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庄子·徐无鬼]比较阅读答案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子 秋水》 )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4)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奚:何,什么。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秋水时至 (时: ) (2)河伯始旋其面目(旋: )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见: ) (4)小童辞(辞: )

1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之谓失其本心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B .顺流而东行 向为身死而不受

C.河伯始旋其面目 其害真不知马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于是焉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4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2分)

参考答案:

11 、( 1 )按时(2 )穷尽,尽(3 )拜见,拜访(4 )谢绝12 、D 13、 ( 1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

上自己。) ( 2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14.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子 秋水》 )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4)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奚:何,什么。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秋水时至 (时: ) (2)河伯始旋其面目(旋: )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见: ) (4)小童辞(辞: )

1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之谓失其本心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B .顺流而东行 向为身死而不受

C.河伯始旋其面目 其害真不知马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于是焉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4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2分)

参考答案:

11 、( 1 )按时(2 )穷尽,尽(3 )拜见,拜访(4 )谢绝12 、D 13、 ( 1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

上自己。) ( 2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14.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相关文章

  • 秋水说课稿及教案
  • <秋水>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庄子>的<秋水>,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第一册第六 单元第四篇课文.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 ...查看


  • 跨越障碍:触发阅读共生的引擎
  • 语文阅读教学力求达成人本化.生活化.生命化,这似乎已经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但事实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这条路似乎又走得相当艰难.一方面是由于语文教学免不了现实的功利性,另一方面也因为难以找到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相对复 ...查看


  • 秋水课堂实录
  •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04年12月23日 地点:北师大天津附中高一8班 师:昨天我在<智者的叮咛>这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 ...查看


  • 秋水阅读答案
  •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 ...查看


  • [秋水]获奖教学设计
  •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秋水>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秋水>在教材中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执教意图应着眼于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研习课文,加强语文积累,从而真正成为体现 ...查看


  • 庄子故事二则同步练习
  • <庄子>故事二则同步练习 牛德源 一.填空. 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____________.庄周,是____________(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___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 ...查看


  • [秋水]教学设计
  • <秋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积累本课实词.虚词:掌握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 ...查看


  • [庄子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欣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