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皖韵--安徽省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奇葩

论文关键词:微风皖韵 学校艺术教育 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通过对徽文化中有关音乐方面内容的阐述,提出在安徽省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微风皖韵”的介绍和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徽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的学习。同时也对“微风皖韵”如何进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国家教育部2002年针对学校艺术教育相继发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 一2010年)》两个文件,强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学校艺术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除了缺乏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艺术教育师资缺乏,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教学理论和实践无法紧密结合以外,笔者认为要想发展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还必须要重视开发和利用学校所在地域的各类艺术形式,将其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加以利用。

笔者以为,安徽地区的学校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结合其深厚的徽文化底蕴,把本地丰富多彩的地方艺术形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仅从音乐艺术教育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求抛砖引玉,求得大家商榷与指点。

一、源远流长的“徽风皖韵”

(一)“徽风皖韵”是一种文化

安徽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思想文化活跃,流派纷呈;艺术灿烂,绚丽多姿;文化遗产丰富,底蕴深厚,孕育了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绚丽精深的徽学。因此,“徽风皖韵”中蕴藏了无数珍贵的文化宝藏,需要我们去挖掘、整理和传承。

(二)“徽风皖韵”中的音乐文化

1.安徽音乐—唱一首原汁原味地方民歌。安徽民间音乐植根于人民,表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质朴天然。

安徽民间音乐有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其中民歌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民歌特点多样化:江南色彩区风格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皖西色彩区风格高亢燎亮;淮北色彩区,风格朴实粗犷;江淮色彩区混合色彩风格;皖东色彩区风格风趣幽默等。

2.安徽舞蹈—跳一曲“东方芭蕾”花鼓灯。安徽民间舞蹈风格特色大致可分为五个不同色彩区:淮北及淮河两岸的舞蹈风格粗犷炽热;皖西山区舞蹈风格明快;安庆及长江两岸舞蹈风格秀丽文静;江南地区舞蹈风格古老刚健;皖东南地区舞蹈风格柔美。 代表性的安徽民间舞蹈有花鼓灯、滩舞、巫舞、龙舞、狮舞等。花鼓灯在全省流行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在汉民族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3.安徽曲艺—听一段“土掉渣”的安徽大鼓。安徽大鼓是遍及全省的大曲种。淮北地区流行的曲种有太和清音、毫州清音、四句推子、颖河溜等。江淮之间流行着白曲;六安地区有四弦书;马鞍山、芜湖等地则有梨簧调等。

4.安徽戏曲—演一出韵味十足的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省地方戏曲的代表剧种。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天仙配》、《女骑马》等优秀作品,无疑是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安徽省境内的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的教育、熏陶和培养,让年轻人重新认识民族传统艺术的美,为把安徽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徽风皖韵”是安徽省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丰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各民族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无疑可极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将各地区的民间音乐、戏曲、曲艺等不同程度地纳人学生学习的范畴,既能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又能使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对地方音乐文化产生兴趣。

(二)打破了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单纯的课堂讲授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如果把课堂移到学校之外,让学生亲临其境,活生生地接触、感受到种种艺术形式,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以及更为直观、感性的了解。“生活现场即课堂”,这就是亲身感受当地的艺术形式的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再加上教师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效果必然呈现多元化,使学生再听课时感到更具体、更直观、更有兴趣、记忆得更加深刻。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校讲座以及邀请民间老艺人、民间演出团体进校为学生表演等形式,可以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模式更加多样,艺术教育的效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

三、学校艺术教育是传承“徽风皖韵”的载体

(一)有利于促进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艺术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了各一一徽文化的传承来说,艺术教育更是具有不可脱卸的责任。不仅如此,艺术教育还能增进学生对相关地域文化的了解。对于本地学生来说,学习家乡的本土音乐,会使他们更了解和热爱家乡。艺术教育不仅要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走进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深刻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起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能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有利于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弘扬民族文化

