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收入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关键联系,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有表层的,也有深层的;有阶段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有国家政事方面的,也有农民自身素质方面的。从深层次看,笔者认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农村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Humal?capital)是与物力资本(Material?capital)相对应的概念。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其代表人物有发展经济学派的马歇尔、沃尔什、舒而茨丹尼森等。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亚当。斯密,他在分析资本作用时曾提出资本应该包括“所有居民的有用能力”,这被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是“人力资本”概念的起源。真正赋于人力资本概念准确含义的是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的舒而茨。舒而茨认为:人力资本即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同属于资本的范畴,二者既有本质上的共同性,又有个别特性的差异。其共同性为:二者都是资本,它们都具有资本的属性。即:(1)它们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即需要一定的成本;(2)把它们投入社会经济活动中,它们都可创造一定的价值,都可带来个人收入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它们的差异性表现为:(a)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被转让或继承,而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则不能被继承或转让;(b)物力资本有一定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可以被准确地计量,而人力资本不具有实物形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准确地计量它的价值;(c)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物力资本的价值,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会减少;但投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本,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其存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其价值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二、当前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尤其是改革发放以后,党中央花了很大力气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使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本状况大为改观。但目前农村人力资本状况仍不容乐观,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数量和质量上都依然是制约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它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工作熟练程度,即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人力资本质量的体现是知识、技能、资历和经验的多寡,而这一切都和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质量越高,反之依然。   三、成因分析   造成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的原因彼多,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政府的原因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但总的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计划生育工作不到位,超生现象严重,造成了农村人力资本数量的急剧膨胀。虽然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广大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距我们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形势依然是严峻的。首先,由于几千年的社会传统、家族世袭观念在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有男孩才是传递“香火”之人。如果家中没有男孩,就会感到愧对祖宗,在乡邻中抬不起头来,因而没有男孩是决不会罢休的;个别的几代单传的家庭,认为一个男孩太少,想要第二、第三个,结果越生越多,形成了数量巨大的超生大军。其次,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数量巨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众所周知,我国农村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社会养老保障为辅的养老保障体制。农村的养老保障基本是家族式的,由子女承担父辈的疾病及各种养老费用,这就使一部分农民为了今后的养老问题而超生子女。有男孩的想要女孩;有女孩的相要男孩,有一个的想要两个,有两个的想要三个……其结果子女越生越多。子女越多,各种抚养费用越高,家庭负担越重,越生越穷;越贫穷,子女受教育程度越低,子女的思想观念越陈旧,越想多生,越穷越生;这就陷入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的怪圈。由此而产生了数量庞大的远超过需求的农村人力资本。   2、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流失严重,使我国符合质量要求的农村人力资本的增量受阻,存量下降。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一样其价值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村人资本质量的提高。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经济资源都会依据其在经济活动中所获得收益高低而自由配置,农村人力资本也象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其流动方向、配置比例受经济效益的影响。目前情况下,人力资本在农业生产中所获可见收益(主要是个人纯收入)远低于在非农领域所获收益,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引起大量的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本流出农村,流向非农产业。受教育程度越高,质量越好的农村人力资本流动能力越强。   (作者单位:164000 黑龙江省北安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收入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关键联系,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有表层的,也有深层的;有阶段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有国家政事方面的,也有农民自身素质方面的。从深层次看,笔者认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农村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Humal?capital)是与物力资本(Material?capital)相对应的概念。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其代表人物有发展经济学派的马歇尔、沃尔什、舒而茨丹尼森等。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亚当。斯密,他在分析资本作用时曾提出资本应该包括“所有居民的有用能力”,这被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是“人力资本”概念的起源。真正赋于人力资本概念准确含义的是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的舒而茨。舒而茨认为:人力资本即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同属于资本的范畴,二者既有本质上的共同性,又有个别特性的差异。其共同性为:二者都是资本,它们都具有资本的属性。即:(1)它们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即需要一定的成本;(2)把它们投入社会经济活动中,它们都可创造一定的价值,都可带来个人收入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它们的差异性表现为:(a)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被转让或继承,而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则不能被继承或转让;(b)物力资本有一定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可以被准确地计量,而人力资本不具有实物形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准确地计量它的价值;(c)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物力资本的价值,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会减少;但投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本,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其存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其价值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二、当前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尤其是改革发放以后,党中央花了很大力气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使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本状况大为改观。但目前农村人力资本状况仍不容乐观,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数量和质量上都依然是制约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它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工作熟练程度,即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人力资本质量的体现是知识、技能、资历和经验的多寡,而这一切都和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质量越高,反之依然。   三、成因分析   造成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的原因彼多,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政府的原因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但总的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计划生育工作不到位,超生现象严重,造成了农村人力资本数量的急剧膨胀。虽然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广大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距我们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形势依然是严峻的。首先,由于几千年的社会传统、家族世袭观念在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有男孩才是传递“香火”之人。如果家中没有男孩,就会感到愧对祖宗,在乡邻中抬不起头来,因而没有男孩是决不会罢休的;个别的几代单传的家庭,认为一个男孩太少,想要第二、第三个,结果越生越多,形成了数量巨大的超生大军。其次,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数量巨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众所周知,我国农村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社会养老保障为辅的养老保障体制。农村的养老保障基本是家族式的,由子女承担父辈的疾病及各种养老费用,这就使一部分农民为了今后的养老问题而超生子女。有男孩的想要女孩;有女孩的相要男孩,有一个的想要两个,有两个的想要三个……其结果子女越生越多。子女越多,各种抚养费用越高,家庭负担越重,越生越穷;越贫穷,子女受教育程度越低,子女的思想观念越陈旧,越想多生,越穷越生;这就陷入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的怪圈。由此而产生了数量庞大的远超过需求的农村人力资本。   2、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流失严重,使我国符合质量要求的农村人力资本的增量受阻,存量下降。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一样其价值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村人资本质量的提高。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经济资源都会依据其在经济活动中所获得收益高低而自由配置,农村人力资本也象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其流动方向、配置比例受经济效益的影响。目前情况下,人力资本在农业生产中所获可见收益(主要是个人纯收入)远低于在非农领域所获收益,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引起大量的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本流出农村,流向非农产业。受教育程度越高,质量越好的农村人力资本流动能力越强。   (作者单位:164000 黑龙江省北安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


相关文章

  •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 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 ...查看


  •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研究
  • 摘要:现代农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着大量的农业人口.然而,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生产力的水平.把握好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本 ...查看


  •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 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 Bocker 20号 摘要: 21世纪我国面临的诸多挑战中,"三农"问题大概是最严峻的一个."三农"问题的解决 ...查看


  •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战略
  •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就我国当前农业科技发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采取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高新技术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有关对策进行研究,借此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业科 ...查看


  • 农业节水灌溉措施浅析
  • 摘 要:水资源是我国的生态的基础资源,因此对于农业大国的中国,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节水灌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出发,深入研究节水灌溉的具体措施,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水资源:节水农业体系 ...查看


  • 农村发展概论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村发展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农村女性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报告 姓 名 魏海妹 专 业 乡镇企业管理 入学时间 2013年春季 教学点 丰润电大 2014年 1 ...查看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导学案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 ...查看


  • 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 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10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占俊英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查看


  • 论中国近代农业迟滞的原因
  • 1840-1911年中国近代农业化迟滞的原因分析 马光文 政史10级2班 摘要:传统的"农耕文明"以"自然人"为劳动力,急剧增加的人口,加速了人地矛盾与生产关系的内部激化,随着两对矛盾的尖锐化,失地. ...查看


热门内容