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22-10[检测方法和标准方法证实程序]

程序文件修改记录

1. 目 的

为确保本实验室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检测,对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2. 范 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开展检测活动使用方法的选用和标准方法的证实。

3. 职 责

3.1 各岗位人员根据客户要求负责本岗位检测方法的选用,负责收集技术标准/规范查新,并对在用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控制。

3.2 技术管理者负责检测方法的批准、验证和使用。 3.3 资料管理员负责相关资料、记录的归档保存。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方法的选择

本实验室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和适宜的检测方法,实验室按顺序优先选择国际、跨国区域、国家、行业(部门)公开发布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设备制造商指定的公认的方法。

目前阶段,本实验室只采用标准方法或公认的方法。 4.2 标准检测方法的查新

技术管理者应确保本实验室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是最新有效版本,并执行ZZ/CX04-10《文件控制程序》。各岗位负责进行本岗位技术标准/规范查新工作,技术管理者根据各岗位的查新情况,每三个月提校一次ZZ/CX04-10-JL02《技术标准/规范查新报告》,并及时进行技术标准/规范的更新。 4.3 检测作业指导书

当所用技术标准/规范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时,各岗位检测人员应编写检测细则,以保证对检测工作实施的一致性。检测细则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经技术管理者批准使用,执行ZZ/CX04-10《文件控制程序》。技术管理者组织编制ZZ/CX22-10-JL03《检测细则目录》,并及时更新。

4.4 标准检测方法的证实

本实验室直接采用标准方法开展检测工作,在引入这些方法进行检测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标准方法,并执行本程序和ZZ/CX21-10《评审新工作程序》。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需从下述方面逐一进行证实,确保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检测人员应填写ZZ/CX22-10-JL02《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查新报告》,技术主管提出评价意见。 4.4.1 人员资质

满足ZZ/CX18-10《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和质量手册附录1《实验室岗位设置及管理体系岗位职责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持有相关项目的合格证,才能参与检测活动。培训方式可以是外部培训,也可以是内部组织培训。 4.2.2 设施和环境条件

执行ZZ/CX19-10《环境控制程序》的要求,满足新方法规定的要求。 4.2.3 仪器设备

执行ZZ/CX25-10《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按照新方法规定,配置开展检测所需要的全部仪器设备,并满足新方法的要求。 4.2.4 测量溯源性

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本实验室开展新的检测之前,必须执行ZZ/CX26-10《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确保检测的量值溯源性。 4.2.5 检测物品处置

执行ZZ/CX29-10《检测样品处置程序》,以识别检测物品的状态,对其进行安全存放和保管,并遵循相关保密的要求。 4.2.6 检测结果的验证

a) 本实验室开展的所有检测项目都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写出评定报告,执行ZZ/CX23-10《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b) ZZ/CX30-10《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有效性,只有在质量监控结果满意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新工作。 4.2.7 记录

原始记录应完整地记录技术标准/规范或检测细则规定的足够信息,包括检测原始数据、数据处理、结论,以及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需要时),确保检测过程的可复现性。记录中还应包括检测人员、核验人员的签名。执行ZZ/CX15-10《记录控制程序》和ZZ/CX24-10《数据控制程序》。

4.2.8 报告

新的检测工作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测量结果。制定统一格式的检测报告格式。执行ZZ/CX31-10《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5. 相关文件

5.1 ZZ/CX04-10《文件控制程序》。 5.2 ZZ/CX15-10《记录控制程序》。 5.3 ZZ/CX18-10《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 5.4 ZZ/CX19-10《环境控制程序》。 5.5 ZZ/CX21-10《评审新工作程序》。 5.6 ZZ/CX23-10《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5.7 ZZ/CX24-10《数据控制程序》。 5.8 ZZ/CX25-10《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5.9 ZZ/CX26-10《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5.10 ZZ/CX29-10《检测样品处置程序》。

5.11 ZZ/CX30-10《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控制程序》。 5.12 ZZ/CX31-10《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5.15 CNAS-CL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6. 质量记录