“徽风皖韵”作为安徽省的本土艺术资源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强调对本土艺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本质上应该是对当今全球化进程以及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一种回应。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据笔者对好几所学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了解不多或不了解;89. 2%的学生对本民族的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会一点或一点不会;甚至有近20%的学生认为这些艺术已经过时了或虽然很美,但不够吸引自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民族审美主体意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今天,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强调对本土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民族审美主体意识的“缺失”,更能强化我们民族艺术文化的主体意识,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四、传承“徽风皖韵”的实施构想

(一)统一认识,加大投入

各级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如此才会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投人,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快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有效进行。

(二)因地制宜,取长补短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挖掘其艺术内涵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学校应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与地方部门配合,并和地方文化局、歌舞团、群众艺术馆等相关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在学校艺术节期间或重要节假日时,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团体到校内进行演出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地方艺术形式。这样以来,学生在风格特征、韵味特点上不断地学习熏陶、模仿,会逐步形成这些民间音乐演唱、演奏的良性循环。既能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对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培训师资,广邀名师

当前各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主要由各学校音乐教师任教。这就必然存在一些需要面对的问题:一,如何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音乐教育;二,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教师,如何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丰富相关领域的学习,提高教好公共艺术课的能力;三,是否可以培养一些在职的有艺术专长的非艺术学科的教师兼任;四,如何针对艺术教育师资进行师资培训,即为艺术教师的发展创造“走出去”的机会,拓宽其视野,从而不断提高本校艺术师资队伍水平。

此外,可以采取专兼结合,面向社会灵活聘任艺术教育师资的方式,广邀名师,即“请进来”的办法。比如: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做短期讲学、示范课观摩等;聘请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指导教师等,这些都有利于本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学生组团,自编自演

学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背景,依据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业余爱好、专业兴趣、学术观点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结成的学生组织。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开设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同时在学校内成立各种协会和社团,如学生艺术团、戏曲爱好者协会等等。各艺术社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如戏曲爱好者协会可以自排自演一些经典的传统曲目,甚至有条件的社团可以自己创编一些具有戏曲风味的短剧,可以聘请一些社会团体的专业演员进行一定的指导等。学校艺术社团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化,不但能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艺术表演与艺术创造的空间,并且有利于提升学校艺术文化品位,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结语

“徽风皖韵”作为徽文化的代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如何在学校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喜欢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由此,是否应该把更多的本地区、本民族的艺术形式纳人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在丰富高校艺术教育资源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生命力,使得中华民族几干年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更是值得所有关心艺术教育的人来共同关注。

论文关键词:微风皖韵 学校艺术教育 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通过对徽文化中有关音乐方面内容的阐述,提出在安徽省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微风皖韵”的介绍和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徽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的学习。同时也对“微风皖韵”如何进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国家教育部2002年针对学校艺术教育相继发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 一2010年)》两个文件,强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学校艺术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除了缺乏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艺术教育师资缺乏,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教学理论和实践无法紧密结合以外,笔者认为要想发展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还必须要重视开发和利用学校所在地域的各类艺术形式,将其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加以利用。

笔者以为,安徽地区的学校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结合其深厚的徽文化底蕴,把本地丰富多彩的地方艺术形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仅从音乐艺术教育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求抛砖引玉,求得大家商榷与指点。

一、源远流长的“徽风皖韵”

(一)“徽风皖韵”是一种文化

安徽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思想文化活跃,流派纷呈;艺术灿烂,绚丽多姿;文化遗产丰富,底蕴深厚,孕育了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绚丽精深的徽学。因此,“徽风皖韵”中蕴藏了无数珍贵的文化宝藏,需要我们去挖掘、整理和传承。

(二)“徽风皖韵”中的音乐文化

1.安徽音乐—唱一首原汁原味地方民歌。安徽民间音乐植根于人民,表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质朴天然。

