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
[课前练习]
1.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 高锰酸钾 ,溶剂是 水 ;(2)碘酒溶液,溶质是 碘 ,溶剂是 酒精 ;
(3)食盐水,溶质是 食盐 ,溶剂是 水 ; (4)油脂的汽油溶液,溶质是 油脂 ,溶剂是 汽油 。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 (1)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课内练习]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 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D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你能用什么方法使其成为饱和溶液?
[答] 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
①加溶质硫酸铜晶体; ②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溶剂水; ③降低适当的温度。
[基础过关]
1.现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 继续 溶解,这时溶液由 饱和变为 不饱和 。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 饱和 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时,应强调 一定温度 和 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某温度下,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 某温度下,从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取出一半,则这半杯溶液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有一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下列方法中,可用来检验某种溶质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D )
A.将溶液适当加热 B.将溶液适当冷却 C. 再加少量溶剂 D.添加溶液的溶质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深化提高] 5. 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B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6.实验室现有相同体积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你能将他们区别出来吗? 请设计你的实验方案。
[答] 区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很多,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设计以下一些实验方案: 方案一:尝一下味道,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蒸馏水;
方案二:测密度,或比较同体积液体的质量大小或同质量液体体积的多少,因为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的密度要大;
方案三:加少量食盐,观察食盐是否能够溶解,能溶解者为蒸馏水,不能溶解者为饱和食盐水; 方案四:测液体的沸点(盐水沸点比水要高) 或测液体的凝固点(盐水的凝固点比水要低) ;
方案五:加热蒸发,有固体析出者为食盐水,不能析出固体者为蒸馏水。
第2课时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
一、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 溶质 和 溶剂的性质决定的。
二、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4点
1. 溶解性等级的
划分依据: 室温(20℃) 时的溶解度 。
三、溶解度曲线: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饱和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 不饱和 溶液。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硝酸钾 ;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氯化钠 ;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氢氧化钙 。
[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1)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2)50℃时,烧杯中的水最多溶有30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0克;
(3)在60℃时,100克水中溶有75克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克;
(4)6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10克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10。
[答] 以上四种说法都是错误。
[深化提高]1.如何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答] 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使其成为饱和溶液: (1)加少量溶质氢氧化钙粉末;
(2)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水; (3)升高温度(因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
6.根据图1—36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温度高于t 2℃时,A 、B 、C 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3)A、B 、C 的溶解度为B>A>C的温度范围是 t1
液是A 物质的 不饱和 溶液。
第3课时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三)
[课前练习]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在 一定的温度下,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 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是 克 。
2.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主要由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决
定,还与温度 有关,与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无关。
3.M、N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37。现有两杯各盛20℃饱和
M 溶液和固体N 溶液的
烧杯,杯底各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M 和固体N ,现将两杯溶液升温
到40℃,杯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B )
A. 溶液中M 减少,N 增加 B.杯底固体M 减少,N 增加
C. 溶液中M 、N 均减少 D.溶液中M 、N 均增加
3. 如果用S 表示溶解度,m 质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m 剂表示溶液中溶
剂质量,则有:S=m 质
m 剂×100克
二、溶解度的计算m 质
m 剂=m 质S S 或=注意格式的规范化。 100克m 液100克+S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10℃时,将50克氯化铵溶于水,正好制成200克饱和溶液,求此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解析]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可知:m质=50克,m 液=200克 所以m 剂=m 液—m 质=200克—50克=150克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S=m 质
m 剂×100克=50克×100克=33.3克 [答] 略 150克
[例2]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求此温度下的40克水溶解多少克硝酸钾才能得到饱和溶液。
[解析]20℃时,100克水可溶解硝酸钾31.6克,设20℃时4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 ,那么: 100克:31.6克=40克:x x= 31. 6克⨯40克 =12.6克 [答] 略 100克
[例3] 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92克,现要配制此温度下的硝酸铵饱和溶液500克,需要硝酸铵和水各多少克?
