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

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包括七个方面:质量(Quality )、成本(Cost )、交货(Delivery )、服务(Service )、技术(Technology )、资产(Asset )、员工与流程(PeopleandProcess ),合称QCDSTAP 。

六西格玛管理中有句名言:你设立什么样的指标,就得到什么。换言之,你想得到什么,那就设立相应的指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引导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基本出发点,贯穿现代管理的每个环节,也适用于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是公司的延伸。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本身的努力,也取决于供应商的表现。合理的供应商管理指标,不但利于激励供应商达到一定的目标,也可统一供应商与公司的目标。那么,供应商绩效指标如何设置?这里结合笔者熟悉的美国高科技生产企业进行阐述。

总体上,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包括七个方面:质量(Quality )、成本(Cost )、交货(Delivery )、服务(Service )、技术(Technology )、资产(Asset )、员工与流程(PeopleandProcess ),合称QCDSTAP ,即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前三个指标各行各业通用,相对易于统计,属硬性指标,是供应商管理绩效的直接表现;后三个指标相对难于量化,是软性指标,但却是保证前三个指标的根本。服务指标介于中间,是供应商增加价值的重要表现。前三个指标广为接受并应用;对其余指标的认识、理解则参差不齐,对其执行则能体现管理供应商的水平。

质量指标(Quality )

常用的是百万次品率。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一个螺丝钉与一个价值10000元的发动机的比例一样,质量问题出在哪里都算一个次品。供应商可以通过操纵简单、低值产品的合格率来提高总体合格率。在不同行业,标准大不相同。例如在采购品种很多、采购量很小的“多种少量”行业,百万次品率能达到3000就是世界水平;但在大批量加工行业的零缺陷标准下,这样质量水平的供应商八成属于淘汰对象。

质量成本(CostofPoorQuality;COPQ )

弥补百万次品率的不足。其概念是造价不同的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不同;同一次品,出现在供应链的不同位置,造成的损失也不一样(例如更换、维修、保修、停产、丧失信誉、失去以后生意等)。例如坏在客户处,影响最大,假设权重为100;坏在公司生产线,影响相当大,假设权重为10;坏在供应商的生产车间,影响最小,假设权重为1。该产品价格为1000元,在上述三个环节各出现次品一个,总的质量成本就是111000元(100x1000+10x1000+1x1000)。这个指标有助于促使在供应链初端解决质量问题,在一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供应链复杂的行业比较流行,例如在美国,飞机制造业、设备制造行业等设备原厂(OEM )采用得比较多。

质量领域还有很多指标,例如样品首次通过率、质量问题重发率(对那些积习难改的供应商)等。不管什么质量指标,统计口径一致,有可对比性,才能增加公司内部及供应商的认可度。而且质量统计不是目的。统计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表象(质量问题)发现供应商的系统、流程、员工培训、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督促整改,达到优质标准。

成本指标(Cost )

常用的有年度降价。要注意的是采购单价差与降价总量结合使用。例如年度降价5%,总成本节省200万。在实际操作中采购价差的统计远比看上去复杂,相信经历过的人有同感。例如新价格什么时候生效:采购方按交货期定,而供应商按下订单的日期定--这些一定要与供应商事前商定。

多采购回馈是指当采购额超过一定额度,供应商给采购方一定比例的回扣。这个条款给购卖双方动力来增加采购额。付款条件是指在公司资金宽裕的情况下,鼓励供应商提前领取货款,但给公司折扣。例如货到10天发款,给采购方2%的折扣等。这两个方面设立具体的指标也未必现实,很多公司把它算作年度采购价差的一部分。

有些公司也统计80%的开支花在多少个供应商身上。其目的是减少供应商数量,增加规模效益。具体指标很难定,因为不同公司、行业,即使同一公司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最佳供应商数量也不同。例如在买方市场下,供应商数量越小越好,这样规模效益好;但在卖方有产能限制、原材料不足等情况下,供应商多,采购方的风险就相对低。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表明,2004年9.4%的供应商占80%的采购额,这一比例逐年降低,2005和2006分别为7.7%和7.6%。这一统计的对象是美国大公司,采购额动辄几十上百亿美金。针对中小公司的统计还没看到。

按时交货率(OnTimeDelivery)