安徽民间音乐有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其中民歌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民歌特点多样化:江南色彩区风格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皖西色彩区风格高亢燎亮;淮北色彩区,风格朴实粗犷;江淮色彩区混合色彩风格;皖东色彩区风格风趣幽默等。

2.安徽舞蹈—跳一曲“东方芭蕾”花鼓灯。安徽民间舞蹈风格特色大致可分为五个不同色彩区:淮北及淮河两岸的舞蹈风格粗犷炽热;皖西山区舞蹈风格明快;安庆及长江两岸舞蹈风格秀丽文静;江南地区舞蹈风格古老刚健;皖东南地区舞蹈风格柔美。 代表性的安徽民间舞蹈有花鼓灯、滩舞、巫舞、龙舞、狮舞等。花鼓灯在全省流行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在汉民族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3.安徽曲艺—听一段“土掉渣”的安徽大鼓。安徽大鼓是遍及全省的大曲种。淮北地区流行的曲种有太和清音、毫州清音、四句推子、颖河溜等。江淮之间流行着白曲;六安地区有四弦书;马鞍山、芜湖等地则有梨簧调等。

4.安徽戏曲—演一出韵味十足的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省地方戏曲的代表剧种。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天仙配》、《女骑马》等优秀作品,无疑是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安徽省境内的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的教育、熏陶和培养,让年轻人重新认识民族传统艺术的美,为把安徽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徽风皖韵”是安徽省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丰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各民族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无疑可极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将各地区的民间音乐、戏曲、曲艺等不同程度地纳人学生学习的范畴,既能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又能使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对地方音乐文化产生兴趣。

(二)打破了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单纯的课堂讲授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如果把课堂移到学校之外,让学生亲临其境,活生生地接触、感受到种种艺术形式,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以及更为直观、感性的了解。“生活现场即课堂”,这就是亲身感受当地的艺术形式的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再加上教师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效果必然呈现多元化,使学生再听课时感到更具体、更直观、更有兴趣、记忆得更加深刻。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校讲座以及邀请民间老艺人、民间演出团体进校为学生表演等形式,可以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模式更加多样,艺术教育的效果自然也就显现出来。

三、学校艺术教育是传承“徽风皖韵”的载体

(一)有利于促进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艺术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了各一一徽文化的传承来说,艺术教育更是具有不可脱卸的责任。不仅如此,艺术教育还能增进学生对相关地域文化的了解。对于本地学生来说,学习家乡的本土音乐,会使他们更了解和热爱家乡。艺术教育不仅要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走进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深刻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起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能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有利于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弘扬民族文化

“徽风皖韵”作为安徽省的本土艺术资源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强调对本土艺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本质上应该是对当今全球化进程以及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一种回应。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据笔者对好几所学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了解不多或不了解;89. 2%的学生对本民族的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会一点或一点不会;甚至有近20%的学生认为这些艺术已经过时了或虽然很美,但不够吸引自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民族审美主体意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今天,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强调对本土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民族审美主体意识的“缺失”,更能强化我们民族艺术文化的主体意识,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四、传承“徽风皖韵”的实施构想

(一)统一认识,加大投入

各级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如此才会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投人,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快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有效进行。

(二)因地制宜,取长补短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挖掘其艺术内涵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学校应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与地方部门配合,并和地方文化局、歌舞团、群众艺术馆等相关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在学校艺术节期间或重要节假日时,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团体到校内进行演出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地方艺术形式。这样以来,学生在风格特征、韵味特点上不断地学习熏陶、模仿,会逐步形成这些民间音乐演唱、演奏的良性循环。既能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对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培训师资,广邀名师

当前各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主要由各学校音乐教师任教。这就必然存在一些需要面对的问题:一,如何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音乐教育;二,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教师,如何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丰富相关领域的学习,提高教好公共艺术课的能力;三,是否可以培养一些在职的有艺术专长的非艺术学科的教师兼任;四,如何针对艺术教育师资进行师资培训,即为艺术教师的发展创造“走出去”的机会,拓宽其视野,从而不断提高本校艺术师资队伍水平。