[解析] 由溶解度定义可知,20℃时192克硝酸铵溶于100克水中,可得到292克硝酸铵饱和溶液。 设500克硝酸铵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铵质量为x ,则 292克:192克=500克:x
x = 192克⨯500克=329克 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500克—329克=171克 [答] 略 292克
[例4]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现有20℃时100克氯化钠溶液,其中已溶解氯化钠20克,问此溶液是否饱和? 如果不饱和,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其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
[解析] 从题中所给条件可知,20℃时100克氯化钠溶液中已溶解氯化钠20克,则含有溶剂水80克,设20℃时8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最多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x
则100克:36克=80克:x, 解得x =28.8克
所以可以判断原溶液为20℃时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具体方法有:
(1)加溶质氯化钠,则应再加氯化钠28.8克—20克=8.8克;
(2)蒸发溶剂,设应蒸发水的质量为y 则36克:100克=20克:(80克—y) 解得y =24.4克 即应蒸发水24.4克,才能刚好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 [答] 略
[课内练习]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50克水里,能得到 80 克硝酸钾的 不饱和 溶液;
(2)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20克水里,能得到 42 克硝酸钾的 饱和 溶液;
(3)60℃时,84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 40 克水和 44 克硝酸钾。
2)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克,5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A )
A.1:2:3 B.2:3:1 C.3:2:1 D.1:3:2
3)将15.8克硝酸钾加到60克水中全部溶解,若在20℃时,恒温蒸发10克水后溶液恰好饱和,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
[解] 设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x ,则
x=31.6克
60克-10克100克= x 15. 8克
[基础过关) ,
1.20℃时,将9克食盐溶于25克水中,刚好制得饱和溶液34克,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 B )
A.36 B.36克 C.26.5 D.26.5克
2.20℃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7,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C )
A.28.6克 B.28.6% C.40克 D.40%
3.在20℃时,将某物质w 克完全溶解,制成V 毫升饱和溶液,若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克/厘米3,则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B ) A. V ρ-w 100w 100w 100w 克 B.克 C. 克 D.克 100w V ρV ρ-w w +V ρ
4.在20℃时,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溶解度最大的是
( D )
A.3克物质溶解在30克水里
B.100克溶液中含有溶质20克
C.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的溶液
D.1.2克物质溶解在1.5克水里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要配制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计算:
(1)40克硝酸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中刚好饱和?
(2)4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多少?
(3)配制4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
[解] (1)x 100克 = x =126.6克 40克31. 6克
(2) 100克40克 = y =12.64克 31. 6克y
131. 6克40克 = z =9.6克 需水40克—9.6克=30.4克 z 31. 6克(3)设需硝酸钾的质量为z
6.在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4克,现有20℃时蔗糖溶液100克,其中已溶解蔗糖50克,问此溶液在20℃时是否饱和? 若不饱和,应再加多少克蔗糖才能饱和?
[解] 100克50克= x=102克 x 204克
因为102克>50克, 所以不饱和,应再加蔗糖102克—50克=52克
[深化提高]
7.20℃时,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100克,要使其成为20℃的饱和溶液,可以恒温蒸发20克水或加入8克溶质,求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
[解] 本题可以思考第一种方法中恒温下蒸发20克水即剩下80克饱和溶液,第二种方法中加入的8克溶质溶解在第一份蒸发出来的水中刚好应该成为饱和溶液,这样易求解,易分析。
设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x
20克100克= x=40克 x 8克
第1课时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
[课前练习]
1.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 高锰酸钾 ,溶剂是 水 ;(2)碘酒溶液,溶质是 碘 ,溶剂是 酒精 ;
(3)食盐水,溶质是 食盐 ,溶剂是 水 ; (4)油脂的汽油溶液,溶质是 油脂 ,溶剂是 汽油 。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 (1)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课内练习]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 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D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你能用什么方法使其成为饱和溶液?
[答] 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
①加溶质硫酸铜晶体; ②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溶剂水; ③降低适当的温度。
[基础过关]
1.现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 继续 溶解,这时溶液由 饱和变为 不饱和 。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 饱和 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时,应强调 一定温度 和 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某温度下,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 某温度下,从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取出一半,则这半杯溶液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有一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下列方法中,可用来检验某种溶质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D )
A.将溶液适当加热 B.将溶液适当冷却 C. 再加少量溶剂 D.添加溶液的溶质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深化提高] 5. 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B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6.实验室现有相同体积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你能将他们区别出来吗? 请设计你的实验方案。
[答] 区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很多,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设计以下一些实验方案: 方案一:尝一下味道,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蒸馏水;
方案二:测密度,或比较同体积液体的质量大小或同质量液体体积的多少,因为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的密度要大;
方案三:加少量食盐,观察食盐是否能够溶解,能溶解者为蒸馏水,不能溶解者为饱和食盐水; 方案四:测液体的沸点(盐水沸点比水要高) 或测液体的凝固点(盐水的凝固点比水要低) ;
方案五:加热蒸发,有固体析出者为食盐水,不能析出固体者为蒸馏水。
第2课时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
一、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 溶质 和 溶剂的性质决定的。
二、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4点
1. 溶解性等级的
划分依据: 室温(20℃) 时的溶解度 。
三、溶解度曲线: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饱和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 不饱和 溶液。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硝酸钾 ;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氯化钠 ;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氢氧化钙 。