6.1 ZZ/CX22-10-JL01《检测方法证实表》。6.2 ZZ/CX22-10-JL02《技术标准/规范查新报告》。6.3 ZZ/CX22-10-JL03《检测细则目录》。 ——

标准检测方法证实表

文件编号;ZZ/CX22-10-JL01 序号:

技术标准/规范查新报告(补充国外标准网站)

(文件编号:ZZ/CX022-10-JL02)

ZZZZ实验室通过经常性地查询国家标准和行业(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http://www.aqsiq.gov.cn/)、标准网(http://www.zgbzw.com/)、中国标准计量信息网(http://www.stdcn.com/)、标准网()http://www.standardcn.com/、标准信息网(http://www.stdinfo.org.cn/)、中国标准咨询网(http://www.chinastandard.com.cn)、中国标准查询网(www.bzcx.com )、中国标准出版社(http://www.bzcbs.com/)等网站,同时对国内同行进行讨论交流、电话咨询,对实验室申请实验室认可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查新,以确保实验室在用技术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版本。

技术标准/准规范查新结果如下:

年 月 日

检测细则目录

文件编号:ZZ/CX22-10-JL03 序号:

程序文件修改记录

1. 目 的

为确保本实验室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检测,对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2. 范 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开展检测活动使用方法的选用和标准方法的证实。

3. 职 责

3.1 各岗位人员根据客户要求负责本岗位检测方法的选用,负责收集技术标准/规范查新,并对在用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控制。

3.2 技术管理者负责检测方法的批准、验证和使用。 3.3 资料管理员负责相关资料、记录的归档保存。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方法的选择

本实验室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和适宜的检测方法,实验室按顺序优先选择国际、跨国区域、国家、行业(部门)公开发布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设备制造商指定的公认的方法。

目前阶段,本实验室只采用标准方法或公认的方法。 4.2 标准检测方法的查新

技术管理者应确保本实验室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是最新有效版本,并执行ZZ/CX04-10《文件控制程序》。各岗位负责进行本岗位技术标准/规范查新工作,技术管理者根据各岗位的查新情况,每三个月提校一次ZZ/CX04-10-JL02《技术标准/规范查新报告》,并及时进行技术标准/规范的更新。 4.3 检测作业指导书

当所用技术标准/规范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时,各岗位检测人员应编写检测细则,以保证对检测工作实施的一致性。检测细则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经技术管理者批准使用,执行ZZ/CX04-10《文件控制程序》。技术管理者组织编制ZZ/CX22-10-JL03《检测细则目录》,并及时更新。

4.4 标准检测方法的证实

本实验室直接采用标准方法开展检测工作,在引入这些方法进行检测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标准方法,并执行本程序和ZZ/CX21-10《评审新工作程序》。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需从下述方面逐一进行证实,确保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检测人员应填写ZZ/CX22-10-JL02《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查新报告》,技术主管提出评价意见。 4.4.1 人员资质

满足ZZ/CX18-10《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和质量手册附录1《实验室岗位设置及管理体系岗位职责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持有相关项目的合格证,才能参与检测活动。培训方式可以是外部培训,也可以是内部组织培训。 4.2.2 设施和环境条件

执行ZZ/CX19-10《环境控制程序》的要求,满足新方法规定的要求。 4.2.3 仪器设备

执行ZZ/CX25-10《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按照新方法规定,配置开展检测所需要的全部仪器设备,并满足新方法的要求。 4.2.4 测量溯源性

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本实验室开展新的检测之前,必须执行ZZ/CX26-10《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确保检测的量值溯源性。 4.2.5 检测物品处置

执行ZZ/CX29-10《检测样品处置程序》,以识别检测物品的状态,对其进行安全存放和保管,并遵循相关保密的要求。 4.2.6 检测结果的验证

a) 本实验室开展的所有检测项目都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写出评定报告,执行ZZ/CX23-10《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b) ZZ/CX30-10《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有效性,只有在质量监控结果满意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新工作。 4.2.7 记录

原始记录应完整地记录技术标准/规范或检测细则规定的足够信息,包括检测原始数据、数据处理、结论,以及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需要时),确保检测过程的可复现性。记录中还应包括检测人员、核验人员的签名。执行ZZ/CX15-10《记录控制程序》和ZZ/CX24-10《数据控制程序》。

