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三、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朗读感悟

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傣族”。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补充课题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品读赏读,深入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欣赏图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③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④引读导学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第四自然段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用——画出描写总理外貌的语句。说说今天总理的着装有什么不同之处。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你能试着画出表示总理动作的词语吗?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四、积累词语,尝试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三、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朗读感悟

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傣族”。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补充课题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品读赏读,深入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欣赏图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③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④引读导学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第四自然段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用——画出描写总理外貌的语句。说说今天总理的着装有什么不同之处。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你能试着画出表示总理动作的词语吗?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四、积累词语,尝试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说课稿


相关文章

  • 难忘的泼水节
  •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查看


  • 人教二下[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 ...查看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课型:精读 单元主题:第三组歌唱祖国 课时:两课时 设计者:赵瑞青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查看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 ...查看


  • 二11难忘的泼水节
  • 二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 ...查看


  • 11难忘的泼水节习题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难忘的泼水节>课后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lónɡ chuán zhōu ēn lái chánɡ shòu bǎi shù ( ) ( ) ( ) ( ) tâ biã pō shuǐ jìnɡ ...查看


  • 11[难忘的泼水节]练习题
  • 11 难忘的泼水节习题精选 我会连 要把金鱼放到不同的鱼缸里,怎样做会合适呢? 看谁读得准,读得熟. 我会填 我会写 照样子,写一写. <难忘的泼水节>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ónɡ chuán zhōu ēn lái c ...查看


  • 17[难忘的泼水节]
  •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 ...查看


  • [难忘的泼水节]读后感
  • 前几天我们上了<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这一篇课文使我有了许多感想,现在就来听听吧! 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是国家第一任总理,工作繁忙,怎么会有时间去跟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呢?其实,周总理是很忙,但他心里想着56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