[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1)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2)50℃时,烧杯中的水最多溶有30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0克;
(3)在60℃时,100克水中溶有75克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克;
(4)6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10克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10。
[答] 以上四种说法都是错误。
[深化提高]1.如何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答] 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使其成为饱和溶液: (1)加少量溶质氢氧化钙粉末;
(2)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水; (3)升高温度(因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
6.根据图1—36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温度高于t 2℃时,A 、B 、C 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3)A、B 、C 的溶解度为B>A>C的温度范围是 t1
液是A 物质的 不饱和 溶液。
第3课时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三)
[课前练习]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在 一定的温度下,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 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是 克 。
2.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主要由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决
定,还与温度 有关,与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无关。
3.M、N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37。现有两杯各盛20℃饱和
M 溶液和固体N 溶液的
烧杯,杯底各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M 和固体N ,现将两杯溶液升温
到40℃,杯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B )
A. 溶液中M 减少,N 增加 B.杯底固体M 减少,N 增加
C. 溶液中M 、N 均减少 D.溶液中M 、N 均增加
3. 如果用S 表示溶解度,m 质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m 剂表示溶液中溶
剂质量,则有:S=m 质
m 剂×100克
二、溶解度的计算m 质
m 剂=m 质S S 或=注意格式的规范化。 100克m 液100克+S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10℃时,将50克氯化铵溶于水,正好制成200克饱和溶液,求此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解析]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可知:m质=50克,m 液=200克 所以m 剂=m 液—m 质=200克—50克=150克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S=m 质
m 剂×100克=50克×100克=33.3克 [答] 略 150克
[例2]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求此温度下的40克水溶解多少克硝酸钾才能得到饱和溶液。
[解析]20℃时,100克水可溶解硝酸钾31.6克,设20℃时4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 ,那么: 100克:31.6克=40克:x x= 31. 6克⨯40克 =12.6克 [答] 略 100克
[例3] 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92克,现要配制此温度下的硝酸铵饱和溶液500克,需要硝酸铵和水各多少克?
[解析] 由溶解度定义可知,20℃时192克硝酸铵溶于100克水中,可得到292克硝酸铵饱和溶液。 设500克硝酸铵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铵质量为x ,则 292克:192克=500克:x
x = 192克⨯500克=329克 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500克—329克=171克 [答] 略 292克
[例4]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现有20℃时100克氯化钠溶液,其中已溶解氯化钠20克,问此溶液是否饱和? 如果不饱和,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其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
[解析] 从题中所给条件可知,20℃时100克氯化钠溶液中已溶解氯化钠20克,则含有溶剂水80克,设20℃时8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最多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x
则100克:36克=80克:x, 解得x =28.8克
所以可以判断原溶液为20℃时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具体方法有:
(1)加溶质氯化钠,则应再加氯化钠28.8克—20克=8.8克;
(2)蒸发溶剂,设应蒸发水的质量为y 则36克:100克=20克:(80克—y) 解得y =24.4克 即应蒸发水24.4克,才能刚好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 [答] 略
[课内练习]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50克水里,能得到 80 克硝酸钾的 不饱和 溶液;
(2)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20克水里,能得到 42 克硝酸钾的 饱和 溶液;
(3)60℃时,84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 40 克水和 44 克硝酸钾。
2)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克,5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A )
A.1:2:3 B.2:3:1 C.3:2:1 D.1:3:2
3)将15.8克硝酸钾加到60克水中全部溶解,若在20℃时,恒温蒸发10克水后溶液恰好饱和,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
[解] 设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x ,则
x=31.6克
60克-10克100克= x 15. 8克
[基础过关) ,
1.20℃时,将9克食盐溶于25克水中,刚好制得饱和溶液34克,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 B )
A.36 B.36克 C.26.5 D.26.5克
2.20℃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7,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C )
A.28.6克 B.28.6% C.40克 D.40%
3.在20℃时,将某物质w 克完全溶解,制成V 毫升饱和溶液,若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克/厘米3,则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B ) A. V ρ-w 100w 100w 100w 克 B.克 C. 克 D.克 100w V ρV ρ-w w +V ρ
4.在20℃时,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溶解度最大的是
( D )
A.3克物质溶解在30克水里
B.100克溶液中含有溶质20克
C.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的溶液
D.1.2克物质溶解在1.5克水里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要配制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计算:
(1)40克硝酸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中刚好饱和?
(2)4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多少?
(3)配制4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
[解] (1)x 100克 = x =126.6克 40克31. 6克
(2) 100克40克 = y =12.64克 31. 6克y
131. 6克40克 = z =9.6克 需水40克—9.6克=30.4克 z 31. 6克(3)设需硝酸钾的质量为z
6.在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4克,现有20℃时蔗糖溶液100克,其中已溶解蔗糖50克,问此溶液在20℃时是否饱和? 若不饱和,应再加多少克蔗糖才能饱和?
[解] 100克50克= x=102克 x 204克
因为102克>50克, 所以不饱和,应再加蔗糖102克—50克=52克
[深化提高]
7.20℃时,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100克,要使其成为20℃的饱和溶液,可以恒温蒸发20克水或加入8克溶质,求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
[解] 本题可以思考第一种方法中恒温下蒸发20克水即剩下80克饱和溶液,第二种方法中加入的8克溶质溶解在第一份蒸发出来的水中刚好应该成为饱和溶液,这样易求解,易分析。
设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x
20克100克= x=40克 x 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