4.2.8 报告

新的检测工作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测量结果。制定统一格式的检测报告格式。执行ZZ/CX31-10《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5. 相关文件

5.1 ZZ/CX04-10《文件控制程序》。 5.2 ZZ/CX15-10《记录控制程序》。 5.3 ZZ/CX18-10《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 5.4 ZZ/CX19-10《环境控制程序》。 5.5 ZZ/CX21-10《评审新工作程序》。 5.6 ZZ/CX23-10《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5.7 ZZ/CX24-10《数据控制程序》。 5.8 ZZ/CX25-10《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5.9 ZZ/CX26-10《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5.10 ZZ/CX29-10《检测样品处置程序》。

5.11 ZZ/CX30-10《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控制程序》。 5.12 ZZ/CX31-10《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5.15 CNAS-CL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6. 质量记录

6.1 ZZ/CX22-10-JL01《检测方法证实表》。6.2 ZZ/CX22-10-JL02《技术标准/规范查新报告》。6.3 ZZ/CX22-10-JL03《检测细则目录》。 ——

标准检测方法证实表

文件编号;ZZ/CX22-10-JL01 序号:

技术标准/规范查新报告(补充国外标准网站)

(文件编号:ZZ/CX022-10-JL02)

ZZZZ实验室通过经常性地查询国家标准和行业(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http://www.aqsiq.gov.cn/)、标准网(http://www.zgbzw.com/)、中国标准计量信息网(http://www.stdcn.com/)、标准网()http://www.standardcn.com/、标准信息网(http://www.stdinfo.org.cn/)、中国标准咨询网(http://www.chinastandard.com.cn)、中国标准查询网(www.bzcx.com )、中国标准出版社(http://www.bzcbs.com/)等网站,同时对国内同行进行讨论交流、电话咨询,对实验室申请实验室认可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查新,以确保实验室在用技术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版本。

技术标准/准规范查新结果如下:

年 月 日

检测细则目录

文件编号:ZZ/CX22-10-JL03 序号:


相关文章

  • 消防检测质量手册
  • 质 量 手 册 ( 第1版 ) xx-xx-xx发布 xx-xx-xx实施 . 质 量 手 册 版 号:第1版 审 核: 批 准 人: 生效日期: 控制状态: 编 号: 持 有 人: XXXX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不受干预原则.公正性原则.保 ...查看


  • 质量控制程序 1
  • SJWS-CX-24 检验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第1页共4页 3.2 检测室负责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和技术校核,并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 3.3 分站负责人负责按计划组织有关人员完成内部比对验证活动,审核比对验证结果. 3.4 管理室负责收集.归 ...查看


  • 心室纤颤时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变化
  • 宇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年10月第z2卷第10期Chin CritCare Med,October2010,V01.22,No.10 ・595・ ・论著・ 心室纤颤时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变化 刘红臻 钟敬泉 目的 李景莎苏国英王静 ...查看


  •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 ****有限公司 ZDB/M-2010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第A/0版 分 发 号: 持 有 者: 部 门: 受控状态: □受控 □非受控 发布日期:2010年02月 16日 实施日期:2010年02月26日 本手册依据GB/T19022-2 ...查看


  • 17检测过程控制程序
  • 1 目的 规范检测工作程序,并对检测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检测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识别.确定公司的检测程序,明确各过程的控制要求,组织相关部门 ...查看


  • 环境和安全管理手册
  • 河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监理部有限公司 环境和安全管理手册 依据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编制 河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监理部有 ...查看


  • 8.5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 1 目的 对产品过程体系运行中适当的数据进行确定.收集和分析.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得到的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的确定.收集.分析和控制. 3 职责 3.1 ...查看


  • 10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 江苏健之缘医械科技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 版 本 A 文件编号 JZY/CX-7.2-10 2014-09-06 第 1 页 共 6 页 编制日期 1.目的:通过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包括风险的可接受性做出判断,来确保对其 预期用 ...查看


  • 超声波测距实验报告
  • 目录 1.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 2.课题要求„„„„„„„„„„„„„„„„„„„„„„3 2.1.基本功能要求„„„„„„„„„„„„„„„„„„„3 2.2.提高要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