按时交货率与质量、成本并重。概念很简单,但计算方法很多。例如按件、按订单、按订单行,按时交货率都可能不同。一般用百分比。缺点与质量百万次品率一样:一个螺丝钉与一个发动机的比例相同。生产线上的人会说,缺了哪一个都没法组装产品。有道理。但从供应管理的角度来说,一个生产周期只有几天的螺丝钉与采购前置期几个月的发动机,还是不一样。

对于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 ),因为有最低与最高库存点,按时交货可通过相对库存水平来衡量。例如库存为零,风险很高;库存低于最低点,风险相当高;库存高于最高点,断货风险很小但过期库存风险升高。这样,统计上述各种情况可以衡量供应商的交货表现。根据未来物料需求和供应商的供货计划,还可以预测库存点在未来的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质量和按时交货应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如果分归不同部门,部门间的扯皮就可能很厉害。例如在美国一些大公司里,成本归供应管理部门,质量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为降低成本,供应管理部门力图到低成本国家采购;为确保质量,质量管理部门则坚决反对。两者的扯皮旷日持久,往往导致全球采购战略失败。解决方法之一是让一个部门同时负责三个指标,促使其通盘考虑。

上述三大指标可客观统计。尽管没有一种完美的统计指标,但只要统计口径一致,不同供应商之间、同一供应商的不同时期就有可比性,就能很好反映供应商的总体表现。下面要讲的服务、技术、资产、员工与流程指标则相对主观,统计上不是很直观但却是衡量供应管理部门绩效的重要一环。

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包括七个方面:质量(Quality )、成本(Cost )、交货(Delivery )、服务(Service )、技术(Technology )、资产(Asset )、员工与流程(PeopleandProcess ),合称QCDSTAP 。

六西格玛管理中有句名言:你设立什么样的指标,就得到什么。换言之,你想得到什么,那就设立相应的指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引导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基本出发点,贯穿现代管理的每个环节,也适用于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是公司的延伸。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本身的努力,也取决于供应商的表现。合理的供应商管理指标,不但利于激励供应商达到一定的目标,也可统一供应商与公司的目标。那么,供应商绩效指标如何设置?这里结合笔者熟悉的美国高科技生产企业进行阐述。

总体上,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包括七个方面:质量(Quality )、成本(Cost )、交货(Delivery )、服务(Service )、技术(Technology )、资产(Asset )、员工与流程(PeopleandProcess ),合称QCDSTAP ,即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前三个指标各行各业通用,相对易于统计,属硬性指标,是供应商管理绩效的直接表现;后三个指标相对难于量化,是软性指标,但却是保证前三个指标的根本。服务指标介于中间,是供应商增加价值的重要表现。前三个指标广为接受并应用;对其余指标的认识、理解则参差不齐,对其执行则能体现管理供应商的水平。

质量指标(Quality )

常用的是百万次品率。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一个螺丝钉与一个价值10000元的发动机的比例一样,质量问题出在哪里都算一个次品。供应商可以通过操纵简单、低值产品的合格率来提高总体合格率。在不同行业,标准大不相同。例如在采购品种很多、采购量很小的“多种少量”行业,百万次品率能达到3000就是世界水平;但在大批量加工行业的零缺陷标准下,这样质量水平的供应商八成属于淘汰对象。

质量成本(CostofPoorQuality;COPQ )

弥补百万次品率的不足。其概念是造价不同的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不同;同一次品,出现在供应链的不同位置,造成的损失也不一样(例如更换、维修、保修、停产、丧失信誉、失去以后生意等)。例如坏在客户处,影响最大,假设权重为100;坏在公司生产线,影响相当大,假设权重为10;坏在供应商的生产车间,影响最小,假设权重为1。该产品价格为1000元,在上述三个环节各出现次品一个,总的质量成本就是111000元(100x1000+10x1000+1x1000)。这个指标有助于促使在供应链初端解决质量问题,在一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供应链复杂的行业比较流行,例如在美国,飞机制造业、设备制造行业等设备原厂(OEM )采用得比较多。

质量领域还有很多指标,例如样品首次通过率、质量问题重发率(对那些积习难改的供应商)等。不管什么质量指标,统计口径一致,有可对比性,才能增加公司内部及供应商的认可度。而且质量统计不是目的。统计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表象(质量问题)发现供应商的系统、流程、员工培训、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督促整改,达到优质标准。

成本指标(Cost )

常用的有年度降价。要注意的是采购单价差与降价总量结合使用。例如年度降价5%,总成本节省200万。在实际操作中采购价差的统计远比看上去复杂,相信经历过的人有同感。例如新价格什么时候生效:采购方按交货期定,而供应商按下订单的日期定--这些一定要与供应商事前商定。