此外,可以采取专兼结合,面向社会灵活聘任艺术教育师资的方式,广邀名师,即“请进来”的办法。比如: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做短期讲学、示范课观摩等;聘请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指导教师等,这些都有利于本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学生组团,自编自演

学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背景,依据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业余爱好、专业兴趣、学术观点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结成的学生组织。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开设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同时在学校内成立各种协会和社团,如学生艺术团、戏曲爱好者协会等等。各艺术社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如戏曲爱好者协会可以自排自演一些经典的传统曲目,甚至有条件的社团可以自己创编一些具有戏曲风味的短剧,可以聘请一些社会团体的专业演员进行一定的指导等。学校艺术社团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化,不但能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艺术表演与艺术创造的空间,并且有利于提升学校艺术文化品位,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结语

“徽风皖韵”作为徽文化的代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如何在学校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喜欢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由此,是否应该把更多的本地区、本民族的艺术形式纳人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在丰富高校艺术教育资源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生命力,使得中华民族几干年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更是值得所有关心艺术教育的人来共同关注。


相关文章

  • 中国传统建筑流派之皖韵徽风
  • 芳草长堤,无风水面琉璃滑,市井无遗地,白首三山客,伶谁赋皖公. 梦绕清淮,山绕清溪水绕城,瓣香古风流,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皖,形声字.字从白从完,完亦声."白"指日出与日落之间的天色."完"指& ...查看


  • 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招聘公告
  • 安徽师范大学公开招聘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公告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 ...查看


  • 公共管理讲座课程论文20140916
  • 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 积极推进安徽广播影视强省建设 为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推动我省广播影视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结合有关公共管理讲座内容,在对安徽省广播影视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广播影视 ...查看


  • 设计说明-中国迎驾酒文化博物馆建筑与规划设计
  • 中国迎驾酒文化博物馆建筑与规划设计 -- 关于申报2009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迎驾酒文化博物馆基地位于佛子岭风景区内,南依青山,北临东淠河,基地西北角是迎驾集团通过佛子岭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迎驾大桥.与基地相邻一侧的桥头是颇具汉代 ...查看


  • 在迎驾酒文化博物馆布展方案研讨会上的发言
  • 在迎驾酒文化博物馆布展方案研讨会上的发言 强    毅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各位领导,各位酒业同仁: 大家好. 首先让我以迎驾酒文化博物馆筹备工作负责人的身份,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不辞辛劳,关心和支持迎驾酒文化博物馆的建设 ...查看


  • 2010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主持词
  • 2010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主持词 主持人:鲁健 季小军 梦桐 聂云(台湾) 曾宝仪(香港) 张杨果而(安徽) 1.开场歌舞 <爱在中秋> 扬扬+阿里郎 上海梦工厂 主持人开场 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梦:现场亲爱的观众朋友 ...查看


  • 电视台中秋文艺晚会主持词
  • 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梦:现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聂: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张:全球的华人华侨朋友们 季:芜湖的父老乡亲 曾:大家--- 合:中秋快乐! 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刻,我们是在中国安徽省的XX市为您现场直播&l ...查看


  • 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导游词
  • 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导游词 各位同学: 大家好!天高云淡.秋清气爽,在这充满丰收之喜的金秋季节,欢迎大家来到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我是xxx,很荣幸能够作为大家的导游,也很高兴大家能积极支持我们旅游爱好者协会开展的这项导游服务工作.希望接下 ...查看


  • 湮没的辉煌--徽州散记
  • 第1天 2011-07-19 中国建筑中的徽州建筑非常有特色,徽州建筑知名的旅游景点也非常之多,黟县的宏村和西递,歙县的渔梁和深渡,婺源的汪口等都是鼎鼎有名的古村落.不过在当下凡是出了名的都不失被整的命运,前面所说的那些保存了许多徽派建筑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