入思考和提出如何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问题深化对共同富裕理论的认识,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同时,通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就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邓小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的。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它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相容的。这是我们过去普遍保持着的观念,邓小平的新理论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陈旧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的繁荣之路。
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面临着严重危机的重要时期,前苏联和东欧的计划经济体制失败了,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社会主义还是不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功绩 分配制度 收入差距
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制度?能否正确回答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与市场的性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等进行了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解释,证明了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推动社会主义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它有力地批驳了社会主义已经失败的错误言论,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腾飞具有巨大的时代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谈话内容,虽然直到1992年2月南方谈话后才陆续公开,但这一理论却从1979年11月提出起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对其实施指导的途径,我们可从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一是邓小平通过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谈话,使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并通过党的决策来实施对改革的指导。对此,高路在详细考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法出台始末后,总结道:“在1979年以来的14年中,小平同志多次提出或重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这期间,中央先后确立了一系列新提法,标志着全党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前进”。邢贲思(1994)则认为,邓小平这一谈话“对全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国人民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二是邓小平通过具体的市场取向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如渐进的改革方式、创办经济特区、价格双轨制等来实施对改革的创新性指导。对此,张卓元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能够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没有出现大的曲折……同邓小平同志带头冲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积极倡导支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与市场经济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价格双轨这一中国经济改革渐进方式最主要方法的产生和实施,是中国改革目标制约和影响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小平同志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思想的产物”。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邓小平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基础上,明智而又实际地选择了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形式。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在中国取得了既坚持和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又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骄人业绩,使中国经济在持续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还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维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成为稳定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的
地位明显增强。事实充分证明,邓小平为社会主义选择了市场经济,既是大胆的,又是正确的,其意义更是极其深远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受各种条件(特别是历史条件)的限制,需要后人不断丰富发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发展,所以它是在社会主义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贡献,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双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修订版;
[2] 高路.成似容易却艰辛.经济日报,1992-11-14.
[2]邢贲思.邓小平思想论典.法律出版社,1994.
[3] 百度百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