多采购回馈是指当采购额超过一定额度,供应商给采购方一定比例的回扣。这个条款给购卖双方动力来增加采购额。付款条件是指在公司资金宽裕的情况下,鼓励供应商提前领取货款,但给公司折扣。例如货到10天发款,给采购方2%的折扣等。这两个方面设立具体的指标也未必现实,很多公司把它算作年度采购价差的一部分。

有些公司也统计80%的开支花在多少个供应商身上。其目的是减少供应商数量,增加规模效益。具体指标很难定,因为不同公司、行业,即使同一公司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最佳供应商数量也不同。例如在买方市场下,供应商数量越小越好,这样规模效益好;但在卖方有产能限制、原材料不足等情况下,供应商多,采购方的风险就相对低。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表明,2004年9.4%的供应商占80%的采购额,这一比例逐年降低,2005和2006分别为7.7%和7.6%。这一统计的对象是美国大公司,采购额动辄几十上百亿美金。针对中小公司的统计还没看到。

按时交货率(OnTimeDelivery)

按时交货率与质量、成本并重。概念很简单,但计算方法很多。例如按件、按订单、按订单行,按时交货率都可能不同。一般用百分比。缺点与质量百万次品率一样:一个螺丝钉与一个发动机的比例相同。生产线上的人会说,缺了哪一个都没法组装产品。有道理。但从供应管理的角度来说,一个生产周期只有几天的螺丝钉与采购前置期几个月的发动机,还是不一样。

对于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 ),因为有最低与最高库存点,按时交货可通过相对库存水平来衡量。例如库存为零,风险很高;库存低于最低点,风险相当高;库存高于最高点,断货风险很小但过期库存风险升高。这样,统计上述各种情况可以衡量供应商的交货表现。根据未来物料需求和供应商的供货计划,还可以预测库存点在未来的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质量和按时交货应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如果分归不同部门,部门间的扯皮就可能很厉害。例如在美国一些大公司里,成本归供应管理部门,质量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为降低成本,供应管理部门力图到低成本国家采购;为确保质量,质量管理部门则坚决反对。两者的扯皮旷日持久,往往导致全球采购战略失败。解决方法之一是让一个部门同时负责三个指标,促使其通盘考虑。

上述三大指标可客观统计。尽管没有一种完美的统计指标,但只要统计口径一致,不同供应商之间、同一供应商的不同时期就有可比性,就能很好反映供应商的总体表现。下面要讲的服务、技术、资产、员工与流程指标则相对主观,统计上不是很直观但却是衡量供应管理部门绩效的重要一环。


相关文章

  • 战略导向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管理会计思维
  • 作者: ■戴璐孙茂竹/文 2014.12.26 中国会计报 供应链的管理和运转是企业从外部挖掘和创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提升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过程中,企业需要采用一体化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将传统的管理方法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整合起来. ...查看


  • 工商管理本科论文1
  •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杨秋菊 浙江电大桐乡学院10秋工商管理本科 工商企业采购方式及其创新 [摘 要] 采购管理是企业为达到日常运作与战略目标,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的管理.它是一个企业内部供应链的开始,同时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供应链的桥梁, ...查看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习题和答案(10507)
  • 1.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是SIPOC,其内容是指什么? 答:由供应商.投入.流程.产出.客户所组成的大系统 2.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有哪两个体系? 答:一般由供应链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组成. 3.影响运价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


  • 设备维保服务合同
  • 设备维保服务合同 合同编号: 甲 方: 地 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电 话: 传 真: 乙 方: 地 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电 话: 传 真: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 ...查看


  •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
  •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 供应商选择是实施采购的前提,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供应商评价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概念型.经验型和决策支持方法这3个方面.其中,经验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评选的指标或准则,而决策支持 ...查看


  • 供应链管理系统
  • 供应链管理理论 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 (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发展来的,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 ...查看


  • 供应商管理策略及案例
  • 供应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管理机制.供应链环管理环境下的客户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一种双赢(Win-Win)机制.从传统的非合作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当今企业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 供应商的激励机 ...查看


  • 1供应链管理理论
  • 供应链管理理论 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 概念发展来的,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 ...查看


  • 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提要] 以往对制造型企业的供应商指标体系的研究缺乏分级,对所有零部件供应商采用同一套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建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时往往只片面地追求指标的全面性.本文在明确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分级方法的基础上,给出具体针对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